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过间谍吗
中国的间谍传统,可谓源远流长。作于先秦时期、托上古周初姜太公之名而写的古兵书《六韬》中,就已经出现了“间谍”一词。其第三卷《龙韬》中有这样一句话:“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这里对间谍任务的概括,简直可以作为如今谍战电影的精准点评。
中国公认的间谍第一人,是夏代前期出现的“特工”女艾。清代学者朱逢甲就在《间书》中提出:中国古代“用间始于夏之少康”。
据《三国志》载,建安元年,曹操官拜司空(三公之官)。建安三年,他回到许昌,开始设置军师祭酒(司//www.souquanme.com空的僚属)一职,这一次,也是曹操置官之始。后来,对权利的运用越来越得心应手的曹操,开始明目张胆地忽视汉帝的存在,而发展自己的专权下属。这其中,最能彰显他权倾朝野的,就是“校事”机构的设立。
跟三国年代一样,两宋时期因战争频仍,间谍备受青睐。而且间谍身份非常复杂,遍布各行各业。出使外国的使臣,做边疆贸易的商人,敌将的亲信、宠妾,土著、番民,普通老百姓、俘虏、僧人等等,都可能是间谍。
此外,南宋初年,朝廷专门设立了在海上传递情报的机构“水坼堠”,还招募了水性极好的“蛙人”当间谍。间谍任务分布,可谓纵横水陆间。
同时,宋代的间谍技术也是非常先进。宋人将密码情报叫做“字验”。所谓“字验”,即将各种情报用四十字的一首诗中的某些字来表示。
中国情报史上有着”五重间谍”之称的是谁
1931年10月,袁殊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立即转入了特科的工作。按照地下党负责人的指示,1932年春,通过表兄、黄埔一期的贾伯涛的关系,袁殊见到上海市社会局长、中统头子吴醒亚,打入了中统内部。后来他由吴醒亚介绍,成为新声通讯社的记者,从而可以出席南京政府的记者招待会,了解与结识许多人并且认识了日本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岩井英一。
当时,中日正在谈判,谈的是货币兑换率与关税问题,这自然成了新闻界的抢手货。由于袁殊有岩井渠道,消息又快又准,这位“涉外”记者立即成了红人,连吴醒亚对他都刮目相看。过了一段时间,岩井便开始每月付袁殊200元的“交际费”,这样,他又成了日方的情报人员。自然,是得到中共地下党负责人的批准――成为了“三重间谍”。不久,岩井又安排袁殊到了日本。
回国后,袁殊即与冯雪峰联系上。1937年6月,潘汉年以八路军驻沪办事处主任的身份回到上海。从此,直到1946年去解放区,在潘汉年的导演下,袁殊成功地演出了一场场出色的情报战。
冯雪峰建议他以青帮身份“找杜月笙想想办法”,办起了时事刊行社。当抗日战争爆发后,戴笠一时找不到熟悉日本问题、又有相当的日本关系的人。杜月笙提醒他,有一个叫袁殊的日本留学生与日本领事馆副领事岩井英一关系不错,戴笠听了很高兴,于是亲自登门拜访。
袁殊感到事关重大,立即去请示潘汉年。潘汉年沉吟了一会,说:“这是件好事,机会难得,你千万不可错失良机,答应戴笠的一切要求。”
戴笠给袁殊安排了两项任务:一是收集日本方面的情报,二是坚持留在上海,不管时局有怎样的变化。就这样,袁殊又多了一个身份:军统,加上中统、青红帮、日伪,以及货真价实的中共秘密身份,则是五重身份了。这在中国情报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最多面的间谍了。
从此,袁殊通过各种关系,大量获取日本情报,首先是向潘汉年汇报,然后,有选择地给军统汇报――毕竟是国共合作时期,有共同的民族利益。
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袁殊置生死于度外,化装成日本学生,越过战线,深入到了日军阵地侦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军事情报,我方避免了很大损失。
上海沦为孤岛后,袁殊奉命(潘汉年之命,表面则是戴笠之命)留了下来,以军统少将的名义,成立了秘密行动小组,专门惩办侵略者与枪杀臭名昭著的汉奸,并得到了军统局的奖励。其中最为成功的是,爆炸了日本在虹口的海军军火仓库。为此,军统给袁殊记了大功。
1937年上海沦陷后,岩井英一又回到了上海,并成立了一个日本特务机关“特别调查组”,袁殊自然也成为了其中一员。当然,这事不仅潘汉年知道,军统也是知道的。由于袁殊迭立奇勋,戴笠把他召到香港予以奖励。在香港,袁殊还见到了潘汉年。
在香港,袁殊接受戴笠两项任务:一是暗杀李士群;二是深入日本关系,交换和平意见。袁殊回到上海,同军统潜伏人员策划爆炸李士群的巢穴76号。没想到军统上海区区长王天木等人叛变,把他给出卖了。后来,袁殊被作为“外务省情报人员”,引渡到了岩井那里。
根据潘汉年指令,袁殊向岩井提出成立“兴亚建国运动”的本部,“兴亚建国运动”本部于1939年11月在岩井公馆成立。
潘汉年借岩井之名,建立了这么一个机构,除了掩护一个电台外,更重要的,则是出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大局的考虑。
在日伪//www.souquanme.com与顽固派的夹攻下,隐蔽战线工作的任务也更为艰巨,必须以更灵活的方式深入敌人内部。在这之前,潘汉年已派关露打进76号。有袁殊进入了日本人活动的圈子中,对获取情报也就更加有利。延安由于远离情报中心上海,正急待掌握日本大本营动向及日、汪、蒋三方相互勾结又相互矛盾的微妙关系与变化。于是大量情报发往延安。
1942年初,由日本外务省安排,陈孚木与袁殊一道,作为“兴建运动”的代表,应邀到日本访问。外务省头子野春吉三郎,是组织这一访问的主角。吉三郎向陈、袁透露,当前的国策,是准备诱降蒋介石,建立一个以日本国为主体的大东亚共荣圈,日军已确定了南进的战略部署。这一消息,让袁殊为之一震。
来自各方面的情报表明,日军南进,已是确定不移的战略决策了,潘汉年即告延安。
在欧战全面爆发之后,苏联始终担心腹背受敌。在有了确定日军南进的情报后,才放心大胆地从远东调出了几十万兵力到西线。
自1939年到抗战胜利,袁殊从来没有发生任何意外,这无疑是与他的智谋与出色的活动分不开的。
当然,这期间完成的情报工作可谓数不胜数:及时向党中央提供了日伪内部的人事更迭;苏南日军的兵力部署、清乡行动;建立通往根据地秘密交通路线;救援被俘的我方人士,这包括袁殊亲自救出的鲁迅夫人许广平,掩护潘汉年、范长江、邹韬奋等进入根据地;由于情报及时,栗裕部队迅速跳出了日伪合围的“篱笆墙”......
后来,袁殊又担任了一系列伪职,如清乡政治工作团团长、江苏省教育厅长、清乡专员以及伪保安司令等等,他的情报工作日益老辣。
1945年初,袁殊辞去了伪教育厅长等职,仅留下一个上海市参议的名分。“八一五”抗日战争胜利后,袁殊被任命为忠救军新制别动队第五纵队指挥和军统直属第三站站长,授予中将军衔。
直到第二年,即1946年初,国民党方面才知道袁殊去了解放区,不由得勃然大怒,于是,“抗战有功人员袁殊”,立即变成了“**汉奸”,军统对袁殊下了通缉令,并派人去苏州抄家。
“双十”协定后,袁殊随军北撤。华东组织部长曾山同志亲自找袁殊谈话,考虑到各种关系,让袁殊暂时改名,跟他姓,于是化名“曾达斋”。后来,他被任命为华东局联络部第一工作委员会主任,定为旅级。
1949年,袁殊到了北搜趣网京,转到了李克农的情报部门,做日美动向的调研工作。
潘汉年每次到北京开会,两人都会见面。最后一次,即1955年,袁殊到北京饭店看潘汉年,潘十分伤感地说了一句:“凡是搞情报工作的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中外同行都一样。”在潘汉年事件发生后没几天,袁殊也被捕了,判刑12年,1967年期满,正是“文革”,又再度被押8年,1975年期满,仍被解送到另一个劳改农场“就业”。他还不知道,他的妻子端木1968年因受恐吓,服用过量安眠药自杀未遂,后离家出走,从此下落不明。
1982年潘案平反后,袁殊也被宣布“无罪”。1987年11月26日,袁殊去世,享年76岁。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间谍是谁,孔子也是间谍
你好!
为敌方刺探消息的人被称为“间谍”,最早具有这个义项的字眼是“谍”。
“谍”的历史非常悠久,据《左传》记载,夏朝时就已经出现了“谍”:“使女艾谍浇。”夏王朝被后羿和寒浞取代,浇是寒浞儿子的名字,后来复国的少康向浇的身边派出一个叫女艾的间谍。这是我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个间谍。
不过“谍”的意思跟今天间谍的意思还是有区别的,“谍”是一个形声字,形从言,既然从言,当然就要说话,因此《说文解字》解释道:“谍,军中反间也。”使用反间计当然需要三寸不烂之舌,这是“谍”的本义。
很多关于间谍的事件都被保存至历史内。而古代的著作例如:中国的《孙子兵法》,和著名的印度军事专家考底利耶。《孙子兵法》还将间谍分成乡间(又称因间,敌人的同乡)、内间(敌国的官吏)、反间(收买敌人的间谍)、死间(向敌人散布谣言,事败后,间谍必死)、生间(能活着回来的间谍)五种。
秦朝末年刘邦在攻取齐国时,派出辩士郦食其前往游说,劝齐王投降,韩信在齐王投降之际却加紧攻齐。最后郦食其遭烹杀,这是死间。国共内战后期,胡宗南发现熊向晖是中共派来的间谍,却不敢向上层报告,只好把他送出国念书,这是生间的代表作。
与“间谍”词义相近的词;奸细、细作、斥候、探子、特工、特务等。
间谍为什么又称为“奸细”呢?原来间谍在古代叫“细作”,“细”的本义是微、小,地位卑微的人就称为“细人”,平头百姓叫“细民”;“作”是事情、事业,间谍工作不属于正面战场的大规模作战,而是偷偷摸摸,很像地位卑微的事情,故称“细作”。
希望对你有帮助。
钱学森爱国的主要事迹
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成员之一。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火箭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钱学森显露出卓越的才能。一项在航空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学公式:即著名的“卡门——钱公式”诞生了。这是由冯卡门提出命题,钱学森做出结果,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项公式。
然而,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钱学森在美国已经生活了10多年,又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还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他们认为:钱学森的专业技术如果带回去,中国的科学技术将高速度前进。美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人曾对美国负责出境的官员说:“我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至少值5个师的兵力”。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美国官方“文件”通知他,不准离开美国。本来,他的行李已经装上了驳船,准备由水路运回祖国。可美国海关硬说他准备带回国的书籍和笔记本中藏有重要机密,诬蔑钱学森是”间谍”。其实,这些书籍和笔记本,一部分是公开的教科书,其余都是钱学森自己的学术研究记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天之后,钱学森突然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看守人员每天晚上隔10分钟进室内开一次电灯,使他根本无法入睡。钱学森的遭遇,引起加州理工学院中坚持正义的同事和学生的同情,搜趣网在他们和其他正直人士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可对钱学森的迫害并没有停止,他们限制他的行动,监视和检查他的信件、电话等。尽管有种种限制,但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地提出严正要求:坚决离开美国,回中国去!
在争取回国的日子里,钱学森更加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经常从《华侨日报》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情况,和中国科学家、留学生讨论建设祖国的有关问题。为了能够迅速地回国,他租房子只签订短时间的合同。家里准备了3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可以搭飞机回中国。
5年过去了。钱学森争取回国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怀。周恩来总理曾亲自了解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谈的中国代表,在会谈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归国问题。
1955年8月,这场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清晨,钱学森就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天安门广场。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冲破重重阻拦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他倾其所学,又紧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在美国定居,且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幻想。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钱学森放弃了这一切。在经济大潮如洪水猛兽般地冲击社会的今天,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地凝聚着中华民族之魂,显示了爱国对志士仁人的撼动力。
查看全部17个回答
男士钱包有什么品牌京东礼品箱包,劲爆好物在京东!
关注奢侈品代购的人也在看
男士钱包有什么品牌-京东礼品箱包,实用大牌,出行必备,时尚轻便,随时随地出行"购"轻松!
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钱学森爱国的事迹
钱学森的感人事迹 钱学森(),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钱学森的人生历程: 生于上海 1929-1934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习 1935-1936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 1936-1939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1939年获航空与数学博士 1939-1944任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研究员 1944-1945任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讲师,1945年任副教授 1946-1949任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7年任教授 1949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教授 1955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所 1957任中国应用与理论力学学会第一任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常务理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任院长。 1958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 1965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1968兼任中国空间研究院第一任院长 1970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980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1982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 1986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主席;当选中国科协主席 1991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钱学森的感人事迹 中国科学巨星钱学森于10月31
浏览35912020-03-17
钱学森的爱国事迹 200字
钱学森的爱国事迹: 1956年初,钱学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时,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 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扩展资料: 钱学森始终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相结合。学生时代,他勤学精进,志在报国,树立“航空救国”的远大理想;留美期间,他潜心攻研,志在兴国,决心学成归国报效,将自己所学用于祖国建设需要。 钱学森到美国学习时就下决心一定要把美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学到手后再回来报效祖国,在美国学习工作20年,使他深谙西方文明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回国前他的导师冯卡门评价他“在学术上你已经超过我了”。 1955年9月17日,被美国无理扣留5年之久、即将登上克里夫兰总统号邮轮的钱学森坦露了回归祖国的心愿:“我已经考虑了很久,不打算再回到美国,我要尽最大力量来建设自己的国家,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有尊严的生活。” 钱学森用毕生心血践行了自己的心愿,始终不改初衷。回国以后,他献身国防,志在强国,成就了“两弹一星”伟大事业。 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他表示出一贯坚持的“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进入晚年,他老骥伏枥,志在富国,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倾注了毕生心智,并深具人类意义。 钱学森自幼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深知东西方文明各自的劣势和局限性,回国后在党的领导下创立了我国航天事业,使他更加清楚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因此他晚年的理想信念是将东西方文明的精华集成起来,创立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 这不但会使中国出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和强大”,而且综合集成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明成果,是“站在世界系统整体的角度看世界”,能够从总体上解决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更长远地为我们人民造福,为全世界,为全人类造福”。 钱老在80岁高龄时的心愿仍然是为人民服务,是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去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钱学森的科学精神
46 浏览62132019-07-07
钱学森爱国事迹
1950年,钱学森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Dan A. Kimball)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 个师的兵力。从此,钱学森在受到了美国政府迫害,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自由,他一个月内瘦了三十斤左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才释放了他。后来,海关又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美国检察官再次审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后,才证明了他是无辜的。
3 浏览842019-04-09
钱学森的爱国事迹有哪些?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 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成员之一。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火箭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钱学森显露出卓越的才能。一项在航空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学公式:即著名的“卡门——钱公式”诞生了。这是由冯卡门提出命题,钱学森做出结果,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项公式。 然而,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钱学森在美国已经生活了10多年,又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还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他们认为:钱学森的专业技术如果带回去,中国的科学技术将高速度前进。美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人曾对美国负责出境的官员说:“我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至少值5个师的兵力”。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美国官方“文件”通知他,不准离开美国。本来,他的行李已经装上了驳船,准备由水路运回祖国。可美国海关硬说他准备带回国的书籍和笔记本中藏有重要机密,诬蔑钱学森是”间谍”。其实,这些书籍和笔记本,一部分是公开的教科书,其余都是钱学森自己的学术研究记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天之后,钱学森突然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看守人员每天晚上隔10分钟进室内开一次电灯,使他根本无法入睡。钱学森的遭遇,引起加州理工学院中坚持正义的同事和学生的同情,在他们和其他正直人士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可对钱学森的迫害并没有停止,他们限制他www.souquanme.com的行动,监视和检查他的信件、电话等。尽管有种种限制,但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地提出严正要求:坚决离开美国,回中国去! 在争取回国的日子里,钱学森更加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经常从《华侨日报》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情况,和中国科学家、留学生讨论建设祖国的有关问题。为了能够迅速地回国,他租房子只签订短时间的合同。家里准备了3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可以搭飞机回中国。 5年过去了。钱学森争取回国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怀。周恩来总理曾亲自了解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谈的中国代表,在会谈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归国问题。 1955年8月,这场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清晨,钱学森就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天安门广场。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冲破重重阻拦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他倾其所学,又紧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在美国定居,且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幻想。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钱学森放弃了这一切。在经济大潮如洪水猛兽般地冲击社会的今天,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地凝聚着中华民族之魂,显示了爱国对志士仁人的撼动力。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间谍是谁?
韩战期间金把大量美军情报转送到志愿军高层手中,其中包括志愿军战俘"反共"名单.这使当时正在与美方谈判的中国代表强烈要求遣返全部战俘. 美国历史学家及情报部高官说:金无怠的"叛变"及他的间谍活动是导致韩战的延迟结束的重要原因转自
在六十年代末期,金给中国提供了有关美国对华外交政策方面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