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疏下一句是什么(古文中上疏是什么意思)

古文中上疏是什么意思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如京兆尹张敞上疏汉成帝,谏议他纠正为政过失,“忘车马之好,斥远方士虚语,游心帝王......

上疏下一句是什么(古文中上疏是什么意思)

古文中上疏是什么意思

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如京兆尹张敞上疏汉成帝,谏议他纠正为政过失,“忘车马之好,斥远方士虚语,游心帝王之术”:萧望之上疏谏说元帝“选明经术者为内臣,与参政事”,“纳谏忧政”;薛宣上疏成帝,斥责当时“吏多苛政,政教烦碎”等,皆是多被称道的史例。至于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的带有机密性文书,《汉书》中上疏和奏封事的实例约百余次。汉代臣民向皇帝进言事项范围广泛,其中对皇帝的伦理批评占了突出的比重。如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先是雷震景德门,公(袁可立)上疏陈阙政,如郊祀、讲朝六七大事,章未下。”

古文中“疏”是什么意思?比如上疏!

麻烦语文健将说几个言文中常用的并举出例子
◎ 疏
疎 shū
〈动〉
(1)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2) 同本义 [dredge]
疏,通也。——《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疎,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
疏为川谷,以导其气。——《国语周语》。注:“通也。”
禹疏九河。——《孟子滕文公上》
疏为川渎、沟洫、陂池。——《柳宗元《天说》
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史记河渠书赞》
(3) 又如:疏决(疏浚;开通);疏漏(漏水);疏源(疏通水源);疏瀹(疏浚,疏通);疏辟(疏通开浚);疏涤(疏浚清理;疏通清除);疏治(疏通治理);疏凿(打通阻塞,使流畅无阻)
(4) 分开; 分散 [scatter]
知伯围 襄子于 晋阳, 襄子疏队而击之,大败 知伯。——《淮南子道应》
疏石兰兮为芳。——屈原《湘夫人》
(5) 又如:疏分(犹瓜分);疏析(分开;隔开);疏索(分散;离散);疏逸(散失);疏越(疏散)
(6) 分赐,分给 [reward]
疏爵分禄以褒贤。——《盐铁论毁学》
(7) 又如:疏封(分封。帝王把土地或爵位分赐给臣子);疏爵(分封爵位)
(8) 清除;排除 [clear away]
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国语楚语》
(9) 又如:疏决(清除积滞、疏通管道);疏整(疏理整顿);疏瀹(洗涤沐浴);疏林(修剪林木的枝条);疏剔(清理剔除)
(10) 雕刻,画饰 [engrave]
赵主父令工施钓梯而缘 播吾,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1) 又如:疏玉(玉雕绘饰);疏柱(刻镂彩画的柱子);疏镂(雕刻)
(12) 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 [record]
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聊斋志异促织》
(13) 又如:疏名(分别署名);疏举(逐条列举);疏记(分条记载);疏条(逐条陈述)
(14) 疏忽;粗疏 [neglect;slack;be inattentive]
有疏,则为强国制也。——《韩非子五蠹》
(15) 又如:疏懒(散漫;疏忽);疏略(疏忽大意);疏虞(疏忽;差错);疏防(疏于防备);疏遗(疏忽遗漏);疏懒(松懈;懈怠);疏简(散慢,随便);疏庸(疏懒;懒散);疏惰(疏懒;懒散)
(16) 注释,解释 [note;explain]
不能诵疏与注,一切弃之。——柳冕《与权德舆书》
《庄子义疏》八卷。——《隋书经籍志》
恐不可户说,辄以是疏先焉。——明 徐光启《甘薯疏序》
(17) 疏远,不亲近 [distant;not intimate]。亦指离间,使疏搜趣网
疏屈平而信 上夫大夫,令严子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心异也。——《韩非子五蠹》
(18) 又如:疏慢(疏远而怠慢);疏阔(疏远);疏异(新鲜别致之意);疏落(疏远;冷落);疏木(疏远);疏外(疏远见外);疏斥(疏远排斥)
词性变化
◎ 疏 shū
〈形〉
(1) 稀疏;稀少 [sparse]
疏,阔也。——《玉篇》
天网灰灰,疏而不失。——《老子》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龚自珍《病梅馆记》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疏阔(远离;不在一起);疏少(稀少);疏微(稀少);疏班(稀疏地布列);疏细(稀疏而纤细);疏网(稀疏的网。喻宽大的法律)
(3) 粗略;不周密 [coarse;rough]
其于计疏矣。——《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4) 又如:疏野(粗略草率);疏卤(粗疏轻率);疏悟(粗疏不顺人情);疏庸(粗疏平庸);疏率(粗疏轻率;粗略草率);疏傲(粗疏傲慢);疏愚(粗疏笨拙)
(5) 粗糙。亦指糙米 [coarse;rough;crude]
彼疏斯粺,胡不自替?——《诗大雅召旻》
(6) 又如:疏水箪瓢(粗糙的饮食,简陋的食具);疏茹(泛指粗食);疏食(粗粝的饭食,糙米饭);疏薄(粗糙简单的饭食);疏条(粗壮的枝条)
(7) 久;长远 [long;distant]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孟子》
(8) 又如:疏豁(疏阔。久别);疏旷(远离;远隔);疏逖(指荒远之地)
(9) 迂阔;不切实际 [broad;vast]
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10) 又如:疏内(迂阔而木讷);疏介(迂阔耿介);疏涩(迂阔拘谨);疏凝(迂阔固执)疏野(旷野);疏豁(开阔;敝亮);疏妄(虚妄不实);疏网(虚妄不实)
◎ 疏 shū
〈名〉
(1) 远亲。泛指关系疏远的人 [distant relative]
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疏房(即远族,远房);疏宗(远房宗族);疏客(关系疏远的客人);疏丧(关系疏远者或远宗、远亲的丧事);疏属(远宗;旁系亲属);疏从(指堂房亲属);疏族(远族;远亲)
(3) 奏章。亦指上奏章 [memorandum to the emperor]
寰再上疏丑诋, 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明史海瑞传》
(4) 又如:疏封(奏疏;奏章);疏草(即疏稿。奏章的草稿);疏直(上疏直陈);疏奏(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疏陈(上疏陈述)
(5) 书信 [letter]
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思念之苦)。——曹丕《与吴质书》
(6) 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祈祷文 [words]
今日是员外生辰,小道送疏在此。——《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7) 又如:疏头(旧时向鬼神祈福的祝文)
(8) 旧时募化用的簿册 [book]。如:疏引(旧时募捐簿前的简短的说明文字);疏簿(僧道化缘的本子)

请问“上书”和“上疏”有什么区别?

还有它们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谢谢。
  “上书”与“上疏”的区别
  今天上课,讲到汉晁错的《论贵粟疏》时,我解释道:“‘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由臣下向君王上书。”底下学生听了一片骚动,以为我误把“上书”当做“上疏”,写了错别字。我当下辩驳:“上书的文章称疏”。心下却犯嘀咕:“上书”与“上疏”有什么区别?
  高中《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显然是用书面形式向君王陈述意见。
  翻阅了一下资料,才发现古人向皇帝老子递书面材料还有阶级之分。大有成就感,自我满足了一把。
  查阅结果如下:
  上书言事是儒臣规谏君主、实施伦理制衡的重要方式。臣民上书可以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等三类,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汉书》中记载了颇多臣民上书事件,著名的如主父偃上书谏伐匈奴之穷兵黩武政策;徐乐上书言秦土崩瓦解之失;魏相上书谏止对西域用兵;名儒鲍宣上书诉民众“七亡七死”等。
  “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如京兆尹张敞上疏汉成帝,谏议他纠正为政过失,“忘车马之好,斥远方士虚语,游心帝王之术”:萧望之上疏谏说元帝“选明经术者为内臣,与参政事”,“纳谏忧政”;薛宣上疏成帝,斥责当时“吏多苛政,政教烦碎”等,皆是多被称道的史例。至于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的带有机密性文书,《汉书》中上疏和奏封事的实例约百余次。汉代臣民向皇帝进言事项范围广泛,其中对皇帝的伦理批评占了突出的比重。

丧榜和秧榜有什么区别

丧榜是一种特殊文体,共三句 话:正文和生、卒八字。
完善,有的丧榜另加小批。
文起到补充的作用,不属于正文。
在《殃榜写法》中,正文和生、
字分别叫做“闶阆行”、
丧榜中这三句话均竖写,小批也 要竖写。《殃榜写法》的作者认为殃 榜就是丧榜,所以有关丧榜的范例虽 均写为“……之丧榜”,但该书书名却叫 做《殃榜写法》。
于殃榜,所以本文不用“殃榜”之称。
闶阆行是丧榜的主体,位于丧榜的中 间,且要顶天立地、
上疏和下辄。所谓“顶天立地”,即TbJVD闶 阆行写完后,它的上下两方均不能再 多写一个字。为使闶阆行“立地”,有 人把“丧”和”“榜”两字拉开距离,有人 则把“丧榜”两个字或把“之丧榜”三个字 与闶阆行其它文字拉开距离。都是允 许的,后者更佳。
行其它文字一律写成一(竖)行。
上疏位于丧榜的右侧,下辄位于丧榜 的左侧。二者的第一个字均应与闶阆 行的第三个字平齐,字号要明显小于
下辄各写成一(竖)
上疏、
闶阆行。
关于“上疏”、“下辄”的书写位置,目前 尚说法不一。《殃榜写法》的观点 是:“人死后,生与死完全平息了。
与死成了一条线。
上疏的句首要与殁者的姓氏平齐,下 辄比上疏低两格。
见,从式样的美观考虑,上疏与下辄 还是平齐书写好。

柳彧上疏谏文帝文言文

翻译
  【原文】
  彧(音为或)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上疏谏曰:“臣闻上古圣帝,莫过唐、虞,不为丛脞(音为瑳),是谓钦明。舜任五臣,尧咨四岳,垂拱无为(1),天下以治。所谓劳于求贤(2),逸于任使(3)。比见(4)陛下留心治道,无惮(5)疲劳,亦由群官惧罪,不能自决(6),取判天旨(7),闻奏过多。乃至营造(8)细小之事,出给(9)轻微之物,一日之内,酬答(10)百司(11)。至乃日旰(12)忘食,夜分(13)未寝,动以文簿(14)忧劳圣躬。伏愿察臣至言(15),少减(16)烦务,若经国大事,非臣下裁断者(17),伏愿详决,自余细务,责成所司(18);则圣体尽无疆之寿(19),臣下蒙覆育(20)搜趣网之赐。”上览而嘉之,因曰:“柳彧直士,国之宝也!”
  (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五•陈纪九》)
  【注释】
  (1) 垂拱(音为汞)无为:指的是拱手垂袖。
  (2) 劳于求贤:指的是求贤才的过程非常劳累。
  (3) 任使:指任用。
  (4www.souquanme.com) 比见:近见。
  (5) 无惮(音为但):不畏惧。
  (6) 决:判决的意思。
  (7) 取决天旨:指的是判决的决定在于天子。
  (8) 营造:造出的意思。
  (9) 出给:出纳给予。
  (10) 酬答:应酬对答。
  (11) 百司:百官。
  (12) 日旰(音为干):白天。
  (13) 夜分:晚上。
  (14) 文簿:指的是一本一本的文书。
  (15) 至言:诚恳的建议。
  (16) 少减:稍减。
  (17) 非臣搜趣网下裁断者:指的是不是臣子所能裁断的。
  (18) 责成所司:指的是交给百官们。
  (19) 覆育:覆庇养育。
  【语意参考】
  柳彧看见隋帝勤奋于政事,以为是百官们奏请的事情大多都是烦琐的,于是便上书劝谏:“臣听说上古的圣贤皇帝,莫过于唐、虞,他们不管琐碎的事务,人们称为钦敬达明。舜任用五位贤臣,尧亲自访查四岳,他们拱手垂袖就是为了要治理天下。他们辛苦的广求贤才,是为了要任用他们。只是臣见着皇上留心政事,不怕辛劳,但也就因为百官们畏惧着犯罪,每个都不敢轻易的下判断,只敢听命于皇上的意见,于是便让皇上阅读无数的奏章。从这造出来的细小事情,到要给予细微的物品,还要皇上在一天之内一并答应百官们。以至让皇上白天忘记吃饭,到了晚上还没办法睡觉,诸多问题都要皇上亲自处理。臣希望皇上能够采纳以下的建议,为了要减少一些烦琐的事务,凡是要处理国家大事,而不是臣子能够做决定,便由皇上做决定,至于剩下的烦琐事务,便交给底下的百官们;而皇上的身体也可以享受无量之寿,臣便也会给与覆庇养育的指教。”隋帝看了柳彧的奏章后,便赞许的说:“柳彧是位耿直的人,也是国家的贵人啊!”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