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下一句?
下一句是:然则问可少耶?意思是: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
出处:刘开〔清代〕《问说》
原文(节选):
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译文: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地位高的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道德才能低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考虑道德学问方面的成就罢了。
扩展资料:
近义词:不学无术
[成语解释]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典故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
译文:是犯了“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的毛病。
[ 近义词 ]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 反义词 ]博古通今、博学多才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人无学术、搜趣网没本事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学无止境下一句
学无止境下一句学无止境下一句是:然则问可少耶?《周礼》。意思是: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
出处
清朝刘开《问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白话译文: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普通的人不一定也不了解,普通的人所能做的,圣人不一定能做。真理不专门存在于某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道德才能低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考虑道德学问方面的成就罢了。
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
扩展资料
作者概况:
原文选自《孟涂文集》,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又字方来,号孟涂,清代桐城人,散文家。 刘开是清朝桐城派诗人。刘开生平以教书为业。授课之余,潜心散文创作与文论研究,主张“以汉人之气体,运八家之成法,本之以六经,参之以周末诸子”,“然后变而出之,用之于一家之言”。(《与阮云台宫保论文书》)他还提出:“夫文之本出于道,道不明,则言之无物;文之成视乎辞,辞不达,则行之不远。”
刘开虽尊崇桐城家学,但不“拘于绳尺”,而能“取精汰粗,化腐为奇”,“集众家之美”,“而得其天然”。他的散文明白晓畅,动宕恣肆,才气俊逸。其诗文多反映贫民疾苦,暴露官场黑暗,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精神。早年曾游历广东、浙江、泰山、黄山等风景名胜,写下了不少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著有《刘孟涂诗文集》14卷、《骈文》2卷、《广列女传》20卷、《论语补注》3卷。本文选自《孟涂文集》。
学无止境的下一句
整句话为: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中心论点为“君子之学必好问”,叙述了“问”在学习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结合,“学”与“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学无止境下一句是什么?
“学无止境”的下一句是“然则问可少耶?”。
出处:出自清刘开《搜趣网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学无止境这个成语是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我们应奋进不息,学无止境的故事在古今中外数不胜数,一个个故事不断地激励和鞭策人们奋进。
成语故事
有人问爱因斯坦,说:“您可谓是物理学界空前绝后的人才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搜趣网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说:“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
然而整个物理学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