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下一句是什么?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这两句话历来成为志士仁人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由于出处年代久远,加之古人的话一个字概括多种意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致使人们理解不同,说法不一。我们在正确理解古人说话的含义时,必须将前后相关的话语、省略语句、引伸意思联系起来理解,才能领悟古人说话的真实含义。..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中的关键词“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是天地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几于道”的“几”是“非常接近、达到、合符”
上善若水的上下句是什么
上善若水没有前一句,后一句是“水利万物而不争”.
这是老子《道德经》第8章的第一句.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出 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在上一章第七章中以天地之道推及人道之后,这一章又以自然界的水来喻人、教人.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
//www.souquanme.com公元前516年周朝覆灭,王子朝逃往楚国,用今天的话说55岁的老子失业了,回到了家乡(可能是务农吧,这一段没看仔细).这时比老子小20岁的孔子曾拜访过老子,向老子请教学问,典故“孔子问李”就是这样来的.孔子将老子比做“龙”,来形容老子的深不可测、难以着磨.二人见到山中流淌的溪水,孔子说:“逝者如斯乎”,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信奉“礼教仁义”的孔子与一心想“回归自然”的老子两位圣人之间的交流,为后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融合铺下了奠基.
《荀子宥坐》记载了孔子答第子子贡问水的一段对话:"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洮洮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在此处,孔子以水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具备崇高人格的君子形象,这里涉及到德、义、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道德范//www.souquanme.com畴.这其中的观点与道家有显而易见的区别,但也有某些相似之处.
“上山若水”这句话的出处?是什么意思?
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在这里提出水的性格,品德和行为,指出水具有滋润万物的本性,却与万物毫无厉害冲突,水具有宽广的胸怀,毫无所求,甘居世人所厌恶的卑下之地。水的德行是最接近于道的。 老子说的“上善若水”。意思就是最上等的善就象水,最上等的德行莫过水的德行。 水之所以www.souquanme.com作为善的形象比喻,是水的性质和功能来决定的。因此在这个总纲之后,老子接着又提出了两大原则,一是:水善利万物,只讲贡献不讲索取;二是:水与众不同,处众人之所恶。前者是以水的最大功能作为建立这个原则的依据;后者是以水的最显著的性格作为建立这个原则的基础。 在“上善若水”的总纲之下,老子还讲了七条准则: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七条准则是从水的七种特性里引申出来的。是谓:“七善”。由于水具备了这些完善的品性,所以它根本不必与人争利夺权,天下没有人能比得过它,也没有人能争得过它。 第一“居善地”,学习水谦下自处的风格。居善地的原则,是说水流善下而不居于高处,为人立身处事也应如此,要时刻保持谦虚卑下的态度。我以为应该选择低姿态,选择艰苦困难的地方和岗位。这样不仅可以受到磨练,而且可以造就自己的品德和才能。司马迁曾说过:“昔西伯拘羑里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先贤是当时形势迫使他们处于恶劣低下的环境,从而成就了他们的不朽之作。处于劣势的水遇到顽石,会绕着而行,不与强者硬拼,而是以柔克刚,顺利通过。处众人所不原处的恶劣处境,更多的是一种品格,那就是坚持。 第二“心善渊”,学习水大度能容的胸怀。渊是《老子》用来形容“道”的概念,称“渊兮似万物之宗”,为人要像水那样深沉宁静,透彻明净,能够抛弃众多物欲的约束,不贪图,不强求,顺应自然,保持心胸宽广,眼光深远。这是一种不问收获只知耕耘的精神,古今之成大事者,均有赖于这种大度能容的胸怀。唐太宗心善渊重用犯颜进谏的魏征,逐有“贞观之治”。项羽勇猛但心胸狭窄,刚愎自用,不能容人,其谋臣勇将纷纷叛离,刘邦虽然只有十万之兵,却能容纳韩信及一帮文臣武将,遂得天下。 “心善渊”,既是个心胸度量的问题,也是个学问知识的问题。心胸度量是看人能不能容物,老子一再强调“江海为百谷王”,就是说,心胸要象江海一样的博大容物。地位越高,心胸就要越大。有心胸度量才能接纳别人的聪明才干和积极建议,这都是帮助自己成功的要素。正如俗语所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也就是这个道理。相反心胸狭窄,眼光如豆,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就会产生巨大的排斥性,使贤者远离,那是肯定成不了大事业的。心善渊就是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身上,抛弃自己的成见,要多听大家不同的意见,不好的或反对的意见,有选择的接受适宜的意见。 第三“与善仁”,学习水仁慈柔和的美德。水润泽万物而不求回报,因此而成就了自已的伟大。“与善仁”,即以“慈爱”的方法来待人接物,要真心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但不奢求任何的回报。 第四“言善信”,学习水诚信无伪的准则。水自高而下顺势流淌,潮涨潮落如期而至,这就是信。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离不开交往,交往离不开信用,一个讲信用的人必须是前后一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因此我认为:诚信无伪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人格体现,是人生的最高准则。《老子》一书中多处谈到“信”的问题。“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就是为人诚信不足,就不会有人信任他。“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 信之:德性。”(第四十九章),《老子》认为诚实的人,要信任他们,不诚实的人,也要信任他们,这样就得到了人们的信任。“夫轻诺必寡信”,即轻易许诺别人的要求,势必很少遵守信约。要取信于人就不能轻易许诺不能兑现的事情。“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八十一章)《老子》要人们警惕诚实的言谈并不漂亮,漂亮的话语并不真实。第五“政善治”,学习水约束自已的品质。 第五“政善治”,学习水约束自已的品质。水性平正而善于约束甚至委屈自已,这是水不同于其它物质的重要表现之一。水是善于约束和委屈自已的最佳物质,当它散落于四方的时候,它被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利用而毫不吝惜;当它汇集起来之后,虽然具有了排山倒海之势,却仍然沿着固定的道路而行,对任何生命都不构成威胁。老子希望人们能够效法水的品质,以约束和调整自己来适应自然。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求出处
语出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意思是至善的人性如流水,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能够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善于接受居处的位置;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治理,定国安邦;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至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
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www.souquanme.com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搜趣网”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善
上联:上山若水品自高下联:自强不息修福德上面是什么?
咨询记录 回答于202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