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半夜鸣蝉上一句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说明】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搜趣网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下片笔锋一转,进人写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经洒向山前,那么紧接着便会洒向山后的。作者的心情转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心情。第三、四句写的就是这一心理活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译词】
明月照射斜枝上的喜鹊,
使它惊飞不安,
一阵阵的蝉叫,被半夜的清风传来耳畔。
稻花的香气,送来丰收的信息,
高唱丰年之歌,蛙声连成一片。
七八个星星,闪烁在远处天边,
两三点雨滴,洒向山峰的前沿。
往日,社林旁边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转过溪边石桥,突然出现面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说明】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下片笔锋一转,进人写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经洒向山前,那么紧接着便会洒向山后的。作者的心情转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心情。第三、四句写的就是这一心理活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译词】
明月照射斜枝上的喜鹊,
使它惊飞不安,
一阵阵的蝉叫,被半夜的清风传来耳畔。
稻花的香气,送来丰收的信息,
高唱丰年之歌,蛙声连成一片。
七八个星星,闪烁在远处天边,
两三点雨滴,洒向山峰的前沿。
往日,社林旁边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转过溪边石桥,突然出现面前。
西江月( 遣兴 )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从词的字面看,好象是抒写悠闲的心情。
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酒可消愁,他生动地说
是“要愁那得工夫”。书可识理,他说对于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这是什么意思呢?“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出自《孟子》。《孟
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辛词中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极其曲折。他不是菲薄
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饲。我们知道,辛弃疾二十三岁自
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正确主张。南未统治集团不
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壮志难酬,这
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写
成的,它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近来始觉古人
书,信着全无是处”,就是曲折地说明了作者的感慨。古人书中有一些
至理名言。比如《尚书》说:“任览勿贰。”对比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
所为,那距离是有多远呵!由于辛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所
以发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的浩叹。这两句话的真正意
思是,不要相信古书中的一些话,现在是不可能实行的。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
是大醉。他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问他“我醉得怎样?”他忧
惚还觉得松树活动起来,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了。这四句不仅写出维
妙维肖的醉态,也写出了作者倔强的性格。仅仅二十五个字,构成了剧
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小令词写
出这样丰富的容,是从来少见的。
“以手推松曰去”,这是散文的句法。《孟子》中有“‘燕可伐欤?’曰:
‘可’”的句子;《汉书二疏传》有疏广“以手推常曰:
‘去”的句子。用散文句法入词,用经史典故入词,这都是辛弃疾
豪放词风格的特色之一。从前待不同意见的人,认为以散文句法入词是
“生硬”,认为用经史典故是“掉书袋”。他们认为:词应该用婉约的
笔调、习见的辞汇、易懂的语言,而忌粗豪、忌用典故、忌用经史辞
汇,这是有其理由的。因为词在晚唐、北宋,是为配合歌曲而作的。当
时唱歌的多是女性,所以歌词要婉约,配合歌女的声口;唱来要使人人
容易听懂,所以忌用典故和经史辞汇。但是到弃亲生活的南宋时代,
词己有了明显的发展,它的内容丰富复杂了,它的风格提高了,词不再
专为应歌而作了。尤其是象辛奔疾那样的大作家,他的创造精神更不是
一切陈规惯例所能束缚。这由于他的政治抱负、身世遭遇,不同于一般
词人。若用陈规惯例和一船词人的风格来衡量这位大作家的作品,那是
不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夏承焘)
<西江月> 若干首
(一)西江月.无题 (黎默)
下笔春愁秋病,无端砌典堆词。
如今有了作诗机,一摁鼠标及第。
急急加精固顶,匆匆青眼相推。
莫明其妙是佳辞,嗨矣诗人利器。
注嗨矣,“Hey!”的音译。
(二)东江月嘻嘻 (岁月河)
网海天天觅乐,心中常有清歌。
跟帖总爱泛凌波,回首无人似我。
岁月匆匆易逝,友情长绕心河。
影圆谁与受清和?寂寞东篱烟锁。
(三)西江月.无题 (文狼)
岁月匆匆来和,风华绝代诗吟。
网词点滴隐嬉戏,一起游乐无定。
相见欢如归去,友情回应多情。
笙歌数里酒为馨,深院清听远景。
(四)用岁月河原韵兼示文狼兄(黎默)
赏罢东江明月,又听西岸放歌。
且将岁月驾轻波,网上悠游忘我。
休说去年旧事,莫言逝者如河。
湘南春气正融和,销尽鬓旁黛锁。
(五) 西江月.南江月(岁月河)
赏罢双江明月,文狼黎默文扬。
洞庭湖畔万花香,唯我不能飞上。
缥缈潇湘月冷,怅望归路天长。
山高举酒待何方,几度思君欲往。
(六)北江月次韵岁月河 (古藤)
慷慨高歌一曲,白山黑水激扬。
清泠月下梦仙乡,我欲乘风直上。
谁有如椽大笔,翩翩搅动波长。
珠帘翠幕便诗狂,纵或瑶池不往。
(七)东江月步韵和古藤 (柳丝雨)
湖畔诗歌万曲,东西南月激扬。
清风树下醉三乡,笔墨青云之上。
道是神峰如黛,巍然托起瀑长。
珠帘翠雨趁轻狂,心向瑶池飞往!
(八)西江月次韵《南江月》(黎默)
谁挽南楼桂魄,西江懵懂楫扬。
风流小令亦流香,伴影扶摇直上。
网送三湘文墨,春薰云梦波长。
人间天上是何方?纵便瑶池不往。
(九)北江月河水乱灌 (岁月河)
湖畔坐听一曲,搜趣网清歌今古无双。
灯前读你文激扬,多少诗情俯仰。
纤指翩飞无寄,夜寒鬓影敲凉。
波长难洗楚魂伤,惟有屏前复访。
(看你们还用什么来和,嘻嘻……)
(十)西江月我说岁月河(黎默)
随你四方揽月,任凭踏遍九江,
换来换去又何妨。天上一轮清朗。
白垩已经过去,当今正好春光。
无边沧海又田桑,莫作楚魂悲怆。
(十一)岁月河:今晚没月了,嘻嘻....
邀我泛舟湖上,从容相伴九江。
春寒月冷又何妨,醉泛词波诗浪。
只是不尽人意,人前羞涩书囊。
清流何处辨微茫,笑我凭空遥想。
(十二)那搬个月亮来挂着(柳丝雨)
圆月东西南北,相随左右前头。
云开数丈笔锋游,醉倒天边锦绣。
诗海浪花几朵,句多句少和酬。
童叟不觉梦中留,把酒且观师友。
(十三)<西江月>.右江月(古藤)
江月何时染血?江花何日带愁?
刑天起舞一时稠,穷苦齐声怒吼。
江月何其明烨,江花何事明眸?
黑拳高举霸王锄,天下工农坐就。
(十四)西江月.右江月(野叟)
左衽非关名位,缘求天下公平。
工农唤起万千兵,斧钺镰刀争胜。
今已神洲初定,运筹帷幄中兴。
小康路上要扶行,图个繁荣昌盛。
(十五)西江月.前后江月(柳丝雨)
江头江尾源长,寻根探底几番。
才知前后两盈波,江月勾通你我。
唇齿相依情谊,行云流水漫歌。
友邻千载共平和,胜似风光在握。
(十六)西江月.雪江www.souquanme.com月 (牧鹤山人)
月映清江江雪,雪融弯月江天。
风花雪月满栏干,雪月风花乱侃。
月魄雪魂江转,雪莹月静江寒。
雪笺月下绘婵娟,岁月雪痕淡淡。
(十七)西江月. 寒江月(牧鹤山人)
独钓溪弯一角,半船残雪初融。
月轮又上小桥东,冷冷清霜谁共。
乍暖乍寒烦恼,如诗如画朦胧。
凇花雪挂孕葱葱,顿解大江冰冻。
(十八) 戏和《西江月》.问江月(岁月河)
独坐寒窗一角,且听风雨从容。
相思犹恨不相逢,寂寞枕边谁共?
饮酒自斟醉少,离愁写尽长空,
卷帘将暮问东风,岁月何多幽梦?
(十九)西江月;春江月(牧鹤山人)
百里桃花戏水,一时柳絮飞天。
诗朋赌酒醉江边,渔火飘飘梦幻。
不觉清风涂画,但知碧水如蓝。
古今多少月光篇,谁敢全唐压卷!?
(二十)西江月;秋江月(牧鹤山人)
每到中秋一夜,便邀老友三盅。
漫云陌路不相逢,网上晨昏也共。
万里流霞同醉,满怀愁绪抛空。
泛舟击橹唱西风,回首故园绮梦。
(二十一)西江月•夏江月
谁祭楚王项羽,皆怀诗祖屈原。
龙舟如箭健儿欢,两岸旌旗招唤。
闻鼓锦鳞惊散,伴云倦鸟留连。
踏青赏景醉忘还,新月一弯初诞。
(二十二)西江月;冬江月(牧鹤山人)
狗拉爬犁绝景, 雾凇雪柳奇观。
请君年底到呼兰,明月冰灯相伴。
大野风帆移动,园中情侣缠绵。
游人偏爱五更寒,玉阁琼楼拍案。
(二十三)西江月;西江月、东江月(牧鹤山人)
万里东西江月,一襟宽广胸怀,
天然造搜趣网化巧安排,遍洒清辉脉脉。
漫道如封如闭,已然半解半开,
融冰化雪扫阴霾,百卉繁荣可待。
(二十四)西江月;临江月(牧鹤山人)
鲜鲤家蔬村酒,扁舟野渡甜瓜。
悄然篝火几声蛙,柳月清光摇洒。
溜网蚊虫叮咬,讴歌雀鸟惊哗。
东方渐渐露微霞,难得一回消夏!
(二十五)西江月;长江月(牧鹤山人)
万里江流星野,一团月漫山川。
曾经赤壁满硝烟,也载雄兵百万。
三峡平湖唱晚,六朝胜地听澜。
楚河汉界妙机玄,苦海回头是岸。
(二十六)西江月;问江月(牧鹤山人)
千里云山独览,万年江月一弹。
孰能风雨共缠绵,江渚渔樵难断。
几度人寰桑变,何时笔墨雷喧。
怎寻桂酒慰飞船,宇宙深深谁探。
(二十七)西江月.网中月(岁月河)
牧鹤山人戏水,一时江月接天。
诗朋摇橹棹歌连,如醉如痴梦幻。
月夜流思濡墨,疑神展纸著篇。
心依网海颂河山,喜得春风送暖。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说明】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搜趣网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下片笔锋一转,进人写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经洒向山前,那么紧接着便会洒向山后的。作者的心情转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心情。第三、四句写的就是这一心理活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译词】
明月照射斜枝上的喜鹊,
使它惊飞不安,
一阵阵的蝉叫,被半夜的清风传来耳畔。
稻花的香气,送来丰收的信息,
高唱丰年之歌,蛙声连成一片。
七八个星星,闪烁在远处天边,
两三点雨滴,洒向山峰的前沿。
往日,社林旁边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转过溪边石桥,突然出现面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说明】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下片笔锋一转,进人写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经洒向山前,那么紧接着便会洒向山后的。作者的心情转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心情。第三、四句写的就是这一心理活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译词】
明月照射斜枝上的喜鹊,
使它惊飞不安,
一阵阵的蝉叫,被半夜的清风传来耳畔。
稻花的香气,送来丰收的信息,
高唱丰年之歌,蛙声连成一片。
七八个星星,闪烁在远处天边,
两三点雨滴,洒向山峰的前沿。
往日,社林旁边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转过溪边石桥,突然出现面前。
西江月( 遣兴 )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从词的字面看,好象是抒写悠闲的心情。
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酒可消愁,他生动地说
是“要愁那得工夫”。书可识理,他说对于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这是什么意思呢?“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出自《孟子》。《孟
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辛词中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极其曲折。他不是菲薄
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饲。我们知道,辛弃疾二十三岁自
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正确主张。南未统治集团不
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壮志难酬,这
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写
成的,它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近来始觉古人
书,信着全无是处”,就是曲折地说明了作者的感慨。古人书中有一些
至理名言。比如《尚书》说:“任览勿贰。”对比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
所为,那距离是有多远呵!由于辛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所
以发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的浩叹。这两句话的真正意
思是,不要相信古书中的一些话,现在是不可能实行的。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
是大醉。他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问他“我醉得怎样?”他忧
惚还觉得松树活动起来,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了。这四句不仅写出维
妙维肖的醉态,也写出了作者倔强的性格。仅仅二十五个字,构成了剧
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小令词写
出这样丰富的容,是从来少见的。
“以手推松曰去”,这是散文的句法。《孟子》中有“‘燕可伐欤?’曰:
‘可’”的句子;《汉书二疏传》有疏广“以手推常曰:
‘去”的句子。用散文句法入词,用经史典故入词,这都是辛弃疾
豪放词风格的特色之一。从前待不同意见的人,认为以散文句法入词是
“生硬”,认为用经史典故是“掉书袋”。他们认为:词应该用婉约的
笔调、习见的辞汇、易懂的语言,而忌粗豪、忌用典故、忌用经史辞
汇,这是有其理由的。因为词在晚唐、北宋,是为配合歌曲而作的。当
时唱歌的多是女性,所以歌词要婉约,配合歌女的声口;唱来要使人人
容易听懂,所以忌用典故和经史辞汇。但是到弃亲生活的南宋时代,
词己有了明显的发展,它的内容丰富复杂了,它的风格提高了,词不再
专为应歌而作了。尤其是象辛奔疾那样的大作家,他的创造精神更不是
一切陈规惯例所能束缚。这由于他的政治抱负、身世遭遇,不同于一般
词人。若用陈规惯例和一船词人的风格来衡量这位大作家的作品,那是
不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夏承焘)
<西江月> 若干首
(一)西江月.无题 (黎默)
下笔春愁秋病,无端砌典堆词。
如今有了作诗机,一摁鼠标及第。
急急加精固顶,匆匆青眼相推。
莫明其妙是佳辞,嗨矣诗人利器。
注嗨矣,“Hey!”的音译。
(二)东江月嘻嘻 (岁月河)
网海天天觅乐,心中常有清歌。
跟帖总爱泛凌波,回首无人似我。
岁月匆匆易逝,友情长绕心河。
影圆谁与受清和?寂寞东篱烟锁。
(三)西江月.无题 (文狼)
岁月匆匆来和,风华绝代诗吟。
网词点滴隐嬉戏,一起游乐无定。
相见欢如归去,友情回应多情。
笙歌数里酒为馨,深院清听远景。
(四)用岁月河原韵兼示文狼兄(黎默)
赏罢东江明月,又听西岸放歌。
且将岁月驾轻波,网上悠游忘我。
休说去年旧事,莫言逝者如河。
湘南春气正融和,销尽鬓旁黛锁。
(五) 西江月.南江月(岁月河)
赏罢双江明月,文狼黎默文扬。
洞庭湖畔万花香,唯我不能飞上。
缥缈潇湘月冷,怅望归路天长。
山高举酒待何方,几度思君欲往。
(六)北江月次韵岁月河 (古藤)
慷慨高歌一曲,白山黑水激扬。
清泠月下梦仙乡,我欲乘风直上。
谁有如椽大笔,翩翩搅动波长。
珠帘翠幕便诗狂,纵或瑶池不往。
(七)东江月步韵和古藤 (柳丝雨)
湖畔诗歌万曲,东西南月激扬。
清风树下醉三乡,笔墨青云之上。
道是神峰如黛,巍然托起瀑长。
珠帘翠雨趁轻狂,心向瑶池飞往!
(八)西江月次韵《南江月》(黎默)
谁挽南楼桂魄,西江懵懂楫扬。
风流小令亦流香,伴影扶摇直上。
网送三湘文墨,春薰云梦波长。
人间天上是何方?纵便瑶池不往。
(九)北江月河水乱灌 (岁月河)
湖畔坐听一曲,搜趣网清歌今古无双。
灯前读你文激扬,多少诗情俯仰。
纤指翩飞无寄,夜寒鬓影敲凉。
波长难洗楚魂伤,惟有屏前复访。
(看你们还用什么来和,嘻嘻……)
(十)西江月我说岁月河(黎默)
随你四方揽月,任凭踏遍九江,
换来换去又何妨。天上一轮清朗。
白垩已经过去,当今正好春光。
无边沧海又田桑,莫作楚魂悲怆。
(十一)岁月河:今晚没月了,嘻嘻....
邀我泛舟湖上,从容相伴九江。
春寒月冷又何妨,醉泛词波诗浪。
只是不尽人意,人前羞涩书囊。
清流何处辨微茫,笑我凭空遥想。
(十二)那搬个月亮来挂着(柳丝雨)
圆月东西南北,相随左右前头。
云开数丈笔锋游,醉倒天边锦绣。
诗海浪花几朵,句多句少和酬。
童叟不觉梦中留,把酒且观师友。
(十三)<西江月>.右江月(古藤)
江月何时染血?江花何日带愁?
刑天起舞一时稠,穷苦齐声怒吼。
江月何其明烨,江花何事明眸?
黑拳高举霸王锄,天下工农坐就。
(十四)西江月.右江月(野叟)
左衽非关名位,缘求天下公平。
工农唤起万千兵,斧钺镰刀争胜。
今已神洲初定,运筹帷幄中兴。
小康路上要扶行,图个繁荣昌盛。
(十五)西江月.前后江月(柳丝雨)
江头江尾源长,寻根探底几番。
才知前后两盈波,江月勾通你我。
唇齿相依情谊,行云流水漫歌。
友邻千载共平和,胜似风光在握。
(十六)西江月.雪江www.souquanme.com月 (牧鹤山人)
月映清江江雪,雪融弯月江天。
风花雪月满栏干,雪月风花乱侃。
月魄雪魂江转,雪莹月静江寒。
雪笺月下绘婵娟,岁月雪痕淡淡。
(十七)西江月. 寒江月(牧鹤山人)
独钓溪弯一角,半船残雪初融。
月轮又上小桥东,冷冷清霜谁共。
乍暖乍寒烦恼,如诗如画朦胧。
凇花雪挂孕葱葱,顿解大江冰冻。
(十八) 戏和《西江月》.问江月(岁月河)
独坐寒窗一角,且听风雨从容。
相思犹恨不相逢,寂寞枕边谁共?
饮酒自斟醉少,离愁写尽长空,
卷帘将暮问东风,岁月何多幽梦?
(十九)西江月;春江月(牧鹤山人)
百里桃花戏水,一时柳絮飞天。
诗朋赌酒醉江边,渔火飘飘梦幻。
不觉清风涂画,但知碧水如蓝。
古今多少月光篇,谁敢全唐压卷!?
(二十)西江月;秋江月(牧鹤山人)
每到中秋一夜,便邀老友三盅。
漫云陌路不相逢,网上晨昏也共。
万里流霞同醉,满怀愁绪抛空。
泛舟击橹唱西风,回首故园绮梦。
(二十一)西江月•夏江月
谁祭楚王项羽,皆怀诗祖屈原。
龙舟如箭健儿欢,两岸旌旗招唤。
闻鼓锦鳞惊散,伴云倦鸟留连。
踏青赏景醉忘还,新月一弯初诞。
(二十二)西江月;冬江月(牧鹤山人)
狗拉爬犁绝景, 雾凇雪柳奇观。
请君年底到呼兰,明月冰灯相伴。
大野风帆移动,园中情侣缠绵。
游人偏爱五更寒,玉阁琼楼拍案。
(二十三)西江月;西江月、东江月(牧鹤山人)
万里东西江月,一襟宽广胸怀,
天然造搜趣网化巧安排,遍洒清辉脉脉。
漫道如封如闭,已然半解半开,
融冰化雪扫阴霾,百卉繁荣可待。
(二十四)西江月;临江月(牧鹤山人)
鲜鲤家蔬村酒,扁舟野渡甜瓜。
悄然篝火几声蛙,柳月清光摇洒。
溜网蚊虫叮咬,讴歌雀鸟惊哗。
东方渐渐露微霞,难得一回消夏!
(二十五)西江月;长江月(牧鹤山人)
万里江流星野,一团月漫山川。
曾经赤壁满硝烟,也载雄兵百万。
三峡平湖唱晚,六朝胜地听澜。
楚河汉界妙机玄,苦海回头是岸。
(二十六)西江月;问江月(牧鹤山人)
千里云山独览,万年江月一弹。
孰能风雨共缠绵,江渚渔樵难断。
几度人寰桑变,何时笔墨雷喧。
怎寻桂酒慰飞船,宇宙深深谁探。
(二十七)西江月.网中月(岁月河)
牧鹤山人戏水,一时江月接天。
诗朋摇橹棹歌连,如醉如痴梦幻。
月夜流思濡墨,疑神展纸著篇。
心依网海颂河山,喜得春风送暖。
辛弃疾的[西江月]中,听取蛙声一片的上一句是什么?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2007年05月30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一】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县西,风景优美,所谓“溪山一片画图开”(辛弃疾《鹧鸪天 黄沙道中即事》)。辛弃疾在其附近建有书堂,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辛弃疾在南宋曾做到封疆大吏,但他那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终于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在任湖南转运副使期间,他曾奏进《论盗贼札子》,为民请命,历数百姓“嗷嗷痛苦之状”,指出“官逼民反”的事实,大声疾呼朝廷要“以惠养元元为意”。他在罢官闲居以前就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遂以稼轩名,自号稼轩居士。而长期的农村闲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农村,和农民建立了较深的感情,以至农村的一事一物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因而他对农民的疾苦很关切:“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浣溪沙》)风调雨顺,老百姓不致饿肚子了,他也感到很高兴。在这些农村词中,辛弃疾是把和平宁静的农村同污浊倾轧的“市朝”对立起来的。“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清平乐 题上卢桥》)他在官场里遭受排挤*,而在农村可以得到暂时的慰藉,寻求精神的寄托。正如他的朋友陆游说的那样:“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岳池农家》)。正是在这种复杂感情的促使下,辛弃疾才写出了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样轻快活泼的农村词,也只有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抱负,我们才能搜趣网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类词的妙处。
这首《西江月》写的是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经历的一个片段。在一个晴朗的江南夏夜,月光皎洁,照耀如同白昼,栖息在绿树枝杈上的乌鹊,以为曙光照临了,“呀呀”地惊飞而起,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弄得树枝还籁籁作响呢!当它发现自己判断错误时,才在另一根树枝上停息下来。清风徐来,树枝轻摇,惊得沉睡的夏蝉也在深夜里鸣叫起来。就在这醉人的晴朗月夜,我们的词人踽踽独行于黄沙道中,耳听着蝉鸣鹊叫,鼻闻着稻花的馥郁芳香,水国的骄子们似乎很理解我们词人欢悦的心情,于是为他奏起了欢快的交响曲。就从这青蛙的一片合唱声中,我们的词人已听到了丰收的消息。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词人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触觉到的,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他全部身心都沉浸在江南夏夜的舒适之中,于是情不自禁地翘首遥望天际,那里只有稀疏的几颗星星挂在蔚蓝的天幕上。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何况是江南的盛夏天气呢!不知什么时候,忽然飘来几片浮云,恶作剧似地洒下几点雨来。这突来的阵雨打破了词人的雅兴,使他不得不匆匆急步,躲避这夜来的飞雨。急于赶路,不暇四顾,路到溪桥一转弯,猛然抬头,嘿!一爿熟识的茅店就出现在土地庙的树林边。这简直是一幅优美动人、饶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它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这幅江南山村月夜图,作者是运用哪些艺术手段来表现的呢?
首先在词调的选择上,作者选用了易于表现活泼欢快情绪的小令《西江月》。《西江月》词,为双调,五十字,上下阕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厌韵。这首《西江月》的“蝉”“年”“前”“边”四字都在平声“先”韵内,而结句的“片”“见”两字虽属仄声,但在词韵中也属同部。这样平仄韵同部互协,可以增加词的声情之美,而这两个仄韵字都安排在上下阕的结句上,声调短促,戛然而止,使整首词更显得和谐有力。《西江月》每句字数大致整齐,为六、六、七、六句式。上下阕开头两个六字句,易于对偶。这首《西江月》上下阕开头两句对偶都很工稳。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关于“别枝”的解释问题。据我所看到的,大致有三种解释:一种是释“别”为“离开”,这里又有两种细微的不同说法,一是说月光“离别了树枝”,一是说乌鹊“离开枝头”;第二种是释“别枝”为“斜出的树枝”;第三种是释“别枝”为“另一枝”。我认为第三种解释是比较好的。因为“明月”两句对仗十分工稳。“明月”对“清风”,都是自然景象,真可谓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惊鹊”对“鸣蝉”,“惊”“鸣”都是动词,而且都有使动的意思,“鹊”“蝉”皆属能飞善鸣的动物;“别枝”对“半夜”,“枝”“夜”都是名词,“半”在这里作形容词用,“别”亦应是形容词,若作动词,则与“半夜”不对偶。再说,词的下阕开头两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数量词对数量词,名词对名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对仗非常工整。怎么能够设想,精通词学的辛弃疾会在同一首词的对偶处出现不对偶的现象呢?其实,这里的“别枝”,与唐代方干《寓居郝氏林亭》诗之“蝉曳残声过别枝”中的“别枝”是一个意思。苏轼的“月明惊鹊未安枝”(见《次韵蒋颖叔》《杭州牡丹……》两诗),周邦彦的“月皎惊乌栖不定”(《蝶恋花 早行》),说的也是明月使鹊惊起,不能安栖,意境也是相同的。
其次,是作者采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映的表现手法。明月、清风、稻花、星雨、茅店、溪桥,原都是无情物,而惊鹊、鸣蝉、青蛙,自然也不会有人的感情。但对这些客观景物的描写,却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心情。对于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来说,他所看到、听到、嗅到、触到、感觉到的一切,都是令人心情舒畅、欢欣鼓舞的。整首词的中心是“说丰年”,而着重表现的是作者因年丰而引起的欢快情绪。词的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静境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混,而着重于动静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片,都是为了突出“说丰年”三字。上阕对“面”的渲染,已形成欢快喜悦的氛围。词的下阕则着重于“点”的刻画。作者选取了夜行途中一个带有戏剧性的特写镜头,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这个妙趣横生的小插曲,使全词声情为之一扬。词的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句写动,而一、二句的“四二”句式,节奏轻快,跌宕起伏,末句的“转”字、“忽”字,更使作者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夜来飞雨,并没有使作者懊恼、扫兴,相反,更增加了词人的兴致。有的同志认为“七八个星天外”是“写云层之密”,只是从云层里透漏出来七八个星星。但从整首词看,这样解释则缺乏情致。这一句是和词的首句相照应的,写的正是“月明星稀”的实景。黄遵宪《早行》诗:“东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点两点星。”写的也是这种情景。如果云层很厚很密,那么酝酿时间必然较长,星星只能透漏出七八个,那么月亮定是黯淡无光了,这样作者思想上必然早有防雨的准备,这与上阕所描写的悠然恬适的心境是不相称的。再说,作者经常来往于黄沙道中,对沿途景物非常熟悉,如早有准备,那结句的“忽”字就无着落。盛夏时节,天气多变,刚才还是月明星稀,清风徐徐,想不到刹那间飞来几片乌云,接着撒下“两三点雨”,作者猝不及防,不暇思索而匆忙躲雨,及至“路转溪桥”,“旧时茅居”才蓦然出现在眼前。“忽”字在这里用得是很传神的。所以我说这是“夜来飞雨”,是盛夏的阵雨。如果是未雨绸缪,大雨将至,那就未免有点大煞风景了,而与整首词轻快活泼的情调也不和谐。五代卢延让《松寺》诗云:“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唐李山甫《寒食》诗亦云:“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辛弃疾在遣词用字上显然是受了他们的影响,但不能据此断定“七八个星”是由“云层之密”所致。
再次,全词用语明白如话,而又灵活多变,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轻快活泼的情调。辛词好用典,好发议论,但这首小词,作者一不用典,二不发议论,而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实地描写出来,清新活泼,摇曳多姿,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使人读来感到异常亲切自然。应该说,像辛弃疾《西江月》这样描写农村风光的抒情小词,在整个古典词中是不可多得的。(张忠纲)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一】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县西,风景优美,所谓“溪山一片画图开”(辛弃疾《鹧鸪天 黄沙道中即事》)。辛弃疾在其附近建有书堂,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辛弃疾在南宋曾做到封疆大吏,但他那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终于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在任湖南转运副使期间,他曾奏进《论盗贼札子》,为民请命,历数百姓“嗷嗷痛苦之状”,指出“官逼民反”的事实,大声疾呼朝廷要“以惠养元元为意”。他在罢官闲居以前就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遂以稼轩名,自号稼轩居士。而长期的农村闲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农村,和农民建立了较深的感情,以至农村的一事一物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因而他对农民的疾苦很关切:“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浣溪沙》)风调雨顺,老百姓不致饿肚子了,他也感到很高兴。在这些农村词中,辛弃疾是把和平宁静的农村同污浊倾轧的“市朝”对立起来的。“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清平乐 题上卢桥》)他在官场里遭受排挤*,而在农村可以得到暂时的慰藉,寻求精神的寄托。正如他的朋友陆游说的那样:“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岳池农家》)。正是在这种复杂感情的促使下,辛弃疾才写出了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样轻快活泼的农村词,也只有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抱负,我们才能搜趣网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类词的妙处。
这首《西江月》写的是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经历的一个片段。在一个晴朗的江南夏夜,月光皎洁,照耀如同白昼,栖息在绿树枝杈上的乌鹊,以为曙光照临了,“呀呀”地惊飞而起,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弄得树枝还籁籁作响呢!当它发现自己判断错误时,才在另一根树枝上停息下来。清风徐来,树枝轻摇,惊得沉睡的夏蝉也在深夜里鸣叫起来。就在这醉人的晴朗月夜,我们的词人踽踽独行于黄沙道中,耳听着蝉鸣鹊叫,鼻闻着稻花的馥郁芳香,水国的骄子们似乎很理解我们词人欢悦的心情,于是为他奏起了欢快的交响曲。就从这青蛙的一片合唱声中,我们的词人已听到了丰收的消息。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词人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触觉到的,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他全部身心都沉浸在江南夏夜的舒适之中,于是情不自禁地翘首遥望天际,那里只有稀疏的几颗星星挂在蔚蓝的天幕上。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何况是江南的盛夏天气呢!不知什么时候,忽然飘来几片浮云,恶作剧似地洒下几点雨来。这突来的阵雨打破了词人的雅兴,使他不得不匆匆急步,躲避这夜来的飞雨。急于赶路,不暇四顾,路到溪桥一转弯,猛然抬头,嘿!一爿熟识的茅店就出现在土地庙的树林边。这简直是一幅优美动人、饶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它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这幅江南山村月夜图,作者是运用哪些艺术手段来表现的呢?
首先在词调的选择上,作者选用了易于表现活泼欢快情绪的小令《西江月》。《西江月》词,为双调,五十字,上下阕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厌韵。这首《西江月》的“蝉”“年”“前”“边”四字都在平声“先”韵内,而结句的“片”“见”两字虽属仄声,但在词韵中也属同部。这样平仄韵同部互协,可以增加词的声情之美,而这两个仄韵字都安排在上下阕的结句上,声调短促,戛然而止,使整首词更显得和谐有力。《西江月》每句字数大致整齐,为六、六、七、六句式。上下阕开头两个六字句,易于对偶。这首《西江月》上下阕开头两句对偶都很工稳。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关于“别枝”的解释问题。据我所看到的,大致有三种解释:一种是释“别”为“离开”,这里又有两种细微的不同说法,一是说月光“离别了树枝”,一是说乌鹊“离开枝头”;第二种是释“别枝”为“斜出的树枝”;第三种是释“别枝”为“另一枝”。我认为第三种解释是比较好的。因为“明月”两句对仗十分工稳。“明月”对“清风”,都是自然景象,真可谓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惊鹊”对“鸣蝉”,“惊”“鸣”都是动词,而且都有使动的意思,“鹊”“蝉”皆属能飞善鸣的动物;“别枝”对“半夜”,“枝”“夜”都是名词,“半”在这里作形容词用,“别”亦应是形容词,若作动词,则与“半夜”不对偶。再说,词的下阕开头两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数量词对数量词,名词对名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对仗非常工整。怎么能够设想,精通词学的辛弃疾会在同一首词的对偶处出现不对偶的现象呢?其实,这里的“别枝”,与唐代方干《寓居郝氏林亭》诗之“蝉曳残声过别枝”中的“别枝”是一个意思。苏轼的“月明惊鹊未安枝”(见《次韵蒋颖叔》《杭州牡丹……》两诗),周邦彦的“月皎惊乌栖不定”(《蝶恋花 早行》),说的也是明月使鹊惊起,不能安栖,意境也是相同的。
其次,是作者采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映的表现手法。明月、清风、稻花、星雨、茅店、溪桥,原都是无情物,而惊鹊、鸣蝉、青蛙,自然也不会有人的感情。但对这些客观景物的描写,却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心情。对于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来说,他所看到、听到、嗅到、触到、感觉到的一切,都是令人心情舒畅、欢欣鼓舞的。整首词的中心是“说丰年”,而着重表现的是作者因年丰而引起的欢快情绪。词的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静境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混,而着重于动静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片,都是为了突出“说丰年”三字。上阕对“面”的渲染,已形成欢快喜悦的氛围。词的下阕则着重于“点”的刻画。作者选取了夜行途中一个带有戏剧性的特写镜头,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这个妙趣横生的小插曲,使全词声情为之一扬。词的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句写动,而一、二句的“四二”句式,节奏轻快,跌宕起伏,末句的“转”字、“忽”字,更使作者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夜来飞雨,并没有使作者懊恼、扫兴,相反,更增加了词人的兴致。有的同志认为“七八个星天外”是“写云层之密”,只是从云层里透漏出来七八个星星。但从整首词看,这样解释则缺乏情致。这一句是和词的首句相照应的,写的正是“月明星稀”的实景。黄遵宪《早行》诗:“东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点两点星。”写的也是这种情景。如果云层很厚很密,那么酝酿时间必然较长,星星只能透漏出七八个,那么月亮定是黯淡无光了,这样作者思想上必然早有防雨的准备,这与上阕所描写的悠然恬适的心境是不相称的。再说,作者经常来往于黄沙道中,对沿途景物非常熟悉,如早有准备,那结句的“忽”字就无着落。盛夏时节,天气多变,刚才还是月明星稀,清风徐徐,想不到刹那间飞来几片乌云,接着撒下“两三点雨”,作者猝不及防,不暇思索而匆忙躲雨,及至“路转溪桥”,“旧时茅居”才蓦然出现在眼前。“忽”字在这里用得是很传神的。所以我说这是“夜来飞雨”,是盛夏的阵雨。如果是未雨绸缪,大雨将至,那就未免有点大煞风景了,而与整首词轻快活泼的情调也不和谐。五代卢延让《松寺》诗云:“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唐李山甫《寒食》诗亦云:“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辛弃疾在遣词用字上显然是受了他们的影响,但不能据此断定“七八个星”是由“云层之密”所致。
再次,全词用语明白如话,而又灵活多变,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轻快活泼的情调。辛词好用典,好发议论,但这首小词,作者一不用典,二不发议论,而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实地描写出来,清新活泼,摇曳多姿,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使人读来感到异常亲切自然。应该说,像辛弃疾《西江月》这样描写农村风光的抒情小词,在整个古典词中是不可多得的。(张忠纲)
关于童年的儿童诗
先来古诗---------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伦,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现代诗----------------
1、《小小的船》
叶圣陶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几种树》
叶圣陶
杨树直挺几丈高,
柳树倒挂细枝条。
银杏叶子像扇子,
香椿叶子像羽毛。
桃树杏树开花早,
马缨开花春夏交。
松树柏树常年绿,
枫叶秋来红叶飘。
3、《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
在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
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4、《雨后》
冰心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
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
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把水花儿溅起我高。
他喊;“妹,小心,滑!”
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
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
却放射出兴奋和骄傲。
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紧紧地跟在泥裤子后面,
她咬着唇儿
提着裙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心里却希望自己
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5、《春天》
穆旦
春天是人间的保姆,
带领一切到秋天成熟,
劝服你用温暖的阳光,
用风和雨,使土地重复。
林间的群鸟于是欢叫,
村外的小河也开始忙碌。
6、《生活的颜色》
曾卓
一个小朋友问我,生活是什么颜色?
有时是闪闪桂冠的银色
有时是长夜漫漫的黑色
有时是飞腾火焰的红色
有时是阴霾天空的灰色
有时是浩瀚大海的蓝色
有时是无垠沙漠的黄色
有时是夏日森林的绿色
有时是黄昏薄暮的紫色
……
我无法告诉你生活是什么颜色
我不能想象生活只是单一的颜色
它旋转着,旋转着向前
闪射着灿烂的彩色
7、《月之故乡》
彭邦桢
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
一个在天上
8、《童话》
郭风
小野菊坐在篱笆的后面,
侧着头,想到:
“我长大了,
要有一把蓝色的遮阳伞;
那时候,我会很好看,
我要和蜜蜂谈话!”
站在她旁边的蒲公英,插嘴道:
“可是,那有什么好呢?”
小野菊马上问道:
“可是,你会比我好吗?”
“我长大了,会有一顶”
旅行用的,黄色的小便帽;
我要带一只白羽毛的毽子,
旅行到很多的地方!”
小野菊沉思地说:“那真的很好,
可是,我不要像你!”
9、《捉迷藏》
圣野
小妹妹跟风
捉迷藏
小妹妹问风:
藏好了没有
呆了好一会
没有听风说话儿
小妹妹就从墙角后
跳出来找风
找来找去找不到
忽然“嘻”的一声
风在一棵树上笑起来了
有一张树叶子没站稳
给风一笑
掉下来了
小妹妹连忙跳过去
把叶子捉住,问它:
风呢?
叶子红起脸孔说:
我也不知道!
10、《竹林奇遇》
圣野
《皇帝的新衣》里,
那个说了“皇帝光屁股”的孩子,
第二天,被那两个
依然取得皇帝信任的骗子追踪,
他一逃逃到密密的竹林里
就再也找不到了。
他的妈妈很担心,
到竹林里找他,
一遍又一遍地叫:
“孩子,出来吧,出来吧,
骗子已经回城了!”
忽然,妈妈听到
一根竹子里有声音。
妈妈连忙请篾匠来
破开那根竹子;
这个说真话的小孩,
果然从竹节里跳出来!
妈妈惊奇地问他:
“你躲在这里干什么?”
孩子认真地回答:
“这里叫虚心国,
安全地住着
不说谎的公民。”
11、《手套》
圣野
一只手套不见了
另一只手套哭了
不知藏在袋里好
还是戴在手上好
觉得
非常的冷清
12、《安慰》
顾城
青青的野葡萄
淡黄的小月亮
妈妈发愁了
怎么做果酱
我说:
别加糖
在早晨的篱笆上
有一枚甜甜的
红太阳
13、《老祖母的牙齿》
曾妙容
时间真是恶作剧,
爱在老祖母的牙齿上开山洞;
风儿更顽皮,
在那山洞里钻来钻去。
嘘!嘘!嘘!
老祖母的话儿半天才说一句:
去!去!去!
逗得我们笑嘻嘻。
14、《小鸟音符》
柯岩
小鸟,小鸟,
你们为什么
不坐在高高的树梢?
小鸟,小鸟,
你们为什么
在电线上来回回跳跃?
明白了,明白了,
你们错把电线当成五线谱了。
小鸟音符,
呵,音符小鸟——
多么美丽的曲调……
15、《花篮》
陈顺雪
用嫩嫩的柳条
用含苞的野花
编织成一个花篮
我要把开冻的河水
芬芳的绿林
装在里面
即使冬天来到
篮子里的春天也会盛开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伦,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现代诗----------------
1、《小小的船》
叶圣陶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几种树》
叶圣陶
杨树直挺几丈高,
柳树倒挂细枝条。
银杏叶子像扇子,
香椿叶子像羽毛。
桃树杏树开花早,
马缨开花春夏交。
松树柏树常年绿,
枫叶秋来红叶飘。
3、《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
在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
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4、《雨后》
冰心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
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
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把水花儿溅起我高。
他喊;“妹,小心,滑!”
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
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
却放射出兴奋和骄傲。
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紧紧地跟在泥裤子后面,
她咬着唇儿
提着裙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心里却希望自己
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5、《春天》
穆旦
春天是人间的保姆,
带领一切到秋天成熟,
劝服你用温暖的阳光,
用风和雨,使土地重复。
林间的群鸟于是欢叫,
村外的小河也开始忙碌。
6、《生活的颜色》
曾卓
一个小朋友问我,生活是什么颜色?
有时是闪闪桂冠的银色
有时是长夜漫漫的黑色
有时是飞腾火焰的红色
有时是阴霾天空的灰色
有时是浩瀚大海的蓝色
有时是无垠沙漠的黄色
有时是夏日森林的绿色
有时是黄昏薄暮的紫色
……
我无法告诉你生活是什么颜色
我不能想象生活只是单一的颜色
它旋转着,旋转着向前
闪射着灿烂的彩色
7、《月之故乡》
彭邦桢
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
一个在天上
8、《童话》
郭风
小野菊坐在篱笆的后面,
侧着头,想到:
“我长大了,
要有一把蓝色的遮阳伞;
那时候,我会很好看,
我要和蜜蜂谈话!”
站在她旁边的蒲公英,插嘴道:
“可是,那有什么好呢?”
小野菊马上问道:
“可是,你会比我好吗?”
“我长大了,会有一顶”
旅行用的,黄色的小便帽;
我要带一只白羽毛的毽子,
旅行到很多的地方!”
小野菊沉思地说:“那真的很好,
可是,我不要像你!”
9、《捉迷藏》
圣野
小妹妹跟风
捉迷藏
小妹妹问风:
藏好了没有
呆了好一会
没有听风说话儿
小妹妹就从墙角后
跳出来找风
找来找去找不到
忽然“嘻”的一声
风在一棵树上笑起来了
有一张树叶子没站稳
给风一笑
掉下来了
小妹妹连忙跳过去
把叶子捉住,问它:
风呢?
叶子红起脸孔说:
我也不知道!
10、《竹林奇遇》
圣野
《皇帝的新衣》里,
那个说了“皇帝光屁股”的孩子,
第二天,被那两个
依然取得皇帝信任的骗子追踪,
他一逃逃到密密的竹林里
就再也找不到了。
他的妈妈很担心,
到竹林里找他,
一遍又一遍地叫:
“孩子,出来吧,出来吧,
骗子已经回城了!”
忽然,妈妈听到
一根竹子里有声音。
妈妈连忙请篾匠来
破开那根竹子;
这个说真话的小孩,
果然从竹节里跳出来!
妈妈惊奇地问他:
“你躲在这里干什么?”
孩子认真地回答:
“这里叫虚心国,
安全地住着
不说谎的公民。”
11、《手套》
圣野
一只手套不见了
另一只手套哭了
不知藏在袋里好
还是戴在手上好
觉得
非常的冷清
12、《安慰》
顾城
青青的野葡萄
淡黄的小月亮
妈妈发愁了
怎么做果酱
我说:
别加糖
在早晨的篱笆上
有一枚甜甜的
红太阳
13、《老祖母的牙齿》
曾妙容
时间真是恶作剧,
爱在老祖母的牙齿上开山洞;
风儿更顽皮,
在那山洞里钻来钻去。
嘘!嘘!嘘!
老祖母的话儿半天才说一句:
去!去!去!
逗得我们笑嘻嘻。
14、《小鸟音符》
柯岩
小鸟,小鸟,
你们为什么
不坐在高高的树梢?
小鸟,小鸟,
你们为什么
在电线上来回回跳跃?
明白了,明白了,
你们错把电线当成五线谱了。
小鸟音符,
呵,音符小鸟——
多么美丽的曲调……
15、《花篮》
陈顺雪
用嫩嫩的柳条
用含苞的野花
编织成一个花篮
我要把开冻的河水
芬芳的绿林
装在里面
即使冬天来到
篮子里的春天也会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