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三王是何物
五帝三王是何物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仅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人民则把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2.指历史时期。即“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也可以简称为“三皇五帝”。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近现代考古发现了大量与这一时期相对应的龙山文化遗址,证明三皇五帝时期确实存在。
古代的三皇五帝指的是什么
众所周知, 皇帝制度是秦始皇开启的,秦始皇是第一个称皇帝的帝王,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的功劳非常大,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认为自己是”功盖五帝、德兼三皇,因此秦始皇发明了皇帝这个称号,在秦始皇之前是没有”皇帝“这个称呼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君主有称”公“的,有称”侯“的,有称”王“的,还有称”帝“,再往前数到周朝,周朝最高统治者也是称”王“或者”天子“的。
秦始皇之前,虽然没有称”皇帝“的,但是有”皇“和”帝“的称号,分开用,各不相干,皇是皇,帝是帝,在上古时期,也就是夏朝之前,中国历史上有称”皇“和”帝“的首领,这就是三皇和五帝。在远古时期,皇的本义是表示掌握使用或制造火种的人,引申为最高统帅的意思,与王类似;帝的本义是指主宰万物的神,引申为最高天神,与神类似。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一、三皇
三皇五帝是八个人,但必须分开说,首先说三皇,三皇按照不同的史书记载,有不同的说法,目前经过整理有6种说法:
第1种说法:燧人、伏羲、神农
这种说法来自《尚书大传》,这是一本对《尚书》进行解释的古籍,相当于尚书注解,作者及成书时间不可考。
燧人是中国远古时代最早掌握人工取火的部落首领,是原始社会时期从茹毛饮血到用火烤熟食的过渡时期,最早掌握水种使用方法的原始人,据说起源于今天的河南商丘,是华夏民族火种的发明者,也是华夏民族最早的祖先之一。
人工取火的发明,标志着原始人类从野兽向文明的过渡,燧人不仅发明了人工取火,还发明了结绳记事,以及辨认天下的星座等创建远古文明的行为,因此燧人被称为三皇之一。
燧人
伏羲是华胥氏的儿子,女娲的兄长,相传是人头蛇身,与女娲兄妹结婚,共同成为华夏族的祖先之一,据说伏羲统一了各个华夏古部落,建立了华夏族的龙图腾,创造了文字、乐曲,教会人民捕鱼和打猎,最重要的是禁止了血缘近亲结婚这项制度。
同时,伏羲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创世神,1942年在长沙出土的楚国帛书上明确记载了伏羲是最早的创世神,因此被称为三皇之一。
神农据说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太阳神,是医学和农业的鼻祖,发明了医药和农业生产,神农出生于今湖北省随州市境内,同时他也是炎帝部落的首领,炎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称呼,相当于首领的意思,神农作为炎帝部落的首领,为了给人民治病,亲自尝遍天下的草药,把能治病的药收集起来,把有毒的草药标记出来。
由于神农经常尝试到有毒的草药,因此也经常差一点送命,据说神农的死就是因为自己吃了有毒的草药,神农在尝百草的过程中,还发现了茶叶,据说茶叶在远古是用来当解毒药的,神农就用茶叶解了自己很多毒,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为我们今天所喝的茶叶。
神农
神农还发明了农业生产,教会人民开垦种地、采桑造林,从事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因此神农也被称为三皇之一。
第2种说法:天皇、地皇、泰皇
这种说法出自《史记》,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让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一起商量应该给秦始皇起一个什么样尊贵的称号时谈到的:
《史记》: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但史记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天皇、地皇、泰皇是谁,仅仅是个名称。
第3种说法:天皇、地皇、人皇
这种说法出自宋朝的一本书,叫《太平御览》,这本书就像现在的百科全书一样,什么都有记载,这本书中记载了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与《史记》中的记法有些类似,只有最后一个不同,也没有具体记载三皇是谁。
燧人、伏羲、神农
第4种说法:伏羲、神农、黄帝
这种说法出自《三字经》,是这样记载的: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羲农就是前面讲到的伏羲和神农,而黄帝就是炎黄子孙中的“黄”,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是华夏部落的首领之一,皇帝是少典与附宝的儿子,本姓公孙,后来改为姬姓,号轩辕,也称为有熊氏,黄帝融合了炎帝部落,打败了东夷的蚩尤部落,统一了整个华夏,也是炎黄子孙的由来。
据说黄帝执政的年份是在公元前2697年,距今有4717年,这也是中国历史被称为上下五千年的由来,因此黄帝也被称为三皇之一。
第5种说法:伏羲、女娲、神农
这种说法出自《吕氏春秋》,这是战国晚期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宾客编纂的一本黄老道家名著,吕不韦在完成这本著作后,曾经悬赏千金,声称谁能改动一个字赏千金,可见吕不韦对这本书相当有把握,这书就记载了三皇是:伏羲、女娲、神农。
伏羲和神农前面已经讲过了,所不同的就是女娲,女娲是伏羲的妹妹,也是中国上古神话世界中的创世之神,历来有女娲造人的传说,相传女娲仿造自己的样子,用黄泥造出了人类,形成了整个人类社会,盘古开天地后,女娲为了免除人类的苦难,熔炼五色石来修补破裂的苍天,这就是女娲补天的神话,女娲还与伏羲兄妹结婚,成为华夏族的祖先,因此也被称为三皇之一。
伏羲
第6种说法:伏羲、神农、祝融
这种说法出自东汉时期的经学著作《白虎通义》,这本书是汉章帝召集朝廷有名的士大夫、经学家、儒学家、博士、议郎等有学问的人开会讨论,由汉书作者班固整理而成的一部经学书籍,这本书记载三皇是:伏羲、神农、祝融。
伏羲和神农前面讲过了,不再重复,祝融其实是一个官员,类似于东汉时期的大司马,是上古时期掌管兵马的官职,也被后世称为火神灶神,因此祝融也是三皇之一。
从以上记载来看,三皇可能性最大的就是燧人、伏羲、神农,因为更有代表性和广泛性,黄帝是比燧人、伏羲、神农三位华夏始祖更晚出现的,时间上不如这三位,而女娲是女人,不可能在父系社会被称为三皇之一,祝融就更不可能了,只是一个官职,并且出现的时间更晚了,当然也有说共工的,共工与祝融类似,据说是上古时代的水神,出现的时间也比三位晚。
二、五帝
第1种说法: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这种说法出自西汉末年戴德编写的《大戴礼记》这本书,戴德是礼学家,这本书也是一本讲述礼仪著作的书籍。
黄帝上面讲过了,不再重复,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是华夏上古部落首领之一,是黄帝之后的第二代领导人,是舜的六世祖,据说颛顼曾与炎帝家族的共工争夺帝位,颛顼打败了共工,成为华夏部落首领。据说上古九州就是在颛顼制定的。
五帝
帝喾是黄帝的曾孙,颛顼的侄子,黄帝之后的第三代领导人,据说节气表是帝喾制定的,帝喾的儿子成为下一代的华夏部落首领,而他的女儿叫嫦娥。
尧就是尧帝,也称为唐尧,是黄帝之后的第五代华夏领导人,尧同时也是帝喾儿子,帝喾死后,他的儿子帝挚即位为帝,9年后,帝挚禅让帝位给弟弟尧,尧便成为华夏首领。尧在位时期,相传黄河流域水患非常严重,作为首领最重要的事就是治理水患,尧主要以躲避河水的方式来治理,尧在位70年后,禅让帝位给舜,然后又过了28年才去世,尧一生活了118岁。
舜相传是颛顼的六世孙,传到舜这一代时,已经是平民家族,舜因为道德高尚,善于助人,懂得谦让,在部落中有很高的威望,尧年老后,开部落会议,大家一致推选舜为接班人,尧为考察舜,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舜,并让舜代理掌管天下的职务,经过考核后,尧正式禅让帝位给舜,舜便成为华夏部落首领。
第2种说法: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这种说法来自《吕氏春秋》,前面讲过了这书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编撰的。
太昊就是伏羲,也被称为“太昊伏羲氏”,关于伏羲前面已经介绍过了。
炎帝与黄帝结盟
炎帝不是一个人,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名称,这是一个称呼,不是具体的个人,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科长一样的意思,炎帝部落姓姜,相传最早是因为懂得用火而得到帝位的,所以被称为炎帝,后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为炎黄,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的蚩尤,这就是炎黄子孙的由来,炎帝也就成为五帝之一。
少昊是黄帝的长子,也是黄帝之后的第一代华夏领导人,又称为白帝,相传少昊的部落以凤鸟图腾。
黄帝与颛顼前面讲过了,此处省略。
第3种说法: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
这种说法来自于《资治通鉴外纪》,是宋朝的刘恕编写的一本史书,因为《资治通鉴》没有记载周威烈王之前的历史,于是刘恕编写了这本《资治通鉴外纪》,记载周威烈王之前的历史,从五帝时代开始记载,而书中认为的五帝就是: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
第4种说法:庖牺、神农、黄帝、尧、舜
这种说法来自《战国策》,这本书是以国家为单位,记载从东周、西周(包括春秋战国)一直到秦灭六国中合计240年的历史,作者不详,成书时间也比较长。
庖牺就是伏羲,伏羲、神农、黄帝、尧、舜前面都讲过了。
五帝
第5种说法: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这种说法来自《尚书序》,这是汉代的孔安国为尚书作的序,因为其在儒家经学有着崇高的地位,因此后世大部分的儒家典籍都采用这种说法,序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伏羲、神农、黄帝,称之为三皇之书,少昊、颛顼、高辛(帝喾)、唐(尧)、虞为五帝之典,同时也点明三皇和五帝的人选。
还有一种更原始的说法,以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来确定五帝,分别是: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根据两汉时期的纬书《河图》,则分别对应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也有用春、夏、中、秋、冬对应五帝的。
禹贡九州
看起来三皇和五帝的争论非常多,其实仔细观察是有区别的,简单地说就是:三皇身上的神属性大于人发生,大多是神话故事,五帝身上的人属性大于神属性,大多是有历史记载的。
按照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来说,能够被承认的历史也就是从公元前2697年黄帝执政时期开始,上下五千年就是一个大概的历史纪年说法,就是公元前加上公元纪年合起来大约五千年左右,那么五千年前的历史呢?因为年代久远,和当时的文明尚未发展,因此大多是神话故事,虽然有记载,更多的是想像出来的。
而三皇存在的历史比五帝要远久得多,比如天皇距今有三百多万年,那么久远,人类都是原始社会,根本无法记载,确实属于想像中的产物,不过天皇这个称号被后来的日本人沿用至今,那又是一回//www.souquanme.com事了,其实这不是日本人发明的,而华夏典籍中早有记载。就连最晚的泰皇,也就是人皇,至今也有30万年以上的时间,这些都是无法考证的,只能寄希望于神话故事以及远古人类的美好想像之中。
因此三皇无疑是华夏历史中的神话人物,可能性最大的就是燧人、伏羲、神农,这三皇中,燧人发明了取火,告别了茹毛饮血,伏羲创造人类和华夏龙图腾,神农发明了医药和农业,作为对远古人类历史贡献最大的三个人,因此被称为三皇,而所谓的天皇、地皇、泰皇的说法过于笼统,甚至可能只是一咱称呼,不能具体到个人,因此不能拿来算三皇。
黄帝
而五帝作为开创历史的五位始祖,应该是从炎黄时代开始算起,也就是中国历史五千年的起点,这之后的历史虽然也有神话记载,但由于文明的发展,文字的发明,已经开始有了真实历史的记载,比如文字就是黄帝时期的史官仓颉所造,多本古籍记载了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左史官,创造了文字,因此被称为文字始祖,不过当时都是象形字。
有了文字,就能记载历史,历史也就从黄帝时期开始,所谓的五帝就也是从黄帝开始,所以五帝中一定有黄帝,不能把黄帝放到三皇之中,除了黄帝还应该有炎帝,虽然炎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但放在五帝中并不矛盾,这毕竟是华夏族的祖先之一,除了这两个人,然后再从黄帝之后到尧舜时期再选三位帝王就可以了,如何选?以帝王的名声和对华夏作出的贡献来选,个人觉得颛顼、尧、舜三个人入选剩下的三帝。
颛顼的贡献是打败了炎帝家族的共工,再次整合了上古华夏部落,同时颛顼时代划分了上古九州,也就通常所说的禹贡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尧舜禹
尧和舜二帝的知名度在中国历史人基本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尤其是二帝的崇高道德和禅让制的实施,同时还有治水的故事,事实上黄帝之后的继承制,都是禅让制,直到禹的儿子时期被破坏,但这种禅让制是家族禅让制,是有血缘关系的禅让制,比如哥哥禅让给弟弟,叔叔禅让给侄儿,或者宗族之间禅让,帝位仍然在同一宗族内流动。
总结
三皇是:燧人、伏羲、神农。
五帝是:黄帝、炎帝、颛顼、尧、舜。
三皇五帝是指什么
后期增补的后三皇五帝在不同著作中分别有不同的说法:
三皇:
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
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
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
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
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出自《庄子》、《纲鉴易知录》。
五帝: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出自《吕氏春秋》;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出自《大戴礼记》;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出自《资治通鉴外纪》。
三皇
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之名号,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河图括地象》:“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澹泊自然,与(北)极同道”。天地初开便有天皇,且与北极同道,其身份极崇高。《路史》:“前天皇、前地皇、前人皇之事太过久古,杳杳冥冥,所谓事有不可尽究,物有不可臆言。”后著作在原始意义上的远古三皇基础上增补了前后三皇,故有前三皇、中三皇、后三皇之分,合为九皇。
前天皇、地皇、人皇
前天皇、前地皇、前人皇之事太过久古,杳杳冥冥,所谓「事有不可尽究,物有不可臆言」(语出《路史》),书传记载毕竟有限,前三皇年代何久,姓名何谓,治国何如皆不可考也。唯三皇之号曰天皇曰地皇曰人皇久而不失。《潜夫论五德志》:“闻古有天皇、地皇、人皇,以为或及此谓,亦不敢明。”《路史》:前天皇、前地皇、前人皇之事太过久古,杳杳冥冥,所谓「事有不可尽究,物有不可臆言」。「天皇地皇人皇开治各二万八千岁」。(语出《三皇经》,《路史》引)[4]
中天皇
史书上说盘古开天辟地后第一代天下君主中天皇君天皇氏,兄弟十三人,号曰天灵,其中一人发明了数字,继而又发明了天干、地支,为人推为皇。发明数字: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卌、百、千、万。发明天干: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发明地支: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困顿、赤奋若。[4] 其余兄弟十二人带领部众各占一方,立国称皇,各传国一万八千年。天皇氏姓望,名获,字文生;别号天灵、防五、天雾、天尊、元始天王。岁纪摄提,以木德王天下。天皇氏继盘古氏以治,其继盘古治所在良渚古城中的莫角山台址上。共在位一千八百年,在位年代:前9684----前7884年。《易纬通卦验补遗》:“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德”。案:此言天皇氏祖先与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极为崇高。《河图》:“五龙见教,天皇被迹。”荣氏注曰:“五龙治在五方,为五方神。”天皇氏为龙祖、五龙之首,后世子孙以“龙”为图腾。关于天皇氏的名讳:“粤有天皇,是曰天灵,望获强尊。”——罗泌《路史前纪二天皇纪》。《帝王世纪》中也对此有描述。天地开辟,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三皇本纪》: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木德王,岁起摄提。[4] [5] [6]
中地皇
世代传世数万年之后是中地皇君。「天皇氏逸地皇氏作,出于雄耳龙门之岳。」(《路史》引《遁甲开山图》)[4]
中人皇
世代传世数万年后是中人皇君。「地皇氏逸,于有人皇九男相像其身九章。」(《路史》引《洛书》)。人皇之时,分治九州乃是上古大九州,亦即全球。[4]
后天皇
唐代司马贞写了《三皇本纪》以补全《史记》,增补了伏羲、女娲、神农等诸位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人物与部落首领的历史。中人皇氏之后,历经五龙纪、摄提纪、合雒纪、连通纪、叙命纪、循蜚纪、因提纪、禅通纪、疏仡纪。禅通纪始于伏羲,疏仡纪始于黄帝。而在伏羲之前的因提纪,其中一位被后世尊为后天皇,即是燧人氏。[4]
后人皇
燧人氏之后,又历经几世,有伏羲、女娲氏,有圣德,为后人皇。[4]
《周礼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通常言古史者,必言“三皇五帝”。“五帝”尚在“三皇”之后,人们多公认“三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7]
三皇
“三皇”之名不见于经,组成亦有不同说法,但《尚书大传》以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风俗通引》、《白虎通义》、《古史考》等古籍亦持此说。[7] “三皇”按照流传最广的是:伏羲(天皇)、神农(地皇)、少典(人皇)。
三皇五帝是哪三皇哪五帝?
“三皇五帝”是先夏文化时期神话传说和历史考古资料参半的人物,比较通行的说法是:三皇为伏羲、女娲、神农;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些指上古帝王。
“三皇五帝”也作“五帝三皇”。唐朝人释贯休在《少年行》中说:“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晚清文学丛钞〈传奇杂剧卷〉?伤时子》中说:“华胄遥遥,都是此五帝三皇胤。”
“三皇五帝”的活动区域基本上都在黄河中下游,也都集中在河南境内。“三皇五帝”时期,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先民大都进入部落联盟的时期,氏族社会即将解体,“三皇五帝”就是这一历史时期通过传说保留在古文献中的英雄人物。
司马贞《史记索隐》记载:“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轩辕丘在今新郑市西北。这句话是说,黄帝作为中国氏族社会末期部落联盟的酋长,因所居之地,号轩辕氏。这个部落联盟,后来发展成为华夏民族的前身,因此,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中华民族奉“黄帝”为自己的祖先之一,传说,颛顼、帝喾、尧、舜、禹都是黄帝的后裔。
黄帝故里,在新郑市区轩辕路上。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几经毁建,明清时修缮。清康熙年间,新郑县令徐朝柱立有“轩辕故里碑”。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扩建。广场区有:姬水河拱桥、乾坤浮雕圆盘、千年古树;故里区中的故里祠正殿,塑有轩辕黄帝像;鼎坛区有:甬道铭文、56个民族图腾柱、鼎坛及回廊,鼎坛安放九鼎,皇帝宝鼎置于鼎坛中央,为天下第一鼎。
太昊伏羲的陵墓在淮阳县。据文献记载,春秋时已有陵墓,汉代在灵前建祠,宋太祖赵匡胤诏立陵庙,明太祖朱元璋曾亲临祭祀。明清两朝代对陵园屡加修缮。伏羲陵高20余米,周长150米。园内古柏参天,碑刻林立。
颛顼与帝喾的陵墓在内黄县梁庄乡硝河西岸。传说,最初仅为两座陵墓,唐代大和四年,陵前建起大殿五间,大殿内塑二帝像,殿外东南有碑林。元代初又在陵园四周修砌了砖墙。清代宣统年间,陵园被风沙掩埋。现在仅见一大沙岗和两座石碑,一座上面书写着“颛顼陵”,另一座为“帝喾陵”。
五帝,史记?五帝本纪里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轩辕,即黄帝,姬姓.传说中的中央之神.
颛顼,黄帝的孙子,十岁即辅佐少昊,二十为帝,后人称为黑帝.北方之神.
帝喾,姬姓,高辛氏,黄帝之曾孙。
唐尧,即尧帝,尹祁姓,号放勋.封于唐,故称唐尧.后禅位于舜.
虞舜,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后禅位于禹.
(插一段尧舜禹禅让的典故...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厥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五帝另一说为,中央黄帝、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
轩辕,即黄帝,姬姓.传说中的中央之神.
伏曦,即太昊,风姓,也称青帝,传说中的东方之神.
神农,即炎帝,姜姓,也称赤帝.传说中的南方之神.
少昊,己姓,名挚,号金天氏,青帝太昊部属,后入西,为后人称为白帝.西方之神.
颛顼,号高阳氏,黄帝的孙子,十岁即辅佐少昊,二十为帝,后人称为黑帝.北方之神
三皇 五帝指哪三皇哪五帝?
中国最早的古史系统。中国的古史传说中,到战国时期形成几种“五帝”说;战国末始有“三皇”一词,到汉代才形成几种置在五帝前的“三皇”说。
“皇”的原义是“大”和“美”,不作名词用。战国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为人主的称呼,遂用“皇”字来称上帝,如《楚辞》中的西皇、东皇、上皇等。时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称为“三皇”。在《周礼》、《吕氏春秋》与《庄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并对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义作了解释,但都未实定其人名。
汉代所定的人间历史上的“三皇”有五说:①《尚书大传》为燧人、伏羲、神农。《礼含文嘉》、《春秋命搜趣网历序》亦同此说而以燧人居中。②《春秋运斗枢》为伏羲、女娲、神农。③《礼号谥记》为伏羲、祝融、神农。《孝经钩命决》引《礼》同此,但以祝融居末。④《白虎通》说为伏羲、神农、共工。⑤西汉末的《世经》所排古史系统,在黄帝和颛顼之间加有少昊金天氏,使战国时说的“五帝”中多了一帝。于是有人把原五帝之首的黄帝升为三皇,与伏羲、神农并列。首先是《礼稽命徵》持此说,张衡上汉顺帝书及其iqcClAoTyy后的皇甫谧《帝王世纪》亦从之。接着是伪《尚书序》宣扬此说,由于它的经书地位,从此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历史中最古的三位帝王。其实上述诸说皆为西汉末以后纬书所编造的神话。
汉代仍传有天神中的三皇,西汉末纬书《春秋命历序》、《始学篇》等以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道教经典中的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还具人形(一说他们分别有十二头、十一头、九头);“中三皇”则具人面蛇身或龙身,分别有十三头、十一头、九头(一说以中地皇为有巢氏、中人皇为燧人氏);“后三皇”中的“后王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汉代画像石和帛画即多此形象。
“帝”原指天帝,人间的“五帝”一词在孟子时尚未出现,他书中只提到“三王五霸”。《荀子》中才有“五帝”一词排在“三王”前,但无人名,只在其《议兵篇》中称尧、舜、禹、汤为“四帝”。《孙子兵法》有“此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句,似亦有四帝、五帝之称(但梅尧臣谓此“帝”字系“军”之讹)。《管子》及《庄子》所屡称“三皇五帝”,也都未指实人名。其实,自西周至春秋战国时记载神话和历史传说文籍中,先后出现了很多古帝或宗神名号,大抵居西边的有黄帝、炎帝以及伯夷、共工、鲧、禹、四岳、稷(弃)、高圉、太王、玄嚣、蟜极、昌意、青阳等,居东边的有太皞、少昊挚、颛顼、高阳、高辛、尧、羿、浞、浇、俊(即舜、喾)、契、冥、上甲微等,地区未明的有帝鸿氏、缙云氏、金天氏、烈山氏、陶唐氏(前二者可能在西、后三者可能在东)等,由东而西的有伯翳、非子等,本在东而一部南移的有祝融即重黎,及其后裔八姓(如季连芈姓为楚祖)等等。《庄子胠箧》列举了古帝十二名及全书中屡次提到其他古帝,《六韬》列举了古帝十五名,《逸周书》所列古帝多达二十六名。由于战国后期五行说逐渐建立,凡事都要凑五为成数,于是在上述许多古帝王中,遂有罗列“五帝”的必要,并出现了下列五种五帝说。
①《五帝德》所说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人。其说根据《国语鲁语》对他们的赞誉而定。《帝系》为其编造了以黄帝为始祖的世系。《吕氏春秋》及《史记五帝本纪》承用了此说。
②《战国策赵策》与《易系辞》提出的宓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五人。《庄子》、《淮南子淑真训》及《三统历》亦承此说。《通鉴外纪》反对三皇五帝说,但其所列最早的帝王仍是此五人。
③《吕氏春秋十二纪》所载的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礼记月令》亦同此说。王符《潜夫论》并将古代各帝王部分别纳入此五帝的血胤系统之下。
④《世经》所编排的古史系统依《十二纪》与《月令》,在黄帝与颛顼之间有少昊,郑玄注《中侯敕省图》即加少昊于第一个五帝说,谓五帝有六人,俱合于五帝座星。然东汉以来《稽命徵》等之说,把黄帝升为三皇之一,皇甫谧《帝王世纪》从之,而以少昊以下五人为五帝。于是伪《尚书序》即据以将《世经》前面三名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接着的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⑤《通鉴外纪》及《路iqcClAoTyy史发挥》引梁武帝萧衍画像碑述,以黄帝、少昊、颛顼、喾、尧为五帝,似是最晚的一说。但梁武只有《通史》六百余卷,据陈立《白虎通疏证》,以为画像碑述可能是《武梁祠堂画像碑述》之讹,则此说仍出自汉人。
至于神话中的天神,《山海经》中皆称帝,其后亦有“五帝”之称,如《楚辞惜诵》有“令五帝”句,与“指苍天”、“戒六神”并举,是皆指神。又《晏子春秋》有“楚巫请致五帝以明君德”句,显然皆指天帝。故《史记封禅书》载汉高祖刘邦说:“吾闻天有五帝”。即述战国末流行之说。同时有五色帝之说,奏设祭祀白、青、黄、亦四上帝祠,汉高增祀黑帝之祠。至《春秋纬文耀钩》,五色帝始有名字:“苍帝曰灵威仰,亦帝曰赤熛怒,黄帝曰含枢纽,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纪。”郑玄注《礼记大传》“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句,即引此诸名为“太微五帝”,谓“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把地上五帝说成是天上五帝所感生,提出了“感生帝”之妄说,王肃已斥其谬。
大抵“三皇说”所指诸人,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有巢、燧人、庖牺(伏羲)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神农代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女娲则是更早的创世纪式的神人,在神话中又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五帝说”所指诸人,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盛期及其解体时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部落酋长或军事首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