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万死不辞的前一句(万死不辞下一句怎么接)

万死不辞下一句怎么接“万死不辞”下一句可以接:以报答知遇之恩。万死不辞(拼音:wàn,sǐ,bù,cí)是一则来源于文学作品的成语,该成语最早见......

古装剧万死不辞的前一句(万死不辞下一句怎么接)

万死不辞下一句怎么接

“万死不辞”下一句可以接:以报答知遇之恩。

万死不辞(拼音:wàn sǐ bù cí)是一则来源于文学作品的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  

“万死不辞”原义为即使死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决心拼死效力。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也作分句;多含褒义。 

成语寓意:

“万死不辞”建立在心甘情愿的基础上,而能够让一个人心甘情愿地为别人拼死效劳,为了信仰、为了钱、为了异性。总之,固执的人会为了原则,自私的人会为了利益而牺牲很多。

但更多的人,是为取得对方的信任而慷慨陈辞,实际上,赴汤蹈火是不需要的,万死也是不可能的,不过那是一种夸张修辞手法,表示心甘情愿的程度。很多人都会为了梦想万死不辞,梦想,从不需要万死不辞,但需要付出很多。

万死不辞保家园,义无反顾向前冲?

万死不辞保家园,义无反顾向前冲,这个动物是牛。具体如下:

一、原理

万死不辞,可以形容牛的忠诚。义无反顾,可以形容牛的义气。故这个方面的答案是牛。

二、万死不辞

1、解释

万死不辞,汉语成语,拼音是wàn sǐ bù cí ,形容冒生命危险。死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2、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3、成语用法

作谓语;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猜谜语的方法:

1、会意法

总体理解谜面的意义,扣合谜底。例如:脸上长钩子,头角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打一动物:象)

反射法 即反其谜面意思而猜之。例如:莫用小人(打一中草药:使君子)

2、借扣法

不用谜面原意或多意、反意,借用谜面别解成新意,用来扣合谜底。例如:开明(打一唐代文学家:元结)“开明”别解为“明朝的开始”,即元朝的结束,因此谜底为“元结”。

以上资料参考 百度百科—猜谜语

英雄无畏下一句

成仁取义、万死不辞、舍己为人、出生入死、舍生忘死。

一、成仁取义

白话释义:后用“成仁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出处:《自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朝代:宋

作者:文天祥

翻译: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义尽,才能换得仁来…从今往后,问心无愧。

二、万死不辞

白话释义: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死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出处:《三国演义》:“吾见兄长一面,虽万死不辞。”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翻译:我为了见兄长一面即使是冒生命危险,死一万次也不推辞。

三、舍己为人

白话释义: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出处:《论语先进》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意。”

朝代:春秋

作者:多人所作

翻译:刚开始没有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的意思。

英雄其他解释:

另解1英雄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概念。一般是指在普通人中间有超出常人的能力的人,他们能够带领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他们自己做出了重大的事情。

另解2英雄是文学分析与心理学常用的概念。童话中的主人翁就是荣格分析心理学里的英雄。人生就是一场的战争,人活着就是要扮演英雄的角色。

五年级的两句描写将士们誓死//www.souquanme.com为国的诗句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报国名言明代大臣 杨继盛
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朱德
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明代抗倭将领,军事家 戚继光
会当报国耻,岂必怀封侯。 关于报国的名言明末文学家 陈子龙
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唐朝诗人 李希仲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南宋民族英雄 文天祥
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宋教仁
镜里朱颤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报国名言
宋文天祥《酹江月》[乾坤能大]。这两句大意是:从镜子里看到我年轻时红润的面容都已变尽,只有我的丹心难以磨灭。这首词是文天祥因叛徒出卖,被俘后押赶燕京途中的作品。当时,腥风血雨的孤军奋战和难以忍受的囚徒生活已经使他的容貌完全改变,可是,“朱颜”“变尽”,“丹心难灭”。这两句用反衬手法表明自己的忠贞不渝,与陆游的“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陆游的双鬓作雪,主要是岁月流逝的结果;而文天祥的朱颜变尽,主要是人为的折磨造成,更显出作者历尽磨难,丹心不变的英雄气概。这两句词所表现的坚定不移的报国热忱光照千古,永远值得后人效法。
南宋民族英雄 文天祥 《酹江月》
赤心报国无片赏,白首还家有几人。
唐刘长卿《疲兵行》。片赏:一点赏赐。这两句大意是:赤胆忠心报效国家的,得不到一点赏赐;长年征戍在外的,又有几人能在头白时回家?此二句抒发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前句是说忠心报国者却得不到皇帝的赏赐,言外之意是得到赏赐的是那些惯会阿谀逢迎、谄媚取宠的小人。后句说自首征战者没有几人能生还故多,写得更是凄凉悲切,戍守边塞的将士是爱国的,献身沙场是他们的义务。他们伤心的是受到的待遇太不公平了,没有人能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可用以抒写爱国将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唐代诗人 刘长卿 《疲兵行》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汉唐时西北重要的边防要塞。这两句大意是:愿意长期转战边塞以生命报效祖国.何必一定要活着进入五门关返回家回!这两句语言铿锵,格调豪迈,充盈着爱国主义热情。可用于表现边防将士昂扬雄放的情怀。
唐代诗人 戴叔伦 《塞上曲二首》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宋陆游《夜泊水村》。青:这里指黑色。这两句大意是:我誓以一身报国,不辞万死,而今呈现在人们面前却是不能转黑的斑自双鬓。这是陆游五十八//www.souquanme.com岁闲居山阴时的作品,作者立志杀敌报国,万死不辞,可是朝廷却弃置不用,以至双鬓斑自,一事无成。这里前一句写壮志,音调高亢,气概豪迈;后一句写现状,音调低沉,意境悲凉。在壮和悲的对比映衬中,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得到了充分的抒发。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夜泊水村》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巳先斑。 关于报国的名言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史载南朝名将檀道济曾自比为“万里长城”,唐代名将李绩也曾被唐太宗比作“长城”,陆游年青时也以可以捍卫国家,防御强敌的“塞上长城”自比,许:期望。衰鬓:衰老的鬓角。斑:斑白,花白。这两句大意是:我白白地期望自己成为保卫国家的名将,现在功业未就,镜中衰老的鬓角已经先斑白了。这首诗是陆游六十二岁时的作品,当时他因主张抗金而被罢官,已在家乡山阴闲居了六年。壮志成“空”,两鬓“先”斑,这正是作者“愤”之所在。一个“空”字,一个“先”字,作者内心的悲怆可见。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书愤》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夜阑:夜深。阑,将尽。这两句大意是:深更半夜躺在床上听着风雨交加的声音,千军万马跨越冰河的北征景象闯进梦境来。这是这首七绝诗的后两句。这一夜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还念念不忘“为国戍轮台”。此时,急风吹雨的声响不断传入耳中,陆游边听边思,朦胧入睡。在作者耳中,那风雨交加的声音竟转化为铁马奔腾的声音,于是作者在梦境中见到了“铁马冰河”的北征景象,实现了“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两句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使卧、思www.souquanme.com、听、见(梦见)融为一体,将北征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显得十分壮观,读后给人以豪迈之感。但作者的报国壮志只能在梦境中实现,又使人感到余味悲凉。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戍:守卫。轮台:今新疆轮台县,借指宋代北方边疆。这两句大意是:我僵卧在这偏僻的村庄并搜趣网不自引为悲伤,还想为国家去戍守边疆。这是陆游六十八岁家居山阴时所作。陆游因坚持抗金复国的立场,屡官屡贬,两年前又以“嘲弄风月”的罪名被黜,此时他年近古稀,时常卧病,连翻身都感到困难,所以说“僵卧”床榻。“孤村”不仅指地处偏僻,也指朝廷弃置,门庭冷落。如此凄凉的晚景,是很容易使人感伤的。可是作者偏偏不以个人处境、个人得失为念,不仅“不白哀”,还想去戍守边疆,报效国家。这种雄心壮志在“僵卧孤村”的反衬下,更显得生死不渝,百折不回。诗人的报国赤忱,确实感人肺腑。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辞家战士无旋踵,报国将军有断头。
清李重华《书周遇吉传》。旋踵(zhǒng肿):转过脚跟,此处为返回之意。这两句大意是:辞家而去的战士就没有想活着回来,以身报国的将军早就准备着献身。两句写将士们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报国精神。表现今日反击侵略,保家卫国的将士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可引此名句。
清代文人 李重华 《书周遇吉传》
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 报国名言
明张以宁《过辛稼轩神道》。英雄:指辛弃疾,也泛指南宋主张抗金的爱国志士。元:本来。这两句大意是:主张抗金的爱国志士已经流尽了不能收复中原的沉痛之泪,而皇帝却本来就投有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诗句抒发了对辛弃疾等爱国志士北伐无望,报国无门,空流英雄泪的惋惜,和对南宋最高统治者苟且愉安,不思北伐,误国误民的痛恨。吊古伤怀之情甚浓。两句将“英雄”的壮志与“臣主”的庸碌进行对比,突出了各自不同的立场和感情,使颂英雄之情与谴庸主之意更为浓烈。可化以写在腐朽的朝代,国破家亡之时,统治者与志士仁人对待救国救民的不同态度。
元末明初文学家 张以宁 《过辛稼轩神道》
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明俞大猷《咏牡丹》。国色天香:指牡丹,语出唐人李正封“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这两句大意是:人们歌咏牡丹,尽都以“国色天香”赞美它的美丽,可是有谁知道它丹心独抱的姿质呢?这首诗全文是:“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诗人借牡丹自况,比喻自已报国济世的赤子之心不为人理解。
明代民族英雄、抗倭名将 俞大猷 《咏牡丹》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见宋陆游《陇头水》。太白:星名,即金星,也叫启明星、长庚星。传说太白星主杀伐,诗文中多用以比喻兵戎。南宋小朝廷主张对金“和亲”,以屈辱求苟安,故以“太白收光芒”喻之。这两句大意是:夜间观察天象,太白星收起了光芒,国家不会有军事行动,我想以死报国.已没有了战场。陆游毕生以驰骋疆场、杀敌报国为素志,以委身锋镝、裹尸马革为乐事,由于甫宋小朝廷以屈辱投降为国策,以至诗人壮志成空。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太白收光芒”比喻朝廷不修武备,不图光复,颇为确切。由此引出“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慨叹,也十分自然。确实,对一个满怀壮志的爱国志士来说,没有比“报国欲死无战场”更可悲的了。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陇头水》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见宋陆游《陇头水》。太白:星名,即金星,也叫启明星、长庚星。传说太白星主杀伐,诗文中多用以比喻兵戎。南宋小朝廷主张对金“和亲”,以屈辱求苟安,故以“太白收光芒”喻之。这两句大意是:夜间观察天象,太白星收起了光芒,国家不会有军事行动,我想以死报国.已没有了战场。陆游毕生以驰骋疆场、杀敌报国为素志,以委身锋镝、裹尸马革为乐事,由于甫宋小朝廷以屈辱投降为国策,以至诗人壮志成空。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太白收光芒”比喻朝廷不修武备,不图光复,颇为确切。由此引出“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慨叹,也十分自然。确实,对一个满怀壮志的爱国志士来说,没有比“报国欲死无战场”更可悲的了。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陇头水》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旧为忠家。 关于报国的名言明代明臣 于谦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岳飞
凭将士气扶中夏,泪洒山河对北风。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 康有为
离家自身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明代明臣 于谦
辞家壮志凭孤剑,报国先声震两河。 报国名言清代状元 彭定求
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
宋陆游《沁园春》[粉破梅梢]。许国:报效国寡的志愿。朝天:朝见皇帝。这几句大意是:报国之心虽然坚定,朝见天子却没有门路,万里遥远,心境凄凉,有谁给我寄个音讯?这是陆游五十一岁时写的词。“搜趣网当时岂料如今,漫一事无成霜鬓侵”,词的过片两句,反映了陆游当时的心境。岁月流逝,壮志成空,年过半百的诗人抚今追昔,不胜感慨,词中反映许多老朋友都在朝内飞黄腾达,自己却远在蜀中,不仅“朝天无路”,连个问讯的人都没有,心情的悲凉可想而知。几句词直抒胸臆,写出了报国无路的悲愤。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沁园春》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平生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明代大臣 杨继盛
名在壮士藉,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文学家 曹植
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报国尽忠。临政无阿。 关于报国的名言
《孝肃包公遗像赞》。龙图包公:包拯曾任龙图阁直学士,故称“龙图”。肺肝冰雪:内心像冰雪一样纯净。胸次山河:胸中怀着国家河山。阿(e婀):曲从。这几句大意是:包拯一生清正廉洁,内心像冰雷般洁净.胸中装着祖国山河,一心想报效国家,施政时刚直不阿。可化用以形容一生为国效忠,正直清廉,无私无畏,执法如山的人。
《孝肃包公遗像赞》 《孝肃包公遗像赞》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 ,纵使片土不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放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答案是?为什么?
答案为C! 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因台湾地理位置重要,清政府命刘永福赴台,帮同台湾巡抚邵友濂办理防务。8月,刘永福率两营黑旗军赴台北,后又奉令移驻台南,将所部增至八营,仍称黑旗军。
1895年4月,清政府战败求和,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割让给日本。6月初,日军由三貂角澳底登陆进逼台北。刘永福在台南草拟了《盟约书》,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6月7日,日军陷台北,6月28日,台湾地方绅民推举刘永福继任台湾民主国总统,领导抗日。刘永福不受,仍以帮办之职,入府城领导台湾人民抗战。将全台各军,及各地义军百数十营,分别调遣巡防各要隘,并派人接替“内渡”大小文武各官的职务,积极领导全台的抗日斗争。
日军占领台北后,随即南下入侵新竹。刘永福令副将杨紫云统领新楚军会同台湾生员吴汤兴、姜绍祖、徐骧等领导的台湾义民军与日军相持月余,大小二十余战,歼灭大量日军。8月初,黑旗军联合徐骧等义民军会攻新竹,连获大捷。8月23日,日军大举反扑失败,吴彭年率黑旗军穷追不舍。刘永福闻讯,急电各营:“胜不可恃,恐防倭人由僻径渡大甲溪”。并急令忠满等率数营星驰赴援漳化。果不出刘永福所料,忠满还未到彰化,大甲溪已失。吴彭年率军退守彰化城北八卦山。28日,日军大举攻山,吴彭年、吴汤兴阵亡。黑旗军精锐七星队300余人奋战牺牲。八卦山、彰化失守。继之,云林、苗栗亦陷。日军进逼嘉义。在此危急关头,刘永福“亲赴嘉义前敌诸营,指授兵机”。又令部将王得标守嘉义城,令部将杨泗洪节制前敌黑旗军各营及各地义军组织进攻。各路义军密切配合,连获大捷,相继收复云林、苗栗,进至彰化,军威复振。但此时,台湾抗战各军饷械均已告謦,刘永福派人回内地筹饷,仅敷前营伙食,后来连伙食也发不出。刘永福悲叹“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
9月11日,日军增援台湾的第二师团到达台北,在海军配合下,大举南犯。10月9日攻陷嘉义。10日和11日,日军在布袋嘴和枋寮登陆,分兵进逼台南。15日,日舰进攻台南东南的打狗港。刘永福派其子刘成良率军抗击。守军饥甚馈散,刘成良退守台南。这时,刘永福曾写信给桦山资纪,“建议息兵”,“希望和议”。但被拒绝。
10月18日,刘永福召众将会议,商议战守之计,未得结果。当天,守军无食,大部溃散。19日,日军大举进攻安平炮台,刘永福亲自登台发炮,毙敌甚多。当晚,日军攻城益急,城内土匪蜂起,秩序大乱,刘永福想回城内,部将劝阻:“军心散矣,各路倭兵大至,此城万不可守,请公去”。刘永福见大势已去,仰天椎胸,呼号恸哭说:“我何以报朝廷,何以对台民!”遂密乘英轮“多利士”号退回大陆。21日,日军占领台南。至此,刘永福领导的台湾抗战宣告失败,台湾抗战虽然失败了,但刘永福领导台湾军民在外无救援,内缺粮饷的极其困难局面下,坚持4个多月的浴血奋战,英勇地抗击了日军两个近代化师团和一个海军舰队的进攻,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侵台日军共5万人,因伤亡和疾病减员达三万两千人,其中在台丧命者4600人。侵台日军头目,近卫师团长、陆军中将北白川能久亲王、第二旅团长、陆军少将山根信成也被台湾军民击毙。
刘永福内渡后,1902年署广东碣石镇总兵。1911年广东独立后,被推为广东民团总长,后辞职回籍,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将近80岁的刘永福义愤填膺,要求重上战场。 1917 年1月,病逝于家,葬于惠州城内西湖畔。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