思而不学则殆的前一句
思而不学则殆前一句是什么?
--谈学与思
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学习,如果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毫无收获。RJNRvsvlA孔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思维在人认识客观世界乃至于科学的发明创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学生的学习中更应将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
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这正如人摄取食物一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食而不化,难以吸收,所学知识无法为"己有"。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学与思相结合,是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牛顿思考苹果落地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波义尔思考紫罗兰发明了指示剂……。
今天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不知扩大了多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如此海潮的知识海洋,只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达到光明的彼岸的。因此,我们今天的学生更应该做到,在学习中有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来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学者,大师们成搜趣网功的经验,是人类进步的源泉,而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是今天的中国在世界得以崛起的希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下一句是什么?
(49)“学”与“思”,当下地纠缠一起不可分。“学”与“思”所隐含的前提。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杨伯峻: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
钱穆:先生说:“仅从外面学,不知用思想,终于迷惘了。仅知用思想,不向外面学,那又危殆了。”
李泽厚: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
详解:这是比康德“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更彻底穷源的一章。“学”,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对照”“圣人”、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地“校对”,这是以差异性为前提的;而“思”,《说文》有“思,容也”,“容”,离不开一定的范式,例如一个筛子,对水来说就不是“容”的,还有所谓不可思议,相应的潜台词就是“可思”有一个潜在的标准,超过这标准的,就被当成不可思议了。“思”的前提在于同一性,例如,能被欧氏几何所“思”,那其潜台词就是对象运动的刚体性在所“思”的对象中具有同一性,因此才会有把所有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当成一样的可能。如果没有“同一性”,一切科学都是不可思的,例如物理,一个最简单的同一性例子就是在狭义相对论里,任何惯性系都被看成同一的,如果没有这同一性的要求,狭义相对论根本无法展开。在哲学里,就算是以重整形而上学为己任的海德格尔,其存在之“思”,也摆脱不了某种“同一性”的潜台词。
对于以差异性为前提的“学”与以同一性为前提的“思”,孔子的见解与德里达有相通的地方。德里达那里,差异性与同一性纠缠在延异(延缓的踪迹)之中,同时在场或缺席,在延异中不可能纯粹地分解或确立差异性与同一性,也不可能由差异性与同一性构造或结构出延异,这与“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的胡诌辩证法没任何关系。“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这类垃圾命题,只能是那些毫无哲学素养的野鸭店哲学家才可能当成宝来忽悠。
上面三家与通常的解释,都不知道何谓“学”何谓“思”,更不知道“学”与“思”所隐含的前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典型的互文,求所谓“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只能迷惘、疲怠而无所得。“学”与“思”,当下地纠缠一起不可分。任何的“学”,都以同一性的“思”为前提,这一点,连康德都很清楚,如果没有“思”的某种前提性结构,“学”是不可能的;而任何的“思”,都以差异性的“学”为前提,这一点就不是康德所能知道的,德里达说“我呈现给自己,是在语言之后”,这就有点靠谱了。
白话直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将差异性的“学”与同一性的“思”分开,都只能迷惘、疲怠而无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哪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先秦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www.souquanme.com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译文
1、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5、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nbs搜趣网p;
6、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7、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www.souquanme.com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8、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10、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语录体。本课所选10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事的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