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蝶的凄美诗句
一、描写“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化蝶”的诗句:
1、《梁祝》: 月白风清花袭人,纱窗青灯透双影。 夜阑万类尽无语,犹闻西楼读书声。 风雨共济长相伴,互助互勉同路人。 青梅竹马俩无猜,心心相印是知音。 朝夕相伴几度春,莫知英台女儿身。 待到芙蕖出水日,方悟最苦相思情。 俊逸儒生风流种,窈窕碧玉亦多情。 花前月下常相会,撮土为香山海盟。 玉人有意天无意,金玉良姻几个成? 媒妁之言父母命,棒打鸳鸯俩西东。 笑问世间情何物,生死相许无所恨。 今生无缘同白首,待到来世叙旧情。 生不相守死相从,黄泉路上结伴行。 双双化蝶翩翩舞,恩恩爱爱不绝情。
2、《梁祝》
吾爱梁祝婉转曲,凄凄美美有悲音。
纵使草桥能相见,中间又有谁伤心。
自古多少姻缘事,到头总是离别情。
如今花开复花落,不知此曲有谁听?
3、浙江余杭人罗邺的七律诗《蛱蝶》,其中有“俗说义妻衣化状”的诗句,指的就是梁祝的故事。
二、关于梁祝的古典诗词:
梁 祝
题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更有古曲《梁祝》歌咏此事。此曲分饥读、相思、抗婚、化蝶四部分。余为梁祝之情所动,遂作古体诗。其诗如左:
月白风清花袭人,纱窗青灯透双影。
夜阑万类尽无语,犹闻西楼读书声。
风雨共济长相伴,互助互勉同路人。
青梅竹马俩无猜,心心相印是知音。
朝夕相伴几度春,莫知英台女儿身。
待到芙蕖出水日,方悟最苦相思情。
俊逸儒生风流种,窈窕碧玉亦多情。
花前月下常相会,撮土为香山海盟。
玉人有意天无意,金玉良姻几个成?
媒妁之言父母命,棒打鸳鸯俩西东。
笑问世间情何物,生死相许无所恨。
今生无缘同白首,待到来世叙旧情。
生不相守死相从,黄泉路上结伴行。
双双化蝶翩翩舞,恩恩爱爱不绝情。
1、《梁祝》: 月白风清花袭人,纱窗青灯透双影。 夜阑万类尽无语,犹闻西楼读书声。 风雨共济长相伴,互助互勉同路人。 青梅竹马俩无猜,心心相印是知音。 朝夕相伴几度春,莫知英台女儿身。 待到芙蕖出水日,方悟最苦相思情。 俊逸儒生风流种,窈窕碧玉亦多情。 花前月下常相会,撮土为香山海盟。 玉人有意天无意,金玉良姻几个成? 媒妁之言父母命,棒打鸳鸯俩西东。 笑问世间情何物,生死相许无所恨。 今生无缘同白首,待到来世叙旧情。 生不相守死相从,黄泉路上结伴行。 双双化蝶翩翩舞,恩恩爱爱不绝情。
2、《梁祝》
吾爱梁祝婉转曲,凄凄美美有悲音。
纵使草桥能相见,中间又有谁伤心。
自古多少姻缘事,到头总是离别情。
如今花开复花落,不知此曲有谁听?
3、浙江余杭人罗邺的七律诗《蛱蝶》,其中有“俗说义妻衣化状”的诗句,指的就是梁祝的故事。
二、关于梁祝的古典诗词:
梁 祝
题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更有古曲《梁祝》歌咏此事。此曲分饥读、相思、抗婚、化蝶四部分。余为梁祝之情所动,遂作古体诗。其诗如左:
月白风清花袭人,纱窗青灯透双影。
夜阑万类尽无语,犹闻西楼读书声。
风雨共济长相伴,互助互勉同路人。
青梅竹马俩无猜,心心相印是知音。
朝夕相伴几度春,莫知英台女儿身。
待到芙蕖出水日,方悟最苦相思情。
俊逸儒生风流种,窈窕碧玉亦多情。
花前月下常相会,撮土为香山海盟。
玉人有意天无意,金玉良姻几个成?
媒妁之言父母命,棒打鸳鸯俩西东。
笑问世间情何物,生死相许无所恨。
今生无缘同白首,待到来世叙旧情。
生不相守死相从,黄泉路上结伴行。
双双化蝶翩翩舞,恩恩爱爱不绝情。
关于蝴蝶的古诗词
蝴蝶飞
【唐】李贺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
诗词]咏蝶
蝴蝶自古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吟诗作词中常提到蝴蝶,例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中充满对亡友的追思,抒发悲欢离合的情怀,诗中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上句“庄生晓梦迷蝴蝶”喻物为合,而下句“望帝春心托杜鹃”喻物为离。李白在《长干行》的诗中,也有一句:“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杜甫诗《曲江二首》中写道:“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靖蜒款款飞”。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觅食、交配、产卵和蜻蜓点水产卵,一触即飞之状,描绘得栩栩如生。北宋谢逸在《蝴蝶》中描述到:“狂随柳絮有时见,舞人梨花何处寻”。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诗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分别描述菜白蝶在白色的梨花中飞舞和黄粉蝶喜在黄色的油菜花中飞舞的情景……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二联,大抵说往事如烟)
《春夕旅怀》
崔涂(唐)
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
杜鹃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此诗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惜春,思乡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骄儿诗》
李商隐
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
(写少年活泼飞奔追蝴蝶抓柳絮)
《杂诗之八》
(晋)张协
述职投边城,羁束戎旅间。
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圆。
借问此何时?蝴蝶飞南园。
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
闽*越衣文,胡马愿度燕。
土风安所归,由来有固然。
《fpZiOM和主薄季哲怨情》
(南朝)谢眺
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
《春感诗》
(唐)李白
尘萦游子面,蝶弄美人钗。
《古意二首》(之二)
(南朝)梁武帝
飞飞双蛱蝶,低低两差池。
《曲江二首》(之二)
(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伴莫相违。
[水调歌头](泛湘江)
(宋)张孝祥
此事天公付我,
六月下沧浪。
蝉蜕尘埃外,
蝶梦水云乡。
[思佳客]
(宋)吴文英
迷蝶无踪晓梦沉,
寒香深闭小庭心。
《晚日后堂》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
岸柳垂长叶,
窗桃落细跗。
花留蛱蝶粉,
竹翳蜻蜓珠。
《答外》
刘令娴(女)
鸣鹂叶中响,戏蝶花间鹜。
《满江红点火樱桃》
(南宋)辛充疾
蝴蝶不传千里梦,
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
归难得。
(希望王师北定思念故乡)
《青陵台》
(唐)李商隐
青陵台畔日光斜,
万古贞魂绮莫霞,
莫讶韩凭为蛱蝶,
等闲飞上别枝花。
《李义山诗集》
《咏蝴蝶》
(北宋)谢逸
狂随柳絮有时见,
舞入梨花何处寻。
江天春晚暖风细,
相逐卖花人过桥。
(谢逸作蝴蝶诗三百首,人号谢胡蝶,《豫章诗话》 )
《荆南竹枝词咏梁祝》
(清)史承豫
读书人去剩荒台,
岁岁春风长野苔。
山上桃花红似火,
双双蝴蝶又飞来。
宁波梁祝墓上,宜兴祝英台读书处,常有蝶聚,当地设“双蝶节”于农历三月一日 (祝英台生日)
《江行》
(唐朝)鱼玄机
大江横抱武昌斜,
鹦鹉洲前万户家。
画舸春眠朝未足,
梦为蝴蝶也寻花。
后二句,极言江上春色迷人,虽在梦寐之中,亦觉情思摇漾。空灵隽妙,传神语外。
《晴景》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
应疑春色在邻家。
《咏蛱蝶》
梁简文帝
复此从凤蝶,
双双花上飞;
寄语相知者,
同心终莫违。
咏英台化蝶句
(宋)薛秀宣
蝶舞凝山魄,
花开想玉颜。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李商隐<蝶>四首
其一
孤蝶小绯徊,
翩翾粉翅开。
并应伤皎洁,
频近雪中来。
其二
叶叶复翻翻,
斜桥对侧门。
芦花惟有白,
柳絮可能温。
西子寻遗殿,
昭君觅故村。
年年芳物尽,
来别败兰荪。
其三
初来小苑中,
稍与琐围通。
远恐芳尘断,
轻忧艳雪融。
只知防灏露,
不觉送尖风。
回首双飞燕,
乘时入绮栊。
其四
飞来绣户阴,
穿过画楼深。
重傅秦台粉,
轻涂汉殿金。
相兼唯柳絮,
所提是花心。
可要凌孤客,
邀为子夜吟?
转尾连环诗<春> 清佚名
古代回文诗是一种诗歌体裁,以奇趣著称,有多种形式。这里介绍两首与蝴蝶相关的回文诗。
转尾连环 清佚名
春晴喜鹊噪前津 鹊噪前津柳媚新
津柳媚新花恋蝶 新花恋蝶去来频
频来去蝶恋花新 蝶恋花新媚柳津
新媚柳津前噪鹊 津前噪鹊喜晴春
注:[津:渡口]
[柳媚:柳树婀娜多姿的妩媚样子]
“转尾连环”是回文诗体的一种,由十六字首尾连成环形,可左右旋读各得七绝一首。读法:第一句从“春”字起左旋,后三句均从前一句的第四字读起。右旋读法同左旋读法,至左旋读
蝴蝶
【唐】齐己
何处背繁红,迷芳到槛重。分飞还独出,成队偶相逢。
远害终防雀,争先不避蜂。桃蹊牵往复,兰径引相从。
翠裛丹心冷,香凝粉翅浓。可寻穿树影,难觅宿花踪。
日晚来仍急,春残舞未慵。西风旧池馆,犹得采芙蓉。
玉蝴蝶
【唐】温庭筠
秋风凄切离,行客未归时。
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蝴蝶二首
【唐】徐夤
缥缈青虫脱壳微,不堪烟重雨霏霏。
一枝秾艳留教住,几处春风借与飞。
防患每忧鸡雀口,怜香偏绕绮罗衣。
无情岂解关魂梦,莫信庄周www.souquanme.com说是非。
拂绿穿红丽日长,一生心事住春光。
最嫌神女来行雨,爱伴西施去采香。
风定只应攒蕊粉,夜寒长是宿花房。
鸣蝉性分殊迂阔,空解三秋噪夕阳。
蝴蝶三首
【唐】徐夤
不并难飞茧里蛾,有花芳处定经过。
天风相送轻飘去,却笑蜘蛛谩织罗。
苒苒双双拂画栏,佳人偷眼再三看。
莫欺翼短飞长近,试就花间扑已难。
栩栩无因系得他,野园荒径一何多。
不闻丝竹谁教舞,应仗流莺为唱歌。
寒蜂采菊蕊
【唐】耿湋
游飏下晴空,寻芳到菊丛。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
去住沾馀雾,高低顺过风。终惭异蝴蝶,不与梦魂通。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题槿花
【唐】戎昱
自用金钱买槿栽,二年方始得花开。
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
春日
【唐】韦庄
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
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
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
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舟中见雨
【唐】戴叔伦
今夜初听雨,江南杜若青。功名何卤莽,兄弟总凋零。
梦远愁蝴蝶,情深愧鶺鴒。抚孤终日意,身世尚流萍。
江行
【唐】鱼玄机
大江横抱武昌斜,鹦鹉洲前户万家。
画舸春眠朝未足,梦为蝴蝶也寻花。
烟花已入鸬鹚港,画舸犹沿鹦鹉洲。
醉卧醒吟都不觉,今朝惊在汉江头。
题真娘墓
【唐】张祜
佛地葬罗衣,孤魂此是归。舞为蝴蝶梦,歌谢伯劳飞。
翠发朝云在,青蛾夜月微。伤心一花落,无复怨春辉。
牡丹
【唐】裴说
数朵欲倾城,安同桃李荣。
未尝贫处见,不似地中生。
此物疑无价,当春独有名。
游蜂与蝴蝶,来往自多情。
海棠
【唐】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饶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追和柳恽
【唐】李贺
汀洲白苹草,柳恽乘马归。
江头楂树香,岸上蝴蝶飞。
酒杯箬叶露,玉轸蜀桐虚。
朱楼通水陌,沙暖一双鱼。
送窦兵曹
【唐】李端
梨花开上苑,游女著罗衣。闻道情人怨,应须走马归。
御桥迟日暖,官渡早莺稀。莫遣佳期过,看看蝴蝶飞。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二联,大抵说往事www.souquanme.com如烟)
《春夕旅怀》
崔涂(唐)
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
杜鹃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此诗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惜春,思乡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
【唐】李贺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
诗词]咏蝶
蝴蝶自古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吟诗作词中常提到蝴蝶,例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中充满对亡友的追思,抒发悲欢离合的情怀,诗中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上句“庄生晓梦迷蝴蝶”喻物为合,而下句“望帝春心托杜鹃”喻物为离。李白在《长干行》的诗中,也有一句:“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杜甫诗《曲江二首》中写道:“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靖蜒款款飞”。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觅食、交配、产卵和蜻蜓点水产卵,一触即飞之状,描绘得栩栩如生。北宋谢逸在《蝴蝶》中描述到:“狂随柳絮有时见,舞人梨花何处寻”。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诗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分别描述菜白蝶在白色的梨花中飞舞和黄粉蝶喜在黄色的油菜花中飞舞的情景……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二联,大抵说往事如烟)
《春夕旅怀》
崔涂(唐)
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
杜鹃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此诗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惜春,思乡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骄儿诗》
李商隐
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
(写少年活泼飞奔追蝴蝶抓柳絮)
《杂诗之八》
(晋)张协
述职投边城,羁束戎旅间。
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圆。
借问此何时?蝴蝶飞南园。
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
闽*越衣文,胡马愿度燕。
土风安所归,由来有固然。
《fpZiOM和主薄季哲怨情》
(南朝)谢眺
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
《春感诗》
(唐)李白
尘萦游子面,蝶弄美人钗。
《古意二首》(之二)
(南朝)梁武帝
飞飞双蛱蝶,低低两差池。
《曲江二首》(之二)
(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伴莫相违。
[水调歌头](泛湘江)
(宋)张孝祥
此事天公付我,
六月下沧浪。
蝉蜕尘埃外,
蝶梦水云乡。
[思佳客]
(宋)吴文英
迷蝶无踪晓梦沉,
寒香深闭小庭心。
《晚日后堂》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
岸柳垂长叶,
窗桃落细跗。
花留蛱蝶粉,
竹翳蜻蜓珠。
《答外》
刘令娴(女)
鸣鹂叶中响,戏蝶花间鹜。
《满江红点火樱桃》
(南宋)辛充疾
蝴蝶不传千里梦,
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
归难得。
(希望王师北定思念故乡)
《青陵台》
(唐)李商隐
青陵台畔日光斜,
万古贞魂绮莫霞,
莫讶韩凭为蛱蝶,
等闲飞上别枝花。
《李义山诗集》
《咏蝴蝶》
(北宋)谢逸
狂随柳絮有时见,
舞入梨花何处寻。
江天春晚暖风细,
相逐卖花人过桥。
(谢逸作蝴蝶诗三百首,人号谢胡蝶,《豫章诗话》 )
《荆南竹枝词咏梁祝》
(清)史承豫
读书人去剩荒台,
岁岁春风长野苔。
山上桃花红似火,
双双蝴蝶又飞来。
宁波梁祝墓上,宜兴祝英台读书处,常有蝶聚,当地设“双蝶节”于农历三月一日 (祝英台生日)
《江行》
(唐朝)鱼玄机
大江横抱武昌斜,
鹦鹉洲前万户家。
画舸春眠朝未足,
梦为蝴蝶也寻花。
后二句,极言江上春色迷人,虽在梦寐之中,亦觉情思摇漾。空灵隽妙,传神语外。
《晴景》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
应疑春色在邻家。
《咏蛱蝶》
梁简文帝
复此从凤蝶,
双双花上飞;
寄语相知者,
同心终莫违。
咏英台化蝶句
(宋)薛秀宣
蝶舞凝山魄,
花开想玉颜。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李商隐<蝶>四首
其一
孤蝶小绯徊,
翩翾粉翅开。
并应伤皎洁,
频近雪中来。
其二
叶叶复翻翻,
斜桥对侧门。
芦花惟有白,
柳絮可能温。
西子寻遗殿,
昭君觅故村。
年年芳物尽,
来别败兰荪。
其三
初来小苑中,
稍与琐围通。
远恐芳尘断,
轻忧艳雪融。
只知防灏露,
不觉送尖风。
回首双飞燕,
乘时入绮栊。
其四
飞来绣户阴,
穿过画楼深。
重傅秦台粉,
轻涂汉殿金。
相兼唯柳絮,
所提是花心。
可要凌孤客,
邀为子夜吟?
转尾连环诗<春> 清佚名
古代回文诗是一种诗歌体裁,以奇趣著称,有多种形式。这里介绍两首与蝴蝶相关的回文诗。
转尾连环 清佚名
春晴喜鹊噪前津 鹊噪前津柳媚新
津柳媚新花恋蝶 新花恋蝶去来频
频来去蝶恋花新 蝶恋花新媚柳津
新媚柳津前噪鹊 津前噪鹊喜晴春
注:[津:渡口]
[柳媚:柳树婀娜多姿的妩媚样子]
“转尾连环”是回文诗体的一种,由十六字首尾连成环形,可左右旋读各得七绝一首。读法:第一句从“春”字起左旋,后三句均从前一句的第四字读起。右旋读法同左旋读法,至左旋读
蝴蝶
【唐】齐己
何处背繁红,迷芳到槛重。分飞还独出,成队偶相逢。
远害终防雀,争先不避蜂。桃蹊牵往复,兰径引相从。
翠裛丹心冷,香凝粉翅浓。可寻穿树影,难觅宿花踪。
日晚来仍急,春残舞未慵。西风旧池馆,犹得采芙蓉。
玉蝴蝶
【唐】温庭筠
秋风凄切离,行客未归时。
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蝴蝶二首
【唐】徐夤
缥缈青虫脱壳微,不堪烟重雨霏霏。
一枝秾艳留教住,几处春风借与飞。
防患每忧鸡雀口,怜香偏绕绮罗衣。
无情岂解关魂梦,莫信庄周www.souquanme.com说是非。
拂绿穿红丽日长,一生心事住春光。
最嫌神女来行雨,爱伴西施去采香。
风定只应攒蕊粉,夜寒长是宿花房。
鸣蝉性分殊迂阔,空解三秋噪夕阳。
蝴蝶三首
【唐】徐夤
不并难飞茧里蛾,有花芳处定经过。
天风相送轻飘去,却笑蜘蛛谩织罗。
苒苒双双拂画栏,佳人偷眼再三看。
莫欺翼短飞长近,试就花间扑已难。
栩栩无因系得他,野园荒径一何多。
不闻丝竹谁教舞,应仗流莺为唱歌。
寒蜂采菊蕊
【唐】耿湋
游飏下晴空,寻芳到菊丛。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
去住沾馀雾,高低顺过风。终惭异蝴蝶,不与梦魂通。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题槿花
【唐】戎昱
自用金钱买槿栽,二年方始得花开。
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
春日
【唐】韦庄
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
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
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
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舟中见雨
【唐】戴叔伦
今夜初听雨,江南杜若青。功名何卤莽,兄弟总凋零。
梦远愁蝴蝶,情深愧鶺鴒。抚孤终日意,身世尚流萍。
江行
【唐】鱼玄机
大江横抱武昌斜,鹦鹉洲前户万家。
画舸春眠朝未足,梦为蝴蝶也寻花。
烟花已入鸬鹚港,画舸犹沿鹦鹉洲。
醉卧醒吟都不觉,今朝惊在汉江头。
题真娘墓
【唐】张祜
佛地葬罗衣,孤魂此是归。舞为蝴蝶梦,歌谢伯劳飞。
翠发朝云在,青蛾夜月微。伤心一花落,无复怨春辉。
牡丹
【唐】裴说
数朵欲倾城,安同桃李荣。
未尝贫处见,不似地中生。
此物疑无价,当春独有名。
游蜂与蝴蝶,来往自多情。
海棠
【唐】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饶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追和柳恽
【唐】李贺
汀洲白苹草,柳恽乘马归。
江头楂树香,岸上蝴蝶飞。
酒杯箬叶露,玉轸蜀桐虚。
朱楼通水陌,沙暖一双鱼。
送窦兵曹
【唐】李端
梨花开上苑,游女著罗衣。闻道情人怨,应须走马归。
御桥迟日暖,官渡早莺稀。莫遣佳期过,看看蝴蝶飞。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二联,大抵说往事www.souquanme.com如烟)
《春夕旅怀》
崔涂(唐)
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
杜鹃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此诗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惜春,思乡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
求梁祝化蝶的原文
求梁祝化蝶的原文文言文版本,结局是化蝶的版本梁祝传说的渊源演变考 (澳大利亚)谭先达
优秀的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说的是东晋时的恋爱悲剧。它的梗概是:晋永和七年,会稽有个善良纯朴的书生梁山伯,上虞有个聪明貌美、女扮男装而远出求学的小姐祝英台,二人到杭州同校读书。山伯秉性憨直,不懂爱情。二人同窗三年,感情深厚,结成异姓兄弟。后英台奉父母之命回家,英台在送别山伯时,反复吐露爱情,但山伯毫不觉察。后来,他回家时去拜望她,知道她是女子,才要求父母遣媒去求亲。英台在父母之命的压力下,被迫许配马俊,但她仍钟情于山伯,山伯因己贫祝富,又为势利的祝父所反对,终气愤吐血而死。英台出嫁时,花轿经过山伯墓侧,便前去拜祭,那坟墓裂开,她奋力跳进,墓便合拢,终以殉情而死。英台她对封建婚姻作了有力反抗,这传说暴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这个传说,已流传了一千五百多年。它最初大约产生于晋末,约在公元400年。但在宋代以前,已无直接的具体史料保存下来。今天可见的较早资料,是唐初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所说:"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见于宋代张津的《乾道四明图经》)据此可推知,民间传说很丰富,经文人记录后,无疑地是把它压缩了。后来,传说经过人民大众进一步的口头加工发展,就形成了早期较完整的故事雏型。晚唐张读便把它收进了《宣室志》,原文是?quot;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贸阝 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见清代翟灏《通俗编》卷三十七"梁山伯访友"条)。这个记录,只说梁祝同埋一处,到底梁祝是如何结下深情,如何反抗封建礼教,又如何殉情,未有具体叙述,已难得知了。
到了北宋徽宗大观间(公元1107年),明州知事李茂诚写过《义忠王(梁山伯)庙记》(见清代闻性道康熙《鄞县志》的《坛庙》类),大意说:梁祝同窗三年后,祝思念亲人先回家,两年后,山伯也回到家里。当他去拜访祝家时,知道祝是女子,便遣媒人说亲,因去的迟了,祝已许配马家。后来山伯任鄞(今鄞县)令,病死后,祝出嫁时路过山伯墓侧,前去祭祀,忽然墓裂,她便跳进去殉情而死。当时丞相谢安奉表,封为"义妇冢"。梁山伯的阴魂,则帮助刘裕平"寇"--农民起义立功,故被封为忠义王,又得人们立了庙祠。故事中,山伯变成了主角,一心要忠于帝王,希望得到封侯立庙,这样,比原来传说是曲折得多了,但由于作者站在封建立场上,故民间反封建、反礼教的重大主题,已被歪曲。当叙到英台已许配马家时说:"神(山伯)喟然叹曰:生当封侯,死当庙食,区区何足论也!"加上他的鬼魂去协助刘裕平"寇",是想得到封侯立庙。这样,山伯成了坚决维护封建统治的利益者。英台之死,又被赞为合乎"义"。因之,她对封建婚姻、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全部丧失,这是主题受到了封建文人的严重篡改,民间的色彩已不见了。结尾说,英台哭墓、地裂并埋时,"从者惊引其裙,风裂若云飞,至董溪西屿而坠之。"可见,祝是自动投崖自杀而死。
英台死后化蝶的结尾决不迟于南宋。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至1162年)薛季宣游祝陵善权洞诗云:"蝶舞凝山魄,花开想玉颜。"清初吴骞《桃溪客语》也引南宋史能之咸淳《毗陵志》说:"昔有诗云:'蝴蝶满园飞不见,碧鲜(庵名)空有fpZiOM潦樘场?相传英台本女子,幼与梁山伯共学,后化为蝴蝶。"可见梁祝死后化蝶的结尾,至迟在南宋咸淳(公元1265至1274)年间已盛行。它增强了传说的积极浪漫主义色彩,使故事更为悲壮动人。
从大体上说,南宋时近乎今天的梁祝传说的主要部分已经形成。宋代词牌有《祝英台近》,元代白朴有杂剧《祝英台死嫁梁山伯》,足证宋元作家已很熟悉这个传说。明代,因受无名氏传奇《同窗记》的关目《十八相送》、《楼台会》、《柳荫结拜》、《书馆谈心》、《英台思兄》、《四九求方》、《马家逼婚》、《英台殉情》等影响,在不少有关梁祝的民间戏曲和曲艺说唱中,又吸收其中某种成份,丰富了自己,从而增加了新内容。这些又已为各地民间传说所吸取,使它们增添了生活气息与地方色彩,更为民间所喜欢。
梁祝传说最初产生于江浙,由于深刻反映过去民间某种美好愿望,便不迳而走,流传到全国各地,为各民族爱搜趣网好,至今不衰。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甘肃等省,均有关于他们的庙宇、坟墓、读书处保存下来。如号称"双洞江南第一奇"的宜兴善卷洞,洞壑幽奇,洞外有碧鲜庵相传为梁祝读书处,虽毁于火,但唐刻石碑"碧鲜庵"三字仍存。那里还有"英台阁"、"双蝶亭"、"英台琴剑之冢"。至今广西贺县的过山瑶和镇边黑衣瑶,也都争认梁祝就是他们的祖先。可见,梁祝传说早已深入中国民间。不但如此,它还流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在国际上影响之大,是远远超过《白蛇传》传说的。
正由于梁祝传说深入人心,明朝以来在传奇、民歌、曲艺、木鱼书、弹词、鼓书、戏曲、小说(它被收入古典文学《中国民间通俗小说》等作品中)均有广泛的反映。其中,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最为完美的便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川剧《柳荫记》。民间口头传说则仍是以短篇流传着。
这个传说在中国各地区、各民族中流传时,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也各有不同,各有其新的创造。如结尾处,多数说英台跳入山伯墓中后,被人扯下裙子或衣衫,变成了一双蝴蝶;有的则说成是他们化为蝴蝶,或天上的彩虹。在四川又讲成变为一对时刻不离、大如鸽子的深蓝色的鸟。在少数民族中,又另是一格:如在贵州布依族里,变成半散文半歌谣体作品,英台成了个由山顶下山挑水的劳动姑娘(见1954年11月号《说说唱唱》的《英台姑娘和山伯相公》)。在云南白族里,这传说影响之大不下于在汉族中间,它采用了"打歌"、"白族调"的演唱形式,而梁祝却成为劳动能手,自己盖学堂、造桌凳,自己挑水、烧火、做饭、砍柴了(《白族文学史》初稿,第145页)。
优秀的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说的是东晋时的恋爱悲剧。它的梗概是:晋永和七年,会稽有个善良纯朴的书生梁山伯,上虞有个聪明貌美、女扮男装而远出求学的小姐祝英台,二人到杭州同校读书。山伯秉性憨直,不懂爱情。二人同窗三年,感情深厚,结成异姓兄弟。后英台奉父母之命回家,英台在送别山伯时,反复吐露爱情,但山伯毫不觉察。后来,他回家时去拜望她,知道她是女子,才要求父母遣媒去求亲。英台在父母之命的压力下,被迫许配马俊,但她仍钟情于山伯,山伯因己贫祝富,又为势利的祝父所反对,终气愤吐血而死。英台出嫁时,花轿经过山伯墓侧,便前去拜祭,那坟墓裂开,她奋力跳进,墓便合拢,终以殉情而死。英台她对封建婚姻作了有力反抗,这传说暴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这个传说,已流传了一千五百多年。它最初大约产生于晋末,约在公元400年。但在宋代以前,已无直接的具体史料保存下来。今天可见的较早资料,是唐初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所说:"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见于宋代张津的《乾道四明图经》)据此可推知,民间传说很丰富,经文人记录后,无疑地是把它压缩了。后来,传说经过人民大众进一步的口头加工发展,就形成了早期较完整的故事雏型。晚唐张读便把它收进了《宣室志》,原文是?quot;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贸阝 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见清代翟灏《通俗编》卷三十七"梁山伯访友"条)。这个记录,只说梁祝同埋一处,到底梁祝是如何结下深情,如何反抗封建礼教,又如何殉情,未有具体叙述,已难得知了。
到了北宋徽宗大观间(公元1107年),明州知事李茂诚写过《义忠王(梁山伯)庙记》(见清代闻性道康熙《鄞县志》的《坛庙》类),大意说:梁祝同窗三年后,祝思念亲人先回家,两年后,山伯也回到家里。当他去拜访祝家时,知道祝是女子,便遣媒人说亲,因去的迟了,祝已许配马家。后来山伯任鄞(今鄞县)令,病死后,祝出嫁时路过山伯墓侧,前去祭祀,忽然墓裂,她便跳进去殉情而死。当时丞相谢安奉表,封为"义妇冢"。梁山伯的阴魂,则帮助刘裕平"寇"--农民起义立功,故被封为忠义王,又得人们立了庙祠。故事中,山伯变成了主角,一心要忠于帝王,希望得到封侯立庙,这样,比原来传说是曲折得多了,但由于作者站在封建立场上,故民间反封建、反礼教的重大主题,已被歪曲。当叙到英台已许配马家时说:"神(山伯)喟然叹曰:生当封侯,死当庙食,区区何足论也!"加上他的鬼魂去协助刘裕平"寇",是想得到封侯立庙。这样,山伯成了坚决维护封建统治的利益者。英台之死,又被赞为合乎"义"。因之,她对封建婚姻、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全部丧失,这是主题受到了封建文人的严重篡改,民间的色彩已不见了。结尾说,英台哭墓、地裂并埋时,"从者惊引其裙,风裂若云飞,至董溪西屿而坠之。"可见,祝是自动投崖自杀而死。
英台死后化蝶的结尾决不迟于南宋。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至1162年)薛季宣游祝陵善权洞诗云:"蝶舞凝山魄,花开想玉颜。"清初吴骞《桃溪客语》也引南宋史能之咸淳《毗陵志》说:"昔有诗云:'蝴蝶满园飞不见,碧鲜(庵名)空有fpZiOM潦樘场?相传英台本女子,幼与梁山伯共学,后化为蝴蝶。"可见梁祝死后化蝶的结尾,至迟在南宋咸淳(公元1265至1274)年间已盛行。它增强了传说的积极浪漫主义色彩,使故事更为悲壮动人。
从大体上说,南宋时近乎今天的梁祝传说的主要部分已经形成。宋代词牌有《祝英台近》,元代白朴有杂剧《祝英台死嫁梁山伯》,足证宋元作家已很熟悉这个传说。明代,因受无名氏传奇《同窗记》的关目《十八相送》、《楼台会》、《柳荫结拜》、《书馆谈心》、《英台思兄》、《四九求方》、《马家逼婚》、《英台殉情》等影响,在不少有关梁祝的民间戏曲和曲艺说唱中,又吸收其中某种成份,丰富了自己,从而增加了新内容。这些又已为各地民间传说所吸取,使它们增添了生活气息与地方色彩,更为民间所喜欢。
梁祝传说最初产生于江浙,由于深刻反映过去民间某种美好愿望,便不迳而走,流传到全国各地,为各民族爱搜趣网好,至今不衰。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甘肃等省,均有关于他们的庙宇、坟墓、读书处保存下来。如号称"双洞江南第一奇"的宜兴善卷洞,洞壑幽奇,洞外有碧鲜庵相传为梁祝读书处,虽毁于火,但唐刻石碑"碧鲜庵"三字仍存。那里还有"英台阁"、"双蝶亭"、"英台琴剑之冢"。至今广西贺县的过山瑶和镇边黑衣瑶,也都争认梁祝就是他们的祖先。可见,梁祝传说早已深入中国民间。不但如此,它还流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在国际上影响之大,是远远超过《白蛇传》传说的。
正由于梁祝传说深入人心,明朝以来在传奇、民歌、曲艺、木鱼书、弹词、鼓书、戏曲、小说(它被收入古典文学《中国民间通俗小说》等作品中)均有广泛的反映。其中,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最为完美的便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川剧《柳荫记》。民间口头传说则仍是以短篇流传着。
这个传说在中国各地区、各民族中流传时,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也各有不同,各有其新的创造。如结尾处,多数说英台跳入山伯墓中后,被人扯下裙子或衣衫,变成了一双蝴蝶;有的则说成是他们化为蝴蝶,或天上的彩虹。在四川又讲成变为一对时刻不离、大如鸽子的深蓝色的鸟。在少数民族中,又另是一格:如在贵州布依族里,变成半散文半歌谣体作品,英台成了个由山顶下山挑水的劳动姑娘(见1954年11月号《说说唱唱》的《英台姑娘和山伯相公》)。在云南白族里,这传说影响之大不下于在汉族中间,它采用了"打歌"、"白族调"的演唱形式,而梁祝却成为劳动能手,自己盖学堂、造桌凳,自己挑水、烧火、做饭、砍柴了(《白族文学史》初稿,第1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