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未了水难消前一句(五观若明金易化 三心未了水难消是什么意思)

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是什么意思意思:若明白了五观的真谛,即使是像黄金这样坚硬也可轻易融化,倘若还没彻底断绝贪嗔痴这三心,即使涛涛洪水也......

三心未了水难消前一句(五观若明金易化 三心未了水难消是什么意思)

五观若明金易化 三心未了水难消是什么意思

意思:若明白了五观的真谛,即使是像黄金这样坚硬也可轻易融化,倘若还没彻底断绝贪嗔痴这三心,即使涛涛洪水也难消除烦恼。

佛教寺院往往有一座名日“五观堂”的处所。五观堂是僧尼用斋的地方,又称“斋堂”。  

佛教的“五观“是: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斋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方受此食。“三心”是:贪、嗔、痴。 

佛教中,有一个词语叫“食时五观”,即在佛门中,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五方面的事情: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藉着受食来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养吗?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谨防心念,远离过失,对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下等的不起瞋心。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将所受的食物,当作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   

五、为成道业,故受此食:要藉假修真,不食容易饥饿,体衰多病,难成道业;但是如果贪多,也容易产生各种疾病。所以必须饮食适量才能资身修道。

三心:贪,嗔,痴

扩展资料

降伏解脱办法

佛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戒、定、慧“ 即是对治 ”贪、嗔(chēn)、痴“ 的方法。

戒,是指一种有道德的、有规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行为标准,斩断因为沾染喜爱外物而生起的执着贪心;

定,是针对内心的修炼和自我耐性的培养;凡事先自省,向内求;避免外向的暴躁和苛求他人引发的嗔恨;

慧,是对于宇宙生命种种实相,有了透彻、圆融的了知,从而脱离愚痴;不再惘于事理,迷于因果;善解世间因缘的相续,明白生死流转的根本,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降伏解脱的先后次序:

持戒除贪,戒能生定,定力深厚,贪心不起,定力更进,断灭嗔心,智慧显露,愚痴障除,正见正行,净化身心,因次第修,证果不远,解脱根本烦恼,能度一切苦厄;此法真实不虚,唯信之者自证。

作于春秋时期的《礼记大学篇》里也描述了类似的修身安心之道,可知“其来有自”: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物格而后智生,智生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搜趣网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观

参考资料来源搜趣网:百度百科-贪嗔痴

五观若明金易化 ,三心未了水难消是什么意思

佛教寺院往往有一座名日“五观堂”的处所。五观堂是僧尼用斋的地方,又称“斋堂”。泉州开元寺的五观堂的石门楹联写着:“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佛教的“五观“是: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斋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方受此食。“三心”是:贪、嗔、痴。
佛教中,有一个词语叫“食时五观”,即在佛门中,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五方面的事情: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藉着受食来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养吗?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谨防心念,远离过失,对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下等的不起瞋心。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将所受的食物,当作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   
五、为成道业,故受此食:要藉假修真,不食容易饥饿,体衰多病,难成道业;但是如果贪多,也容易产生各种疾病。所以必须饮食适量才能资身修道。   
“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吃一顿饭要把它与佛法结合在一起,能如此,即使硬如钢铁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难以消化。

“五观若明千金易化,三心未了滴水难消”是什么意思

信息来源:中国佛教禅宗网

 

 

  佛性是活灵活现的。听到钟声、听到水流,都能触发你领悟自己到底是什么?
我们的生命就如水流。感知到心如水流的时候,就如同《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一住就变成过去了,一过去就是已经过去了,所以叫:过去心不可得。未现前的也不能攀缘,所以又说:未来心不可得。那当下呢?你一说当下,它又变成过去了。所以,现在心不可得。
从流水上来解释,你只要一住,那个水还有当下吗?你取不到那个当下的。所以就不着于过去、不着于未来、不着于当下。所以我们佛教就讲:三心未了,滴水难消。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三心,不明白这个意思,吃一滴水你都消化不掉。 

——传喜法师


意思:若明白了五观的真谛,即使是像黄金这样坚硬也可轻易融化,倘若还没彻底bai断绝贪嗔痴这三心,即使涛涛洪水也难消除烦恼。


佛教寺院往往有一座名日“五观堂”的处所。五观堂是僧尼用斋的地方,又称“斋堂”。  


佛教的“五观“是:计功多搜趣网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斋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方受此食。“三心”是:贪、嗔、痴。 


佛教中,有一个词语叫“食时五观”,即在佛门中,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五方面的事情: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藉着受食来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养吗?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谨防心念,远离过失,对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下等的不起瞋心。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将所受的食物,当作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   


五、为成道业,故受此食:要藉假修真,不食容易饥饿,体衰多病,难成道业;但是如果贪多,也容易产生各种疾病。所以必须饮食适量才能资身修道。


三心:贪,嗔,痴



扩展资料


降伏解脱办法


佛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戒、定、慧“ 即是对治 ”贪、嗔(chēn)、痴“ 的方法。


戒,是指一种有道德的、有规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行为标准,斩断因为沾染喜爱外物而生起的执着贪心;


定,是针对内心的修炼和自我耐性的培养;凡事先自省,向内求;避免外向的暴躁和苛求他人引发的嗔恨;


慧,是对于宇宙生命种种实相,有了透彻、圆融的了知,从而脱离愚痴;不再惘于事理,迷于因果;善解世间因缘的相续,明白生死流转的根本,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降伏解脱的搜趣网先后次序:


持戒除贪,戒能生定,定力深厚,贪心不起,定力更进,断灭嗔心,智慧显露,愚痴障除,正见正行,净化身心,因次第修,证果不远,解脱根本烦恼,能度一切苦厄;此法真实不虚,唯信之者自证。


作于春秋时期的《礼记大学篇》里也描述了类似的修身安心之道,可知“其来有自”: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物格而后智生,智生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五观若明千金易化?

五观若明千金易化
五观若明千金易化,三心未了滴水难消
◎【 五观若明千金易化 】 :「 吃饭 」 也是一种修行 。 修好「五观」,这吃下的饭就能消化。 若没 有 道 念观想,吃的饭就 不 能消化 。所谓: 「施主一粒米,重若须弥山, 吃了 不了道,披毛带角还」。此道理是对出家人讲的,要警惕出家人吃饭时,亦要用功修这五种观,生起惭愧心,功夫就会进步。
◎【 三心未了滴水难消 】:「三心」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所说的——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三心』不可得」。我们学佛就是要「修心」。那么,「心」到底在那里呢?若找不出来(未了),就是对这「三心」之理未懂,那么你吃了施主的搜趣网一滴水也不易消化!
◎ 这 「对联」 警 策 我们 , 吃饭也是一 堂功课。「 吃饭 」不是理所当然的事,这些饭菜都是十方信众的供养,我们应懂得感恩,生起惭愧心而努力修行。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