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是幸福荔湾人)为主题创作童谣
大家有没有荔湾区的童谣?有关西关的,或者资料风情篇
咬蔗须
咬蔗须,要睇毛,
短毛输,长毛赢,无毛吾算数。
斗柑
“篾”开柑,数柑核,
边个核多就边个赢,
吾准手赖就甘缩骨。
资料库
往日,每到夏天柑橙上市之时,尤其是潮州柑橘大量上市之时,满街便只见一片黄澄澄的柑果。这时卖的人就会叫:“嚟(来)啦,潮州柑,肉红包甜啰”。这样场面,就连大人见了也不由得驻步,小孩就更不用说了。这时,西关街头的一些儿童就会各掏几文钱,约上三二个人,从摊上买下柑来围坐在一起,高兴地唱起斗柑谣,一人拿出一个柑来开始玩斗柑的游戏。
凼凼转
凼凼转,菊花圆,
炒米饼,糯米团,
阿妈叫我睇龙船,
我吾睇,睇鸡仔,
鸡仔大,摞去卖,
卖得几多钱?
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
资料库
炒米饼是曾经风行的超级小吃,当时每逢过年时节,亲戚朋友间互相送礼,炒米饼就绝对少不了。制作炒米饼是一种乐趣,小孩子往往帮忙,亲自动手制作凑凑热闹。亲友之间也会互相谈论到底哪家做的炒米饼好吃。吃炒米饼在当时可以说是喝下午茶时的一种享受,尤其一些喜欢炒米饼的小孩,更加连饭都顾不得吃,肚子饿了就拿几个炒米饼走家串户,往往在吃饭时就已经饱了,这也算当时作为长辈的一件头痛的事。
炒米饼的具体做法是,把粘米粉炒熟,再把冰片糖加水均匀地搅拌,糖水的稀稠也决定了炒米饼的硬www.souquanme.com度。然后把炒米粉的糖水加在一起,亲手用饼印打成圆形状,饼的表面还会有花纹、字样装饰。如果在制作糖水时加进肥猪肉,就成了猪肉饼。这样就混有猪肉的香味,变得更加香脆了。
点虫虫
点虫虫,虫虫飞,飞到荔枝基,荔枝熟,摘满屋,屋满红,陪住个细蚊公。
资料库
这是西关老人逗孙儿常唱的歌谣,老人家一边唱一边把着孩子的手,教搜趣网他双手食指相对,一触即分,作虫儿飞起状。这个游戏常常能逗得孩子咯咯地笑。早年的荔湾一带,一湾江水绿,两岸荔枝红,歌谣唱的就是当年西关荔枝红满屋的情形。歌谣里的“细蚊公”,指的就是小“婴孩”,广州人以小为尊,小小婴孩,反被称作“公”了。
黐塘尾
黐塘尾,
塘尾飞,
飞到菜田基,
田基有条蛇,
吓亲你两仔爷。
资料库
相传,捉蜻蜓的游戏是一个看田的老人教给小孩子玩的。
从前,有一个老农在南岸种了一亩地的黄瓜。瓜熟的时候,田中的蜻蜓特别多,可以讲赶不尽,捉不玩。
后来,老农想了一个办法,取10多根细竹竿粘上鱼胶,插在瓜棚中。蜻蜓一扑上去,就会被粘住。
老农将蜻蜓捉在手中,又不忍心将它们捏死,于是用线捆起来带回家给小孩玩,小孩自然玩得津津有味。
以后,老农便常捉蜻蜓带给孩子们。孩子们也常常早早等在村口。亲热地称老农为“塘尾公”。
“塘尾公”为提醒小孩捉塘尾时要留神田基中的蛇,便编了上面那首歌谣,教给他们吟唱。
煮饭仔
煮饭仔仔先落米,
风炉透火柴对齐,
千其吾好甘拿西,
我地吾系细蚊仔。
资料库
这是六七岁的小女孩喜欢的游戏,一群人煞有介事、兴致勃勃地取来小小的厨具,有火炉、茶煲、饭锅、汤煲等,泥沙作米、树叶草根为菜,有人切菜,有人煲汤,做好了大家还围在一起分而“食”之,你一言我一语,十分快乐地沉浸于对成人世界的模仿当中。
斗辣椒
红辣椒,绿辣椒,
平时你牙镲嘴藐藐,
今日你无胆同我撩。
资料库
相传,在西关南岸的一个小山岗上,有一棵野生椒得天独厚,年龄不下100岁,每年所产的辣椒,小而硬实,有红有绿。当地人称红的为母,绿的为公。用之来浸酱油,2枚就可以浸1斤,而且味道非常辣。
人若空口嚼这种辣椒,吃不到一粒,就会被辣得翻肠倒肚。
种这棵树的人名叫“辣椒王”。据说这棵辣椒之所以辣。乃因“辣椒王”是以一种妙法种下,并且得到天地精气。此也可谓西关一奇。
清宣统初年,有一日,在西关多宝路银龙酒家,忽然来了一个北方富商。此人好吃辣椒,入席上菜时,大谈南北之菜,说北方之辣椒如何厉害,粤人根本不知辣味为何物。
未料,银龙酒家的掌柜听后笑道:“非也,你初入羊城,尚不知西关有一棵‘辣椒王’,其椒人吃不过一枚。”
富商一听怎么都不信。掌柜说:“是又如何?”
这人答:“假如是,我吃3枚;不过,你也要吃我所带的3枚。”
随后,他又笑着说“你们粤人真的不知北方辣椒。尤其四川,有一种‘天府之王’,至今天下未有人敢试3枚,是椒中极品!”
见此人说的说得天花乱坠,当天就有人传讯给西关男岸“辣椒王”,“辣椒王”即与富商约定,于下一月在银龙比椒试辣。并讲好设3席酒,输者包请,平手各半。
至比赛那一天,大家应约来到。不少好事者也闻声而至。
二人各将自己的辣椒送与对方验过,并写下保证书,说明椒中无毒。
比赛开始,二人同时放椒入口中细嚼,谁吐即谁输。初试,富商脸上尚有微笑,稍候则面色转青;最后,被辣得哇哇大叫,摇头缩颈。
围观的人无不哈哈大笑。未几,富商便难以忍受下去,只好将辣椒吐出,连连漱口,承认自己输了。“辣椒王”却既没吐,也没漱口,算胜。
后来,这棵辣椒树枯死了,“辣椒王”也渐渐被人忘记,但吃辣椒之风却在西关传了下来。
路好行
行,行,行,
行到街边拾个橙,
橙好食,
路好行。
资料库
这是一首西关旧时在教孩子刚刚学行走时哼唱的童谣,带有鼓励的意味。
摇篮曲
嗳姑乖,嗳大姑仔嫁后街。后街有哋乜嘢买? 有哋鲜鱼鲜肉买。仲有鲜花戴,戴唔晒,丢落枕头俾个老鼠拉,一拉拉去隔条街。隔街有哋乜嘢买,有哋鲜鱼鲜肉买,仲有鲜花戴,戴唔晒,……
资料库
这是一首西关妇女在哄孩子入睡时哼唱的童谣。
鸡公仔
鸡公仔,尾高高,
养儿养女唔好咁心粗。
唔好心肝唔好,
就唔记得父母嘅功劳。
排排坐
排排坐,食果果。
猪拉柴,狗烧火。
猫儿担凳姑婆坐,
坐烂屎唿咪赖我。
资料库
《排排坐》这首童谣讲的是以前广东农村的幼儿游戏的场景。多由老一辈的长辈分东西给孩子时,跟孩子唱的一首童谣,教育孩子守秩序、有礼貌。
月光光
月光光,照地塘;年卅晚,摘槟榔;
槟榔香,摘子姜;子姜辣,买菩达;
菩达苦,买猪肚;猪肚肥,买牛皮;牛皮薄,买菱角;菱角尖,买马鞭;马鞭长,起屋梁;屋梁高,买张刀;
刀切菜,买箩盖;箩盖圆,买只船;
船沉底,浸死两个番鬼仔,
一个蒲头,一个沉底。
丫蝉喊
丫蝉喊,荔枝熟,
阿婆喊,买猪肉,
大人喊,俾滚水渌,
细蚊仔喊,俾米升焗。
落雨大
落雨大,水浸街。
阿哥担柴上街卖,
阿嫂教我做花鞋。
花鞋花袜花腰带,
一串珍珠两边排。
有钱打对铃啉鼓,
冇钱打个石榴牌。
落大雨
落大雨,去睇灯,
唔见花鞋共手巾,
边个执到畀番我,
买盒细茶谢你恩。
个条手巾唔打紧,
个对花鞋值万银。
鞋头种得三竿竹,
鞋尾种得一箩姜,
中间起得一层楼。
捞鱼仔
花手巾,真引人,
基边捞鱼好过瘾,
一兜一条好手运,
千祈唔好捞泥扮。
资料库
旧时,在西关泮塘、南岸一带有不少田基,基边绿草丛生,一直蔓延到河里。夏日,在田基边,常常可见三五成群的小童手拿竹箕,拎着一个铁罐,兴高采烈地到处搜寻“花手巾”。看准之后,将手中的竹箕“嗖”地一声猛地往下一捞,水花四溅。再立刻往上一提:哈哈,几条“花手巾”就在竹箕中活蹦乱跳了。孩子们将“花手巾”放入桶中,看着鱼儿在桶中游来游去,喜笑颜开,乐而忘返。
收卖佬
烂铜烂铁,收买烂铜买烂锡。
烂锑罉、烂铜煲、锑煲,烂烂都买。
有乜玻璃酒樽旧嘅药水樽,
有乜铜仙镍币,
书纸报纸旧嘅新闻纸,
有就趁贵拎嚟卖嘞……
街头草药
家有两面针,
唔怕拳头打入心,
若然被人错打亲,
立用大小二还魂。
卖懒
卖懒,卖懒,
卖到年年三十晚,
人懒我唔懒。
资料库
西关人“买懒”的起因,有一个与其他地方不同的传说。
相传,天上的王母娘娘有一个果园,园中有不少仙花异草,春天开花,夏天结果,非常美丽。
果园中有一棵蟠桃树,树上长着一条大懒虫。这条大懒虫好吃懒做,每逢春天的时候就吃花叶,夏天的时候就吃果子。但到了冬天,大懒虫就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了。
此时,大懒虫便想钻到树中间去躲过这个难捱的冬天。王母娘娘这下可生气了,于是派大神守住蟠桃仙树,不准懒虫睡到里面去。但大懒虫懒性难改,依然想往里面钻,于是王母娘娘一声令下,把这个屡教不改的大懒虫打落尘土。
懒虫下到凡间,看到羊城西关是块风水宝地,于是就入了西关。
到了西关,懒虫看到顽皮的西关儿童有机可乘,便立刻钻进了小孩子的鼻子,变成了人人讨厌的鼻涕虫。
每逢半夜,小孩子睡着之后,大懒虫就爬到小孩的背脊上,恢复了大懒虫的原样。因此,小孩第二天早上就大睡懒觉,不愿起床。
腊月过后,春天就要来了,孩子们要早早上学,再也不能睡懒觉了。为了除掉这讨厌的小懒虫,孩子们便要点上灯笼,沿街叫着去“卖懒”。
这样,过了大年初一,孩子们就可以精神焕发地背着书包上学去。
这就是西关儿童“卖懒”的来历。但到了今天,这种游戏已踪迹难寻了。
卖武行
咚咚砰!咚咚砰!
伙记慢打锣。
打得锣多锣吵耳,
打得更多夜又长……
游龙舟
龙舟舟,出街游。
姐妹行埋莫打斗,
封封利事责龙头。
龙头龙尾添福寿,
老少平安到白头。
资料库
五月五日(端午节)这天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龙舟歌
龙舟龙舟,
游呀游游。
游到你家门口,
它摆尾又点头,
祝你家有福禄寿:
福到你家子孙平安,
禄到你家财源又有,
寿到你家老人童颜白发,
后辈人仔乐无忧。
资料库
龙舟就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
打开蚊帐
打开蚊帐,打开蚊帐,
有只蚊,有只蚊,
快D拿把扇黎,
快D拿把扇黎,
泼走距,泼走距。
一支竹仔
一支竹仔会易折弯,
几支竹一扎断折难。
心坚志毅勇敢,
团结方可有力量嘿。
大众合作不分散,
千斤一担亦当行。
齐共同力没猜忌,
一切都好顺利好。
花虽好有叶满枝,
月虽皎洁有未满时。
孤掌莫持依,
团结方可干大事。
资料库
童谣推介
一只蚂蚁来搬豆,搬来搬去搬不动,
两只蚂蚁来搬豆,身体晃来又晃去,
许多蚂蚁来搬豆,轻轻抬着一起走。
挑花篮
小手指,挑花篮,
穿来织去变万千;
有鱼有虾样样变,
我挑你挑赛神仙。
资料库
相传,这种挑花篮的游戏起源于一种手工艺术、由顺德“自梳女”传出。以前,顺德的一些妇女(多是缫丝女工)梳起头发以示终生不嫁,人称“自梳女”。她们大多到城中以打毛线织毛衣为生。
这些自梳女打出的毛衣有各种各样的图案。由于她们终日将毛线在手中绕来织去,久而久之便玩出了各种各样的花式图案。有时闲下来,她们也以此作为一种游戏,消遣时日。
到了清朝末年,不少“自梳女”来到西关做女佣,于是将这种娱乐方式教给了西关的孩童,渐渐地就演变为挑花篮的儿戏。
有什么顶真句?
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买子姜;子姜辣……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我出了村就过了河,过了河就进了城。
顶真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例如:①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罗衣,
白云堪卧君早归。
(李白《白云歌》)
3.<理想>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作用: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含有顶真的句子
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买子姜;子姜辣……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我出了村就过了河,过了河就进了城。
谁晓得顶针体诗句的要求?
顶真
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蝉联而下,促使语气衔接。又称联珠、蝉联、连环。 例如:
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买子姜;子姜辣……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我出了村就过了河,过了河就进了城。
顶真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www.souquanme.com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例如:
①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罗衣,
白云堪卧君早归。
(李白《白云歌》)
②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鲁迅《祝福》)
作用:
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顶针句怎么写?
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词),使相邻分句蝉联。
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能体现汉字的特色。
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买子姜;子姜辣。
汝心之固EcuHHqeiaf,固不可彻。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扩展资料
已知的修辞手法(修辞格)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复喻)、倒喻(逆喻)、反喻、互喻(回喻)、较喻(强喻)、譬喻、饰喻、引喻;
白描,比拟(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复沓,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
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1、用典:引用古人的历史www.souquanme.com事迹或古代典籍中的言语词句,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或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叫用典。如“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种用法的好处是含蓄,增强表现力。缺点是时间过久,后人难于理解;有时随意割裂拼凑,以至形成一种生造的畸形词语。
2、委婉:不把表述的内容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有意地把话说得婉转曲折,含蓄有致,这就是委婉。
古书中常见的委婉手法有:使用谦敬语。如对己表谦的有“仆、愚、妾、奴、小人、下走、下臣、不谷、寡人”等谦称来代替第一人称。对人(特别是皇上)用“左右、足下、先生、执事、陛下”来代替第二人称。
避讳语。就是对要说的事加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如“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迂回语。本来想说甲事,却偏要说乙事,转弯抹角,话中有话。这就是迂回语。在外交辞令上多使用。
3、分承:在遣词造句中,把本来应写成两个短语或句子的话,合为形式上的一个短语或句子,把相同的语句成分放在一起并提,但在表意上却仍然必须按照两个短语或句子的组合关系来分别相承,这种修辞方式就是分承,或者叫做并提。
如“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整。”,句中“耳目聪明”形式上是一个主谓结构,其实是“耳聪”“目明”两个主谓结构分承而来。这种方式可以使行文紧凑,但在内容表达上却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4、共用:在行文中,两个相连接的词或词组共用某一个或几个词语,换言之,同一个或几个词语在组合搭配的关系上是兼管着两个相连的词或词组。这种修辞方式就是共用。如:“今君有区区之辞,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中“拊爱”和“子”这两个动词共用“民”这个宾语。
5、复合偏义:把两个意义相对相反的词组合在一起,但在表义上只睛一个词起作用,另一个词并不表义,仅仅是一种陪衬,这种修辞表达方式就是复合偏义。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异同”只有“异”义,“同”不表义。
6、互文见义:为了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板,或适应文体表达的某些要求,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或三个形式相同(或大致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使用权这两个(或三个)语句的意义内容具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的关系,这种修辞方法叫做互文见义,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意思是:烟雾和月色笼罩着寒凉的江水和沙滩。
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映衬、移就、对偶、排比、错综、仿词、设问、反问。
作用:
1、借代:不直说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例如:红领巾参加植树活动。“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
2、设问:为了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而有意提问,先问后答,自问自答。
3、反问 :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反问在于突出地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说的话具有一种不可辩驳的气势。
4、比喻: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比喻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人们的印象,用它来说明道理时,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
5、对偶:主要针对句子的结构而言,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必须字数相同,意思相对或相反,两句才能构成对偶。
6、反语:就是用褒词表达贬意。如"多么美丽的名称-进取性",这里的"多么美丽的名称"是褒词但表贬意。
7、顶针: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竹根。
8、摹状:是指对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如实的摹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如:他们轻轻地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9、迭字:就是一个字重复使用,例如:绿油油的水草。
10、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义和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意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双关。双关有四种:谐音双关;语意双关;音、形双关;音、形、义双关。
11、讳饰:遇到忌讳的事物不便直说,而用旁的话来代替它、装饰它的一种修辞方法。
12、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1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像,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扩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14、反复: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
15、拟人:借助丰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拟成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能够把甲事物借助丰富的想像摹拟成乙事物。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顶针
百度百科-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