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出自什么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出自《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TglesITSyN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TglesITSyN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是什么意思
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
这句话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孟子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人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端倪。
扩展资料
1、悲天悯人
读音:b搜趣网ēi tiān mǐn rén。
释义: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出处:清黄宗羲《朱人远墓志铭》:www.souquanme.com“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意思是:人怎么能因为//www.souquanme.com自己的际遇不好,就没有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呢?
例句:鲁迅在《肥皂》中,戮穿了道学家那副悲天悯人的虚伪面孔 。
2、落井下石
读音:luò jǐng xià shí。
释义:也说落井投石、投井下石,比喻乘人危难时加以陷害。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意思是:一旦碰到蝇头小利,即使细小如汗毛头发那样微不足道;也不惜与好友故知闹翻;如路人一般;看见有人跌落井里;不是施以援手;相反却是把他往下推;又在他上面压上大石头;生怕他自己会爬上来。
例句:他最讨厌那种嫌贫爱富,落井下石的人。
做一个善良的人就要有恻隐之心是孟子中的哪一句话?
做一个善良的人就要有恻隐之心是孟子中《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中的一句话。
《孟子》中的“恻隐之心”,历代大多将其解释为性之发用的情,这是一种将情感对象化打量的结果。面对《孟子》文本本身,本文认为“恻隐之心”是一种先于主体情感的情感,是一种本源情感。“乍见孺子将入于井”是一种本源的生活情境,在本源的生活情境中,作为仁爱情感的恻隐之心得以显现。这种TglesITSyN本源仁爱情感的“恻隐之心”,通过“扩而充之”和“思”,从情感意向到情感意欲,从本源的情感之思到意向之思,再到意欲之思,从而产生了表象,产生了主体性,主体性经过认知之思而进行“推恩”,将仁爱情感端倪普遍化、理性化,从而树立起了人性本体。
来源:北方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