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而道远的上一句是什么?
知道者速速回答!!!谢谢啦`!!作者:钱逊
在谈到一项须要长时期的努力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时,我们常会用“任重而道远”来形容。这句成语出自《论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他的原意是说,士应该具有坚毅宏大的品格;为什么呢?因为士要把实行和弘扬仁道作为自己人生的使命,为此要奋斗终生,死而后已。弘扬仁道的使命是很重的,奋斗终生,死而后已,路途很远的。这岂不是任重而道远吗,要担负这样的使命,没有坚毅弘大的品格是不行的。
所以,就它的原意讲,它不是一般地形容任务的艰巨,而是提出了关于人生的一个很深刻的见解。今天我们重温这句话,主要也是想来探讨它这个方面的含义。
孔子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认为,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的,群体生活的维持和发展,有赖于每一个个人的努力。人生在世,对于群体(家庭、民族以至人类)的发展,负有一定的责任或使命。春秋时期就有“三不朽”的思想,认为不朽不在于物质生活上个人从社会获取了多少,而在于“立德、立功、立言”,有益于社会,流传于万世,成为民族和历史大生命的一部分。曾子说“仁以为己任”,是具体指出要以弘扬仁道为使命。仁,是孔子儒家提出的最高道德要求,也是孔子儒家的社会理想。他们认为,如果仁道得到弘扬,大家都接受和实行人道,天下归仁,那就是理想的世界了。他们把弘扬仁道看作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使命,也就是把建立一个理想社会作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这样的使命,这样的目标,无疑是任重而道远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人生就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旅程。
从任重而道远,曾子说明“士不可以不弘毅”。肩负重大的使命,追求远大的目标,就要求有坚毅宏大的品格,要能坚强地克服旅途上的种种艰难困苦,既不为一时的挫折、失败所动摇,也不为一时的小利而迷失方向。反过来说,也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自觉的使命感,才能有坚毅宏大的品格,克服一切困难和阻力,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现在常有人问:人活着究竟是为的什么?也有人经不起挫折,为一点小事而轻生。对于这些,我想可以从曾子的话得到一点启发。那就是,人生在世,是带着使命来的。我们不只是为了自己能生存,能生活好,还是为了社会、为了人类能更好。简单地说,人到世上走一遭,要给这个世界留下些东西。从小处说,对亲人、对家庭、对朋友,从大处说,对民族、对国家,以至对世界、对人类,在历史上留下些东西,这也就是古人说的立德、立功、立言。古人所追求的具体目标,许多不再适合于今天了,古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却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要怎样才能为世界留下点东西,无愧于到这世界上走一遭。这个世界,人类的生活,是靠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来延续和发展的;每一个人负有自己的责任,也在人类的发展中做出自己的努力,为人类的发展所需要;留下一点东西,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亲人、朋友,以至民族、国家和世界、人类对我们的期待。这样想,我们就会觉得人生是有意义的,就会坚毅宏大,去面对一切困难挫折而不退缩,不动摇。就会珍惜生命的宝贵,不会轻生。古人说“死而有益于天下,死之可也;死而无益于天下,奈何以有用之身轻弃之?” 还有许多事等着我们去做,还有许多人期待着我们,奈何以有用之身轻弃之?
人生路途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坚毅宏大,奋勇前进。
“任重而道远”的上一句是什么www.souquanme.com?
“任重而道远”的上一句是士不可以不弘毅。
出自论语泰伯篇。《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www.souquanme.com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全文(节选)如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如下: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扩展资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论语泰伯篇共计21章,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赏析。
《论搜趣网语》与《大学》、《中庸》、《孟子搜趣网》、《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泰伯篇
任道而重远上一句诗是什么?
上一句是士不可以不弘毅。
该句出自《论语泰伯章》中曾子说的一句话,原文是: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搜趣网远吗?”
这句话曾子既是论士,也是自述其志。既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同时表达的深意是说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扩展资料
曾子这段话体现了儒家的用世精神和价值取向,士应当以弘扬仁道为己任,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使命,也是人生价值之所在。为了弘扬仁道,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甚至不惜“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则主张:“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将践仁成德贯注于自己的生命意识之中,不仅把“道”视为超越自身生命的最高价值加以严守,同时也弘扬了儒家的刚健进取精神,凸显了儒家“善其身,济天下”的高尚人格。朱熹《四书集注》解释说:“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不能致其远。”因此,弘而不毅,固难持久;毅而不弘,则气量褊狭;既弘且毅,方能任重道远。
而对于年轻的"学士"们来说,以"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进行嘉勉:一方面,是勉励学子们要具备知识的涵养,凭此建设人生、报效家国;更重要一方面,是提醒青年人要建立品性的高贵,以此光明人生、提升社会。
青春的起点还很稚嫩,未来的路途还很漫长,因此"任重而道远"的提出,就是在士子们临出发之际,拷问他们将在这条遥远的人生行进路上,意志会坚定还是消磨,心性会高尚还是卑微,士气会坚守还是丧失,"士"的名字会不负骄傲,还是有辱风姿。
中国文化寄托给"士"的期待,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士,是一种知识肯定,是一种人格界定,是一种清正的思想品位,是一种荣光的身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