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是什么意思?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时蜀汉景耀元年冬,大将军姜维以廖化、张翼为先锋,王含、蒋斌为左军,蒋舒、傅佥为右军,胡济为合后,维与夏侯霸总中军,共起蜀兵二十万,拜辞后主,径到汉中。”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是什么意思?
然后神秘西西的给个答案:
廖化,廖元俭。
从第二十七回露脸一直到一一九回死掉,一共九十三回有他的名字。那是大约公元200年到公元263年,一共63年时间。
廖化第一次出场是老罗苦心安排的伏笔。关羽带在桥头很酷的和曹操告别了——人曹操都差点哭了,关羽还一副酷样受不了——一转头,嫂子不见了。这事细想是TMD真有喜剧效果。关羽到处哭着喊着找嫂子,忽然,一彪人马出现,廖化派人来把嫂子送上了。只见:
忽见山头一人,高叫:“关将军且住!”云长举目视之,只见一少年,黄巾锦衣,持枪跨马,马项下悬着首级一颗,引百余步卒,飞奔前来。公问曰:“汝何人也?”少年弃枪下马,拜伏于地。云长恐是诈,勒马持刀问曰:“壮士,愿通姓名。”答曰:“吾本襄阳人,姓廖,名化,字元俭。因世乱流落江湖,聚众五百余人,劫掠为生。恰才同伴杜远下山巡哨,误将两夫人劫掠上山。吾问从者,知是大汉刘皇叔夫人,且闻将军护送在此,吾即欲送
下山来。杜远出言不逊,被某杀之。今献头与将军请罪。”关公曰:“二夫人何在?”化曰:“现在山中。”关公教急取下山。不移时,百余人簇拥车仗前来。关公下马停刀,叉手于车前问候曰:“二嫂受惊否?”二夫人曰:“若非廖将军保全,已被杜远所辱。”关公问左右曰:“廖化怎生救夫人?”左右曰:“杜远劫上山去,就要与廖化各分一人为妻。廖化问起根由,好生拜敬,杜远不从,已被廖化杀了。”
这一段文字首先我们必须怀疑其真实性:这小子是做贼的,武艺也不是十分了得,居然还能盘踞在离许昌三十里地的地方,显得曹操的治安保卫工作搞的很不好嘛——你能想象现在有一伙武装匪徒盘踞在中南海十五公里处吗?——其次,假使是真的,那么我们也可以想象:廖化那年应该是十五六岁——否则他很难在六十二年后还随姜维出征——刘备俩老婆至少三张了,廖化又不是谢停疯,看不上两个老女人是应该的。然后为了揽交情或是为了避免兄弟们看老太婆搜趣网反胃所以送下山来,顺带还请关羽带他走。不过关羽似乎洞悉了他的阴谋,没收他。廖化的第一次出场至zuvTTCMwVP此结束。
然后,一直迂回到了大约四十多回后,也就是在六十回上下,廖化在刘备兴兵入川之际出现了。被安排为副将,助关羽守荆州。
然后,定成都,破汉中,都没他的戏,连关羽这里难得的好戏单刀赴会和水淹七军都没他什么事。一直到关羽走了麦城,廖化单骑出去要救兵被孟达弹掉,廖化“大骂出城,望成都而去”,也挺丑的。
然而,一直到诸葛亮出师北伐,我们看见了廖化的名字:兼管运粮左军领兵使——平北将军、陈仓侯马岱,副将——飞卫将军廖化。
飞卫将军属于杂号将军。
顺便提一下汉将军制。我个人的认识来看:
大将军为最上
其下:车骑,骠骑,卫,三将军并列
再下:前后左右四将军
再下:四征(东南西北)、四平、四镇、四安。
再下是杂号将军:什么定远拉,讨逆拉,什么什么的。
蜀汉:大将军那时是诸葛亮,骠骑马超已死。车骑是刘琰(捎带说一下,车骑夫人与刘阿斗有一腿)。
扯远了。廖化那时是个小将领。算一下他那年已经年过四十了。显然未立过什么大功劳。
六次北伐,廖化的功劳一次次的递增,老将领一次次的死掉,终于在六出祁山时,廖化在木牛流马一战中,追击司马老儿到树林,取的头盔一个。虽然魏延“口出怨言”,廖化还是取得了头功。
我想那夜,廖化一定睡不着。二十多年的从军生涯,他终于得了个头功。大家如果读了二十多年书一共才得了一次全班第一,一定也很兴奋是不是?
然后,星落秋风五丈原,蜀汉龟缩十年后,249年——那年廖化至少过了六十了——他作为蜀汉年轻一代将领——也四十九岁了——姜维出师。他的地位在军中仅次于姜维和夏侯霸。可以想象他当时的感觉。
这也就是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在姜维手下,他未必很得志。姜维为人很好,但是有一点刚愎自用,独断专行。而最大的问题是,他不是孔明。孔明的威信是数十年积累而起,姜维却是凭借自己的自信。
我想,廖化在旁看着姜维发号施令时,会否恍惚想起三十年前的孔明,五十年前的关羽?在传奇的将军身边做过事的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记忆。
然后蜀汉亡了。廖化“忧愤而死。”
结束了。
捎带说一句,他死时已是车骑将军。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下一句是啥?
其实这句话完整的说法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前锋,蜀汉无大将,王平堪大任”。那么其中这廖化和王平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呢?首先说说廖化,小编听说,刚开始的时候,廖化只是山贼,几乎没有地位可言,但是他却一心想要报效国家,对于关羽的声名更是非常的仰慕,所以便想投入他的门下,只是第一次被婉拒了,他并没有放弃,终于凭借一己之力,成为了关羽的左膀右臂,不过后来在关羽败走麦城丧身之时,他选择用假死保全自身,而后回到了蜀国,得到了刘备的重用。
在刘备身边的廖化,将心中的一腔热血全部用功绩展现了出来,直到七十余岁高龄的时候,依旧肩负重担,作为先锋。其实当时的确也是没有人能够取代廖化,这样的现象和诸葛亮脱不了干系。熟知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后来的时候,诸葛亮用人失策,多次重用马谡,但是怎奈何马谡这个人并不能承担大任,好在这时王平出现了。当时马谡像往常一样,刚愎自用,导致曹魏直面而来,这时王平用计假以人多的样子,用这个办法保住了蜀汉的将士们。之后正是因为王平的谋略,才保住了蜀汉的后期。小编听说王平这个人,不光有谋略,还有经验,总是在沙场上积累经验,再加上这个人本身非常的自律,对于军队的管理也有着自己的原则,他在带兵方面,和诸葛亮还是有一拼的。可以说在那样的环境下,王平的出现,拯救了处于水火之中的蜀汉,也正是因为他,稍微的弥补了一些诸葛亮用人失策的错误。
也正是因为这样坎坷的旅程,有了前面我们说的两句话,只是后半句有关于王平的,鲜为人知。在蜀汉末年的时候,小编觉得最难受的应该是魏延等人吧,虽有实力,但是却不得重用。不过,虽然诸葛亮后期用人失策,总的来说,这个人还是对蜀汉的功劳更大一些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什么意思???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先主薨,为丞相参军。后为督广武,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以果烈称。官位与张冀齐,而在宗预之右。咸熙元年春,化、预俱内徙洛阳道病卒。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廖化的形象丰满了,多次出现在我们面前:
……且说关公来赶车仗。约行三十里,却只不见。云长心慌,纵马四下寻之。忽见山头一人,高叫:“关将军且住!”云长举目视之,只见一少年,黄巾锦衣,持枪跨马,马项下悬着首级一颗,引百余步卒,飞奔前来。公问曰:“汝何人也?”少年弃枪下马,拜伏于地。云长恐是诈,勒马持刀问曰:“壮士,愿通姓名。”答曰:“吾本襄阳人,姓廖,名化,字元俭。因世乱流落江湖,聚众五百余人,劫掠为生。恰才同伴杜远下山巡哨,误将两夫人劫掠上山。吾问从者,知是大汉刘皇叔夫人,且闻将军护送在此,吾即欲送下山来。杜远出言不逊,被某杀之。今献头与将军请罪……关公听言,乃拜谢廖化。廖化欲以部下人送关公。关公寻思此人终是黄巾余党,未可作伴,乃谢却之。廖化又拜送金帛,关公亦不受。廖化拜别,自引人伴投山谷中去了……(第二十七回) ……玄德曰:“吾与庞士元、黄忠、魏延前往西川;军师可与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守荆州。”孔明应允。于是孔明总守荆州;关公拒襄阳要路,当青泥隘口;张飞领四郡巡江,赵云屯江陵,镇公安。玄德令黄忠为前部,魏延为后军,玄德自与刘封、关平在中军。庞统为军师,马步兵五万,起程西行。临行时,忽廖化引一军来降,玄德便教廖化辅佐云长以拒曹操……(第六十回) ……云长便令廖化为先锋,关平为副将,自总中军,马良、伊籍为参谋,一同征进……(第七十三回) ……杀至三更,正东上喊声连天,乃是关平、廖化分两路兵杀入重围,救出关公。关平告曰:“军心乱矣,必得城池暂屯,www.souquanme.com以待援兵。麦城虽小,足可屯扎。”关公从之……公问曰:“谁敢突围而出,往上庸求救?”廖化曰:“某愿往。”……(第七十六回) ……汉中王闻之,大惊,即与文武商议曰:“曹操已死,曹丕继位,威逼天子,更甚于操。东吴孙权,拱手称臣。孤欲先伐东吴,以报云长之仇;次讨中原,以除乱贼。”言未毕,廖化出班,哭拜于地曰:“关公父子遇害,实刘封、孟达之罪。乞诛此二贼。”玄德便欲遣人擒之……(第七十九回) ……却说司马懿被张翼、廖化一阵杀败,匹马单枪,望密林间而走。张翼收住后军,廖化当先追赶。看看赶上,懿着慌,绕树而转。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树上;及拔出刀时,懿已走出林外。廖化随后赶出,却不知去向……(第一百三回) ……却说姜维传令退兵,廖化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今虽有诏,未可动也。”张翼曰:“蜀人为大将军连年动兵,皆有怨望;不如乘此得胜之时,收回人马,以安民心,再作良图。”维曰:“善。”遂令各军依法而退。命廖化、张翼断后,以防www.souquanme.com魏兵追袭……(第一百十四回) ……却说辅国大将军董厥,闻魏兵十余路入境,乃引二万兵守住剑阁;当日望尘头大起,疑是魏兵,急引军把住关口。董厥自临军前视之,乃姜维、廖化、张翼也……(第一百十七回) ……乃迁后主赴洛阳。止有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郎却正等数人跟随。廖化、董厥皆托病不起,后皆忧死……(第一百十九回) 从上面的记叙,我们看到:
廖化的首次出现,是在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时侯。
此时,该是官渡之战前后,那时,廖化还只是个落草为寇的少年将军,算来年纪也就十六、七岁。
廖化归于刘备帐下是在刘备进川的路上,演义对于廖化来归只用了简单数语,而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张国良先生的《三国志评话》则对此做了细致的描写,大意是——
曹操得知刘备进川,派徐晃等将假冒黄巾余党伏兵于宜都道,夜劫汉营,刘备措不及防单骑而走,在腾龙山下遇到五位占山的大王,杀退曹军,这五位在三国中均较为有名,即:廖化、王甫、赵累、丁立、白寿。
廖化、王甫、赵累回荆州成为关羽部下;丁立、白寿随刘备进川,后来,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专门提到此二人。刘备进川在211年,孔明此时30岁,此时的廖化该是二十七、八岁左右的青年。 在诸葛亮的南征六次北伐中,廖化出场不是很多,我想可能是因为赵云、魏延、张苞、关兴、王平、马岱、吴班等大将尚在的缘故。在“五丈原”诸葛亮去世前的一场大战中,廖化单骑追司马,后者被杀得丢盔弃甲,算算,这时的廖化已经是五十岁的中年人了。 诸葛亮死后,姜维九伐中原,作为诸葛亮的旧将,姜维手下,不过廖化、张翼、张嶷等几人了,廖化做为复兴汉业的中坚力量,奋战在北伐的前线,直到蜀国灭亡。 蜀汉建国共43年,先主二年,后主四十一年,那么,蜀国灭亡时的廖化早已是鬓似雪、眉如霜八十多岁的老将军。 廖化的身份、才能、武艺与刘备手下的许多将领,如关、张、赵、马、黄、魏延、关平等等是无法相比的。他既不是刘备起兵时的老部下,也不是身名显赫的将军;他既没有出众的统兵才能,也没有卓绝的武功业绩。那么,是甚么让普普通通的廖化为蜀汉的事业付出了整个一生?我想,那就是做为一个人最为可贵的品质---始终不渝的忠诚! 做为关羽的先锋官,在北伐的过程中,廖化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关羽败守麦城,他单骑突阵赴上庸求救,面对刘封、孟达的见死不救,他痛哭失声、叩头出血;刘备伐吴,廖化力陈刘、孟二人的罪恶,指出造成关羽遇害的祸首。 关于荆州丢失后的廖化,《三国志》的记载则是这样的:关羽败亡后,廖化隐姓埋名被迫归属了吴国,日日想着回归先主,于是假称死亡,携奉老母昼夜向西,正好在秭归遇到东征的刘备,重新回到蜀营。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看到廖化的品格。 由此,我得出这样的结论:
廖化是三国中经历了魏、蜀、吴整个兴衰过程极少数人中的一个;
他对关羽、对刘备的感情发自内心,情真意切;
他对蜀汉的事业忠心耿耿、始终不渝,奋斗了整整一生。 因此,关于“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我想,能不能这样理解:它所叹息的绝不是廖化的平庸与无能,而是在叹息----廖化这样的忠臣勇将已经是太少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