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雨跳珠乱入船,的上一句是什么,这首诗的
黑云翻墨未遮山
全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
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
而那望湖楼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赏析】
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全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
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
而那望湖楼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赏析】
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三潭印月”是什么典故?
三潭印月的传说典故:
西湖里有三座石塔,象三个宝葫芦一样,长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每到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们喜欢在石塔的圆洞里点上灯烛,把洞口糊上薄纸,水里就会映出好多小月亮,月照塔,塔映月,景色十分绮丽。那就是有名的“三潭印月”。
那么,这三座石塔是哪里来的呢?
有一年,山东的能工巧匠鲁班带着他的小妹,到杭州来。他们在钱塘门边租了两间铺面,挂出“山东鲁氏,铁木石作”的招牌。招牌刚刚挂出,上门拜师的人就络绎不绝。鲁班挑挑拣拣,把一百八十个心灵手巧的年轻后生收下作为徒弟。
鲁班兄妹的手艺好极了,真是鬼斧神工:凿成的石狗会看门,雕出的木猫会捕鼠。一百八十个徒弟www.souquanme.com经他们一指点,个个都成了高手。
一天,鲁班兄妹正在细心给徒弟们教手艺,忽然刮来一阵大风,顿时天上乌云翻滚,原来有一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祟。黑鱼精一头钻进西湖中央,钻出一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它在潭里吹吹气,杭州城里就满城的鱼腥臭;它在潭里喷喷水,北山南山下暴雨。就在这一天,湖边的杨柳折断了,花朵凋谢了,大水不断往上涨。
鲁班兄妹带着一百八十个徒弟,一起爬上宝石山。他们朝山下望望,只见一片汪洋,全城的房屋都浸泡在臭水里,男女老少四散奔逃。湖中央,有一个好大好大的漩涡,漩涡当中翘起一只很阔很阔的鱼嘴巴,鱼嘴巴越翘越高,慢慢地露出整个鱼头,鱼头往上一挺,飞起一片乌云,乌云飘飘摇摇落到宝石山顶上,云头落下一个又黑又丑的后生。
黑后生转动着圆鼓鼓的斗鸡眼珠,朝鲁妹瞟瞟:“哈哈,漂亮的大姑娘,你做的啥行当?”
鲁妹说:“姑娘我是能工巧匠。”
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对了,我看你亮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想必会绫罗绸缎巧裁剪。走,跟我去做新衣裳。”
鲁妹理也不理他。
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对了,我看你苗条身材纤巧的手,想必有描龙绣风的好针线。走,跟我去绣棉被。”
鲁妹厌恶地别转头。
黑后生猜来猜去猜不着,心里想了想,眯起眼睛说:“漂亮的大姑娘,不会裁剪不要紧,不会刺绣没关系,你嫁到我家去,山珍海味吃不完,乐得享清福。”说着,伸手拉鲁妹。
鲁班一榔头隔开他的手,喝道:“滚开!”
黑后生仍旧咧着大嘴,嬉皮笑脸:“我的皮有三尺厚,不怕你的榔头!大姑娘嫁给了我,什么都好说,要是不嫁,再涨大水漫山冈。”
鲁妹心里想,倘若再涨水,全城百姓的性命都保不住。她眼珠儿一转,有办法了。对黑后生说:“嫁给你不能急,让阿哥先给我办样嫁妆。”
黑后生一听,开心了:“好姑娘,我答应。你打算办什么嫁妆?”
“高高山上高高岩,我要阿哥把它凿成一只大香炉。”
黑后生高兴地拍大腿:“好好好,天上黑鱼王,下凡立庙堂。有个你陪嫁的石香炉,正好拿它来收供养。”
鲁妹拉过阿哥商量了一阵。鲁班对黑后生说:“东是水,西是水,怎么办?你先把水退下去。”
黑后生张开阔嘴巴一吸,满城的水都倒灌进他的肚皮里去了。
鲁班指着山上一块悬崖问后生:“你看,把这半座山劈下来作石香炉怎么样?”
“好哩,好哩,大舅子,你快凿,凿得越大越风光。”
“香炉大,香炉高,重重的香炉你怎么搬呢?”
“喏喏喏,只要我抬抬脚,身后就会刮黑风。小小的石香炉算什么,就是一座山我也吸得动。”
等到避在山上的人都回家去了。鲁班他们就爬上那倒挂的悬崖。鲁班轮起大榔头,在悬崖上砸一锤,他的一百八十个徒弟,跟着砸一百八十锤。“轰隆”一声,悬崖翻下来了。——从此,西湖边的宝石山上就留下一道峭壁。
这块悬崖真大。这边望望白洋洋,那边望望洋洋白,怎么把它凿成滚圆滚圆的石香炉呢?鲁班朝湖心的深潭望望,估计好大小,就捏根长绳子,站在这块悬崖当中,叫妹妹拉紧绳子的另一头,“啪嗒啪嗒”跑两步。鲁妹的脚印就在悬崖上画了一个圈。鲁班先凿了一个大样,一百八十个徒弟按照样子凿。凿了一天又一天,七七四十九天,这块悬崖变成了一只很大很大的石香炉。圆鼓鼓的香炉底下,有三只倒竖葫芦形的尖脚,尖脚上,都有三面透光的圆洞。
石香炉凿成了,鲁班朝黑后生说:“你看,我妹妹的嫁妆已经做好了,现在,就请你搬下湖。”
黑后生急着要新娘子。鲁班说:“别忙!你先把嫁妆搬下去摆起来,再打发花轿来抬。”
黑后生高兴死了,一个转身就往山下跑,他卷起旋风,竟然把那么大的石香炉骨碌碌吸得向后滚。黑后生跑呀跑呀,跑到湖中央,就变成黑鱼,钻进深潭,石香炉滚呀滚呀,滚到湖中央,在深潭边的斜面一滑,“啪”一声倒覆过来,把深潭罩得严严实实,不留一丝缝隙。
黑鱼精被罩在石香炉下,闷得透不过气来,往上顶顶,石香炉动也不动,想刮阵风,又转不开身子,没办法,只好死命往下钻,它越往下,石香炉就越往下陷……
黑鱼精终于闷死了,石香炉也陷在湖底的烂泥里,只在湖面上露出三只葫芦形的脚。
这便是“三潭印月”三个石塔的由来。
西湖里有三座石塔,象三个宝葫芦一样,长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每到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们喜欢在石塔的圆洞里点上灯烛,把洞口糊上薄纸,水里就会映出好多小月亮,月照塔,塔映月,景色十分绮丽。那就是有名的“三潭印月”。
那么,这三座石塔是哪里来的呢?
有一年,山东的能工巧匠鲁班带着他的小妹,到杭州来。他们在钱塘门边租了两间铺面,挂出“山东鲁氏,铁木石作”的招牌。招牌刚刚挂出,上门拜师的人就络绎不绝。鲁班挑挑拣拣,把一百八十个心灵手巧的年轻后生收下作为徒弟。
鲁班兄妹的手艺好极了,真是鬼斧神工:凿成的石狗会看门,雕出的木猫会捕鼠。一百八十个徒弟www.souquanme.com经他们一指点,个个都成了高手。
一天,鲁班兄妹正在细心给徒弟们教手艺,忽然刮来一阵大风,顿时天上乌云翻滚,原来有一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祟。黑鱼精一头钻进西湖中央,钻出一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它在潭里吹吹气,杭州城里就满城的鱼腥臭;它在潭里喷喷水,北山南山下暴雨。就在这一天,湖边的杨柳折断了,花朵凋谢了,大水不断往上涨。
鲁班兄妹带着一百八十个徒弟,一起爬上宝石山。他们朝山下望望,只见一片汪洋,全城的房屋都浸泡在臭水里,男女老少四散奔逃。湖中央,有一个好大好大的漩涡,漩涡当中翘起一只很阔很阔的鱼嘴巴,鱼嘴巴越翘越高,慢慢地露出整个鱼头,鱼头往上一挺,飞起一片乌云,乌云飘飘摇摇落到宝石山顶上,云头落下一个又黑又丑的后生。
黑后生转动着圆鼓鼓的斗鸡眼珠,朝鲁妹瞟瞟:“哈哈,漂亮的大姑娘,你做的啥行当?”
鲁妹说:“姑娘我是能工巧匠。”
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对了,我看你亮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想必会绫罗绸缎巧裁剪。走,跟我去做新衣裳。”
鲁妹理也不理他。
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对了,我看你苗条身材纤巧的手,想必有描龙绣风的好针线。走,跟我去绣棉被。”
鲁妹厌恶地别转头。
黑后生猜来猜去猜不着,心里想了想,眯起眼睛说:“漂亮的大姑娘,不会裁剪不要紧,不会刺绣没关系,你嫁到我家去,山珍海味吃不完,乐得享清福。”说着,伸手拉鲁妹。
鲁班一榔头隔开他的手,喝道:“滚开!”
黑后生仍旧咧着大嘴,嬉皮笑脸:“我的皮有三尺厚,不怕你的榔头!大姑娘嫁给了我,什么都好说,要是不嫁,再涨大水漫山冈。”
鲁妹心里想,倘若再涨水,全城百姓的性命都保不住。她眼珠儿一转,有办法了。对黑后生说:“嫁给你不能急,让阿哥先给我办样嫁妆。”
黑后生一听,开心了:“好姑娘,我答应。你打算办什么嫁妆?”
“高高山上高高岩,我要阿哥把它凿成一只大香炉。”
黑后生高兴地拍大腿:“好好好,天上黑鱼王,下凡立庙堂。有个你陪嫁的石香炉,正好拿它来收供养。”
鲁妹拉过阿哥商量了一阵。鲁班对黑后生说:“东是水,西是水,怎么办?你先把水退下去。”
黑后生张开阔嘴巴一吸,满城的水都倒灌进他的肚皮里去了。
鲁班指着山上一块悬崖问后生:“你看,把这半座山劈下来作石香炉怎么样?”
“好哩,好哩,大舅子,你快凿,凿得越大越风光。”
“香炉大,香炉高,重重的香炉你怎么搬呢?”
“喏喏喏,只要我抬抬脚,身后就会刮黑风。小小的石香炉算什么,就是一座山我也吸得动。”
等到避在山上的人都回家去了。鲁班他们就爬上那倒挂的悬崖。鲁班轮起大榔头,在悬崖上砸一锤,他的一百八十个徒弟,跟着砸一百八十锤。“轰隆”一声,悬崖翻下来了。——从此,西湖边的宝石山上就留下一道峭壁。
这块悬崖真大。这边望望白洋洋,那边望望洋洋白,怎么把它凿成滚圆滚圆的石香炉呢?鲁班朝湖心的深潭望望,估计好大小,就捏根长绳子,站在这块悬崖当中,叫妹妹拉紧绳子的另一头,“啪嗒啪嗒”跑两步。鲁妹的脚印就在悬崖上画了一个圈。鲁班先凿了一个大样,一百八十个徒弟按照样子凿。凿了一天又一天,七七四十九天,这块悬崖变成了一只很大很大的石香炉。圆鼓鼓的香炉底下,有三只倒竖葫芦形的尖脚,尖脚上,都有三面透光的圆洞。
石香炉凿成了,鲁班朝黑后生说:“你看,我妹妹的嫁妆已经做好了,现在,就请你搬下湖。”
黑后生急着要新娘子。鲁班说:“别忙!你先把嫁妆搬下去摆起来,再打发花轿来抬。”
黑后生高兴死了,一个转身就往山下跑,他卷起旋风,竟然把那么大的石香炉骨碌碌吸得向后滚。黑后生跑呀跑呀,跑到湖中央,就变成黑鱼,钻进深潭,石香炉滚呀滚呀,滚到湖中央,在深潭边的斜面一滑,“啪”一声倒覆过来,把深潭罩得严严实实,不留一丝缝隙。
黑鱼精被罩在石香炉下,闷得透不过气来,往上顶顶,石香炉动也不动,想刮阵风,又转不开身子,没办法,只好死命往下钻,它越往下,石香炉就越往下陷……
黑鱼精终于闷死了,石香炉也陷在湖底的烂泥里,只在湖面上露出三只葫芦形的脚。
这便是“三潭印月”三个石塔的由来。
请问这首诗的诗名是什么啊?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知道这是李商隐的诗,但不晓得诗名,麻烦找一下啦,最好有诗意、背景什么的。谢谢啦 李商隐《锦瑟》赏析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一】
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五十弦,《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虽一般为二十五弦,但仍有其制。诗的一、二两句是说: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逝水流年的追忆。
诗的颔联与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在颔联中,庄周梦蝶的故事见《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诗句中的“晓梦”,指天将亮时做的梦。“迷蝴蝶”,指对自己与蝴蝶之间的关系迷茫。面对群雄逐鹿,变化剧烈的战国社会,庄周产生了人生虚幻无常的思想,而李商隐则是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政局动乱,命运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用此典故,还包含着他对爱情与生命消逝的伤感。他似乎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要把深深的痛苦与怨愤倾泄出来。望帝的传说见《寰宇记》说:“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子规即杜鹃。诗人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灵。深沉的悲伤,只能托之于暮春时节杜鹃的悲啼,这是何等的凄凉。
颈联紧接颔联,《新唐书?狄仁杰传》载:“(狄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少有才名,孙权谓其父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珠”、“玉”乃诗人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
诗人借这两个形象,体现自己禀具卓越的才德,却不为世用的悲哀。
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运用了典故、比兴、象征手法,诗中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它们创造出明朗清丽、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color]
【赏析二】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www.souquanme.com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搜趣网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搜趣网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搜趣网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溪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
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瘐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觉得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一】
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五十弦,《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虽一般为二十五弦,但仍有其制。诗的一、二两句是说: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逝水流年的追忆。
诗的颔联与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在颔联中,庄周梦蝶的故事见《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诗句中的“晓梦”,指天将亮时做的梦。“迷蝴蝶”,指对自己与蝴蝶之间的关系迷茫。面对群雄逐鹿,变化剧烈的战国社会,庄周产生了人生虚幻无常的思想,而李商隐则是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政局动乱,命运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用此典故,还包含着他对爱情与生命消逝的伤感。他似乎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要把深深的痛苦与怨愤倾泄出来。望帝的传说见《寰宇记》说:“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子规即杜鹃。诗人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灵。深沉的悲伤,只能托之于暮春时节杜鹃的悲啼,这是何等的凄凉。
颈联紧接颔联,《新唐书?狄仁杰传》载:“(狄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少有才名,孙权谓其父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珠”、“玉”乃诗人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
诗人借这两个形象,体现自己禀具卓越的才德,却不为世用的悲哀。
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运用了典故、比兴、象征手法,诗中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它们创造出明朗清丽、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color]
【赏析二】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www.souquanme.com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搜趣网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搜趣网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搜趣网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溪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
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瘐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觉得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