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的意思!!!急急急!!!
诗文内容: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要求:1.注释2.每句意思3.赏析4.背景5.含义6.巧妙之处《七月》被钱钟书称为“中国最古老的四时田园诗”,它“叙述了农民一难到头的辛勤生产和刻苦生活。可是这首诗没有起示范的作用;后世的田园诗,正像江淹的《杂体》诗所表示,都是从陶潜那里来的榜样。”(《宋诗选注》)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豜[7]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注释】:
《豳风》是豳地一带的诗歌,共七篇。豳,又写作邠,是周朝的祖先公刘迁居开发的地方,在今天的陕西省旬邑,邠县一带。这一工区多存周人旧俗,“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汉书地理志》)诗风宽大,乐而不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注)
流火:火星在七月黄昏时就已西沉了
觱发:风寒盛。栗烈:凛冽
一之日,二之日:夏历十一月,十二月
三之日,四之日:夏历正月,二月
于耜:整修农具。举趾:举足耕耘
馌:音夜,给人食品
畯:音郡,管农事的管家
仓庚:黄莺
懿筐:采桑用的深筐
女:女子,女奴。殆:恐
萑苇:长成的荻苇。
斨:音枪,斧,受柄之孔方形
鵙:音局,伯劳鸟。载绩:纺麻
孔阳:甚为鲜明
葽:草名,即远志。蜩:音条,蝉
陨箨:草木之叶陨落。箨音唾
同:会集。缵:继续
豵:墐豜:音间,三岁的猪
穹窒:堵好墙洞。墐:音尽,涂
郁:树名。薁:音玉,李属
断壶:摘葫芦。叔苴:收拾青麻。苴音居
荼:音涂,一种苦菜。樗:音初,臭椿树
穋:音路,晚种早熟的谷类
綯:音陶,绳子
凌阴:冰窖
兕觥:音四公,酒具
【赏析】:
《七月》叙述农人一年到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反映了丰富的生产劳动的内容和浓郁的节气风俗,应该说是不可多得的生活风俗画。诗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索,按月描写,又兼归类,纵横开合,一节一个内空容,一幅画面。从农事耕作开始,到收获举酒祭献结束,送饭的妇子,采桑的女郎,下田的农夫,狩猎的骑士,公室的贵族,人物众多,各具面貌,其间又以物侯表时序,构成整体风格的统一,而且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增强了诗歌的形象,尤为突出了风俗画的特征。
陶 渊 明 诗 集
归园田居五首
其 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 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 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 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 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个以田园生活为重要创作题材的人,诗人生活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着高远的理想和兴趣,这使他最后不得不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二十年的田园生活中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在现存的一百二十首的陶诗中,描写农村景色和农民生活的作品占了很大的分量。这使他成为我国田园诗的开山祖。
陶渊明的田园诗作,有《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五首、《和郭主薄》二首、《庚成岁九月中于西田获甲稻》、《饮酒》二十首等。这些诗“描写了农村的优美景色和农民的朴素生活,歌颂了劳动的意义和自己参加劳动的喜悦”。(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
唐开元,天宝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统治阶级提倡佛老,也造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局面:对那些家仕困难的文人,由隐而仕,往往是一条“终南捷径”;对那些有高官厚禄的文人,由仕而隐,既不影响生计,甚至还可以边仕边隐,名利双收。此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也促成隐逸思想的流行。因此,继承陶渊明,一些诗人较多地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写作了大量的田园诗,由此而形成了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是孟浩然和王维,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他们的写作倾向和陶渊明有所不同,他们“从他那里得到启发,都写了一些田园诗,但是他们都把陶渊明歌颂劳动的内容抽掉了。只是不真实地描写了一些农民乐天知命和安定闲适的生活,作为自然景物的陪衬,来美化他们自己的隐逸情趣。”(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名不详,襄洲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早年隐居在家乡鹿门山,40岁 时曾到长安应进士考试,落第而归,以布衣终身。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亲切。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珀云在后》等,农家生活的简朴,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他的一些小诗,如《春晓》也写得含蓄清丽、韵味悠长。孟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他的诗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向来与王维并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但诗的题材范围比较狭窄,缺乏深广的社会内容。
他是“开盛唐山水田园派风气之先”的人物(《唐诗论丛》)他们田园诗数量不多,有名的象《过故人庄》、《春晓》、《宿建清江》等,意境恬静淡远。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这是一首意境恬静淡远的田园诗的代表作。诗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友谊融成一片。“一个普通的村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完全任其自然,笔笔墨墨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唐诗鉴党辞典》)。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不少人曾把这首诗的主题解释为“惜春”,其实它所表现的是超俗的田园世界,抒情主人公是一位置于荣华富贵之外,立足于超然世界并溶化在大自然之中的傲然长啸的“高潮之士”(参看[日本]前野直彬,石川忠久编的《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这首小诗太脍炙人口子,以致稍有文化的人即能随口涌出。
从这两首小诗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诗人将农村的田园生活加以美化了,这已经不是真正的农民的田园生活,其中的鸡犬牛羊多是借来点缀诗料,说不上真实深刻地反映农民生活。和他同时代的王维尤其如此。
王维(701-761,一作698-759)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境)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工诗善书,尤以画名,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 保留下来的诗有400多首。他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写他隐居终南、辋川的闲适生活和山水风光。
王诗艺术成就很高。无论是雄奇壮阔的景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细致入微的自然物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都能以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抓住自然的色彩、声音和动态,或素描,或刻画,挥洒自如,意境独到。古人概括王诗艺术特色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取景颇具画家的匠心,而且画面色彩常映衬得浓淡相宜,这在他的《辋川集》中有集中的体现。王诗语言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
王维37岁之后,思想渐趋消极,基本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著名的作品有《山后秋暝》、《终南山》、《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辋川集》、《田园示七首》、《过香积寺》、《积雨 川庄》、《春中田园作》、《谓川田家》等诗。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侯柴扉。
雉够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父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谓川田家》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幅怡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就是一个“归”字。这片土地上一切生命都在思归:牛羊下山,牧童归来,野鸡深情的呼唤,桑蚕精心营造自己的安乐窝,田夫荷锄归来。最后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比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民并不闲逸,以上“归”字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
王维和孟浩然的田地园诗从思想内容上讲,“这里然比陶渊明要倒退一大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但是从美学上看,他们一面深化了人类对山水田园美的自然美的感受,一面又提高了田园诗歌的表现技巧。
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全诗以拜访故人的时间为顺序,完整地写出了从赴约到告别的全过程,层次分明,互相照应,结构完整。另外,在词语的锤炼上也很讲究,颔联的“合”、“斜”两个词,把村落与远山的关系描绘的如在眼前。末句的“就”表现了对故人的留恋,给人以亲切地感受。
王维的《山居秋暝》融诗歌、绘画和音乐于一体。这首诗中既有画家对色彩和线条的独特把握,又有音乐家对音响和节律的敏感。作者同时发挥了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的才能,使此诗成为一幅有声的“诗中画”。而在锤炼词语上,“王维尤其突出,常常用含蓄简省的文字绘出一幅画境而绝无雕琢的痕迹。”
田园诗发展到中、晚唐时期,又出现了另一面貌,“柳宗元、无稹、张籍和聂夷中都在《田家》这一类题目下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中国科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并不去描写农村景色。这一类诗歌,以晚唐聂夷中的《伤田家》最有代表性。田园诗到了晚唐都变成悯农诗。
聂夷中(837~884),字坦之,唐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咸通二年(861)中进士,因为战乱,加之家贫,无力贿赂权贵,所以,中进士后在长安停留很久,才被任为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东南)县尉。
由于他出身贫寒,长期生活在农村,“奋身草泽,备尝辛楚”,比较接近劳动人民,“知稼穑之艰难”。所以,他的诗作大部分是反映农民遭受残酷剥削痛苦生活。《伤田家》、《公子行二首》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伤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米。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主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反映了晚唐时期广大农民在残酷剥削下所过的悲惨生活,作者并为他们发出急切的呼呈。有人将它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并论,以为“言简意足,可达柳文”(《唐诗别裁集》)。
诗开篇就揭露了当时农村一种典型的“怪事”,二月蚕种始生,五月秧苗始插,哪里丝卖?哪有米粜?这却居然是事实!可知这是“卖青”——将尚未产生的农产品预先低价抵押。这用血汗喂养栽培的东西是一年的衣食,是心头肉呀,即被剜去了。因此有三、四句“剜肉补疮”的比喻,这是血淋淋的比喻呀!它让人触目惊心,既深刻又典型,遂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最后四句是诗人陈情,表达了改良现实的愿望。这里寄希望于君主开明固然有其局限性,但作者用意主要是讽刺和谲谏。诗人巧妙地用反笔揭示了皇帝的昏聩,世道的不公正。“绮罗筵”与“逃亡屋”构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两极分化的尖锐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增强了批判性。它形象地暗示出农家卖青破产的原因,由“逃亡”二字点出其结果必然是“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呼号而转徒,饥渴而顿 ”,“我死而徒尔”(《捕蛇者说》),充满了作者对田家的同情。
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也是这方面很出色的诗作。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当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乱后出山逢高员外》),过着“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乱后山中作》)的生活。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时世行》10首于朱温,希望他省徭役,薄赋敛,不合温意。他旅寄僧寺中,朱温部下敬翔,劝说他“稍削古风,即可进身”,因此上颂德诗三十章取悦于温。温为他送名礼部,得中大顺二年(891)第八名进士(《鉴诫录》)。得第后次年,因政局动乱,复还旧山,田□在宣州,很重视他,用为从事。天复三年(903),田□起兵叛杨行密,派他到大梁与朱温联络。田□败死,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遘重疾,旬日而卒。《山中寡妇》全诗如下:
夫国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谣。
宋代是田园诗的顶峰期。
描写田园生活这一题材,一经晋人发现,又经唐人发展,到了宋代已成为诗人普遍描写的题材了。宋代的很多诗人都普用自己的诗作描写田园生活,他们或是王孟一线的,或是柳宗元、聂夷中一路的。其中堪称田园诗大家的当首推南宋的范成大,他晚年写的《四时田园杂兴》和《腊月村田乐府》是田园诗的集大成之作。由此而将田园诗的历史推上了顶峰。
“无论是陶渊明也好、王储两人也好,他们都没有在田园诗上揭发过封建剥削制度。”(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唐人聂夷中等人的诗作,“都不描写农村的自然景色,在传统的习惯上,它们都不属于田园诗的系统”(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范成大“却把这两上系统结合在一起,给田园诗以更丰富更深刻的思想内容,赋予它以新的生命。”(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气息。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父范雩,宣和五年进士,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为秘书省正字,终秘书郎;母蔡氏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的孙女。
范成大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遍阅经史,善为文章。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绍兴二十六年起,任徽州司户参军,此后就在官场沉浮。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基本政治理想是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要想富国强兵,必先安民,“省徭役、薄赋敛、蠲其疾苦”(《论邦本疏》)。在一些奏札中,他力劝孝宗要节省人力、国力,珍惜时间,整顿军纪,训练士卒,慎用刑罚,打击贪吏,以强兵复国为大志。在为地方官时,或尽力铲除弊端、整顿军备,或救灾赈济、兴修水利,为减轻农民负担、解除士兵疾苦作了努力。与此相应,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涉世甚早,对农村生活的艰辛有较深的了解,20多岁就写下了一些描绘农村生活景象的诗,如在《大暑舟行含山道中》一诗里,他便表现了“遥怜老农苦”的情感;在《乐神曲》中,写的是农民为丰年有粮交租、免受鞭笞而感到侥幸;《缲丝行》写姑嫂煮茧、缲丝、卖丝的繁忙劳动;《催租行》则描述了农民输租完毕后,吏胥上门勒索的情景。在徽州为官时,他又写下了著名的《后催租行》,诗作对南宋赋敛之重、官吏煎逼之酷和百姓受难之深作了形象的描绘。后来在杭州、桂林、成都等地及家乡,他又写下了大量的农村题材的诗,如《刈麦》、《插秧》、《晒茧》、《采菱户》、《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围田叹》等。其中如《黄罴岭》写巢居山农的非人处境,发出“安得拔汝出”的呼声;《劳畲耕》由“峡农”刀耕火种,勉强果腹,写到“吴农”因官租私债相逼而“逃屋无炊烟”;同情人民苦难的思想,自始至终贯串在范成大的诗中,直到晚年退居石湖时,他还在《冬舂行》、《秋雷叹》、《咏河市歌者》等作品里,对下层贫民的悲惨生活予以深切的同情。在《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中,诗人宣称:“汝不能诗替汝吟!”真实地说出他为民生疾苦而呼叫的创作意图。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各十二首,布局均匀。象一轴农村风俗画的长卷,每组绝句是一个片断,而每首诗都是长卷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组诗的主要内容是:“描绘了农村优美的景色,歌颂了劳动和农民的质朴,揭发了封建的剥削制度。艺术上“深得刘禹锡竹枝词之神韵,清新轻巧,饶有民歌风味。”(《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我们先来看一首描绘农村景色的诗: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这首诗描写了农村晚春恬静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诗的前两句,写日常农村静景。蝴蝶双双在菜花田里飞来飞去;白昼慢慢显得长了,田户人家没有客人来临,村子里十分恬静。这是从正面描写日常农村景物,首句也说明是晚春,诗的后两句写茶商来到时的动景。茶商来是为了采购茶叶,但却连鸡犬都为之震动,这反衬出平时极少有外人到来,来了陌生人,大家都十分注意。这是动景,却是进一步说明农村的恬静。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以动来反衬静。首句写动景,但它却加深了“日长无客到田家”的静。三、四句写动景,却反衬了整首诗所描写的静。其次,“蝴蝶双双入菜花”是抓住了农村静景的细节特点来描写的。
再来看一首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诗: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的景象,表现农村男女老少的劳动生活,赞美了农民的勤劳。
首句写成人的劳动生活,白天出门从事耕田之类的田间劳动,晚上到家还有绩麻纺线的室内劳动。次句写儿女的家内任务,烧饭、扫除之类的事。三四句写童孙的游戏。“学种瓜”虽是游戏,它的内容却是模仿劳动。在这样的环境中,连儿童都对劳动充满了热爱。这首诗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了农民的勤劳。
这首诗描写层次井然,先写成人,次写十五六岁的儿女,再次写几岁童孙。这些人,实际上概括了农民人家所有的人。同时也概括了农民整个的一生情况。细节描写运用得很巧妙,“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一细节使整首诗显得十分风趣。
再次,我们来看一首揭发封建剥削制度的诗:
采菱辛苦废梨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种田聊种水,近来水面也收租。
这首诗写秋日农民采菱景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前两句写采菱辛苦。首句概括交待“辛苦”,二句则是对“辛苦”的具体描绘。“鬼质枯”写全人,“血指流丹”则是写局部,是一个特写镜头。后两句写农民所受剥削之残酷。“无力”说明农民采菱是由于贫困不得已而为之。“近来”句说明农民即使贫困如此,仍免不了要缴租,所受剥削可想而知。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山中寡妇》的尾联。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两点是很值得注意的:一是概括交待与具体描绘相结合,这样做使读者认识形象而深刻。二是进层写法,首二句为第一层,三句是第二层,四句是第三层。层层深入,从而将剥削之残酷写得十分深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范成大的田园诗是广泛的吸取前人田园诗优点的集大成之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创造性,其成就之高可以说是超过了在他之前的任何一位田园诗人。正因为如此,他的这一组诗“一向被称作我国田园诗的典范”。(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至此,田园诗已经成熟,成为田园诗发展史的顶峰。
辛弃疾的《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乐府的《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豜[7]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注释】:
《豳风》是豳地一带的诗歌,共七篇。豳,又写作邠,是周朝的祖先公刘迁居开发的地方,在今天的陕西省旬邑,邠县一带。这一工区多存周人旧俗,“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汉书地理志》)诗风宽大,乐而不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注)
流火:火星在七月黄昏时就已西沉了
觱发:风寒盛。栗烈:凛冽
一之日,二之日:夏历十一月,十二月
三之日,四之日:夏历正月,二月
于耜:整修农具。举趾:举足耕耘
馌:音夜,给人食品
畯:音郡,管农事的管家
仓庚:黄莺
懿筐:采桑用的深筐
女:女子,女奴。殆:恐
萑苇:长成的荻苇。
斨:音枪,斧,受柄之孔方形
鵙:音局,伯劳鸟。载绩:纺麻
孔阳:甚为鲜明
葽:草名,即远志。蜩:音条,蝉
陨箨:草木之叶陨落。箨音唾
同:会集。缵:继续
豵:墐豜:音间,三岁的猪
穹窒:堵好墙洞。墐:音尽,涂
郁:树名。薁:音玉,李属
断壶:摘葫芦。叔苴:收拾青麻。苴音居
荼:音涂,一种苦菜。樗:音初,臭椿树
穋:音路,晚种早熟的谷类
綯:音陶,绳子
凌阴:冰窖
兕觥:音四公,酒具
【赏析】:
《七月》叙述农人一年到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反映了丰富的生产劳动的内容和浓郁的节气风俗,应该说是不可多得的生活风俗画。诗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索,按月描写,又兼归类,纵横开合,一节一个内空容,一幅画面。从农事耕作开始,到收获举酒祭献结束,送饭的妇子,采桑的女郎,下田的农夫,狩猎的骑士,公室的贵族,人物众多,各具面貌,其间又以物侯表时序,构成整体风格的统一,而且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增强了诗歌的形象,尤为突出了风俗画的特征。
陶 渊 明 诗 集
归园田居五首
其 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 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 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 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 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个以田园生活为重要创作题材的人,诗人生活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着高远的理想和兴趣,这使他最后不得不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二十年的田园生活中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在现存的一百二十首的陶诗中,描写农村景色和农民生活的作品占了很大的分量。这使他成为我国田园诗的开山祖。
陶渊明的田园诗作,有《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五首、《和郭主薄》二首、《庚成岁九月中于西田获甲稻》、《饮酒》二十首等。这些诗“描写了农村的优美景色和农民的朴素生活,歌颂了劳动的意义和自己参加劳动的喜悦”。(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
唐开元,天宝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统治阶级提倡佛老,也造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局面:对那些家仕困难的文人,由隐而仕,往往是一条“终南捷径”;对那些有高官厚禄的文人,由仕而隐,既不影响生计,甚至还可以边仕边隐,名利双收。此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也促成隐逸思想的流行。因此,继承陶渊明,一些诗人较多地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写作了大量的田园诗,由此而形成了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是孟浩然和王维,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他们的写作倾向和陶渊明有所不同,他们“从他那里得到启发,都写了一些田园诗,但是他们都把陶渊明歌颂劳动的内容抽掉了。只是不真实地描写了一些农民乐天知命和安定闲适的生活,作为自然景物的陪衬,来美化他们自己的隐逸情趣。”(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名不详,襄洲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早年隐居在家乡鹿门山,40岁 时曾到长安应进士考试,落第而归,以布衣终身。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亲切。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珀云在后》等,农家生活的简朴,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他的一些小诗,如《春晓》也写得含蓄清丽、韵味悠长。孟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他的诗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向来与王维并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但诗的题材范围比较狭窄,缺乏深广的社会内容。
他是“开盛唐山水田园派风气之先”的人物(《唐诗论丛》)他们田园诗数量不多,有名的象《过故人庄》、《春晓》、《宿建清江》等,意境恬静淡远。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这是一首意境恬静淡远的田园诗的代表作。诗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友谊融成一片。“一个普通的村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完全任其自然,笔笔墨墨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唐诗鉴党辞典》)。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不少人曾把这首诗的主题解释为“惜春”,其实它所表现的是超俗的田园世界,抒情主人公是一位置于荣华富贵之外,立足于超然世界并溶化在大自然之中的傲然长啸的“高潮之士”(参看[日本]前野直彬,石川忠久编的《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这首小诗太脍炙人口子,以致稍有文化的人即能随口涌出。
从这两首小诗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诗人将农村的田园生活加以美化了,这已经不是真正的农民的田园生活,其中的鸡犬牛羊多是借来点缀诗料,说不上真实深刻地反映农民生活。和他同时代的王维尤其如此。
王维(701-761,一作698-759)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境)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工诗善书,尤以画名,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 保留下来的诗有400多首。他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写他隐居终南、辋川的闲适生活和山水风光。
王诗艺术成就很高。无论是雄奇壮阔的景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细致入微的自然物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都能以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抓住自然的色彩、声音和动态,或素描,或刻画,挥洒自如,意境独到。古人概括王诗艺术特色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取景颇具画家的匠心,而且画面色彩常映衬得浓淡相宜,这在他的《辋川集》中有集中的体现。王诗语言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
王维37岁之后,思想渐趋消极,基本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著名的作品有《山后秋暝》、《终南山》、《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辋川集》、《田园示七首》、《过香积寺》、《积雨 川庄》、《春中田园作》、《谓川田家》等诗。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侯柴扉。
雉够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父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谓川田家》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幅怡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就是一个“归”字。这片土地上一切生命都在思归:牛羊下山,牧童归来,野鸡深情的呼唤,桑蚕精心营造自己的安乐窝,田夫荷锄归来。最后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比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民并不闲逸,以上“归”字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
王维和孟浩然的田地园诗从思想内容上讲,“这里然比陶渊明要倒退一大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但是从美学上看,他们一面深化了人类对山水田园美的自然美的感受,一面又提高了田园诗歌的表现技巧。
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全诗以拜访故人的时间为顺序,完整地写出了从赴约到告别的全过程,层次分明,互相照应,结构完整。另外,在词语的锤炼上也很讲究,颔联的“合”、“斜”两个词,把村落与远山的关系描绘的如在眼前。末句的“就”表现了对故人的留恋,给人以亲切地感受。
王维的《山居秋暝》融诗歌、绘画和音乐于一体。这首诗中既有画家对色彩和线条的独特把握,又有音乐家对音响和节律的敏感。作者同时发挥了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的才能,使此诗成为一幅有声的“诗中画”。而在锤炼词语上,“王维尤其突出,常常用含蓄简省的文字绘出一幅画境而绝无雕琢的痕迹。”
田园诗发展到中、晚唐时期,又出现了另一面貌,“柳宗元、无稹、张籍和聂夷中都在《田家》这一类题目下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中国科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并不去描写农村景色。这一类诗歌,以晚唐聂夷中的《伤田家》最有代表性。田园诗到了晚唐都变成悯农诗。
聂夷中(837~884),字坦之,唐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咸通二年(861)中进士,因为战乱,加之家贫,无力贿赂权贵,所以,中进士后在长安停留很久,才被任为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东南)县尉。
由于他出身贫寒,长期生活在农村,“奋身草泽,备尝辛楚”,比较接近劳动人民,“知稼穑之艰难”。所以,他的诗作大部分是反映农民遭受残酷剥削痛苦生活。《伤田家》、《公子行二首》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伤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米。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主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反映了晚唐时期广大农民在残酷剥削下所过的悲惨生活,作者并为他们发出急切的呼呈。有人将它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并论,以为“言简意足,可达柳文”(《唐诗别裁集》)。
诗开篇就揭露了当时农村一种典型的“怪事”,二月蚕种始生,五月秧苗始插,哪里丝卖?哪有米粜?这却居然是事实!可知这是“卖青”——将尚未产生的农产品预先低价抵押。这用血汗喂养栽培的东西是一年的衣食,是心头肉呀,即被剜去了。因此有三、四句“剜肉补疮”的比喻,这是血淋淋的比喻呀!它让人触目惊心,既深刻又典型,遂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最后四句是诗人陈情,表达了改良现实的愿望。这里寄希望于君主开明固然有其局限性,但作者用意主要是讽刺和谲谏。诗人巧妙地用反笔揭示了皇帝的昏聩,世道的不公正。“绮罗筵”与“逃亡屋”构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两极分化的尖锐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增强了批判性。它形象地暗示出农家卖青破产的原因,由“逃亡”二字点出其结果必然是“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呼号而转徒,饥渴而顿 ”,“我死而徒尔”(《捕蛇者说》),充满了作者对田家的同情。
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也是这方面很出色的诗作。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当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乱后出山逢高员外》),过着“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乱后山中作》)的生活。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时世行》10首于朱温,希望他省徭役,薄赋敛,不合温意。他旅寄僧寺中,朱温部下敬翔,劝说他“稍削古风,即可进身”,因此上颂德诗三十章取悦于温。温为他送名礼部,得中大顺二年(891)第八名进士(《鉴诫录》)。得第后次年,因政局动乱,复还旧山,田□在宣州,很重视他,用为从事。天复三年(903),田□起兵叛杨行密,派他到大梁与朱温联络。田□败死,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遘重疾,旬日而卒。《山中寡妇》全诗如下:
夫国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谣。
宋代是田园诗的顶峰期。
描写田园生活这一题材,一经晋人发现,又经唐人发展,到了宋代已成为诗人普遍描写的题材了。宋代的很多诗人都普用自己的诗作描写田园生活,他们或是王孟一线的,或是柳宗元、聂夷中一路的。其中堪称田园诗大家的当首推南宋的范成大,他晚年写的《四时田园杂兴》和《腊月村田乐府》是田园诗的集大成之作。由此而将田园诗的历史推上了顶峰。
“无论是陶渊明也好、王储两人也好,他们都没有在田园诗上揭发过封建剥削制度。”(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唐人聂夷中等人的诗作,“都不描写农村的自然景色,在传统的习惯上,它们都不属于田园诗的系统”(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范成大“却把这两上系统结合在一起,给田园诗以更丰富更深刻的思想内容,赋予它以新的生命。”(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气息。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父范雩,宣和五年进士,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为秘书省正字,终秘书郎;母蔡氏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的孙女。
范成大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遍阅经史,善为文章。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绍兴二十六年起,任徽州司户参军,此后就在官场沉浮。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基本政治理想是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要想富国强兵,必先安民,“省徭役、薄赋敛、蠲其疾苦”(《论邦本疏》)。在一些奏札中,他力劝孝宗要节省人力、国力,珍惜时间,整顿军纪,训练士卒,慎用刑罚,打击贪吏,以强兵复国为大志。在为地方官时,或尽力铲除弊端、整顿军备,或救灾赈济、兴修水利,为减轻农民负担、解除士兵疾苦作了努力。与此相应,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涉世甚早,对农村生活的艰辛有较深的了解,20多岁就写下了一些描绘农村生活景象的诗,如在《大暑舟行含山道中》一诗里,他便表现了“遥怜老农苦”的情感;在《乐神曲》中,写的是农民为丰年有粮交租、免受鞭笞而感到侥幸;《缲丝行》写姑嫂煮茧、缲丝、卖丝的繁忙劳动;《催租行》则描述了农民输租完毕后,吏胥上门勒索的情景。在徽州为官时,他又写下了著名的《后催租行》,诗作对南宋赋敛之重、官吏煎逼之酷和百姓受难之深作了形象的描绘。后来在杭州、桂林、成都等地及家乡,他又写下了大量的农村题材的诗,如《刈麦》、《插秧》、《晒茧》、《采菱户》、《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围田叹》等。其中如《黄罴岭》写巢居山农的非人处境,发出“安得拔汝出”的呼声;《劳畲耕》由“峡农”刀耕火种,勉强果腹,写到“吴农”因官租私债相逼而“逃屋无炊烟”;同情人民苦难的思想,自始至终贯串在范成大的诗中,直到晚年退居石湖时,他还在《冬舂行》、《秋雷叹》、《咏河市歌者》等作品里,对下层贫民的悲惨生活予以深切的同情。在《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中,诗人宣称:“汝不能诗替汝吟!”真实地说出他为民生疾苦而呼叫的创作意图。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各十二首,布局均匀。象一轴农村风俗画的长卷,每组绝句是一个片断,而每首诗都是长卷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组诗的主要内容是:“描绘了农村优美的景色,歌颂了劳动和农民的质朴,揭发了封建的剥削制度。艺术上“深得刘禹锡竹枝词之神韵,清新轻巧,饶有民歌风味。”(《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我们先来看一首描绘农村景色的诗: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这首诗描写了农村晚春恬静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诗的前两句,写日常农村静景。蝴蝶双双在菜花田里飞来飞去;白昼慢慢显得长了,田户人家没有客人来临,村子里十分恬静。这是从正面描写日常农村景物,首句也说明是晚春,诗的后两句写茶商来到时的动景。茶商来是为了采购茶叶,但却连鸡犬都为之震动,这反衬出平时极少有外人到来,来了陌生人,大家都十分注意。这是动景,却是进一步说明农村的恬静。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以动来反衬静。首句写动景,但它却加深了“日长无客到田家”的静。三、四句写动景,却反衬了整首诗所描写的静。其次,“蝴蝶双双入菜花”是抓住了农村静景的细节特点来描写的。
再来看一首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诗: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的景象,表现农村男女老少的劳动生活,赞美了农民的勤劳。
首句写成人的劳动生活,白天出门从事耕田之类的田间劳动,晚上到家还有绩麻纺线的室内劳动。次句写儿女的家内任务,烧饭、扫除之类的事。三四句写童孙的游戏。“学种瓜”虽是游戏,它的内容却是模仿劳动。在这样的环境中,连儿童都对劳动充满了热爱。这首诗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了农民的勤劳。
这首诗描写层次井然,先写成人,次写十五六岁的儿女,再次写几岁童孙。这些人,实际上概括了农民人家所有的人。同时也概括了农民整个的一生情况。细节描写运用得很巧妙,“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一细节使整首诗显得十分风趣。
再次,我们来看一首揭发封建剥削制度的诗:
采菱辛苦废梨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种田聊种水,近来水面也收租。
这首诗写秋日农民采菱景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前两句写采菱辛苦。首句概括交待“辛苦”,二句则是对“辛苦”的具体描绘。“鬼质枯”写全人,“血指流丹”则是写局部,是一个特写镜头。后两句写农民所受剥削之残酷。“无力”说明农民采菱是由于贫困不得已而为之。“近来”句说明农民即使贫困如此,仍免不了要缴租,所受剥削可想而知。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山中寡妇》的尾联。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两点是很值得注意的:一是概括交待与具体描绘相结合,这样做使读者认识形象而深刻。二是进层写法,首二句为第一层,三句是第二层,四句是第三层。层层深入,从而将剥削之残酷写得十分深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范成大的田园诗是广泛的吸取前人田园诗优点的集大成之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创造性,其成就之高可以说是超过了在他之前的任何一位田园诗人。正因为如此,他的这一组诗“一向被称作我国田园诗的典范”。(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至此,田园诗已经成熟,成为田园诗发展史的顶峰。
辛弃疾的《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乐府的《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猗”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啊?
猗 yī <名> (形声。从犬,奇声。本义:阉割过的狗) 同本义 [castrated dog] 猗,犬也。——《说文》 猗 yī <动> 长大 [grow]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诗小雅》 猗 yī <形> 美盛的样子 [pretty;fine]。如:猗猗(美盛的样子;柔美的样子;美好的样子);猗娜(犹婀娜,柔美的样子);猗蔚(草木蘩茂的样子) 猗 yī <叹> 叹词。常用于句首,表示赞叹 [O! Great!]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又如:猗欤休哉(多么快乐啊) 猗 yī <语气>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 [O!] 断断猗,无他技。——《书秦誓》 猗顿 Yī Dùn [Yi Dun] 春秋时鲁国人,他向陶朱公学致富之术,积累了很多财物。陶朱,即春秋时范蠡,助越灭吴后,离开越国,隐居在陶,以经商致富,自称陶朱公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要每一句的翻译,不是注解 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 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秀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 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注释
卫武公为周平王卿相,年过九十,深自儆惕,有文章,能纳人规谏。卫人颂其德,作此诗。
淇:淇水。奥(音玉):水边弯曲的地方。绿竹:一说绿为王刍,竹为扁蓄。猗猗(音恶,平声):通阿,长而美貌。
匪:通斐,有文采貌。切、磋、琢、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均指文采好,有修养。
瑟:庄严貌。僩(音县):宽大貌。赫:威严貌。咺(音宣):有威仪貌。
谖(音宣):忘。
琇(音秀)莹:美石,宝石。会弁(音贵变):鹿皮帽。会,鹿皮会合处,缀宝石如星。
箦(音责):积的假借。茂密的样子。
绰:旷达。一说柔和貌。猗(音以):通倚。重较(音虫觉):车厢上有两重横木的车子。为古代卿士所乘。戏谑:开玩笑。虐:粗暴。
翻译: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赏析:
这是卫风的一首歌儿叫做《淇奥》,淇是指淇水,奥指的是河流的弯曲处。在淇水汤汤,曲岸回环的岸边沙洲,有一片竹林绿得青青翠翠。想必那是一个阳光碎金,微风明丽的傍晚,这淙淙流水边的竹林啊,修长幽静,映水和鸣,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心旷高远的心思。而这样悠长的心思啊,又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起了一个绝世优秀的男子。
人的思维感觉真是奇怪,完全不相干的人和风景,竟然会在感动的灵犀间由此及彼,奇妙的联系起来。就如看这个竹林的猗猗青青,就联想到了那个男子的优秀其华。这个不相干的联想啊,是思维里最微妙最幽深的感觉,在诗歌里,这个感觉就叫做“兴”。
诗歌的美,在于感觉上的美。卫风里的《淇奥》,就是在描述一个优秀的男子给人的美好感觉。这个男子,容光绝世,优雅从容,气度沉稳,深藏如水。青儿每每读之,心里总是忍不住的惊叹到思慕,心里不尽的想象那高华的风采如玉如枳。
男儿若有相貌堂堂,却并不就此算得好男儿。男儿的好,在于气度,在于性情,在于其人格的魅力。若是徒只相貌好,那便是流于男色,成了T台上的走秀。美则美矣,但并不触动内心,就如那个唐僧,其表雅尔,然说话念经却真是让人味同嚼蜡,毫无半点生趣,喜欢他的女妖精,多半都是惦念他的长生不老肉,没有多少倾慕的成份在里头。可真真的空有一身好皮相了。
而《淇奥》里的卫武公,却是一个丰华绝代的好男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指其性情稳重尔雅,而“如金如锡,如圭如壁”则是指举止庸容高华。古人治骨曰“切”,治象牙曰“磋”, 治玉曰“琢”, 治石曰“磨”,一个男人的性情竟然如骨般硬朗,如象牙般高贵,如玉般光洁,如石般坚定不移。举手投足之间,丰神俊朗,如金锡圭玉白璧般流光溢彩,那该是如何的灼灼其华,照人眼目?这样的男儿,既便是远远的看见,不曾交得一语半句,也会是照耀得女心女意都亮敞起来了。
更何况这个男子气度竟然如琴瑟的声音那样悠远不凡:“瑟兮僩兮”。威仪棣棣,赞叹不已:“吓兮”和“晅兮”。哎,这样的男儿,一见便会刻骨铭心,永不磨灭,也难怪千百年后那个叫做青儿的女子无数次的在这首古老的《淇奥》里徜徉神思不已了。
古人炼句,直如妙手偶得的天籁,今人无论如何的遏尽文采的翻译,都是难以企及原句的优美。“如切如磋,如啄如磨” “如金如锡,如圭如壁”这样的句子,朗郎读之,只如吞珠嚼玉般,顿觉齿颊生香,美不可言。而诗中对这个绝世男子华贵衣饰的描写“充耳琇莹,会弁如星”,更是让青儿艳羡那恰到好处的精炼美好,只觉是无可替代的好字。
其实,男儿注重衣饰,并非是坏事。男子的衣装,也需与个性搭配讲究。青儿总是觉得,衣冠不整,穿衣看不出风格者,在性情举止上一定拖泥带水,甚而邋塌。而华美的衣饰,于优秀的男子,往往是恰到好处的锦上添花。而内涵空洞无物的男子,无论穿得再是如何的个性轩昂,总透着一股子掩不住的脂粉浓墨走秀的嫌疑,要令人忍不住的觉得其面目可憎,避而远之了。可见得男儿衣饰华美的程度,还要与性情品质相得益彰才是好。如同名剑佩雅士,红粉只合赠佳人般,衣与人,彼此都要相谐才是美。
而这个歌儿里其质如圭如壁的男子啊,耳垂宝玉,帽饰璀灿,“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真是衣与人相互映衬,照耀彼此的容光,如同好水泡好茶,其味更是绵长醇厚,令人回味不已。
然而,更让青儿眷恋的是:“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风华绝代的容光是内敛深沉的,如夜色无边暗暗,而星星月儿都亮了起来,映照在深潭里。这个绝世的男儿,幽默而风趣,如天上的星星一般,一闪一闪的调皮,好玩而喜欢捉弄人。奇怪的是,被捉弄的人却也心甘情愿,同喜同乐,“不为虐兮”。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人格的魅力。
性格上的幽默是花枝上的晨露,使得花儿更真更艳,www.souquanme.com也更和人亲近。青儿喜欢晨露犹滴的花儿,觉得男儿本性里的幽默好玩啊,直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性情渲染得生姿摇曳,有万千道也道不尽风采在里头。
一个好性情好气度的男子,如果不善“戏谑”,未免呆板无味,与人不亲,便不会让人心生喜悦。甚而有点象大堂之上的华贵摆设,好则好矣,但是冰冷冷的透着一股拒人千里之外的漠然。青儿喜欢黄药师,可使之心动的,并非是他绝世的武功,而是他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念头,那些个五花八门的奇门遁甲。甚而对门下弟子违背常礼的割脉断筋,然而弟子们仍是眷恋师恩,不存半点怨恨。这样迷人的魅力,灿烂如同清晨太阳欲出不出那一刻的光辣哒,真是让人心旌摇曳。
如此男儿,安意如说是“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要使人恋爱得一塌糊涂。可青儿却说是“永结无情游,相期藐云汉”,清到如水,引为平生知己,但却不落半点情缘。只做那个唯一的最知心最亲密的莫逆。
好男儿世本有之,然只有卫风描述得如此直接大胆。春秋时期的卫国之地,是原来商纣的朝歌所在。那卫国虽是地处于一个好地方,但历代君主却是大都荒庸腐化,只《淇奥》里的卫武公是那少有的例外,所以就如黑暗里北极星般的闪亮耀眼,要歌以咏之。试想若是代代君主俱是贤明,那满天的星辰都闪亮起来,反倒显不出这颗北极星耀眼的华彩了。由此,武公遂成了中国诗歌文化里的第一位奇男子也。而那歌中用于起“兴”的青青翠竹,也从此成了中国几千年文明里君子的象征。
朝政弱,而士弱,士弱而士文化弱,当时卫国之文化,民歌尤为活泼自由。用胡兰成在《中国文学史话》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士的文化象日蚀的隐晦无力时,民的文学就象满天的繁星璀璨起来。 所以啊,《诗经》里最直接描述绝色男儿和绝色女子的歌儿,都是出于卫风。
想那庄姜,本是齐女,然因嫁给了卫国国君,就有了不厌其烦描述其美的卫风《硕人》,此歌成了后来历代文人描写美人诗歌的鼻祖。而后来同样绝色的美人文姜,却因嫁的夫君是鲁国国君,就没有如《硕人》般专描其美的动人篇章来歌颂其美艳了。
这不能不说是文学的一种侥幸。然而这样的侥幸却是云破月来花弄影,有意想不到的华丽与深邃。
其实,世间最美的邂逅,与绝色女子或与绝世男子的那一次偶遇,皆是在书里,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 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秀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 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注释
卫武公为周平王卿相,年过九十,深自儆惕,有文章,能纳人规谏。卫人颂其德,作此诗。
淇:淇水。奥(音玉):水边弯曲的地方。绿竹:一说绿为王刍,竹为扁蓄。猗猗(音恶,平声):通阿,长而美貌。
匪:通斐,有文采貌。切、磋、琢、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均指文采好,有修养。
瑟:庄严貌。僩(音县):宽大貌。赫:威严貌。咺(音宣):有威仪貌。
谖(音宣):忘。
琇(音秀)莹:美石,宝石。会弁(音贵变):鹿皮帽。会,鹿皮会合处,缀宝石如星。
箦(音责):积的假借。茂密的样子。
绰:旷达。一说柔和貌。猗(音以):通倚。重较(音虫觉):车厢上有两重横木的车子。为古代卿士所乘。戏谑:开玩笑。虐:粗暴。
翻译: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赏析:
这是卫风的一首歌儿叫做《淇奥》,淇是指淇水,奥指的是河流的弯曲处。在淇水汤汤,曲岸回环的岸边沙洲,有一片竹林绿得青青翠翠。想必那是一个阳光碎金,微风明丽的傍晚,这淙淙流水边的竹林啊,修长幽静,映水和鸣,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心旷高远的心思。而这样悠长的心思啊,又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起了一个绝世优秀的男子。
人的思维感觉真是奇怪,完全不相干的人和风景,竟然会在感动的灵犀间由此及彼,奇妙的联系起来。就如看这个竹林的猗猗青青,就联想到了那个男子的优秀其华。这个不相干的联想啊,是思维里最微妙最幽深的感觉,在诗歌里,这个感觉就叫做“兴”。
诗歌的美,在于感觉上的美。卫风里的《淇奥》,就是在描述一个优秀的男子给人的美好感觉。这个男子,容光绝世,优雅从容,气度沉稳,深藏如水。青儿每每读之,心里总是忍不住的惊叹到思慕,心里不尽的想象那高华的风采如玉如枳。
男儿若有相貌堂堂,却并不就此算得好男儿。男儿的好,在于气度,在于性情,在于其人格的魅力。若是徒只相貌好,那便是流于男色,成了T台上的走秀。美则美矣,但并不触动内心,就如那个唐僧,其表雅尔,然说话念经却真是让人味同嚼蜡,毫无半点生趣,喜欢他的女妖精,多半都是惦念他的长生不老肉,没有多少倾慕的成份在里头。可真真的空有一身好皮相了。
而《淇奥》里的卫武公,却是一个丰华绝代的好男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指其性情稳重尔雅,而“如金如锡,如圭如壁”则是指举止庸容高华。古人治骨曰“切”,治象牙曰“磋”, 治玉曰“琢”, 治石曰“磨”,一个男人的性情竟然如骨般硬朗,如象牙般高贵,如玉般光洁,如石般坚定不移。举手投足之间,丰神俊朗,如金锡圭玉白璧般流光溢彩,那该是如何的灼灼其华,照人眼目?这样的男儿,既便是远远的看见,不曾交得一语半句,也会是照耀得女心女意都亮敞起来了。
更何况这个男子气度竟然如琴瑟的声音那样悠远不凡:“瑟兮僩兮”。威仪棣棣,赞叹不已:“吓兮”和“晅兮”。哎,这样的男儿,一见便会刻骨铭心,永不磨灭,也难怪千百年后那个叫做青儿的女子无数次的在这首古老的《淇奥》里徜徉神思不已了。
古人炼句,直如妙手偶得的天籁,今人无论如何的遏尽文采的翻译,都是难以企及原句的优美。“如切如磋,如啄如磨” “如金如锡,如圭如壁”这样的句子,朗郎读之,只如吞珠嚼玉般,顿觉齿颊生香,美不可言。而诗中对这个绝世男子华贵衣饰的描写“充耳琇莹,会弁如星”,更是让青儿艳羡那恰到好处的精炼美好,只觉是无可替代的好字。
其实,男儿注重衣饰,并非是坏事。男子的衣装,也需与个性搭配讲究。青儿总是觉得,衣冠不整,穿衣看不出风格者,在性情举止上一定拖泥带水,甚而邋塌。而华美的衣饰,于优秀的男子,往往是恰到好处的锦上添花。而内涵空洞无物的男子,无论穿得再是如何的个性轩昂,总透着一股子掩不住的脂粉浓墨走秀的嫌疑,要令人忍不住的觉得其面目可憎,避而远之了。可见得男儿衣饰华美的程度,还要与性情品质相得益彰才是好。如同名剑佩雅士,红粉只合赠佳人般,衣与人,彼此都要相谐才是美。
而这个歌儿里其质如圭如壁的男子啊,耳垂宝玉,帽饰璀灿,“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真是衣与人相互映衬,照耀彼此的容光,如同好水泡好茶,其味更是绵长醇厚,令人回味不已。
然而,更让青儿眷恋的是:“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风华绝代的容光是内敛深沉的,如夜色无边暗暗,而星星月儿都亮了起来,映照在深潭里。这个绝世的男儿,幽默而风趣,如天上的星星一般,一闪一闪的调皮,好玩而喜欢捉弄人。奇怪的是,被捉弄的人却也心甘情愿,同喜同乐,“不为虐兮”。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人格的魅力。
性格上的幽默是花枝上的晨露,使得花儿更真更艳,www.souquanme.com也更和人亲近。青儿喜欢晨露犹滴的花儿,觉得男儿本性里的幽默好玩啊,直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性情渲染得生姿摇曳,有万千道也道不尽风采在里头。
一个好性情好气度的男子,如果不善“戏谑”,未免呆板无味,与人不亲,便不会让人心生喜悦。甚而有点象大堂之上的华贵摆设,好则好矣,但是冰冷冷的透着一股拒人千里之外的漠然。青儿喜欢黄药师,可使之心动的,并非是他绝世的武功,而是他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念头,那些个五花八门的奇门遁甲。甚而对门下弟子违背常礼的割脉断筋,然而弟子们仍是眷恋师恩,不存半点怨恨。这样迷人的魅力,灿烂如同清晨太阳欲出不出那一刻的光辣哒,真是让人心旌摇曳。
如此男儿,安意如说是“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要使人恋爱得一塌糊涂。可青儿却说是“永结无情游,相期藐云汉”,清到如水,引为平生知己,但却不落半点情缘。只做那个唯一的最知心最亲密的莫逆。
好男儿世本有之,然只有卫风描述得如此直接大胆。春秋时期的卫国之地,是原来商纣的朝歌所在。那卫国虽是地处于一个好地方,但历代君主却是大都荒庸腐化,只《淇奥》里的卫武公是那少有的例外,所以就如黑暗里北极星般的闪亮耀眼,要歌以咏之。试想若是代代君主俱是贤明,那满天的星辰都闪亮起来,反倒显不出这颗北极星耀眼的华彩了。由此,武公遂成了中国诗歌文化里的第一位奇男子也。而那歌中用于起“兴”的青青翠竹,也从此成了中国几千年文明里君子的象征。
朝政弱,而士弱,士弱而士文化弱,当时卫国之文化,民歌尤为活泼自由。用胡兰成在《中国文学史话》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士的文化象日蚀的隐晦无力时,民的文学就象满天的繁星璀璨起来。 所以啊,《诗经》里最直接描述绝色男儿和绝色女子的歌儿,都是出于卫风。
想那庄姜,本是齐女,然因嫁给了卫国国君,就有了不厌其烦描述其美的卫风《硕人》,此歌成了后来历代文人描写美人诗歌的鼻祖。而后来同样绝色的美人文姜,却因嫁的夫君是鲁国国君,就没有如《硕人》般专描其美的动人篇章来歌颂其美艳了。
这不能不说是文学的一种侥幸。然而这样的侥幸却是云破月来花弄影,有意想不到的华丽与深邃。
其实,世间最美的邂逅,与绝色女子或与绝世男子的那一次偶遇,皆是在书里,
三国志.和常杨杜赵裴传题诗
卷二十三 魏书二十三 和常杨杜赵裴传第二十三
和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也。举孝廉,大将军辟,皆不就。袁绍在冀州,遣使迎汝南士大夫。洽独以"冀州土平民强,英桀所利,四战之地。本初乘资,虽能强大,然雄豪方起,全未可必也。荆州刘表无他远志,爱人乐士,土地险阻,山夷民弱,易依倚也"。遂与亲旧俱南从表,表以上客待之。洽曰:IHurkQVvK"所以不从本初,辟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阽危,【臣松之案汉书文纪曰"阽於死亡",食货志曰"阽危若是",注曰。"阽音盐,如屋檐,近边欲堕之意也。"一曰"临危曰阽"。】必有谗慝间其中者。"遂南度武陵。
太祖定荆州,辟为丞相掾属。时毛玠、崔琰并以忠清干事,其选用先尚俭节。洽言曰:"天下大器,在位与人,不可以一节【俭】检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今朝廷之议,吏有著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长吏过营,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餐以入官寺。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孙盛曰:昔先王御世,观民设教,虽质文因时,损益代用,至於车服礼秩,贵贱等差,其归一揆。魏承汉乱,风俗侈泰,诚宜仰思古制,训以约简,使奢不陵肆,俭足中礼,进无蜉蝣之刺,退免采莫之讥;如此则治道隆而颂声作矣。夫矫枉过正则巧伪滋生,以克训下则民志险隘,非圣王所以陶化民物,闲邪存诚之道。和洽之言,於是允矣。】
魏国既建,为侍中,后有白毛玠谤毁太祖,太祖见近臣,怒甚。洽陈玠素行有本,求案实其事。罢朝,太祖令曰:"今言事者白玠不但谤吾也。乃复为崔琰觖望。此损君臣恩义,妄为死友怨叹,殆不可忍也。昔萧、曹与高祖并起微贱,致功立勋。高祖每在屈笮,二相恭顺,臣道益彰,所以祚及后世也。和侍中比求实之,所以不听,欲重参之耳。"洽对曰:"如言事者言,玠罪过深重,非天地所覆载。臣非敢曲理玠以枉大伦也,以玠出群吏之中,特见拔擢,显在首职,历年荷宠,刚直忠公,为众所惮,不宜有此。然人情难保,要宜考覈,两验其实。今圣恩垂含垢之仁,不忍致之于理,更使曲直之分不明,疑自近始。"太祖曰:"所以不考,欲两全玠及言事者耳。"洽对曰:"玠信有谤上之言,当肆之巿朝;若玠无此,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二者不加检覈,臣窃不安。"太祖曰:"方有军事,安可受人言便考之邪?狐射姑刺阳处父於朝,此为君之诫也。"
太祖克张鲁,洽陈便宜以时拔军徙民,可省置守之费。太祖未纳,其后竟徙民弃汉中。出为郎中令。文帝践阼,为光禄勋,封安城亭侯。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户。
太和中,散骑常侍高堂隆奏:"时风不至,而有休废之气,必有司不勤职事以失天常也。"诏书谦虚引咎,博谘异同。洽以为"民稀耕少,浮食者多。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故费一时之农,则失育命之本。是以先王务蠲烦费,以专耕农www.souquanme.com。自春夏以来,民穷於役,农业有废,百姓嚣然,时风不至,未必不由此也。消复之术,莫大於节俭。太祖建立洪业,奉师徒之费,供军赏之用,吏士丰於资食,仓府衍於谷帛,由不饰无用之宫,绝浮华之费,方今之要,固在息省劳烦之役,损除他馀之务,以为军戎之储。三边守御,宜在备豫。料贼虚实,蓄士养众,算庙胜之策,明攻取之谋,详询众庶以求厥中。若谋不素定,轻弱小敌,军人数举,举而无庸,所谓'悦武无震',古人之诫也。"
转为太常,清贫守约,至卖田宅以自给。明帝闻之,加赐谷帛。薨,谥曰简侯。子【禽】离嗣。【禽】离音离。【禽】离弟【适】逌,才爽开济,官至廷尉书。【晋诸公赞曰:和峤字长舆,【适】逌之子也。少知名,以雅重称。常慕其舅夏侯玄之为人,厚自封植,嶷然不群。於黄门郎迁中书令,转尚书。愍怀太子初立,以峤为少保,加散骑常侍。家产丰富,拟於王公,而性至俭吝。峤同母弟郁,素无名,峤轻侮之,以此为损。卒於官,赠光禄大夫。郁以公强当世,致位尚书令。】
洽同郡许混者,许劭子也。清醇有鉴识,明帝时为尚书。【劭字子将。汝南先贤传曰: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见劭年十八时,乃叹息曰:"此则希世出众之伟人也。"劭始发明樊子昭於鬻帻之肆,出虞永贤於牧竖,召李淑才乡闾之间,擢郭子瑜鞍马之吏,援杨孝祖,举和阳士,兹六贤者,皆当世之令懿也。其馀中流之士,或举之於淹滞,或显之乎童齿,莫不赖劭顾叹之荣。凡所拔育,显成令德者,不可殚记。其探擿伪行,抑损虚名,则周之单襄,无以尚也。劭宗人许栩,沉没荣利,致位司徒。举宗莫不匍匐栩门,承风而驱,官以贿成,惟劭不过其门。广陵【徐孟本】徐孟玉来临汝南,闻劭高名,请为功曹。饕餮放流,絜士盈朝。袁绍公族好名,为濮阳长,弃官来还,有副车从骑,将入郡界,绍乃叹曰:"吾之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之乎?"遂单车而归。辟公府掾,拜鄢陵令,方正徵,皆不就。避乱江南,所历之国,必翔而后集。终于豫章,时年四十六。有子曰混,显名魏世。】
常林字伯槐,河内温人也。年七岁,有父党造门,问林:"伯先在否?汝何不拜!"林曰:"虽当下客,临子字父,何拜之有?"於是咸共嘉之。【魏略曰:林少单贫。虽贫,自非手力,不取之於人。性好学,汉末为诸生,带经耕鉏。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太守王匡起兵讨董卓,遣诸生於属县微伺吏民罪负,便收之,考责钱谷赎罪,稽迟则夷灭宗族,以崇威严。林叔父挝客,为诸生所白,匡怒收治。举宗惶怖,不知所责多少,惧系者不救。林往见匡同县胡母彪曰:"王府君以文武高才,临吾鄙郡。鄙郡表里山河,土广民殷,又多贤能,惟所择用。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华夏震栗,雄才奋用之秋也。若欲诛天下之贼,扶王室之微,智者望风,应之若响,克乱在和,何征不捷。苟无恩德,任失其人,覆亡将至,何暇匡翼朝廷,崇立功名乎?君其藏之!"因说叔父见拘之意。彪即书责匡,匡原林叔父。林乃避地上党,耕种山阿。当时旱蝗,林独丰收,尽呼比邻,升斗分之。依故河间太守陈延壁。陈、冯二姓,旧族冠冕。张杨利其妇女,贪其资货。林率其宗族,为之策谋。见围六十馀日,卒全堡壁。
并州刺史高干表为骑都尉,林辞不受。后刺史梁习荐州界名士林及杨俊、王凌、王象、荀纬,太祖皆以为县长。林宰南和,治化有成,超迁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所在有绩。文帝为五官将,林为功曹。太祖西征,田银、苏伯反,幽、冀扇动。文帝欲亲自讨之,林曰:"昔忝博陵,又在幽州,贼之形势,可料度也。北方吏民,乐安厌乱,服化已久,守善者多。银、伯犬羊相聚,智小谋大,不能为害。方今大军在远,外有强敌,将军为天下之镇也,轻动远举,虽克不武。"文帝从之,遣将往伐,应时克灭。
出为平原太守、魏郡东部都尉,入为丞相东曹属。魏国既建,拜尚书。文帝践阼,迁少府,封乐阳亭侯,【魏略曰:林性既清白,当官又严。少府寺与鸿胪对门,时崔林为鸿胪。崔性阔达,不与林同,数数闻林挝吏声,不以为可。林夜挝吏,不胜痛,叫呼敖敖彻曙。明日,崔出门,与林车相遇,乃啁林曰:"闻卿为廷尉,尔邪?"林不觉答曰:"不也。"崔曰:"卿不为廷尉,昨夜何故考囚乎?"林大惭,然不能自止。】转大司农。明帝即位,进封高阳乡侯,徙光禄勋太常。晋宣王以林乡邑耆德,每为之拜。或谓林曰:"司马公贵重,君宜止之。"林曰:"司马公自欲敦长幼之叙,为后生之法。贵非吾之所畏,拜非吾之所制也。"言者踧而退。【魏略曰:初,林少与司马京兆善。太傅每见林,辄欲跪。林止之曰:"公尊贵矣,止也!"及司徒缺,太傅有意欲以林补之。案魏略此语,与本传反。臣松之以为林之为人,不畏权贵者也。论其然否,谓本传为是。】时论以林节操清峻,欲致之公辅,而林遂称疾笃。拜光禄大夫。年八十三,薨,追赠骠骑将军,葬如公礼,谥曰贞侯。子峕嗣,为泰山太守,坐法诛。峕弟静绍封。【案晋书,诸葛诞反,大将军东征,峕坐称疾,为司马文王所法。魏略以林及吉茂、沐并、时苗四人为清介传。吉茂字叔畅,冯翊池阳人也,世为著姓。好书,不耻恶衣恶食,而耻一物之不知。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转为武德侯庶子。二十二年,坐其宗人吉本等起事被收。先是科禁内学及兵书,而茂皆有,匿不送官。及其被收,不知当坐本等,顾谓其左右曰:"我坐书也。"会锺相国证茂、本服第已绝,故得不坐。后以茂为武陵太守,不之官。转酂相,以国省,拜议郎。景初中病亡。自茂修行,从少至长,冬则被裘,夏则裋褐,行则步涉,食则茨藿,臣役妻子,室如悬磬。其或馈遗,一不肯受。虽不以此高人,亦心疾不义而贵且富者。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茂同郡护羌校尉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冯翊郡移嘉为中正。嘉叙茂虽在上第,而状甚下,云:"德优能少。"茂愠曰:"痛乎,我效汝父子冠帻劫人邪!"初,茂同产兄黄,以十二年中从公府掾为长陵令。是时科禁长吏擅去官,而黄闻司徒赵温薨,自以为故吏,违科奔丧,为司隶锺繇所收,遂伏法。茂时为白衣,始有清名於三辅,以为兄坐追义而死,怨怒不肯哭。至岁终,繇举茂。议者以为茂必不就,及举既到而茂就之,故时人或以茂为畏繇,或以茂为髦士也。沐并字德信,河间人也。少孤苦,袁绍父子时,始为名吏。有志介,尝过姊,姊为杀鸡炊黍而不留也。然为人公果,不畏强御,丞相召署军谋掾。黄初中,为成皋令。校事刘肇出过县,遣人呼县吏,求索槁谷。是时蝗旱,官无有见。未办之间,肇人从入并之閤下,呴呼骂吏。并怒,因躧履提刀而出,多从吏卒,欲收肇。肇觉知驱走,具以状闻。有诏:"肇为牧司爪牙吏,而并欲收缚,无所忌惮,自恃清名邪?"//www.souquanme.com;遂收欲杀之。【肇】髡决减死,刑竟复吏,由是放散十馀年。至正始中,为三府长史。时吴使朱然、诸葛瑾攻围樊城,遣船兵於岘山东斫材,牂牁人兵作食,有先熟者呼后熟者,言:"共食来。"后熟者答言:"不也。"呼者曰:"汝欲作沐德信邪?"其名流布,播於异域如此。虽自华夏,不知者以为前世人也。为长史八年,晚出为济阴太守,召还,拜议郎。年六十馀,自虑身无常,豫作终制,戒其子以俭葬,曰:"告云、仪等:夫礼者,生民之始教,而百世之中庸也。故力行者则为君子,不务者终为小人,然非圣人莫能履其从容也。是以富贵者有骄奢之过,而贫贱者讥於固陋,於是养生送死,苟窃非礼。由斯观之,阳虎玙璠,甚於暴骨,桓魋石椁,不如速朽。此言儒学拨乱反正、鸣鼓矫俗之大义也,未是夫穷理尽性、陶冶变化之实论也。若能原始要终,以天地为一区,万物为刍狗,该览玄通,求形景之宗,同祸福之素,一死生之命,吾有慕於道矣。夫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寿为欺魄,夭为凫没,身沦有无,与神消息,含悦阴阳,甘梦太极。奚以棺椁为牢,衣裳为缠?尸系地下,长幽桎梏,岂不哀哉!昔庄周阔达,无所适莫;又杨王孙裸体,贵不久容耳。至夫末世,缘生怨死之徒,乃有含珠鳞柙,玉床象衽,杀人以狥;圹穴之内,锢以纻絮,藉以蜃炭,千载僵燥,讬类神仙。於是大教陵迟,竞於厚葬,谓庄子为放荡,以王孙为戮尸,岂复识古有衣薪之鬼,而野有狐狸之胔乎哉?吾以材质滓浊,污於清流。昔忝国恩,历试宰守,所在无效,代匠伤指,狼跋首尾,无以雪耻。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今年过耳顺,奄忽无常,苟得获没,即以吾身袭於王孙矣。上冀以赎巿朝之逋罪,下以亲道化之灵祖。顾尔幼昏,未知臧否,若将逐俗,抑废吾志,私称从令,未必为孝;而犯魏颗听治之贤,尔为弃父之命,谁或矜之!使死而有知,吾将尸视。"至嘉平中,病甚。临困,又敕豫掘坎。戒气绝,令二人举尸即坎,绝哭泣之声,止妇女之送,禁吊祭之宾,无设抟治粟米之奠。又戒后亡者不得入藏,不得封树。妻子皆遵之。时苗字德胄,钜鹿人也。少清白,为人疾恶。建安中,入丞相府。出为寿春令,令行风靡。扬州治在其县,时蒋济为治中。苗以初至往谒济,济素嗜酒,适会其醉,不能见苗。苗恚恨还,刻木为人,署曰"酒徒蒋济",置之墙下,旦夕射之。州郡虽知其所为不恪,然以其履行过人,无若之何。又其始之官,乘薄軬音饭。车,黄牸牛,布被囊。居官岁馀,牛生一犊。及其去,留其犊,谓主簿曰:"令来时本无此犊,犊是淮南所生有也。"群吏曰:"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苗不听,时人皆以为激,然由此名闻天下。还为太官令,领其郡中正,定九品,於叙人才不能宽,然纪人之短,虽在久远,衔之不置。如所忿蒋济者,仕进至太尉,济不以苗前毁己为嫌,苗亦不以济贵更屈意。为令数岁,不肃而治。迁典农中郎将。年七十馀,以正始中病亡也。】
杨俊字季才,河内获嘉人也。受学陈留边让,让器异之。俊以兵乱方起,而河内处四达之衢,必为战场,乃扶持老弱诣京、密山间,同行者百馀家。俊振济贫乏,通共有无。宗族知故为人所略作奴仆者凡六家,俊皆倾财赎之。司马宣王年十六七,与俊相遇,俊曰:"此非常之人也。"又司马朗早有声名,其族兄芝,众未之知,惟俊言曰:"芝虽夙望不及朗,实理但有优耳。"俊转避地并州。本郡王象,少孤特,为人仆隶,年十七八,见使牧羊而私读书,因被箠楚。俊嘉其才质,即赎象著家,聘娶立屋,然后与别。
太祖除俊曲梁长,入为丞相掾属,举茂才,安陵令,迁南阳太守。宣德教,立学校,吏民称之。徙为征南军师。魏国既建,迁中尉。太祖征汉中,魏讽反於邺。俊自劾诣行在所。俊以身方罪免,笺辞太子。太子不悦,曰:"杨中尉便去,何太高远邪!"遂被书左迁平原太守。文帝践阼,复在南阳。时王象为散骑常侍,荐俊曰:"伏见南阳太守杨俊,秉纯粹之茂质,履忠肃之弘量,体仁足以育物,笃实足以动众,克长后进,惠训搜趣网不倦,外宽内直,仁而有断。自初弹冠,所历垂化,再守南阳,恩德流著,殊邻异党,襁负而至。今境守清静,无所展其智能,宜还本朝,宣力辇毂,熙帝之载。"
俊自少及长,以人伦自任。同郡审固、陈留卫恂本皆出自兵伍,俊资拔奖致,咸作佳士;后固历位郡守,恂御史、县令,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初,临菑侯与俊善,太祖适嗣未定,密访群司。俊虽并论文帝、临菑才分所长,不适有所据当,然称临菑犹美,文帝常以恨之。黄初三年,车驾至宛,以巿不丰乐,发怒收俊。尚书仆射司马宣王、常侍王象、荀纬请俊,叩头流血,帝不许。俊曰:"吾知罪矣。"遂自杀。众冤痛之。【世语曰:俊二孙:览字公质,汝阴太守;猗字公彦,尚书:晋东海王越舅也。览子沈,字宣弘,散骑常侍。魏略曰:王象字羲伯。既为俊所知拔,果有才志。建安中,与同郡荀纬等俱为魏太子所礼待。及王粲、陈琳、阮瑀、路粹等亡后,新出之中,惟象才最高。魏有天下,拜象散骑侍郎,迁为常侍,封列侯。受诏撰皇览,使象领秘书监。象从延康元年始撰集,数岁成,藏於秘府,合四十馀部,部有数十篇,通合八百馀万字。象既性器和厚,又文采温雅,用是京师归美,称为儒宗。车驾南巡,未到宛,有诏百官不得干豫郡县。及车驾到,而宛令不解诏旨,闭巿门。帝闻之,忿然曰:"吾是寇邪?"乃收宛令及太守杨俊。诏问尚书:"汉明帝杀几二千石?"时象见诏文,知俊必不免。乃当帝前叩头,流血竟面,请俊减死一等。帝不答,欲释入禁中。象引帝衣,帝顾谓象曰:"我知杨俊与卿本末耳。今听卿,是无我也。卿宁无俊邪?无我邪?"象以帝言切,乃缩手。帝遂入,决俊法,然后乃出。象自恨不能济俊,遂发病死。】
杜袭字子绪,颍川定陵人也。曾祖父安,祖父根,著名前世。【先贤行状曰:安年十岁,名称乡党。至十三,入太学,号曰神童。既名知人,清高绝俗。洛阳令周纡数候安,安常逃避不见。时贵戚慕安高行,多有与书者,辄不发,以虑后患,常凿壁藏书。后诸与书者果有大罪,推捕所与交通者,吏至门,安乃发壁出书,印封如故,当时皆嘉其虑远。三府并辟,公车特徵,拜宛令。先是宛有报雠者,其令不忍致理,将与俱亡。县中豪强有告其处者,致捕得。安深疾恶之,到官治戮,肆之於巿。惧有司绳弹,遂自免。后徵拜巴郡太守,率身正下,以礼化俗。以病卒官,时服薄敛,素器不漆,子自将车。州郡贤之,表章坟墓。根举孝廉,除郎中。时和熹邓后临朝,外戚横恣,安帝长大,犹未归政。根乃与同时郎上书直谏,邓后怒,收根等伏诛。诛者皆绢囊盛,於殿上扑地。执法者以根德重事公,默语行事人,使不加力。诛讫,车载城外,根以扑轻得苏息,遂闭目不动摇。经三日,乃密起逃窜,为宜城山中酒家客,积十五年,酒家知其贤,常厚敬待。邓后崩,安帝谓根久死。以根等忠直,普下天下,录见诛者子孙。根乃自出,徵诣公车,拜符节令。或问根:"往日遭难,天下同类知故不少,何至自苦历年如此?"根答曰:"周旋人间,非绝迹之处。邂逅发露,祸及亲知,故不为也。"迁济阴太守,以德让为政,风移俗改。年七十八以寿终,棺不加漆,敛以时服。长吏下车,常先诣安、根墓致祠。】袭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同郡繁钦数见奇於表,袭喻之曰:"吾所以与子俱来者,徒欲龙蟠幽薮,待时凤翔。岂谓刘牧当为拨乱之主,而规长者委身哉?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吾其与子绝矣!"钦慨然曰:"请敬受命。"袭遂南适长沙。
建安初,太祖迎天子都许。袭逃还乡里,太祖以为西鄂长。县滨南境,寇贼纵横。时长吏皆敛民保城郭,不得农业。野荒民困,仓庾空虚。袭自知恩结於民,乃遣老弱各分散就田业,留丁强备守,吏民欢悦。会荆州出步骑万人来攻城,袭乃悉召县吏民任拒守者五十馀人,与之要誓。其亲戚在外欲自营护者,恣听遣出;皆叩头愿致死。於是身执矢石,率与戮力。吏民感恩,咸为用命。临陈斩数百级,而袭众死者三十馀人,其馀十八人尽被创,贼得入城。袭帅伤痍吏民决围得出,死丧略尽,而无反背者。遂收散民,徙至摩陂营,吏民慕而从之如归。【九州春秋曰:建安六年,刘表攻西鄂,西鄂长杜子绪帅县男女婴城而守。时南阳功曹柏孝长亦在城中,闻兵攻声,恐惧,入室闭户,牵被覆头。相攻半日,稍敢出面。其明,侧立而听。二日,往出户问消息。至四五日,乃更负楯亲斗,语子绪曰:"勇可习也。"】
司隶锺繇表拜议郎参军事。荀彧又荐袭,太祖以为丞相军祭酒。魏国既建,为侍中,与王粲、和洽并用。粲强识博闻,故太祖游观出入,多得骖乘,至其见敬不及洽、袭。袭尝独见,至于夜半。粲性躁竞,起坐曰:"不知公对杜袭道何等也?"洽笑答曰:"天下事岂有尽邪?卿昼侍可矣,悒悒於此,欲兼之乎!"后袭领丞相长史,随太祖到汉中讨张鲁。太祖还,拜袭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馀口。夏侯渊为刘备所没,军丧元帅,将士失色。袭与张郃、郭淮纠摄诸军事,权宜以郃为督,以一众心,三军遂定。太祖东还,当选留府长史,镇守长安,主者所选多不当,太祖令曰:"释骐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索?"遂以袭为留府长史,驻关中。
时将军许攸拥部曲,不附太祖而有慢言。太祖大怒,先欲伐之。群臣多谏:"可招怀攸,共讨强敌。"太祖横刀於膝,作色不听。袭入欲谏,太祖逆谓之曰:"吾计以定,卿勿复言。"袭曰:"若殿下计是邪,臣方助殿下成之;若殿下计非邪,虽成宜改之。殿下逆臣,令勿言之,何待下之不阐乎?"太祖曰:"许攸慢吾,如何可置乎?"袭曰:"殿下谓许攸何如人邪?"太祖曰:"凡人也。"袭曰:"夫惟贤知贤,惟圣知圣,凡人安能知非凡人邪?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臣闻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锺不以莛撞起音,今区区之许攸,何足以劳神武哉?"太祖曰:"善。"遂厚抚攸,攸即归服。时夏侯尚昵於太子,情好至密。袭谓尚非益友,不足殊待,以闻太祖。文帝初甚不悦,后乃追思。语在尚传。其柔而不犯,皆此类也。
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及践阼,为督军粮御史,封武平亭侯,更为督军粮执法,入为尚书。明帝即位,进封平阳乡侯。诸葛亮出秦川,大将军曹真督诸军拒亮,徙袭为大将军军师,分邑百户赐兄基爵关内侯。真薨,司马宣王代之,袭复为军师,增邑三百,并前五百五十户。以疾徵还,拜太中大夫。薨,追赠少府,谥曰定侯。子会嗣。
赵俨字伯然,颍川阳翟人也。避乱荆州,与杜袭、繁钦通财同计,合为一家。太祖始迎献帝都许,俨谓钦曰:"曹镇东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吾知归矣。"建安二年,年二十七,遂扶持老弱诣太祖,太祖以俨为朗陵长。县多豪猾,无所畏忌。俨取其尤甚者,收缚案验,皆得死罪。俨既囚之,乃表府解放,自是威恩并著。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录户调。俨见通曰:"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且远近多虞,不可不详也。"通曰:"绍与大将军相持甚急,左右郡县背叛乃尔。若绵绢不调送,观听者必谓我顾望,有所须待也。"俨曰:"诚亦如君虑;然当权其轻重,小缓调,当为君释此患。"乃书与荀彧曰:"今阳安郡当送绵绢,道路艰阻,必致寇害。百姓困穷,邻城并叛,易用倾荡,乃一方安危之机也。且此郡人执守忠节,在险不贰。微善必赏,则为义者劝。善为国者,藏之於民。以为国家宜垂慰抚,所敛绵绢,皆俾还之。"彧报曰:"辄白曹公,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上下欢喜,郡内遂安。
入为司空掾属主簿。【魏略曰:太祖北拒袁绍,时远近无不私遗笺记,通意於绍者。俨与领阳安太守李通同治,通亦欲遣使。俨为陈绍必败意,通乃止。及绍破走,太祖使人搜阅绍记室,惟不见通书疏,阴知俨必为之计,乃曰:"此必赵伯然也。"臣松之案魏武纪:破绍后,得许下军中人书,皆焚之。若故使人搜阅,知其有无,则非所以安人情也。疑此语为不然。】时于禁屯颍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复为丞相主簿,迁扶风太守。太祖徙出故韩遂、马超等兵五千馀人,使平难将军殷署等督领,以俨为关中护军,尽统诸军。羌虏数来寇害,俨率署等追到新平,大破之。屯田客吕并自称将军,聚党据陈仓,俨复率署等攻之,贼即破灭。
时被书差千二百兵往助汉中守,署督送之。行者卒与室家别,皆有忧色。署发后一日,俨虑其有变,乃自追至斜谷口,人人慰劳,又深戒署。还宿雍州刺史张既舍。署军复前四十里,兵果叛乱,未知署吉凶。而俨自随步骑百五十人,皆与叛者同部曲,或婚姻,得此问,各惊,被甲持兵,不复自安。俨欲还,既等以为"今本营党已扰乱,一身赴之无益,可须定问"。俨曰:"虽疑本营与叛者同谋,要当闻行者变,乃发之。又有欲善不能自定,宜及犹豫,促抚宁之。且为之元帅,既不能安辑,身受祸难,命也。"遂去。行三十里止,放马息,尽呼所从人,喻以成败,慰励恳切。皆慷慨曰:"死生当随护军,不敢有二。"前到诸营,各召料简诸奸结叛者八百馀人,散在原野,惟取其造谋魁率治之,馀一不问。郡县所收送,皆放遣,乃即相率还降。俨密白:"宜遣将诣大营,请旧兵镇守关中。"太祖遣将军刘柱将二千人,当须到乃发遣,而事露,诸营大骇,不可安喻。俨谓诸将曰:"旧兵既少,东兵未到,是以诸营图为邪谋。若或成变,为难不测。因其狐疑,当令早决。"遂宣言当差留新兵之温厚者千人镇守关中,其馀悉遣东。便见主者,内诸营兵名籍,案累重,立差别之。留者意定,与俨同心。其当去者亦不敢动,俨一日尽遣上道,因使所留千人,分布罗落之。东兵寻至,乃复胁喻,并徙千人,令相及共东,凡所全致二万馀口。【孙盛曰:盛闻为国以礼,民非信不立。周成不弃桐叶之言,晋文不违伐原之誓,故能隆刑措之道,建一匡之功。俨既诈留千人,使效心力,始虽权也。宜以信终。兵威既集,而又逼徙。信义丧矣,何以临民?】
和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也。举孝廉,大将军辟,皆不就。袁绍在冀州,遣使迎汝南士大夫。洽独以"冀州土平民强,英桀所利,四战之地。本初乘资,虽能强大,然雄豪方起,全未可必也。荆州刘表无他远志,爱人乐士,土地险阻,山夷民弱,易依倚也"。遂与亲旧俱南从表,表以上客待之。洽曰:IHurkQVvK"所以不从本初,辟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阽危,【臣松之案汉书文纪曰"阽於死亡",食货志曰"阽危若是",注曰。"阽音盐,如屋檐,近边欲堕之意也。"一曰"临危曰阽"。】必有谗慝间其中者。"遂南度武陵。
太祖定荆州,辟为丞相掾属。时毛玠、崔琰并以忠清干事,其选用先尚俭节。洽言曰:"天下大器,在位与人,不可以一节【俭】检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今朝廷之议,吏有著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长吏过营,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餐以入官寺。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孙盛曰:昔先王御世,观民设教,虽质文因时,损益代用,至於车服礼秩,贵贱等差,其归一揆。魏承汉乱,风俗侈泰,诚宜仰思古制,训以约简,使奢不陵肆,俭足中礼,进无蜉蝣之刺,退免采莫之讥;如此则治道隆而颂声作矣。夫矫枉过正则巧伪滋生,以克训下则民志险隘,非圣王所以陶化民物,闲邪存诚之道。和洽之言,於是允矣。】
魏国既建,为侍中,后有白毛玠谤毁太祖,太祖见近臣,怒甚。洽陈玠素行有本,求案实其事。罢朝,太祖令曰:"今言事者白玠不但谤吾也。乃复为崔琰觖望。此损君臣恩义,妄为死友怨叹,殆不可忍也。昔萧、曹与高祖并起微贱,致功立勋。高祖每在屈笮,二相恭顺,臣道益彰,所以祚及后世也。和侍中比求实之,所以不听,欲重参之耳。"洽对曰:"如言事者言,玠罪过深重,非天地所覆载。臣非敢曲理玠以枉大伦也,以玠出群吏之中,特见拔擢,显在首职,历年荷宠,刚直忠公,为众所惮,不宜有此。然人情难保,要宜考覈,两验其实。今圣恩垂含垢之仁,不忍致之于理,更使曲直之分不明,疑自近始。"太祖曰:"所以不考,欲两全玠及言事者耳。"洽对曰:"玠信有谤上之言,当肆之巿朝;若玠无此,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二者不加检覈,臣窃不安。"太祖曰:"方有军事,安可受人言便考之邪?狐射姑刺阳处父於朝,此为君之诫也。"
太祖克张鲁,洽陈便宜以时拔军徙民,可省置守之费。太祖未纳,其后竟徙民弃汉中。出为郎中令。文帝践阼,为光禄勋,封安城亭侯。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户。
太和中,散骑常侍高堂隆奏:"时风不至,而有休废之气,必有司不勤职事以失天常也。"诏书谦虚引咎,博谘异同。洽以为"民稀耕少,浮食者多。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故费一时之农,则失育命之本。是以先王务蠲烦费,以专耕农www.souquanme.com。自春夏以来,民穷於役,农业有废,百姓嚣然,时风不至,未必不由此也。消复之术,莫大於节俭。太祖建立洪业,奉师徒之费,供军赏之用,吏士丰於资食,仓府衍於谷帛,由不饰无用之宫,绝浮华之费,方今之要,固在息省劳烦之役,损除他馀之务,以为军戎之储。三边守御,宜在备豫。料贼虚实,蓄士养众,算庙胜之策,明攻取之谋,详询众庶以求厥中。若谋不素定,轻弱小敌,军人数举,举而无庸,所谓'悦武无震',古人之诫也。"
转为太常,清贫守约,至卖田宅以自给。明帝闻之,加赐谷帛。薨,谥曰简侯。子【禽】离嗣。【禽】离音离。【禽】离弟【适】逌,才爽开济,官至廷尉书。【晋诸公赞曰:和峤字长舆,【适】逌之子也。少知名,以雅重称。常慕其舅夏侯玄之为人,厚自封植,嶷然不群。於黄门郎迁中书令,转尚书。愍怀太子初立,以峤为少保,加散骑常侍。家产丰富,拟於王公,而性至俭吝。峤同母弟郁,素无名,峤轻侮之,以此为损。卒於官,赠光禄大夫。郁以公强当世,致位尚书令。】
洽同郡许混者,许劭子也。清醇有鉴识,明帝时为尚书。【劭字子将。汝南先贤传曰: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见劭年十八时,乃叹息曰:"此则希世出众之伟人也。"劭始发明樊子昭於鬻帻之肆,出虞永贤於牧竖,召李淑才乡闾之间,擢郭子瑜鞍马之吏,援杨孝祖,举和阳士,兹六贤者,皆当世之令懿也。其馀中流之士,或举之於淹滞,或显之乎童齿,莫不赖劭顾叹之荣。凡所拔育,显成令德者,不可殚记。其探擿伪行,抑损虚名,则周之单襄,无以尚也。劭宗人许栩,沉没荣利,致位司徒。举宗莫不匍匐栩门,承风而驱,官以贿成,惟劭不过其门。广陵【徐孟本】徐孟玉来临汝南,闻劭高名,请为功曹。饕餮放流,絜士盈朝。袁绍公族好名,为濮阳长,弃官来还,有副车从骑,将入郡界,绍乃叹曰:"吾之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之乎?"遂单车而归。辟公府掾,拜鄢陵令,方正徵,皆不就。避乱江南,所历之国,必翔而后集。终于豫章,时年四十六。有子曰混,显名魏世。】
常林字伯槐,河内温人也。年七岁,有父党造门,问林:"伯先在否?汝何不拜!"林曰:"虽当下客,临子字父,何拜之有?"於是咸共嘉之。【魏略曰:林少单贫。虽贫,自非手力,不取之於人。性好学,汉末为诸生,带经耕鉏。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太守王匡起兵讨董卓,遣诸生於属县微伺吏民罪负,便收之,考责钱谷赎罪,稽迟则夷灭宗族,以崇威严。林叔父挝客,为诸生所白,匡怒收治。举宗惶怖,不知所责多少,惧系者不救。林往见匡同县胡母彪曰:"王府君以文武高才,临吾鄙郡。鄙郡表里山河,土广民殷,又多贤能,惟所择用。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华夏震栗,雄才奋用之秋也。若欲诛天下之贼,扶王室之微,智者望风,应之若响,克乱在和,何征不捷。苟无恩德,任失其人,覆亡将至,何暇匡翼朝廷,崇立功名乎?君其藏之!"因说叔父见拘之意。彪即书责匡,匡原林叔父。林乃避地上党,耕种山阿。当时旱蝗,林独丰收,尽呼比邻,升斗分之。依故河间太守陈延壁。陈、冯二姓,旧族冠冕。张杨利其妇女,贪其资货。林率其宗族,为之策谋。见围六十馀日,卒全堡壁。
并州刺史高干表为骑都尉,林辞不受。后刺史梁习荐州界名士林及杨俊、王凌、王象、荀纬,太祖皆以为县长。林宰南和,治化有成,超迁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所在有绩。文帝为五官将,林为功曹。太祖西征,田银、苏伯反,幽、冀扇动。文帝欲亲自讨之,林曰:"昔忝博陵,又在幽州,贼之形势,可料度也。北方吏民,乐安厌乱,服化已久,守善者多。银、伯犬羊相聚,智小谋大,不能为害。方今大军在远,外有强敌,将军为天下之镇也,轻动远举,虽克不武。"文帝从之,遣将往伐,应时克灭。
出为平原太守、魏郡东部都尉,入为丞相东曹属。魏国既建,拜尚书。文帝践阼,迁少府,封乐阳亭侯,【魏略曰:林性既清白,当官又严。少府寺与鸿胪对门,时崔林为鸿胪。崔性阔达,不与林同,数数闻林挝吏声,不以为可。林夜挝吏,不胜痛,叫呼敖敖彻曙。明日,崔出门,与林车相遇,乃啁林曰:"闻卿为廷尉,尔邪?"林不觉答曰:"不也。"崔曰:"卿不为廷尉,昨夜何故考囚乎?"林大惭,然不能自止。】转大司农。明帝即位,进封高阳乡侯,徙光禄勋太常。晋宣王以林乡邑耆德,每为之拜。或谓林曰:"司马公贵重,君宜止之。"林曰:"司马公自欲敦长幼之叙,为后生之法。贵非吾之所畏,拜非吾之所制也。"言者踧而退。【魏略曰:初,林少与司马京兆善。太傅每见林,辄欲跪。林止之曰:"公尊贵矣,止也!"及司徒缺,太傅有意欲以林补之。案魏略此语,与本传反。臣松之以为林之为人,不畏权贵者也。论其然否,谓本传为是。】时论以林节操清峻,欲致之公辅,而林遂称疾笃。拜光禄大夫。年八十三,薨,追赠骠骑将军,葬如公礼,谥曰贞侯。子峕嗣,为泰山太守,坐法诛。峕弟静绍封。【案晋书,诸葛诞反,大将军东征,峕坐称疾,为司马文王所法。魏略以林及吉茂、沐并、时苗四人为清介传。吉茂字叔畅,冯翊池阳人也,世为著姓。好书,不耻恶衣恶食,而耻一物之不知。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转为武德侯庶子。二十二年,坐其宗人吉本等起事被收。先是科禁内学及兵书,而茂皆有,匿不送官。及其被收,不知当坐本等,顾谓其左右曰:"我坐书也。"会锺相国证茂、本服第已绝,故得不坐。后以茂为武陵太守,不之官。转酂相,以国省,拜议郎。景初中病亡。自茂修行,从少至长,冬则被裘,夏则裋褐,行则步涉,食则茨藿,臣役妻子,室如悬磬。其或馈遗,一不肯受。虽不以此高人,亦心疾不义而贵且富者。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茂同郡护羌校尉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冯翊郡移嘉为中正。嘉叙茂虽在上第,而状甚下,云:"德优能少。"茂愠曰:"痛乎,我效汝父子冠帻劫人邪!"初,茂同产兄黄,以十二年中从公府掾为长陵令。是时科禁长吏擅去官,而黄闻司徒赵温薨,自以为故吏,违科奔丧,为司隶锺繇所收,遂伏法。茂时为白衣,始有清名於三辅,以为兄坐追义而死,怨怒不肯哭。至岁终,繇举茂。议者以为茂必不就,及举既到而茂就之,故时人或以茂为畏繇,或以茂为髦士也。沐并字德信,河间人也。少孤苦,袁绍父子时,始为名吏。有志介,尝过姊,姊为杀鸡炊黍而不留也。然为人公果,不畏强御,丞相召署军谋掾。黄初中,为成皋令。校事刘肇出过县,遣人呼县吏,求索槁谷。是时蝗旱,官无有见。未办之间,肇人从入并之閤下,呴呼骂吏。并怒,因躧履提刀而出,多从吏卒,欲收肇。肇觉知驱走,具以状闻。有诏:"肇为牧司爪牙吏,而并欲收缚,无所忌惮,自恃清名邪?"//www.souquanme.com;遂收欲杀之。【肇】髡决减死,刑竟复吏,由是放散十馀年。至正始中,为三府长史。时吴使朱然、诸葛瑾攻围樊城,遣船兵於岘山东斫材,牂牁人兵作食,有先熟者呼后熟者,言:"共食来。"后熟者答言:"不也。"呼者曰:"汝欲作沐德信邪?"其名流布,播於异域如此。虽自华夏,不知者以为前世人也。为长史八年,晚出为济阴太守,召还,拜议郎。年六十馀,自虑身无常,豫作终制,戒其子以俭葬,曰:"告云、仪等:夫礼者,生民之始教,而百世之中庸也。故力行者则为君子,不务者终为小人,然非圣人莫能履其从容也。是以富贵者有骄奢之过,而贫贱者讥於固陋,於是养生送死,苟窃非礼。由斯观之,阳虎玙璠,甚於暴骨,桓魋石椁,不如速朽。此言儒学拨乱反正、鸣鼓矫俗之大义也,未是夫穷理尽性、陶冶变化之实论也。若能原始要终,以天地为一区,万物为刍狗,该览玄通,求形景之宗,同祸福之素,一死生之命,吾有慕於道矣。夫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寿为欺魄,夭为凫没,身沦有无,与神消息,含悦阴阳,甘梦太极。奚以棺椁为牢,衣裳为缠?尸系地下,长幽桎梏,岂不哀哉!昔庄周阔达,无所适莫;又杨王孙裸体,贵不久容耳。至夫末世,缘生怨死之徒,乃有含珠鳞柙,玉床象衽,杀人以狥;圹穴之内,锢以纻絮,藉以蜃炭,千载僵燥,讬类神仙。於是大教陵迟,竞於厚葬,谓庄子为放荡,以王孙为戮尸,岂复识古有衣薪之鬼,而野有狐狸之胔乎哉?吾以材质滓浊,污於清流。昔忝国恩,历试宰守,所在无效,代匠伤指,狼跋首尾,无以雪耻。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今年过耳顺,奄忽无常,苟得获没,即以吾身袭於王孙矣。上冀以赎巿朝之逋罪,下以亲道化之灵祖。顾尔幼昏,未知臧否,若将逐俗,抑废吾志,私称从令,未必为孝;而犯魏颗听治之贤,尔为弃父之命,谁或矜之!使死而有知,吾将尸视。"至嘉平中,病甚。临困,又敕豫掘坎。戒气绝,令二人举尸即坎,绝哭泣之声,止妇女之送,禁吊祭之宾,无设抟治粟米之奠。又戒后亡者不得入藏,不得封树。妻子皆遵之。时苗字德胄,钜鹿人也。少清白,为人疾恶。建安中,入丞相府。出为寿春令,令行风靡。扬州治在其县,时蒋济为治中。苗以初至往谒济,济素嗜酒,适会其醉,不能见苗。苗恚恨还,刻木为人,署曰"酒徒蒋济",置之墙下,旦夕射之。州郡虽知其所为不恪,然以其履行过人,无若之何。又其始之官,乘薄軬音饭。车,黄牸牛,布被囊。居官岁馀,牛生一犊。及其去,留其犊,谓主簿曰:"令来时本无此犊,犊是淮南所生有也。"群吏曰:"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苗不听,时人皆以为激,然由此名闻天下。还为太官令,领其郡中正,定九品,於叙人才不能宽,然纪人之短,虽在久远,衔之不置。如所忿蒋济者,仕进至太尉,济不以苗前毁己为嫌,苗亦不以济贵更屈意。为令数岁,不肃而治。迁典农中郎将。年七十馀,以正始中病亡也。】
杨俊字季才,河内获嘉人也。受学陈留边让,让器异之。俊以兵乱方起,而河内处四达之衢,必为战场,乃扶持老弱诣京、密山间,同行者百馀家。俊振济贫乏,通共有无。宗族知故为人所略作奴仆者凡六家,俊皆倾财赎之。司马宣王年十六七,与俊相遇,俊曰:"此非常之人也。"又司马朗早有声名,其族兄芝,众未之知,惟俊言曰:"芝虽夙望不及朗,实理但有优耳。"俊转避地并州。本郡王象,少孤特,为人仆隶,年十七八,见使牧羊而私读书,因被箠楚。俊嘉其才质,即赎象著家,聘娶立屋,然后与别。
太祖除俊曲梁长,入为丞相掾属,举茂才,安陵令,迁南阳太守。宣德教,立学校,吏民称之。徙为征南军师。魏国既建,迁中尉。太祖征汉中,魏讽反於邺。俊自劾诣行在所。俊以身方罪免,笺辞太子。太子不悦,曰:"杨中尉便去,何太高远邪!"遂被书左迁平原太守。文帝践阼,复在南阳。时王象为散骑常侍,荐俊曰:"伏见南阳太守杨俊,秉纯粹之茂质,履忠肃之弘量,体仁足以育物,笃实足以动众,克长后进,惠训搜趣网不倦,外宽内直,仁而有断。自初弹冠,所历垂化,再守南阳,恩德流著,殊邻异党,襁负而至。今境守清静,无所展其智能,宜还本朝,宣力辇毂,熙帝之载。"
俊自少及长,以人伦自任。同郡审固、陈留卫恂本皆出自兵伍,俊资拔奖致,咸作佳士;后固历位郡守,恂御史、县令,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初,临菑侯与俊善,太祖适嗣未定,密访群司。俊虽并论文帝、临菑才分所长,不适有所据当,然称临菑犹美,文帝常以恨之。黄初三年,车驾至宛,以巿不丰乐,发怒收俊。尚书仆射司马宣王、常侍王象、荀纬请俊,叩头流血,帝不许。俊曰:"吾知罪矣。"遂自杀。众冤痛之。【世语曰:俊二孙:览字公质,汝阴太守;猗字公彦,尚书:晋东海王越舅也。览子沈,字宣弘,散骑常侍。魏略曰:王象字羲伯。既为俊所知拔,果有才志。建安中,与同郡荀纬等俱为魏太子所礼待。及王粲、陈琳、阮瑀、路粹等亡后,新出之中,惟象才最高。魏有天下,拜象散骑侍郎,迁为常侍,封列侯。受诏撰皇览,使象领秘书监。象从延康元年始撰集,数岁成,藏於秘府,合四十馀部,部有数十篇,通合八百馀万字。象既性器和厚,又文采温雅,用是京师归美,称为儒宗。车驾南巡,未到宛,有诏百官不得干豫郡县。及车驾到,而宛令不解诏旨,闭巿门。帝闻之,忿然曰:"吾是寇邪?"乃收宛令及太守杨俊。诏问尚书:"汉明帝杀几二千石?"时象见诏文,知俊必不免。乃当帝前叩头,流血竟面,请俊减死一等。帝不答,欲释入禁中。象引帝衣,帝顾谓象曰:"我知杨俊与卿本末耳。今听卿,是无我也。卿宁无俊邪?无我邪?"象以帝言切,乃缩手。帝遂入,决俊法,然后乃出。象自恨不能济俊,遂发病死。】
杜袭字子绪,颍川定陵人也。曾祖父安,祖父根,著名前世。【先贤行状曰:安年十岁,名称乡党。至十三,入太学,号曰神童。既名知人,清高绝俗。洛阳令周纡数候安,安常逃避不见。时贵戚慕安高行,多有与书者,辄不发,以虑后患,常凿壁藏书。后诸与书者果有大罪,推捕所与交通者,吏至门,安乃发壁出书,印封如故,当时皆嘉其虑远。三府并辟,公车特徵,拜宛令。先是宛有报雠者,其令不忍致理,将与俱亡。县中豪强有告其处者,致捕得。安深疾恶之,到官治戮,肆之於巿。惧有司绳弹,遂自免。后徵拜巴郡太守,率身正下,以礼化俗。以病卒官,时服薄敛,素器不漆,子自将车。州郡贤之,表章坟墓。根举孝廉,除郎中。时和熹邓后临朝,外戚横恣,安帝长大,犹未归政。根乃与同时郎上书直谏,邓后怒,收根等伏诛。诛者皆绢囊盛,於殿上扑地。执法者以根德重事公,默语行事人,使不加力。诛讫,车载城外,根以扑轻得苏息,遂闭目不动摇。经三日,乃密起逃窜,为宜城山中酒家客,积十五年,酒家知其贤,常厚敬待。邓后崩,安帝谓根久死。以根等忠直,普下天下,录见诛者子孙。根乃自出,徵诣公车,拜符节令。或问根:"往日遭难,天下同类知故不少,何至自苦历年如此?"根答曰:"周旋人间,非绝迹之处。邂逅发露,祸及亲知,故不为也。"迁济阴太守,以德让为政,风移俗改。年七十八以寿终,棺不加漆,敛以时服。长吏下车,常先诣安、根墓致祠。】袭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同郡繁钦数见奇於表,袭喻之曰:"吾所以与子俱来者,徒欲龙蟠幽薮,待时凤翔。岂谓刘牧当为拨乱之主,而规长者委身哉?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吾其与子绝矣!"钦慨然曰:"请敬受命。"袭遂南适长沙。
建安初,太祖迎天子都许。袭逃还乡里,太祖以为西鄂长。县滨南境,寇贼纵横。时长吏皆敛民保城郭,不得农业。野荒民困,仓庾空虚。袭自知恩结於民,乃遣老弱各分散就田业,留丁强备守,吏民欢悦。会荆州出步骑万人来攻城,袭乃悉召县吏民任拒守者五十馀人,与之要誓。其亲戚在外欲自营护者,恣听遣出;皆叩头愿致死。於是身执矢石,率与戮力。吏民感恩,咸为用命。临陈斩数百级,而袭众死者三十馀人,其馀十八人尽被创,贼得入城。袭帅伤痍吏民决围得出,死丧略尽,而无反背者。遂收散民,徙至摩陂营,吏民慕而从之如归。【九州春秋曰:建安六年,刘表攻西鄂,西鄂长杜子绪帅县男女婴城而守。时南阳功曹柏孝长亦在城中,闻兵攻声,恐惧,入室闭户,牵被覆头。相攻半日,稍敢出面。其明,侧立而听。二日,往出户问消息。至四五日,乃更负楯亲斗,语子绪曰:"勇可习也。"】
司隶锺繇表拜议郎参军事。荀彧又荐袭,太祖以为丞相军祭酒。魏国既建,为侍中,与王粲、和洽并用。粲强识博闻,故太祖游观出入,多得骖乘,至其见敬不及洽、袭。袭尝独见,至于夜半。粲性躁竞,起坐曰:"不知公对杜袭道何等也?"洽笑答曰:"天下事岂有尽邪?卿昼侍可矣,悒悒於此,欲兼之乎!"后袭领丞相长史,随太祖到汉中讨张鲁。太祖还,拜袭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馀口。夏侯渊为刘备所没,军丧元帅,将士失色。袭与张郃、郭淮纠摄诸军事,权宜以郃为督,以一众心,三军遂定。太祖东还,当选留府长史,镇守长安,主者所选多不当,太祖令曰:"释骐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索?"遂以袭为留府长史,驻关中。
时将军许攸拥部曲,不附太祖而有慢言。太祖大怒,先欲伐之。群臣多谏:"可招怀攸,共讨强敌。"太祖横刀於膝,作色不听。袭入欲谏,太祖逆谓之曰:"吾计以定,卿勿复言。"袭曰:"若殿下计是邪,臣方助殿下成之;若殿下计非邪,虽成宜改之。殿下逆臣,令勿言之,何待下之不阐乎?"太祖曰:"许攸慢吾,如何可置乎?"袭曰:"殿下谓许攸何如人邪?"太祖曰:"凡人也。"袭曰:"夫惟贤知贤,惟圣知圣,凡人安能知非凡人邪?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臣闻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锺不以莛撞起音,今区区之许攸,何足以劳神武哉?"太祖曰:"善。"遂厚抚攸,攸即归服。时夏侯尚昵於太子,情好至密。袭谓尚非益友,不足殊待,以闻太祖。文帝初甚不悦,后乃追思。语在尚传。其柔而不犯,皆此类也。
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及践阼,为督军粮御史,封武平亭侯,更为督军粮执法,入为尚书。明帝即位,进封平阳乡侯。诸葛亮出秦川,大将军曹真督诸军拒亮,徙袭为大将军军师,分邑百户赐兄基爵关内侯。真薨,司马宣王代之,袭复为军师,增邑三百,并前五百五十户。以疾徵还,拜太中大夫。薨,追赠少府,谥曰定侯。子会嗣。
赵俨字伯然,颍川阳翟人也。避乱荆州,与杜袭、繁钦通财同计,合为一家。太祖始迎献帝都许,俨谓钦曰:"曹镇东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吾知归矣。"建安二年,年二十七,遂扶持老弱诣太祖,太祖以俨为朗陵长。县多豪猾,无所畏忌。俨取其尤甚者,收缚案验,皆得死罪。俨既囚之,乃表府解放,自是威恩并著。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录户调。俨见通曰:"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且远近多虞,不可不详也。"通曰:"绍与大将军相持甚急,左右郡县背叛乃尔。若绵绢不调送,观听者必谓我顾望,有所须待也。"俨曰:"诚亦如君虑;然当权其轻重,小缓调,当为君释此患。"乃书与荀彧曰:"今阳安郡当送绵绢,道路艰阻,必致寇害。百姓困穷,邻城并叛,易用倾荡,乃一方安危之机也。且此郡人执守忠节,在险不贰。微善必赏,则为义者劝。善为国者,藏之於民。以为国家宜垂慰抚,所敛绵绢,皆俾还之。"彧报曰:"辄白曹公,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上下欢喜,郡内遂安。
入为司空掾属主簿。【魏略曰:太祖北拒袁绍,时远近无不私遗笺记,通意於绍者。俨与领阳安太守李通同治,通亦欲遣使。俨为陈绍必败意,通乃止。及绍破走,太祖使人搜阅绍记室,惟不见通书疏,阴知俨必为之计,乃曰:"此必赵伯然也。"臣松之案魏武纪:破绍后,得许下军中人书,皆焚之。若故使人搜阅,知其有无,则非所以安人情也。疑此语为不然。】时于禁屯颍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复为丞相主簿,迁扶风太守。太祖徙出故韩遂、马超等兵五千馀人,使平难将军殷署等督领,以俨为关中护军,尽统诸军。羌虏数来寇害,俨率署等追到新平,大破之。屯田客吕并自称将军,聚党据陈仓,俨复率署等攻之,贼即破灭。
时被书差千二百兵往助汉中守,署督送之。行者卒与室家别,皆有忧色。署发后一日,俨虑其有变,乃自追至斜谷口,人人慰劳,又深戒署。还宿雍州刺史张既舍。署军复前四十里,兵果叛乱,未知署吉凶。而俨自随步骑百五十人,皆与叛者同部曲,或婚姻,得此问,各惊,被甲持兵,不复自安。俨欲还,既等以为"今本营党已扰乱,一身赴之无益,可须定问"。俨曰:"虽疑本营与叛者同谋,要当闻行者变,乃发之。又有欲善不能自定,宜及犹豫,促抚宁之。且为之元帅,既不能安辑,身受祸难,命也。"遂去。行三十里止,放马息,尽呼所从人,喻以成败,慰励恳切。皆慷慨曰:"死生当随护军,不敢有二。"前到诸营,各召料简诸奸结叛者八百馀人,散在原野,惟取其造谋魁率治之,馀一不问。郡县所收送,皆放遣,乃即相率还降。俨密白:"宜遣将诣大营,请旧兵镇守关中。"太祖遣将军刘柱将二千人,当须到乃发遣,而事露,诸营大骇,不可安喻。俨谓诸将曰:"旧兵既少,东兵未到,是以诸营图为邪谋。若或成变,为难不测。因其狐疑,当令早决。"遂宣言当差留新兵之温厚者千人镇守关中,其馀悉遣东。便见主者,内诸营兵名籍,案累重,立差别之。留者意定,与俨同心。其当去者亦不敢动,俨一日尽遣上道,因使所留千人,分布罗落之。东兵寻至,乃复胁喻,并徙千人,令相及共东,凡所全致二万馀口。【孙盛曰:盛闻为国以礼,民非信不立。周成不弃桐叶之言,晋文不违伐原之誓,故能隆刑措之道,建一匡之功。俨既诈留千人,使效心力,始虽权也。宜以信终。兵威既集,而又逼徙。信义丧矣,何以临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