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落雨一日晴的上一句(农谚是什么 急 急 急 急 急)

一时下雨,一时天晴的歇后语1、,落了三年黄梅雨,——,绝情(晴)2、,落雨打土坯,——,没有好货3、,落雨躲进山神庙,——,轮(淋)不着4、,落......

一日落雨一日晴的上一句(农谚是什么 急 急 急 急 急)

一时下雨,一时天晴的歇后语

1、 落了三年黄梅雨 —— 绝情(晴)
2、 落雨打土坯 —— 没有好货
3、 落雨躲进山神庙 —— 轮(淋)不着
4、 落雨立当院 —— 轮(淋)到头上.
5、 落雨天出太阳 —— 假情(晴)
6、 老天爷不下雨,当家的不说理 —— 奈何不得;无可奈何
7、 雷声大,雨点小 —— 有名无实
8、 雷雨天下冰雹 —— 一落千丈
9、 淋了雨的熟石榴 —— 咧开了嘴
10、六月的暴雨 —— 一阵儿
11、泥娃娃遭雨淋 —— 软瘫了
12、雨后送伞 —— 多此一举;空头人情;假仁假义;虚情假意
13、雨浇泥菩萨 —— 土里土气;土气大
14、雨天背稻草 —— 越背越重
15、纸糊的灯笼被雨浇 —— 架子不倒
16、牌楼下躲雨 —— 暂避一时
17、拉石灰车遇到倾盆雨 —— 心急如焚
18、落雨天打砖 —— 坏坯子
19、落雨天担禾草 —— 担子越来越重
20、泥人经不起风雨 —— 本质太差
21、泥娃娃遭雨林 —— 软瘫了;软作一堆
22、下雨往屋里跑 —— 淋(轮)不到
23、一天下了三场雨 —— 缺少情(晴)意
24、阴雨天的霹雳 —— 大发雷火
25、阴雨天的芝麻 —— 难开口
26、阴雨天观景致 —— 模糊不清;看不清
27、阴雨天过后出太阳 —— 重见天日;开云见日
28、阴雨天拉稻草 —— 越拖越重
29、雨点落在香头上 —— 巧得很;巧极了
30、雨后的彩虹 —— 五光十色
31、下雨不撑伞 —— 淋(轮)着啦
32、下雨不戴帽子 —— 轮(淋)到头上
33、下雨洒街,刮风扫地 —— 多此一举
34、下雨天背棉絮 —— 越背越重
35、下雨天出太阳 —— 假情(晴);阴不阴来阳不阳
36、下雨天打麦子 —— 收不了场;难收场
37、下雨天浇地 —— 多此一举
38、下雨天泼街 —— 假积极
39、下雨天往屋里跑 —— 轮(淋)不到你
40、下雨天走路 —— 拖泥带水
41、雨后的高梁苗 —— 直往上蹿

农谚是什么?急!急!急!急!急!

农谚大全
清水下种,混水插秧   3+5|立了秋,再小一齐揪   2+2+2+2|旱插,早活;快长,快大   ◇9字句   句式|例句   4+5|不怕天旱,只怕锄头断   5+4|七十天荞麦,八十天雨   3+3+3|六月到,卖棉被,买灰料   ◇10字句   句式|例句   5+5|会插不会插,瞅你两只脚   4+6|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   3+7|七月秋,里里外外施到抽   3+3+4|一季草,两季稻,草好稻好   4+3+3|夏至后压,一担苗,一担薯   ◇11字句   句式|例句   5+6|会种种一丘,不会种种千丘   6+5|花草田种白稻,丘丘有谷挑   4+7|千处粪田,不如一处来粪秧   7+4|立秋前早一天种,早一天收   3+3+5|破粪缸,不用甩,壅田多餐饭   5+3+3|种田不施肥,你骗它,它骗你   ◇12字句   句式|例句   6+6|荞不见霜不老,麦不吃风不黄   5+7|要想多打粮,包谷绿豆种两样   7+5|种种甘薯种种稻,产量年年高   4+4+4|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   3+3+3+3|春插时,夏插刻,春争日,夏争时   ◇13字句   3+3+7|立秋种,处暑栽,立冬前后收白菜。   3+3+7|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宜时。   ◇14字句   7+7I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农谚流传相当久远,不少古书上已有记载。农谚讲的是农业生产。广义的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农之中还包括农作物、果蔬、蚕桑等,这些内容在农谚中都有。再说,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肥料、水分、温度以至于季节、气象、气候条件,这些方面在农谚中占有大量内容。农业生产又是由人在进行的,因此农谚中还有很多内容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经营管理的经验等。
例如,现今流行的“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赫”,“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等农谚,见之于明末的《沈氏农书》:“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见之于明末的《天工开物》;“无灰不种麦”,“收麦如救火”见之于16世纪初的《便民图纂》;“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六月盖了被,田里不生米”等见之于14世纪初的《田家五行》;“若要麦,见三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见之于8世纪初唐朝的《朝野佥载》;“欲知五谷,但视五木”,“耕而不劳,不如作暴”,见之于6世纪的《齐民要术》。古书中引用的农谚,还往往冠以“谚云”或“古人云”字样,说明被引用的该句农谚起源更早,到底早在何时,就不一定都能在文献上找到。至少目前所知,有些农谚可以远溯至数千年前,如浙江农谚:“大树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一句,同样见之于西汉(公元前1世纪桓宽的《盐铁论》轻重第十四:“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骤雨不终日,飓风不终朝”与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相似。由于农谚的来源可以不断地追溯,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农谚的起源是与农业起源一致的。而农业的起源远早于文字记载,所以农谚的起源也一定在有文字以前了。如果说,音乐、舞蹈、歌谣都起源于劳动,那么,农谚实在是农业劳动中从歌谣分化出来的一支重要分支。歌谣与农谚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倾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即着重社会关系方面的;而农谚则描写劳动人民与自然斗争,即着重生产方面的。这种区分是后来逐渐发展的结果,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截然划分的界限。因为农谚本来也可以包括除了农业生产以外的“立身处世”的经验,再说农谚本来也可以包括除了农业生产以外的“立身处世”的经验,再说农谚的音律和谐,合辙押韵,形式动人,富有生活气息,也难与歌谣截然划分。古代农业社会更是如此。例如《诗经》的“七月”、“甫田”、“大田”、“臣工”等等,既是歌唱农事操作的,又是农民抒发感情的。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谚才从歌谣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同时,属于纯粹生产经验的农谚,也不断增加、丰富起来,成为指导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编辑本段作用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他们的经验主要靠“父诏其子,兄诏其弟”的口头相传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农谚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例如,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没有同代的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农民就拿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作为预告农事季节的依据,因为多年生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观气候条件,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的农谚。在指导播种期方面,有许多反映物候学的谚语,如“梨花白,种大豆”;“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种子好出瓮”;以及“青蛙叫,落谷子”等等。更多的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出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时期: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白露白,正好种荞麦”等。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能掌握适时播种。另外如“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十月种油,不够老婆搽头”等谚语,却是失败教训的总结,提醒人们要抓紧季节,不误农时。   如果我们把作物生产的全部过程分成几个环节,几乎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农谚。例如水稻从播种起,选用良种有“种好稻好,娘好囡好”等;培育壮秧有“秧好半年稻”等;插秧技术有“会插不会插,看你两只脚”,“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等,施肥有“早稻泥下送,晚稻三遍壅”,“中间轻,两头重”等;田间管理有“处暑根头摸,一把烂泥一把谷”等等。拿水稻一项来说,浙江就有550条左右农谚。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好像现在有了技术指导手册一样,曾经起过很大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老农民中都还保留有这种习惯。1959年我们在丽水县向一位老农了解当地播种粟的经验,他就举出“红粟头上一枚针,只怕浅来不怕深”的农谚,并且拿粟和芝麻相比,说:“芝麻头上两瓣叶,只怕深来不怕浅”的农谚,生动地说明了单子叶植物(如粟)和双子叶植物(如芝麻)对播种深度的不同要求。我们在平阳县总结当地种植龙爪稷(当地称粟)的经验时,农民又举出“稻倒收一半,麦倒没得看,粟倒一箩收箩半”的农谚,说明龙爪稷的特点是不怕倒伏。诸如此类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足以证明农谚对指导农业生产起着很大的作用。
编辑本段数量特点
收录分布
  解放前费洁心所收集的《中国农谚》,是由时令、气象、作物、饲养、箴言等五大部分组成的,虽然不很理想,但可以从这个分类中看出农谚内容的几个特点。据笔者对该书5953条农谚的统计。[1] 属于时令之部的为2961条,占全部的40.45%;气象之部1556条,占26.22%,作物之部1020条,占17.18%;饲养之部251条,占4.23%;箴言之部707条,占11.91%。从个分配的百分率可以看出两点:其一,气象与时令的农谚共占2/3,反映了农业生产发展过程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不违农时,适时播种,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先决条件,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化的机器耕种,农业技术起了多么大的变化,只有适时播种是不能任意改变的。为了正确掌握农时,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总结了丰富的经验,经受了足够的教训,因而以时令为中心的农谚竟占到40%左右。旱、涝、风、寒等自然灾害在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时期,更是无法克服的莫大威胁,因此企图掌握自然灾害规律的农谚也占到1/4。
具体数据
  费洁心所收的农谚,限于他个人的条件,共只5953条。建国以后,农业出版社以吕平为主,进行了有计划的全国农谚收集工作,共得10万余条,经过归并整理分类,共得31400余条,分成《中国农谚》上下两册出版。上册是农作物部分,包括大田作物、棉麻、果蔬、蚕桑、豆类、油料直至花卉为止,据笔者统计,共约16200余条;下册为总论及畜牧、渔业、林业等部分,总论包括土、肥、种、田间管理、水利及气象等,共约15200余条。又将该书上下两册按类分别统计结果,大体上同上述费洁心的统计结果类似。但所见的规律性更为明显。即全部农谚中,以气象农谚最占多数,共得7903条,占全部的25.16%。其次就是水稻,共4573条,占全部的14.56%;第三是麦类,共3596条,占全部的11.45%。其余的分散到各种作物上,条数有多有少,都远不及稻麦那样多。稻麦及粟黍类农谚条数的比例,很像笔者对《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谷部文献所作统计的结果,在《集成》中,也是以稻的文献量占首位,各种麦合起来居次位,粟黍又次之,三者所占比重超过其他任何的作物。[2] 文字记载量的比重同农民口头谚语的比重如此一致,是客观事物规律的如实反映。将果树和蔬菜类供不应求也只得1571条,占全部的5.00%。粮食方面,像玉米和甘薯是迟至明末才引进普及的。玉米很快积累起222条,当然比重不高,仅占0.70%;甘薯积累起366条,占1.16%。自古农桑衣食并举,棉花较之蚕桑是后起的,但推广极快,积累的农谚超过了蚕桑,棉花有1243条,占3.95%;蚕桑只355条,占1.13%,蚕桑的农谚不应这样少,其原因待查。农作物和畜牧这粮畜两条腿中,畜牧部分的农谚远少于作物,只有1433条,占全部的4.56%,这是中国农区食物结构的特点,农区人口增长的压力使得农区拿不出更多的土地饲养家畜。在家畜的农谚中,以猪最多,猪在南方是舍饲杂食,不需草场牧地。家畜农谚一个突出之点,是对家畜的鉴别农谚较多,且很生动有据,很像汉代以来的《相马经》、《相牛经》之类,只是句子短少而已。
编辑本段内容特点
地域性和普遍性
  农谚的地域性,实际上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例如不同地区作物种类不同,播种、收获季节不同等等。浙江农谚:“麦黄种麻,麻黄种麦”,陕西农谚则为“麦黄种糜,糜黄种麦”,这是作物因地域而不同。华北农谚“七金、八银、九铜、十铁”,“秋收不耕地,来年不能定主意”,这是反映北方冬季休闲、一年一熟耕作制的,在南方就不是这样,浙江农谚“草子种三年,坏田变好田”,“烂冬油菜旱冬麦”,反映浙江地区冬季不是种绿肥,就是种大小麦、油菜以及蚕豆、豌豆等,很少休闲,更没有七月八月就耕地准备过冬的。地域性差别最大的是播种期,华北种麦的适期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浙江则是:“寒露早,立冬迟,霜降前后正当时”。种芝麻和小米,华北是:“小满芝麻芒种谷”,浙江则是“头伏芝麻二伏粟”。   但在许多农谚里,尽管地区不同,条件不同,却都有类似的说法。如大豆的“干花湿荚,亩收石八”,南北各地都这样说;浙江农谚“割麦如救火”和华北农谚“麦收如救火”一样;“寸麦不怕尽水,尺麦但怕寸水”在浙江、苏北等地都有同样农谚:“六月不热,五谷不结”,“有钱难买大肚黄”……等等都是普遍性的农谚。其所以这样,是因为它们反映了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是它本身遗传性的表现,其所要求的环境条件、栽培原理往往是具有共同性的,还有一些基本原理相同的栽培环节如深耕、增施肥料、中耕培土等,反映在农谚上也大体一样。如华北、陕西农谚“种田不上粪,等于瞎糊混”;苏北农谚“不施粪,瞎胡混”,浙江农谚“种田无师叔,只要肥料足”;以及华北农谚“锄头有三分水”和浙江农谚“旱来锄头会生水”等等,意思都一样。   不论地域性和普遍性,就其表达形式的类似来看,说明当初某条农谚可能发源于某一地区,随着传播开去,各地就按照自己地区的特点(如作物的、耕作制的、季节的、口语习惯等)予以变通,最明显的如播种期,几乎“早,迟,正当时”成为各地农谚的共同表达公式了。
概括性和科学性
  概括性和科学性是农谚的最重要特点,由于农谚是口头相传的,必须简短流畅,便于记诵。但它的内容又很丰富,所以必须精练深刻,发人深思。许多农谚看来似属简单浅显,其实包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需要我们予以分析说明。例如种植绿肥的农谚:“若要草子好,经常三分燥。”一般地说,草子是喜欢湿润土壤的,但欢喜湿润并不等于不需要空气,农民特别指出“经常三分燥”。据科学研究证明,草子田土壤的湿度以70%左右最好,由于地下水位降低,增加了氧化层的厚度,缩短了还原层的厚度,可使根系及根瘤发展良好,这就是农谚的概括性和科学性所在。其他如“麦浇芽,菜浇花”6个字就概括了两种冬作的施肥关键;“山园直插,荡园斜插”,指出甘薯要根据不同水分条件,采取不同的扦插方式。“牛粪冷,马粪热”,在牛马粪中还分冷热,似乎没有道理,实际上由于牛、马的饮料不同,粪中微生物的活动也不同,发酵发热的能力是大有差别的。有些栽培措施不但影响产量而且影响品质。如农谚指出:“九耘谷无毛,三削麦无糟”,是很有道理的,应该如何解释透彻,还值得深入考虑。有些农谚必须通过科学研究才能揭发其理论意义,例如“种稻难种三黄稻”,“有钱难买大肚黄”。农民水稻专家陈永康提出的三黄三黑问题,几年来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和陈永康同志一起搞科学实验,初步明确了“黄是代表晚稻个体发育过程中在转折点上的一种生理状态,每次落黄后,植株即转向另一新的阶段”。这才算初步阐释了三黄问题,但是,目前还存在不同意见的争论。农谚中像这种概括性强,富有深刻科学原理的,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用现代科学知识或通过具体试验研究,予以分析提高。
群众性和通俗性
  农谚极大部分作者是广大的劳动群众,这就决定了农谚的思想、感情以至于表达形式必然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富有生活气息、泥土气息的,并且便于记诵,相互传播。其中最常用的是把生产技术措施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说明,最易为群众所接受。如说明拔秧以前要略施起身肥,以利发根,但又不必太多,农谚就说:“秧苗起身,还要点心”,以“点心”来比喻起身肥的作用和分量,恰到好处。冬季种麦子没有灰肥是很大的问题,农谚用“无灰不种麦,无酒不请客”来强调说明灰肥的重要性。稻缺氮肥,叶片发黄,亟需增施肥料,农谚用“稻子黄恹恹,主人欠它豆饼钱”来讽喻。玉米打顶后可以促使植株生长有力,结棒子粗壮www.souquanme.com,农谚就用“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来比喻,其他如“番薯不怕羞,一直栽到秋”,“种田草子河泥,小孩糖梗荸荠”,“秀稻黄,吃块糖;秀稻黑,没得吃”等都是生动活泼而又含意深刻的好农谚。在我们继承农谚遗产、总结农谚的特点时,必须把握农谚的群众性和通俗性这一特色。
编辑本段结构分析
综述
  为了更好地总结农谚,有必要对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其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作些剖视,以便从中学习一些对发展新农谚、创造新农谚有益的经验。
句法
  农谚的句子比较精炼朴素,但是把大量的农谚加以排以分析,就可以发现农谚的句子也相当错综复杂。先就每句的字数看,据笔者就全国农谚15823条(约36万字)的分类统计,[3] 最少的是3字一条,最多的是196字一条。如将字数不同的各条称为一个“句类”,则从3字一条顺次到58字一条,共有56种不同句类:从60字到196字,共有34句类,总计从3字条到196字条共有90句类。值得注意的是,这90种句类中各类所拥有的句子数是不平衡的,绝大部分集中于10、8、14、12、7、6、13、5、16、20、9和11等12种句类中,共有14524条,占总数的91.79%;而这12句类中,又以10、8、14、12、7、6等6句类为最多,共11857条,占总数的74.93%。另就浙江农谚农作物部分的统计来看,也存在同样的分配情况。   农谚句法的表现极其特征      农谚是人们口头流传的谚语,除个别情况外(如九九歌之类),一般每句类字数不宜太多,否则不便于口头传诵。尽管有些农谚可达100多字,而实际上占绝大多数的不超过20字,更多的是不超过14字。又因为农谚的内容很丰富,太短了就无法表达较多的内容,所以6字以下的5字、4字、3字句也不太多,在全部15823句农谚中,5字句只出现468句,占2.95%;4字句只出现150句,占0.94%;3字句更少,仅出现6句(因限于篇幅,这里没有将各句类所占分配情况一一列表)。
农谚大全:
春不种,秋无收。
  枣芽发,种棉花。
  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
  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
  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
  水库是个宝,防旱又防涝。
  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
  人靠饭养,稻靠肥长。
  肥田长稻,瘦田长草。
  土肥长谷,猪肥长肉。
  万物土里生,全靠两手勤。
  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
  好种长好稻,坏种长稗草。
  三年不选种,增产要落空。
  好儿要好娘,种田要好秧。
  作物不好胡搭配,乱点鸳鸯要吃亏。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麦秀寒,冻煞看牛囝。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
  腊雪不烊,种田人饭粮;春雪不烊,断脱人肚肠。
  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来就是风。
  日出猫迷眼,有雨不到晚。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
  东方日出白,就要有风发。
  月着蓑衣,天要下雨。
  半夜无星,大雨快临。
  要知明天热不热,就看夜星密不密。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
  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棉花云,雨快淋,缸爿云,晒死人。
  东南风,干松松;东北风,雨祖宗。
  东风急溜溜,半夜雨稠稠。
  西风刹南脚,泥头晒勿白。
  立夏东南百草风,几日几夜好天公。
  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
  五月南风落大雨,六月南风海要枯。
  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东虹日头西虹雨。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南天霍西(闪电)火门开,北天霍西有雨来。
  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仍旧干卜卜。
  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
  早雾一散见晴天,早雾不散是雨天。
  雾里日头,晒破石头。
  六月里迷露,要雨到白露。
  三朝雾露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早晨落雨饭后停,饭后下雨不得晴。
  雨前麻花(小雨)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停。
  一落(下雨)一个泡,落过就好跑;一落一个钉,落煞落勿停。
  蛇过道,大雨到;蛇上树,有大雨。
  鸡啁风,鸭啁雨,蚂蚁拦路要落雨。
  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
  河底泛青苔,必有阵雨来;烟囱不出烟,一定阴雨天。
  正月八,二月八,小猫小狗全冻煞。(寒潮来临)
  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
  清明有雨正黄梅,清明无雨少黄梅。
  端午落雨还好熬,初六落雨烂脱瓦。
  夏至三朝雾,出门要摸路。(多雨)
  正月二十不见星,沥沥拉拉到清明。
  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
  未秋先秋,踏断蛮牛。(干旱需戽水)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vDeusUlh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
  瑞雪兆丰年。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龟背潮,下雨兆。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开冻,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示例2——二十四节气与农谚完整版
  节气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年前立春过年暖,过年立春二月寒。
  立春节日露,秋来水满路。立着满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
  正月动雷雷转雪,二月动雷雨勿歇,三月动雷四开裂,四月动香秧打结。
  春雾霜,夏雾雷,秋雾雨,冬雾风。
  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雨水前后,植树插柳。
  正月十五雪打灯,一个谷穗打半斤。
  惊蛰种麦堆满仓,清明种麦一把糠。
  惊蛰有雷鸣,虫蛀多成群。过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春分一到昼夜平,耕田保墒要先行。
  春分早立夏迟,清明种田正当行。
  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点豆种芝麻。清明有雨麦子壮,小满有雨麦头齐。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清明不见风,麻豆好收成。
  谷雨寸不休,桑叶好饲牛;谷雨天气晴,养蚕娘子要上绳。
  立夏晴,蓑衣满田塍,立夏落蓑衣挂檐下。立夏东南风,四十五天张鱼网。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小满满,芒种灌。小满晴,麦穗响铃铃。
  四月芒种麦割完,五月芒种麦开镰。
  芒种芒种忙忙种,芒,种一过白白种。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绵绵。
  芒种日下雨,不是淤死泥鳅,就是烂断犁扣。
  小暑种芝麻,头顶一盆花。
  雨落小暑头于死黄秧渴死牛。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小暑起西北,鲤鱼飞上屋。
  夏至十日麦秆青,小署不割麦自亡。
  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端午夏至连,高山好咱田。
  初伏有雨,伏伏有雨。
  过伏不种秋,种秋也不收。
  三伏有雨秋苗壮,三九有雪麦苗强。
  小暑热,果豆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
  小暑起燥风,日夜好天空。
  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回。
  小暑一滴雨,遍地是黄金。
  朝立秋,凉飕飕;暮立秋,热到冬。
  立月六秋秋后种,七月立秋秋前种。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实也难收。
  白露晴三日,等糠变白米。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寒露一到百草枯,薯类收藏莫迟误。
  寒露蚕豆霜降麦,种了小麦种大麦。
  麦怕清明连夜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半冬予。
  霜降不起葱,越长心越空。
  立冬无雨一冬晴。
  立冬晴,柴米堆得满地剩;立冬落,柴米贵似灵丹药。
  立冬若遇西北风,定主来年五谷丰。
  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
  小雪下麦麦芒种,大雪下麦勿中用。
  冬至前头七朝霜,有米无砻糖。
  冬至多风,寒冷年丰。
  冬至天晴明,来年歌太平。
  冬前霜多来年旱,冬后霜多晚禾直。
  三九不冷夏不收,三伏不热秋不收。
  小寒节日雾,来年五谷富。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
  寒潮过后天转晴,一朝西风有霜成。
  冬至雨,除夕晴;冬至晴,除夕地泥泞。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农谚的语句

3句要好记的
春不种,秋无收。
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
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
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
水库是个宝,防旱又防涝。
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
人靠饭养,稻靠肥长。
肥田长稻,瘦田长草。
土肥长谷,猪肥长肉。
万物土里生,全靠两手勤。
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
好种长好稻,坏种长稗草。
三年不选种,增产要落空。
好儿要好娘,种田要好秧。
作物不好胡搭配,乱点鸳鸯要吃亏。
气象农谚
麦秀寒,冻煞看牛囝。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
腊雪不烊,种田人饭粮;春雪不烊,断脱人肚肠。
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来就是风。
日出猫迷眼,有雨不到晚。
东方日出白,就要有风发。
月着蓑衣,天要下雨。
半夜无星,大雨快临。
要知明天热不热,就看夜星密不密。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
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
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棉花云,雨快淋,缸爿云,晒死人。
东南风,干松松;东北风,雨祖宗。
东风急溜溜,半夜雨稠稠。
西风刹南脚,泥头晒勿白。
立夏东南百草风,几日几夜好天公。
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
五月南风落大雨,六月南风海要枯。
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东虹日头西虹雨。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南天霍西(闪电)火门开,北天霍西有雨来。
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仍旧干卜卜。
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
早雾一散见晴天,早雾不散是雨天。
雾里日头,晒破石头。
六月里迷露,要雨到白露。
三朝雾露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早晨落雨饭后停,饭后下雨不得晴。
雨前麻花(小雨)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停。
一落(下雨)一个泡,落过就好跑;一落一个钉,落煞落勿停。
蛇过道,大雨到;蛇上树,有大雨。
鸡啁风,鸭啁雨,蚂蚁拦路要落雨。
蜻蜓成群搜趣网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
河底泛青苔,必有阵雨来;烟囱不出烟,一定阴雨天。
正月八,二月八,小猫小狗全冻煞。(寒潮来临)
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
清明有雨正黄梅,清明无雨少黄梅。
端午落雨还好熬,初六落雨烂脱瓦。
夏至三朝雾,出门要摸路。(多雨)
正月二十不见星,沥沥拉拉到清明。
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
未秋先秋,踏断蛮牛。(干旱需戽水)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谷雨www.souquanme.com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夏至未来莫道热搜趣网,冬至未来莫道寒。
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