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信,行必果的下一句
信:守信用。果:有结果。指说出的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一定要有结果。
出处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原句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中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文如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争议探究
这句奇怪的话争议历来是比较大的,也是让后代儒家学者费解的。
首先,这里的小人是被否定。《论语》反复强调,小人是反面教材:
子曰子夏: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日:唯小人与妇人难养也,近之不逊,远之则怒。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搜趣网不周。”
子曰:“君子//www.souquanme.com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搜趣网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3)。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后世儒家,据我所知是以宋代以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先生们他们的解释:
原文是:
朱熹集注:使,去声。此其志有所不为,而其材足以有为者也。子贡能言,故以使事告之。盖为使之难,不独贵于能言而已。弟,去声。此本立而材不足者,故为其次。行,去声。硁,苦耕反。果,必行也。硁,小石之坚确者。小人,言其识量之浅狭也。此其本末皆无足观,然亦不害其为自守也,故圣人犹有取焉,下此则市井之人,不复可为士矣。筲,所交反。算,亦作筭,悉乱反。今之从政者,盖如鲁三家之属。噫,心不平声。斗,量名,容十升。筲,竹器,容斗二升。斗筲之人,言鄙细也。算,数也。
子贡之问每下,故夫子以是警之。程子曰:“子贡之意,盖欲为皎皎之行,闻于人者。夫子告之,皆笃实自得之事。”
朱熹说:小人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不害人、不害己,故圣人犹有取焉。
朱熹的这个//www.souquanme.com误导,让其后所有的解释,都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小人也可以言必行、行必果。
如果孔子活到朱熹那个时代,朱熹应该挨板子。
言而有信上一句是啥
言而有信”上一句是“与朋友交”。
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学而》第七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扩展资料:
言必信,行必果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意思是指说出的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了就一定要有结果。
1、原文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中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文如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2、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www.souquanme.com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普通人也应该做到的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言必信行必果是谁的格言
《墨子兼爱下》:“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此句全段是《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联系上下文看,孔子提倡的是“言而有信、行而有果”的中庸之道,不提倡 “必信,必果”的极端情况,所以孔子说这样的人是是固执的小人啊,但是我们看下一句,“抑亦可以为次矣”,这段是子贡和孔子讨论什么是“士”,“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认为这样“硁硁然!小人哉!”但是这也是一种“士”只不过是相对低一级的“士”,那么什么是士,孔子自身就是一位“士”,那么他会将自己与小人并列吗?显然不会。所以这里的小人只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较低的境界的人,决不可视为是一个没有道德的小人。孔子之所以认为这样的"小人"硁硁然,是因为孔子的思想提倡中庸之道,过和不及都是不好的,“言必信,行必果"显然是一种过,不为孔子所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