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语句挑选
想要挑选适合的对联语句,首先必须要对对联有一个专业性的了解,然后才能更好的领悟它的内涵和美好寓意,挑选一副合适的对联。
1.以功用划分,可分为:春联,节日联,门联,职业联,婚联,寿联,挽联,交际联,名胜联,堂联,书画联,文艺联,寺庙联,庆贺联,宣传联,题赠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等。
2.以艺术形式划分,可分为:回文联,叠字联,顶针联,嵌字联,集句联,联边联,拆字联,玻璃对,无情对等。
根据对联的句子多少及句子间的相互关系,可将其分成单句联、复句联和句群联三种。
根据对联在对仗方面的格律要求和严谨程度,可将其分为宽对、工对、巧对、绝对等。
根据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关系,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
根据对联的写作技巧或修辞手法,也可划分出嵌字联、回文联、谜语联、集句联、隐字联、押韵联。
选购要点:
1、材料:对联所应用的纸张,市场是各种各样的。首先要自己用手摸一下,摸起来的时候要注意纸张的薄厚度,
有的纸张你摸起来手上面都会占上一层红颜色的颜料,买回去即使贴好了,也是看上去斑斑点点的,遇到与水还会掉色的,很影响自己过年的心情。
2、内容:挑选对联的时候,要注意对联的内容。看字体以及字体的颜色,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新年美好的愿望来挑选。
如家里有老人的,就需要挑选内容是有关于身体健康和长寿内容的对联;
也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职业来挑选对联,那种桃李满天下的对联最适合不过啦。
3、尺寸:如果是居家挑选春联的话,可以挑选贴15到20厘米宽的春联是最好不过啦;
如果是商家的话,要根据自己商铺的店面的门户来挑选对联,一般选择20到30厘米左右的宽度为宜,这样看起来不仅与自己的商铺的门户协调,还显得大气;
如果是机关单位挑选春联,挑选的春联的宽度最好也不要超过40厘米为宜。
1.以功用划分,可分为:春联,节日联,门联,职业联,婚联,寿联,挽联,交际联,名胜联,堂联,书画联,文艺联,寺庙联,庆贺联,宣传联,题赠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等。
2.以艺术形式划分,可分为:回文联,叠字联,顶针联,嵌字联,集句联,联边联,拆字联,玻璃对,无情对等。
根据对联的句子多少及句子间的相互关系,可将其分成单句联、复句联和句群联三种。
根据对联在对仗方面的格律要求和严谨程度,可将其分为宽对、工对、巧对、绝对等。
根据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关系,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
根据对联的写作技巧或修辞手法,也可划分出嵌字联、回文联、谜语联、集句联、隐字联、押韵联。
选购要点:
1、材料:对联所应用的纸张,市场是各种各样的。首先要自己用手摸一下,摸起来的时候要注意纸张的薄厚度,
有的纸张你摸起来手上面都会占上一层红颜色的颜料,买回去即使贴好了,也是看上去斑斑点点的,遇到与水还会掉色的,很影响自己过年的心情。
2、内容:挑选对联的时候,要注意对联的内容。看字体以及字体的颜色,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新年美好的愿望来挑选。
如家里有老人的,就需要挑选内容是有关于身体健康和长寿内容的对联;
也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职业来挑选对联,那种桃李满天下的对联最适合不过啦。
3、尺寸:如果是居家挑选春联的话,可以挑选贴15到20厘米宽的春联是最好不过啦;
如果是商家的话,要根据自己商铺的店面的门户来挑选对联,一般选择20到30厘米左右的宽度为宜,这样看起来不仅与自己的商铺的门户协调,还显得大气;
如果是机关单位挑选春联,挑选的春联的宽度最好也不要超过40厘米为宜。
一个对联,帮忙对下。
提锡壶,游西湖,锡壶掉西湖。看西湖,想锡壶,怨西湖,媳呼惜乎锡壶掉今人三槐居士有对:
提锡壶,过西湖,锡壶坠西湖,惜乎?锡壶!
带翻译,寻番驿,翻译迷番驿,返矣,翻译!
愚以为相对较好。
另有其它下联,网上皆可见:
登北塔牵白羍白羍摔北塔白搭白羍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观御碑持玉杯玉杯碰御碑余悲玉杯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寻进士遇近视近视中进士尽是近视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过九畹擎酒碗酒碗失九畹久惋酒碗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逛西山拿衣衫衣衫落西山惜善衣衫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过南平买蓝瓶蓝瓶得南平难得蓝瓶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过桐岩射彤雁彤雁毙桐岩痛焉彤雁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提锡壶,过西湖,锡壶坠西湖,惜乎?锡壶!
带翻译,寻番驿,翻译迷番驿,返矣,翻译!
愚以为相对较好。
另有其它下联,网上皆可见:
登北塔牵白羍白羍摔北塔白搭白羍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观御碑持玉杯玉杯碰御碑余悲玉杯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寻进士遇近视近视中进士尽是近视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过九畹擎酒碗酒碗失九畹久惋酒碗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逛西山拿衣衫衣衫落西山惜善衣衫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过南平买蓝瓶蓝瓶得南平难得蓝瓶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过桐岩射彤雁彤雁毙桐岩痛焉彤雁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对联咋写
我不懂写对联,谁教教我特征
傅小松的《中国楹联特征论略》则把楹联的特征概括为五个对立统一:
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人们普遍认为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两部分成双成对。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当然,许多对联,特别是书写悬挂的对联,除了上联、下联外,还有横批。横批在这种是对联中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音乐性的特殊语言。楹联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这种“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迥异于其它文学形式。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容,楹样总是设法从两个方面、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规范到二元的对称结构之中去。
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统一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搜趣网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实用性和艺术YzJCI性的统一
如前所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
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
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来概括: 武侯祠对联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
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
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那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但其他文学则未必然。诗尚典雅蕴藉,如“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之类,只能称之为“打油诗”。一般人是不敢问津诗词的,怕写成打油诗。而楹联,至若逢年过节,家家写之,户户贴之,实为文学中之最通俗者。但是,楹联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联固规则简单,形式纯粹,但其对道、联艺,却博大精深,没有止境。短小隽永者,一语天然,非俗手能为;长篇巨制者则更是铺锦列绣,千汇万状,如同史诗,非大手笔不能作。那些优秀的风景名胜联,辉映山川古迹,永放异彩;那些著名的哲理格言联,传播四海,流芳百世;那些仁人志士的言志联,慷慨磊落,光耀千秋,岂非大雅乎?
严肃性和游戏性的统一
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游戏文学、游戏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虽为偏见,但也说明了楹联具游戏性的特点。由于楹联追求对仗,自然是对得越工稳,越巧妙越好。这其中既是文学创作,又包含了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的成份。如果单纯向对得工、对得巧上发展,就纯粹变成了一种语文斗才和思想斗智。事实上,纯以逗乐谐趣、斗智试才为目的游戏性楹联也不少,它往往借助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殊情况,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别出心裁的奇思异构撰写而成。游戏性楹联在宋代就很普遍了。苏轼就曾经创作过不少游戏性对联,留下了许多趣闻佳话。从他以后,对对子成为文人之间乃至普通百姓中试才斗智的一种主要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明代的朱元璋、刘基、解缙、清代的
对联乾隆、纪昀、都是热衷于游戏性对联的大师。
清末有个叫赵藩的,在成都武侯祠题了一联。联云: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楹联既概括了诸葛亮用兵四川的特点,又总览了诸葛亮治理四川的策略,借此提出自己关于正反、宽严、和战、文武诸方面的政见,极富哲理,蕴含深刻的辩证法,发人深思。和历史任何优秀的哲理诗相比,它都毫不示弱。此联问世以来,好评如潮YzJCI。人们“看中”的,正是此联深刻性和严肃性。毛泽东1958年参观武侯祠时,对此联看得很细,予以高度评价。
编辑本段
分类
按用途分类
1.通用联——春联
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按字数分类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分类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分类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对联的种类
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严格来看,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但鉴于二者往往合一,这种区分已无实际意义。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乔迁联)等若干子类。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是否通用,要因联而异,不可简单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
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挽联可从多种角度来划分,如挽老年人联、挽中年人联、挽青少年人联等,或者挽长辈联、挽同辈联、挽晚辈联等。另外,还可分出挽名人联、自挽联等,还可将祭祀联作为挽联的一个子类。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
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如山水楼台、文物古迹等),或者与它密切相关(有关的人、事等)。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
5.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由于时代的变迁,对联在行业上的运用虽已不如以前,但仍旧可观。从其适用范围和内容特色看,它仍不失为对联的一大种类。行业联可按行业、部门来划分子类。
6.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虽然许多对联都带有某种题赠性质,但这里所说的题赠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或向往)的题赠之作,不包括挽联与贺联之类。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从对联的运用情况来看,题赠联不失为一大种类。根据题赠对象的不同,题赠联一般可分为题长辈联、题同辈联、题晚辈联等若干子类。
7.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带有比较单纯的文学创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联、咏物抒情联、劝喻讽刺联等。
8.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这种学术性质指的是在内容和用途上不属于上述几大类的某种专业性质。其内容往往比较专门,带有某种学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联、佛教联、道教联等。从对联的运用范围及发展空间而言,有必要将学术联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如作者所撰写的《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一书,就以对联的方式将许多佛教人物与佛教义理比较系统地写成了一部学术专著。推而广之,也可将许多科学知识或其他学问道理用对联的方式加以撰写,并且在内容上突出其学术或专业性质。
9.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如各种谐趣联、技巧联等。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谐趣联),要么是相对不太重要(技巧联),从而显得别具一格。从这个意义上,可将其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编辑本段
特点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编辑本段
创作方法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个个个个 诗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
编辑本段
格律要求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
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六是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编辑本段
习俗
春联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关介绍和评定文字如下:
楹联习俗源于中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西晋时期(公元290年左右),出现合律讲究的对句,可视为其形成的重要标志。在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传衍过程中,楹联与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互相影响、借鉴,历北宋、明、清三次重要发展时期,形式日益多样,文化积淀逐渐丰厚。楹联有偶语、俪辞、联语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肇始于明代。
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对联习俗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春联习俗:春联古称春贴,是一年一度新春佳节时书写张贴的一种时令对联。春联习俗起源于五代,至宋代已成形,明代已很普遍。在湖南,贴春联是春节文化中的一种重YzJCI要习俗。春联具有祝颂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特点,并突出一个“春”字。
婚联习俗:婚联是为庆贺结婚之喜而撰写对联,通常张贴于婚娶之家的大门、洞房门、厅堂或妆奁堂上。其内容多是对结婚双方的热情赞美和良好祝福,带有浓烈的吉祥、喜庆色彩。
寿联习俗:寿联是为过寿的人祝寿专用的对联,其内容一般是评赞过寿者的功业才能、道德文章、祝福过寿者多福高寿,美满幸福,具有热烈而庄敬的感情色彩。
挽联习俗:挽联,有的地方叫丧联,系由挽词演变而来,是一种人们用于对先人、死者表示缅怀、寄托哀思的对联。往往贴在门口、骨灰盒两侧、追悼会会场两侧、花圈上,一般用白纸配黑字,具有肃穆、庄严和沉痛的感情色彩。透过联语,唤起人们对死者的追念和尊敬之情。
贴春联: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编辑本段
联眼
“联眼”指在联句中对意境起决定性作用的字词。联眼在联句中可能是一个单独的字,也可能是一个词组,或复合词组。茶联的集大成者《百茶联》原创作者在天首创“联眼”单词,并在“在天联评”中首次采用[1]。
编辑本段
古人趣味对联故事
李白戏权臣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吕蒙正不平则鸣
北宋丞相吕蒙正,河南洛阳人。相传在他年轻时,穷困潦倒,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十分不满。春节到了,家里空无一物,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副怪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横批是:南北
怪联贴出后,穷朋友们一个个都来观看。他们先是莫名其妙,待领悟过来,不由得拍手称快。原来,此联的寓意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
花甲串对
1924年,岁在甲子,60年一遇,甚为难得,云南丽江纳西族秀才和文华特作一上联,张贴在街口征对,并说,谁能对出下联,愿以薄礼相酬。这上联是个串“花”对:
花灯悬挂杏花天,桃花开红,李花开白,头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马国;
和秀才以为这是难对,非十天半月不会有人对得上。殊不知,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来,原来举人王树和在这一夜之间便对出了串“甲”的下联:
甲箓翻看灵甲目,麟甲呈吉,龟甲呈祥www.souquanme.com,龙现甲,鳖展甲,甲中添甲,万甲光腾甲子年。
和秀才一定要送酬礼,王举人坚决不受,一时传为佳话。
编辑本段
经典举例
【古代对联】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好(hǎo)读书却不爱好(hào)读书,年老时爱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闲人免进贤人进。
原对:盗者休来道者来。
新联:捞者莫来劳者来。
此联为【明】担山和尚所作。
上联:理想莫享醴。
下联:前途弗图钱。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暑鼠凉梁,提笔描猫惊暑鼠。
原对: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古对:渴鹤汲漈,令奴响枪击渴鹤。
此联又作‘暑鼠量梁’。
上联:暑鼠凉梁,笔璧描猫暑鼠惊竟沿檐,撞桩斯死,老猫食尸。
原对:缺!
上联:鸡饥争豆斗。
下联:鼠暑上梁凉。
上联:溪西犀喜戏。
下联:囿右鼬悠游。
上联:今宵消夏。
下联:明晌赏花。
上联:士农工(宫)商角徴羽。
下联:寒热温凉(良)恭俭让。
此联也是一奇联。上联分两部分:士农工商;宫商角徴羽。前为四业,后为五音,而有一个字重复,一个字谐音。原对寒热温凉为四觉,温良恭俭让为君子的五种德行。
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
下联:做边幅,捉蝙蝠,蝙蝠撞边幅, 贬负蝙蝠。
原对:古对: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今联:过南平,买蓝瓶,蓝瓶得南平,难得蓝瓶。
上联:泥肥禾尚瘦。
下联:晷短夜差长。
此联谐音‘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长’。
上联:削发又犯法。
下联:出家却带枷。
此联为嘲一和尚犯法所作。
上联:禾花何如荷花美。
下联:莓子每比梅子酸。
上联:画庙庙画妙化庙。
下联:名园园名圆明园。
上联:玛瑙原非马脑。
下联:琅玕不是狼肝。
此联为【明】王洪所对,为绝代佳句。
上联: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子莫言回。
此联相传为【清代】钟耘舫之岳父下雨时挽留女婿的话,看似平常,实则用心良苦,绝妙异常。因为它巧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全联皆是古代人名。为:夏大禹:【夏】王名;孔仲尼:孔子字仲尼;姬旦:【周】武王之弟,西伯候姬昌的第四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周公;杜甫、刘禹锡:【唐】诗人;子莫、颜回:孔子的弟子。因难度太大,据说至今无人能对。
上联: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子莫言回。
上联:下大雨麦子灌种。
下联:旱高地田禾必干。
此联谐音夏大禹;墨子【春秋】诸子(麦、墨古同音);管仲:【春秋】人物;汉高帝:【汉】高祖刘邦;田何:【汉初】《易》学大师;比干:【商】纣的大臣。
上联:思南女子铜仁去。
下联:上蔡厨师会理来。
此联为【清】吴进三所对。其友出此上联指一位思南地方的女子到铜仁那里去,谐音:思男女子同人去;进三指着上菜的厨师而对,原来此厨师祖籍上蔡,后住会理,经常在两地来往,谐音:上菜厨师烩鲤来。
上联:近世进士尽是近视,京师禁试进士,进士襟湿,巾拭。
下联:是时肆市始失史诗,仕识世失时势,实似石狮,誓蚀。
上联:狗啃河上骨
下联:水漂东坡诗
此联为一日东坡和佛印乘船游玩,看见一条狗在啃河岸上的骨头,东坡出此上联,谐音:狗啃和尚骨。佛印立刻把东坡写的诗丢进水里,对此下联,谐音:水漂东坡尸。
上联:佛印水边寻蚌吃。
下联:东坡河上带家来。
此联为一日东坡带家眷出去游玩,遇到佛印在水边挖蚌吃,于是出此上联。谐音:佛印水边寻‘棒’吃。佛印一听,以东坡带家眷而来而对,谐音:东坡河上带‘枷’来。
上联:扬子江头渡杨子。
下联:焦山洞里住椒山。
此联为【明】杨继盛(字椒山)题镇江焦山联。
上联:空中一朵白莲花,风捧奉佛。
下联:峡里几枝黄栗树,月远怨猿。
上联:玉澜堂,玉兰蕾茂方逾栏,欲拦余览。
下联:清宴舫,清艳荷香引轻燕,情湮晴烟。
此联反复快读,即成绕口。玉澜堂:在颐和园昆明湖畔,为当年光绪帝寝宫。清宴舫:一名石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为园中著名水上建筑。
风景对联:
进退一身关社稷 英灵千古镇湖山
福州西湖开化寺 桑柘几家湖上社
芙蓉十里水边城 福州乌山琵琶亭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上联:洞内依然旧景
下联:窗外已是新春
横批:苦尽甘来
傅小松的《中国楹联特征论略》则把楹联的特征概括为五个对立统一:
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人们普遍认为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两部分成双成对。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当然,许多对联,特别是书写悬挂的对联,除了上联、下联外,还有横批。横批在这种是对联中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音乐性的特殊语言。楹联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这种“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迥异于其它文学形式。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容,楹样总是设法从两个方面、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规范到二元的对称结构之中去。
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统一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搜趣网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实用性和艺术YzJCI性的统一
如前所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
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
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来概括: 武侯祠对联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
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
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那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但其他文学则未必然。诗尚典雅蕴藉,如“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之类,只能称之为“打油诗”。一般人是不敢问津诗词的,怕写成打油诗。而楹联,至若逢年过节,家家写之,户户贴之,实为文学中之最通俗者。但是,楹联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联固规则简单,形式纯粹,但其对道、联艺,却博大精深,没有止境。短小隽永者,一语天然,非俗手能为;长篇巨制者则更是铺锦列绣,千汇万状,如同史诗,非大手笔不能作。那些优秀的风景名胜联,辉映山川古迹,永放异彩;那些著名的哲理格言联,传播四海,流芳百世;那些仁人志士的言志联,慷慨磊落,光耀千秋,岂非大雅乎?
严肃性和游戏性的统一
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游戏文学、游戏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虽为偏见,但也说明了楹联具游戏性的特点。由于楹联追求对仗,自然是对得越工稳,越巧妙越好。这其中既是文学创作,又包含了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的成份。如果单纯向对得工、对得巧上发展,就纯粹变成了一种语文斗才和思想斗智。事实上,纯以逗乐谐趣、斗智试才为目的游戏性楹联也不少,它往往借助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殊情况,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别出心裁的奇思异构撰写而成。游戏性楹联在宋代就很普遍了。苏轼就曾经创作过不少游戏性对联,留下了许多趣闻佳话。从他以后,对对子成为文人之间乃至普通百姓中试才斗智的一种主要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明代的朱元璋、刘基、解缙、清代的
对联乾隆、纪昀、都是热衷于游戏性对联的大师。
清末有个叫赵藩的,在成都武侯祠题了一联。联云: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楹联既概括了诸葛亮用兵四川的特点,又总览了诸葛亮治理四川的策略,借此提出自己关于正反、宽严、和战、文武诸方面的政见,极富哲理,蕴含深刻的辩证法,发人深思。和历史任何优秀的哲理诗相比,它都毫不示弱。此联问世以来,好评如潮YzJCI。人们“看中”的,正是此联深刻性和严肃性。毛泽东1958年参观武侯祠时,对此联看得很细,予以高度评价。
编辑本段
分类
按用途分类
1.通用联——春联
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按字数分类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分类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分类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对联的种类
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严格来看,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但鉴于二者往往合一,这种区分已无实际意义。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乔迁联)等若干子类。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是否通用,要因联而异,不可简单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
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挽联可从多种角度来划分,如挽老年人联、挽中年人联、挽青少年人联等,或者挽长辈联、挽同辈联、挽晚辈联等。另外,还可分出挽名人联、自挽联等,还可将祭祀联作为挽联的一个子类。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
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如山水楼台、文物古迹等),或者与它密切相关(有关的人、事等)。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
5.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由于时代的变迁,对联在行业上的运用虽已不如以前,但仍旧可观。从其适用范围和内容特色看,它仍不失为对联的一大种类。行业联可按行业、部门来划分子类。
6.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虽然许多对联都带有某种题赠性质,但这里所说的题赠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或向往)的题赠之作,不包括挽联与贺联之类。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从对联的运用情况来看,题赠联不失为一大种类。根据题赠对象的不同,题赠联一般可分为题长辈联、题同辈联、题晚辈联等若干子类。
7.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带有比较单纯的文学创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联、咏物抒情联、劝喻讽刺联等。
8.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这种学术性质指的是在内容和用途上不属于上述几大类的某种专业性质。其内容往往比较专门,带有某种学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联、佛教联、道教联等。从对联的运用范围及发展空间而言,有必要将学术联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如作者所撰写的《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一书,就以对联的方式将许多佛教人物与佛教义理比较系统地写成了一部学术专著。推而广之,也可将许多科学知识或其他学问道理用对联的方式加以撰写,并且在内容上突出其学术或专业性质。
9.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如各种谐趣联、技巧联等。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谐趣联),要么是相对不太重要(技巧联),从而显得别具一格。从这个意义上,可将其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编辑本段
特点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编辑本段
创作方法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个个个个 诗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
编辑本段
格律要求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
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六是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编辑本段
习俗
春联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关介绍和评定文字如下:
楹联习俗源于中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西晋时期(公元290年左右),出现合律讲究的对句,可视为其形成的重要标志。在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传衍过程中,楹联与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互相影响、借鉴,历北宋、明、清三次重要发展时期,形式日益多样,文化积淀逐渐丰厚。楹联有偶语、俪辞、联语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肇始于明代。
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对联习俗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春联习俗:春联古称春贴,是一年一度新春佳节时书写张贴的一种时令对联。春联习俗起源于五代,至宋代已成形,明代已很普遍。在湖南,贴春联是春节文化中的一种重YzJCI要习俗。春联具有祝颂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特点,并突出一个“春”字。
婚联习俗:婚联是为庆贺结婚之喜而撰写对联,通常张贴于婚娶之家的大门、洞房门、厅堂或妆奁堂上。其内容多是对结婚双方的热情赞美和良好祝福,带有浓烈的吉祥、喜庆色彩。
寿联习俗:寿联是为过寿的人祝寿专用的对联,其内容一般是评赞过寿者的功业才能、道德文章、祝福过寿者多福高寿,美满幸福,具有热烈而庄敬的感情色彩。
挽联习俗:挽联,有的地方叫丧联,系由挽词演变而来,是一种人们用于对先人、死者表示缅怀、寄托哀思的对联。往往贴在门口、骨灰盒两侧、追悼会会场两侧、花圈上,一般用白纸配黑字,具有肃穆、庄严和沉痛的感情色彩。透过联语,唤起人们对死者的追念和尊敬之情。
贴春联: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编辑本段
联眼
“联眼”指在联句中对意境起决定性作用的字词。联眼在联句中可能是一个单独的字,也可能是一个词组,或复合词组。茶联的集大成者《百茶联》原创作者在天首创“联眼”单词,并在“在天联评”中首次采用[1]。
编辑本段
古人趣味对联故事
李白戏权臣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吕蒙正不平则鸣
北宋丞相吕蒙正,河南洛阳人。相传在他年轻时,穷困潦倒,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十分不满。春节到了,家里空无一物,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副怪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横批是:南北
怪联贴出后,穷朋友们一个个都来观看。他们先是莫名其妙,待领悟过来,不由得拍手称快。原来,此联的寓意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
花甲串对
1924年,岁在甲子,60年一遇,甚为难得,云南丽江纳西族秀才和文华特作一上联,张贴在街口征对,并说,谁能对出下联,愿以薄礼相酬。这上联是个串“花”对:
花灯悬挂杏花天,桃花开红,李花开白,头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马国;
和秀才以为这是难对,非十天半月不会有人对得上。殊不知,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来,原来举人王树和在这一夜之间便对出了串“甲”的下联:
甲箓翻看灵甲目,麟甲呈吉,龟甲呈祥www.souquanme.com,龙现甲,鳖展甲,甲中添甲,万甲光腾甲子年。
和秀才一定要送酬礼,王举人坚决不受,一时传为佳话。
编辑本段
经典举例
【古代对联】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好(hǎo)读书却不爱好(hào)读书,年老时爱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闲人免进贤人进。
原对:盗者休来道者来。
新联:捞者莫来劳者来。
此联为【明】担山和尚所作。
上联:理想莫享醴。
下联:前途弗图钱。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暑鼠凉梁,提笔描猫惊暑鼠。
原对: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古对:渴鹤汲漈,令奴响枪击渴鹤。
此联又作‘暑鼠量梁’。
上联:暑鼠凉梁,笔璧描猫暑鼠惊竟沿檐,撞桩斯死,老猫食尸。
原对:缺!
上联:鸡饥争豆斗。
下联:鼠暑上梁凉。
上联:溪西犀喜戏。
下联:囿右鼬悠游。
上联:今宵消夏。
下联:明晌赏花。
上联:士农工(宫)商角徴羽。
下联:寒热温凉(良)恭俭让。
此联也是一奇联。上联分两部分:士农工商;宫商角徴羽。前为四业,后为五音,而有一个字重复,一个字谐音。原对寒热温凉为四觉,温良恭俭让为君子的五种德行。
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
下联:做边幅,捉蝙蝠,蝙蝠撞边幅, 贬负蝙蝠。
原对:古对: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今联:过南平,买蓝瓶,蓝瓶得南平,难得蓝瓶。
上联:泥肥禾尚瘦。
下联:晷短夜差长。
此联谐音‘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长’。
上联:削发又犯法。
下联:出家却带枷。
此联为嘲一和尚犯法所作。
上联:禾花何如荷花美。
下联:莓子每比梅子酸。
上联:画庙庙画妙化庙。
下联:名园园名圆明园。
上联:玛瑙原非马脑。
下联:琅玕不是狼肝。
此联为【明】王洪所对,为绝代佳句。
上联: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子莫言回。
此联相传为【清代】钟耘舫之岳父下雨时挽留女婿的话,看似平常,实则用心良苦,绝妙异常。因为它巧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全联皆是古代人名。为:夏大禹:【夏】王名;孔仲尼:孔子字仲尼;姬旦:【周】武王之弟,西伯候姬昌的第四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周公;杜甫、刘禹锡:【唐】诗人;子莫、颜回:孔子的弟子。因难度太大,据说至今无人能对。
上联: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子莫言回。
上联:下大雨麦子灌种。
下联:旱高地田禾必干。
此联谐音夏大禹;墨子【春秋】诸子(麦、墨古同音);管仲:【春秋】人物;汉高帝:【汉】高祖刘邦;田何:【汉初】《易》学大师;比干:【商】纣的大臣。
上联:思南女子铜仁去。
下联:上蔡厨师会理来。
此联为【清】吴进三所对。其友出此上联指一位思南地方的女子到铜仁那里去,谐音:思男女子同人去;进三指着上菜的厨师而对,原来此厨师祖籍上蔡,后住会理,经常在两地来往,谐音:上菜厨师烩鲤来。
上联:近世进士尽是近视,京师禁试进士,进士襟湿,巾拭。
下联:是时肆市始失史诗,仕识世失时势,实似石狮,誓蚀。
上联:狗啃河上骨
下联:水漂东坡诗
此联为一日东坡和佛印乘船游玩,看见一条狗在啃河岸上的骨头,东坡出此上联,谐音:狗啃和尚骨。佛印立刻把东坡写的诗丢进水里,对此下联,谐音:水漂东坡尸。
上联:佛印水边寻蚌吃。
下联:东坡河上带家来。
此联为一日东坡带家眷出去游玩,遇到佛印在水边挖蚌吃,于是出此上联。谐音:佛印水边寻‘棒’吃。佛印一听,以东坡带家眷而来而对,谐音:东坡河上带‘枷’来。
上联:扬子江头渡杨子。
下联:焦山洞里住椒山。
此联为【明】杨继盛(字椒山)题镇江焦山联。
上联:空中一朵白莲花,风捧奉佛。
下联:峡里几枝黄栗树,月远怨猿。
上联:玉澜堂,玉兰蕾茂方逾栏,欲拦余览。
下联:清宴舫,清艳荷香引轻燕,情湮晴烟。
此联反复快读,即成绕口。玉澜堂:在颐和园昆明湖畔,为当年光绪帝寝宫。清宴舫:一名石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为园中著名水上建筑。
风景对联:
进退一身关社稷 英灵千古镇湖山
福州西湖开化寺 桑柘几家湖上社
芙蓉十里水边城 福州乌山琵琶亭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上联:洞内依然旧景
下联:窗外已是新春
横批:苦尽甘来
来对个对子
烟沿艳檐烟燕眼 烟锁池塘柳 提锡壶 过西湖 锡壶坠西湖 惜乎?锡壶烟沿艳檐烟燕眼
典故出自清朝末年。相传一人在门前生火,灶间柴烟沿那艳丽的屋檐氤氲地涌入了燕子窝中,大燕子飞出巢去,小燕子在窝中被熏的叽喳乱叫。有人以此为题写出一副上联;七字同音、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以此索对。
此联的难度不仅仅是七字同音;辘轳格的形成让这句上联变得难上加难!
在天下绝联的标示区域内,“它”至今依然无对!
近年来人们也有一些试对。但是,联友们对续联的“规范”存在着质疑。
续连如下:
1霖临邻林霖麟鳞
2霉昧媚楣霉妹眉
3媛怨鸳园源远缘
4影映英楹影鹦缨
5笑消宵晓笑枭啸
6鱼遇余雨鱼欲愚
7渔遇雨欲与鱼语
8垢够篝沟垢狗勾
9贩范番藩贩犯幡
10犁立篱里犁砾粒
11余遇玉鱼余欲渔
12酒就九韭酒舅旧
13雾舞骛坞雾吾屋
14树输数暑树书塾
15雨淤渝屿雨渔鱼艅
16雾捂乌屋雾物无
17雨浴玉宇雨渔鱼
烟锁池塘柳(转)
在各式各样的对联中,一般人最感兴趣的,大概就是所谓的“绝对”了。“绝对”有两个特点,一、它是经过长时间在民间流传下来的,有的已经对得出,的有还未对得出。二、它的难度很高,凡是可以称得上“绝对”,总有一些“古古怪怪”的条件限制。
“烟锁池塘柳”就是属于特别限制的对头。这五个字的偏旁包括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下联也应该要有“五行”才能对得上。
此联传诵千古,名闻联界,在流传过程出现不少佳对,现以古至今展现一二。
【古篇】
三百年前,陈子升(1614--1692,广东南海人)是南明著名忠臣陈子壮(永明王朱由榔曾任他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之弟,在明代官礼科给事中,入清不仕。其人著作《中洲草堂遗集》卷十六有《柳波曲》并序云:“客有以烟锁池塘柳五字具五行以属余为对句,因成《柳波曲》二首,与好事者正之。”
其一云:
烟锁池塘柳,灯垂(一作“填”)锦槛波。回波初试舞,折柳即闻歌。
其二云:
灯垂锦槛波,烟锁池塘柳。妾梦五湖湄,郎家大堤口。
陈子升以“灯垂锦槛波”对“烟锁池塘柳”,甚具诗意。“灯垂”是“实写”;若易为“灯填”则是“虚写”。“灯”指灯光,灯光铺盖波光,用一“填”这益见其“重”,这是类似现代文学家所谓象征手法。不过,若依“正路”,则仍以“垂”字为佳。
这一对句虽然亦具“五行”,不过陈子升并不满意,因为“灯”对“烟”,两个字都是从“火”,他觉得欠工。这也是古人要求自己的严格处。于是又有《续作锁柳销鸿之曲》云:
烟锁池塘柳,烽销极塞鸿。东枝罢春水,南翼怨秋风。
用“烽销极塞鸿”来对“烟锁池塘柳”;意境甚高,不过陈子升自我要求太严,“烽”对“烟”也还都是“火”字旁,他不满意,又作《烟锁沉灯引》云:
烟锁池塘柳,钟沉台(台)榭灯。灯心红缕密,柳眼绿波澄。
“钟沉台榭灯”与“烟锁池塘柳”;两边的“五行”无一相重,可谓挖空心思。但论诗意则有点勉强,似不及“灯垂”、“烽销”二联之自然。
《清稗类钞》亦发现有一前人对句,该对句为:
灯深村寺钟。
其不但平仄协调,且胜在自然,意境韵味直追原句。是“以虚带实”的写法,“深”(深远)既是形容村寺的所在处,也是对灯光的视觉享受。“钟”应是指钟声,“村寺钟”中听觉方面的描写。与烟锁异曲同工。
【今篇】
一、港城铁板烧 汀培锦柱灯 港铺灯塔标
广州骆广彬先生所作,见于其原诗一:
烟锁池塘柳,港城铁板烧。旋厅添绿嵦,风物览逍遥。
其诗二:
烟锁池塘柳,汀培锦柱灯。招邀珠海夜,觞角满高朋。
“港城铁板烧”是粤菜馆供应的一种工具。将铁板用电烧热,置生的菜肴于上,这种吃法入诗,大有竹枝词味道,在俚俗中见妙趣。亦是唯一的一个无情对。
“汀培锦柱灯”,指广州白天鹅酒店在广州沙面,“汀”水中之小洲,填土成沙面,锦柱灯言灯注装饰很美观,“汀培”则言“植灯柱犹如植树一样,必培土以成之也”。
“港铺灯塔标”具有新意,亦指本地风光,由“夜观港海,船只如梭” 而得灵感,“凡海港必设有灯塔标志,防船只触礁”。
二、湖增锦榭灯
纽约联合国供职的江华徵先生所作,附注云 :“锦榭之灯倒映湖面、岸上、水中,故曰\'增\'”对句符合对格,颇见匠心。
三、炮架镇江城
苏州陈毓雷先生在镇江所见,加以解释说:“镇江与古瓜州隔江相对,形势险要,冠以\'炮架\'二字”联语气势不凡,然“锁”和“架”字俱为仄声,“塘”和“江”都是平声,玉不掩暇。
四、燕衔泥垒巢
慕羽读者所写之下联,燕属“火”部 (构成燕字的下面四点象征火焰熊熊之貌),衔、泥、垒各有五行在内,其中“垒”字作动词用,但“垒”字也可当“壁垒”解,对“塘”字可通。只惜“巢”字属“巛”部,不属于“木”部。否则完全合规格。
五、茶烹銎壁泉
此联早在《羊城晚报》发表过,下联用倒装句,是用“銎壁泉”水以煮茶,而且平仄协调,意境佳美,烹茶细啖,赏心写意,且“銎壁泉”是有实地的。该句最大特点是,上联五行悉在右,下联五行全移下。
六、烽销漠塞余
陈敬之先生之作,不但平仄协调联意通顺,且“五行”顺序和上联也一样。但有可能借鉴陈子升诗语。
七、灯铭水墨楼
陈正龙先生所作之下,宜古宜今,唯一“水”字独立为“五行”,与上联略起冲突。
八,灰堆镇海楼 炮堆镇海楼
俱为佚名作,在形式(都有五行)方面是可以对仗,但却毫无意义。而且上联是一句清丽的五言诗句,灰堆之句只是“解得通”而已。两者之间的雅俗不可以道里计。后有人改“炮堆”,“炮堆”比“灰堆”好得多,但“堆”字的气势太弱,把许多炮“堆”在镇海楼中,联意不通且牵强。
九、灯铺深圳桥
张耀君先生拟对的下联,“铺”字用得不大适当,但“深圳桥”是可以对“池塘柳”的名词。不过却是专有名词,严格说来,用以对普通名词还是“犯忌”的。
带翻译,寻番驿,翻译迷番驿,返矣,翻译!
拿短椅,挂缎衣,短椅砸缎衣,断矣短椅。
倒木椅,阻暮蚁,暮蚁爬木椅,慕矣暮蚁。
坐武夷,观舞艺,舞艺演武夷,悟矣舞艺。
捧玉杯,看御碑,玉杯碎御碑,欲悲玉杯。
过南平,买蓝瓶,蓝瓶得南平,难评蓝瓶。
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逢甲子,佳姿家子。
进山宅,携膳斋,膳斋放山宅,善哉膳斋。
到堠驿,见后羿,后羿坐堠驿,候矣后羿。
知后羿,有后裔,后裔源后羿,厚矣后裔。
寻进士,遇近视,近视中进士,尽是近视
答案综合了各大网站的建议~~
希望有用哦~~
典故出自清朝末年。相传一人在门前生火,灶间柴烟沿那艳丽的屋檐氤氲地涌入了燕子窝中,大燕子飞出巢去,小燕子在窝中被熏的叽喳乱叫。有人以此为题写出一副上联;七字同音、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以此索对。
此联的难度不仅仅是七字同音;辘轳格的形成让这句上联变得难上加难!
在天下绝联的标示区域内,“它”至今依然无对!
近年来人们也有一些试对。但是,联友们对续联的“规范”存在着质疑。
续连如下:
1霖临邻林霖麟鳞
2霉昧媚楣霉妹眉
3媛怨鸳园源远缘
4影映英楹影鹦缨
5笑消宵晓笑枭啸
6鱼遇余雨鱼欲愚
7渔遇雨欲与鱼语
8垢够篝沟垢狗勾
9贩范番藩贩犯幡
10犁立篱里犁砾粒
11余遇玉鱼余欲渔
12酒就九韭酒舅旧
13雾舞骛坞雾吾屋
14树输数暑树书塾
15雨淤渝屿雨渔鱼艅
16雾捂乌屋雾物无
17雨浴玉宇雨渔鱼
烟锁池塘柳(转)
在各式各样的对联中,一般人最感兴趣的,大概就是所谓的“绝对”了。“绝对”有两个特点,一、它是经过长时间在民间流传下来的,有的已经对得出,的有还未对得出。二、它的难度很高,凡是可以称得上“绝对”,总有一些“古古怪怪”的条件限制。
“烟锁池塘柳”就是属于特别限制的对头。这五个字的偏旁包括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下联也应该要有“五行”才能对得上。
此联传诵千古,名闻联界,在流传过程出现不少佳对,现以古至今展现一二。
【古篇】
三百年前,陈子升(1614--1692,广东南海人)是南明著名忠臣陈子壮(永明王朱由榔曾任他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之弟,在明代官礼科给事中,入清不仕。其人著作《中洲草堂遗集》卷十六有《柳波曲》并序云:“客有以烟锁池塘柳五字具五行以属余为对句,因成《柳波曲》二首,与好事者正之。”
其一云:
烟锁池塘柳,灯垂(一作“填”)锦槛波。回波初试舞,折柳即闻歌。
其二云:
灯垂锦槛波,烟锁池塘柳。妾梦五湖湄,郎家大堤口。
陈子升以“灯垂锦槛波”对“烟锁池塘柳”,甚具诗意。“灯垂”是“实写”;若易为“灯填”则是“虚写”。“灯”指灯光,灯光铺盖波光,用一“填”这益见其“重”,这是类似现代文学家所谓象征手法。不过,若依“正路”,则仍以“垂”字为佳。
这一对句虽然亦具“五行”,不过陈子升并不满意,因为“灯”对“烟”,两个字都是从“火”,他觉得欠工。这也是古人要求自己的严格处。于是又有《续作锁柳销鸿之曲》云:
烟锁池塘柳,烽销极塞鸿。东枝罢春水,南翼怨秋风。
用“烽销极塞鸿”来对“烟锁池塘柳”;意境甚高,不过陈子升自我要求太严,“烽”对“烟”也还都是“火”字旁,他不满意,又作《烟锁沉灯引》云:
烟锁池塘柳,钟沉台(台)榭灯。灯心红缕密,柳眼绿波澄。
“钟沉台榭灯”与“烟锁池塘柳”;两边的“五行”无一相重,可谓挖空心思。但论诗意则有点勉强,似不及“灯垂”、“烽销”二联之自然。
《清稗类钞》亦发现有一前人对句,该对句为:
灯深村寺钟。
其不但平仄协调,且胜在自然,意境韵味直追原句。是“以虚带实”的写法,“深”(深远)既是形容村寺的所在处,也是对灯光的视觉享受。“钟”应是指钟声,“村寺钟”中听觉方面的描写。与烟锁异曲同工。
【今篇】
一、港城铁板烧 汀培锦柱灯 港铺灯塔标
广州骆广彬先生所作,见于其原诗一:
烟锁池塘柳,港城铁板烧。旋厅添绿嵦,风物览逍遥。
其诗二:
烟锁池塘柳,汀培锦柱灯。招邀珠海夜,觞角满高朋。
“港城铁板烧”是粤菜馆供应的一种工具。将铁板用电烧热,置生的菜肴于上,这种吃法入诗,大有竹枝词味道,在俚俗中见妙趣。亦是唯一的一个无情对。
“汀培锦柱灯”,指广州白天鹅酒店在广州沙面,“汀”水中之小洲,填土成沙面,锦柱灯言灯注装饰很美观,“汀培”则言“植灯柱犹如植树一样,必培土以成之也”。
“港铺灯塔标”具有新意,亦指本地风光,由“夜观港海,船只如梭” 而得灵感,“凡海港必设有灯塔标志,防船只触礁”。
二、湖增锦榭灯
纽约联合国供职的江华徵先生所作,附注云 :“锦榭之灯倒映湖面、岸上、水中,故曰\'增\'”对句符合对格,颇见匠心。
三、炮架镇江城
苏州陈毓雷先生在镇江所见,加以解释说:“镇江与古瓜州隔江相对,形势险要,冠以\'炮架\'二字”联语气势不凡,然“锁”和“架”字俱为仄声,“塘”和“江”都是平声,玉不掩暇。
四、燕衔泥垒巢
慕羽读者所写之下联,燕属“火”部 (构成燕字的下面四点象征火焰熊熊之貌),衔、泥、垒各有五行在内,其中“垒”字作动词用,但“垒”字也可当“壁垒”解,对“塘”字可通。只惜“巢”字属“巛”部,不属于“木”部。否则完全合规格。
五、茶烹銎壁泉
此联早在《羊城晚报》发表过,下联用倒装句,是用“銎壁泉”水以煮茶,而且平仄协调,意境佳美,烹茶细啖,赏心写意,且“銎壁泉”是有实地的。该句最大特点是,上联五行悉在右,下联五行全移下。
六、烽销漠塞余
陈敬之先生之作,不但平仄协调联意通顺,且“五行”顺序和上联也一样。但有可能借鉴陈子升诗语。
七、灯铭水墨楼
陈正龙先生所作之下,宜古宜今,唯一“水”字独立为“五行”,与上联略起冲突。
八,灰堆镇海楼 炮堆镇海楼
俱为佚名作,在形式(都有五行)方面是可以对仗,但却毫无意义。而且上联是一句清丽的五言诗句,灰堆之句只是“解得通”而已。两者之间的雅俗不可以道里计。后有人改“炮堆”,“炮堆”比“灰堆”好得多,但“堆”字的气势太弱,把许多炮“堆”在镇海楼中,联意不通且牵强。
九、灯铺深圳桥
张耀君先生拟对的下联,“铺”字用得不大适当,但“深圳桥”是可以对“池塘柳”的名词。不过却是专有名词,严格说来,用以对普通名词还是“犯忌”的。
带翻译,寻番驿,翻译迷番驿,返矣,翻译!
拿短椅,挂缎衣,短椅砸缎衣,断矣短椅。
倒木椅,阻暮蚁,暮蚁爬木椅,慕矣暮蚁。
坐武夷,观舞艺,舞艺演武夷,悟矣舞艺。
捧玉杯,看御碑,玉杯碎御碑,欲悲玉杯。
过南平,买蓝瓶,蓝瓶得南平,难评蓝瓶。
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逢甲子,佳姿家子。
进山宅,携膳斋,膳斋放山宅,善哉膳斋。
到堠驿,见后羿,后羿坐堠驿,候矣后羿。
知后羿,有后裔,后裔源后羿,厚矣后裔。
寻进士,遇近视,近视中进士,尽是近视
答案综合了各大网站的建议~~
希望有用哦~~
有知道的帮我接一下下联
上课不听下课拼命南辕北辙下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寻进士,遇近视,近视中进士,尽是近视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登南山,披男衫,男衫丢南山,难善男衫
提锡壶,游西湖,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
拂蚕叶,近残夜,蚕叶飘残夜,惨也蚕叶
提锡壶,游西湖,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
吃枇杷,弹琵琶,枇杷砸琵琶,噼啪琵琶
提锡壶,游西湖,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
找武师,看舞狮,武师来舞狮,武师误事
提锡壶,游西湖,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
化云燕,穿云烟,云燕堕云烟,晕焉云燕
另有其它下联,网上皆可见:
登北塔牵白羍白羍摔北塔白搭白羍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观御碑持玉杯玉杯碰御碑余悲玉杯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寻进士遇近视近视中进士尽是近视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过九畹擎酒碗酒碗失九畹久惋酒碗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逛西山拿衣衫衣衫落西山惜善衣衫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过南平买蓝瓶蓝瓶得南平难得蓝瓶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过桐岩射彤雁彤雁毙桐岩痛焉彤雁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寻进士,遇近视,近视中进士,尽是近视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登南山,披男衫,男衫丢南山,难善男衫
提锡壶,游西湖,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
拂蚕叶,近残夜,蚕叶飘残夜,惨也蚕叶
提锡壶,游西湖,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
吃枇杷,弹琵琶,枇杷砸琵琶,噼啪琵琶
提锡壶,游西湖,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
找武师,看舞狮,武师来舞狮,武师误事
提锡壶,游西湖,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
化云燕,穿云烟,云燕堕云烟,晕焉云燕
另有其它下联,网上皆可见:
登北塔牵白羍白羍摔北塔白搭白羍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观御碑持玉杯玉杯碰御碑余悲玉杯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寻进士遇近视近视中进士尽是近视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过九畹擎酒碗酒碗失九畹久惋酒碗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逛西山拿衣衫衣衫落西山惜善衣衫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过南平买蓝瓶蓝瓶得南平难得蓝瓶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过桐岩射彤雁彤雁毙桐岩痛焉彤雁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