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同的句子的修辞造句
总共是七句话造七种结构形式的句子1主动句2被动句3常式句4变式句5借喻6暗喻7明喻什么是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用“为”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动见瞻观,何时易乎? (曹丕《与吴质书》)www.souquanme.com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参佐无不被系束。(《世说新语•桓南郡好猎》)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类别:学习 | 添加到搜藏 | 浏览(4) | 评论 (0) 上一篇:局子站换 相关文章:• 1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2 ... • 文言句式——被动句 (1)
• 日语特殊句式--使役句(一般使役... • 英语中被动句的各种翻译方式
• 2008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文言文句式... • 古代汉语练习(四)——判断句,被...
• 文言句式--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 四,自复被动句
• 日语被动句 • 第十一讲 被动句
更多>>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高尔基《海燕》)
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
③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欧仁鲍狄埃《国际歌》)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用“为”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动见瞻观,何时易乎? (曹丕《与吴质书》)www.souquanme.com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参佐无不被系束。(《世说新语•桓南郡好猎》)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类别:学习 | 添加到搜藏 | 浏览(4) | 评论 (0) 上一篇:局子站换 相关文章:• 1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2 ... • 文言句式——被动句 (1)
• 日语特殊句式--使役句(一般使役... • 英语中被动句的各种翻译方式
• 2008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文言文句式... • 古代汉语练习(四)——判断句,被...
• 文言句式--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 四,自复被动句
• 日语被动句 • 第十一讲 被动句
更多>>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高尔基《海燕》)
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
③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欧仁鲍狄埃《国际歌》)
之于是什么意思
在小说中,常看到,你之于我,我之于他,那个之于是什么意思?【释义】之于:对于。
之:“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于:对、对于。
之于:《诸稽郢行成于吴》“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拓展资料于yú
①<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于泓。”《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
②<介>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
③<介>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捕蛇者说》:“余将告于莅事者。”
④<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伶官传序》:“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廉颇www.souquanme.com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⑥<词缀>用在动词前,无义。《诗经葛覃》:“黄鸟于飞。”
高中课本出现的古诗词?
高中课本古诗词欣赏37
宋 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鹊桥仙:此调有两体,五十六字者始自欧阳修,因其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取以为名;八十八字者始于柳永。此调多咏七夕。
纤云弄巧:纤细的云彩变幻出许多美丽的花样来。这句写织女劳动的情形。传说织女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缎。
飞星传恨:飞奔的牵牛星流露出(久别的)怨恨。作者想象被银河阻隔的牛郎、织女二星,闪现出离愁别恨的样子。
金风:秋风。秋,在五行中属金。
玉露:晶莹如玉的露珠,指秋露。
忍顾:不忍心回头看。
朝朝暮暮:日日夜夜。这里指日夜相聚。
【译文】
1、彩云显露着自己的乖巧,流星传递着牛女的愁恨。
纵然那迢迢银河宽又阔,鹊桥上牛郎织女喜相逢。
团圆在金风习习霜降日,胜过了人间多少凡俗情。
莫说这含情脉脉似流水,莫遗憾美好时光恍如梦。
莫感慨牛郎织女七夕会,莫悲伤人生长恨水长东。
只要是真情久长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2、天上中的云彩不停地变幻着奇巧的图案,牛郎、织女守候在宽广的银河两岸,每年只能在七月七日的夜晚才相会一次。可这如同秋风、露水般的短暂相逢,却要胜过人世间那些伴侣的日日夜夜长相厮守。
这缠绵的情思,仿佛银河里经年流淌的河水,绵绵不绝;这如梦似幻的短暂欢会,最终还是要结束,如何能忍心回头看那从鹊桥回去的路哇!两个人的感情若是能致死不渝,地老天荒,又何必在乎是不是能够卿卿我我,朝夕相处呢?
【赏析1】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赏析2】
七夕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和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日子,所以“七夕”也叫“七夕相思节”,充满了浪漫色彩。
记得小时候每年七夕左右,村里都要组织看露天电影《牛郎织女》,印象最深的就是:织女同意随牛郎回家时,化身人形的老牛采朵喇叭花,嘀嘀哒,嘀嘀哒,左舞右蹈的欢快情形;当天兵天将捉拿织女时,老牛拨下头上的角,让牛郎挑着一双儿女站在牛角上去追织女,眼看就要追上时,王母娘娘突然拔下头上的金簪向地上一划,顿时浊浪滔天,牛郎织女被隔在了河两边。二人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一会儿飞来一大群喜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便走到桥上相会。
想来真是好笑,那时真恨死了那个长着一脸麻子的王母娘娘,恨不得天兵天将一雷将她死。
电影看完了,伙伴们都还意犹未尽,说七夕夜深人静时,悄悄躲在葡萄架或棉花地里就能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于是,村里的葡萄架下、棉花地里都挤满了一个个好奇的小脑袋。到了第二天,都说听到牛郎与织女的笑声了,谁也不承认自己什么也没听见。
“未会牵牛意如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几多。”
江苏民间也有“七夕”送巧果的习俗。一般七月初一,母亲们便开始把揉好的面切成蚕豆般大小,晒两个太阳,然后像炒蚕豆一样炒熟,分咸甜两种口味,另外再买一些馓子和水果之类送给已出嫁的女儿,希望自己的女儿吃了以后也能象织女一样有一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能成为里外一把手,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七夕”也叫“乞巧节”。
我的外婆远在苏北的淮安,幸而母亲生来就有一双灵巧的手,什么巧果、馓子自己都会做。所以我和弟弟不用“乞巧”,也照样能吃到各式各样的巧果了。
现在的生活好了,西风日渐旺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2月14日的情人节,商家们的大肆炒作,玫瑰与巧克力的过于张扬少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含蓄与韵味。现在有很多商家注意到了这些,打出了“中国的情人节”的招牌,我是极不喜欢的,“七夕相思节”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为何要戴上洋人的帽子,间接地替洋人做广告呢?
我国古老的历史,动人的传说,优美的诗句,铺垫出七夕节浓郁的文化底蕴,赋予七夕节神奇旖旎的氛围,令人沉醉不已。
咏七夕诗最著名的是风流才子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牛郎织女星。”他以一种平静心态欣赏牛女双星相会,未言欣赏,是欣赏。
白居易则写的是复杂心境:“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许多诗人想的是天上牛郎织女尚能一年一度相会,而人间有情人有的一经别离,永不相逢,发出愤怒呐喊:“莫嫌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
写得最深刻,最有情味、意味当属宋人秦观的《鹊桥仙》了,上半阕用“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对牛女相会发出赞颂、羡慕,下半阕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道出了千古爱的真谛,这两句在当时具有超前性,到如今具有当代性,实为千古绝唱!
一首好的诗词,经久不衰,对中国人的文化、艺术和生活产生如此巨大影响,那是因为它来自人民,通向民心。
【赏析3】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时期扬州高邮人,著名词人。由于苏轼的推荐,秦观做过太学博士,并整理国家藏书。因党派之争,在政治上再三遭受打击,被贬斥到遥远的西南。死于赦免后北归途中。
秦观出于苏轼之门,但诗词却自成一家,尤以词名为盛。他的词以善于刻画,用字精密,富于情韵见长。词集有《淮海居士长短句》问世。
本词是根据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写的搜趣网。词人突破俗套,以全新的独特手法反映出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复杂心情,歌颂真挚不渝的爱情。尤其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扫陈腐,翻出新意,成了千古绝唱。
上阙:写佳期相会,感叹相逢之艰难与可贵。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以极其简约而又经济的笔墨,以轻盈明快的笔触,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了气氛。在作者的笔下牛郎织女的忠贞爱情不禁感动了天上的神仙和尘世间的人们,仿佛也感动了世间万物为之动容,在这相会佳期,彩云都来为他们“弄巧”,流星也来为他们“传恨”,足见词人对牛郎织女坚贞不渝的爱情所持的态度。“银汉迢迢暗渡”写的是牛郎织女在七月七日的夜里悄悄地渡河相会的场景,是情节的推进。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在这里,作品由前三句的描写与叙述转为议论,进而直接表达作者对爱情的态度:他们虽然难得见面,每年才能有一次难得的如“金风”、“玉露”般短暂的相聚,然而她们却千百年来守候在遥远的银河两岸,经年守望,心心相印,至死不渝。难得的一年一度的聚会,难得的互诉衷肠,互吐心中无尽的思念和柔情,却要远远胜过人世间那些伴侣的日日夜夜长相厮守。
下阙:写依依惜别之情,揭示爱之真谛。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这三句话极言牛郎织女情之缠绵,相聚之短暂,离别之苦痛难忍。“柔情似水”,一年才难得一次相聚和倾诉,这缠绵悱恻的柔情,婉如这天河中的悠悠流水,短暂的一个夜晚怎说得完呢。“佳期如梦”,这相聚梦一般短暂,梦一般转瞬即逝,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如幻的难以名状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巧妙地表现了牛郎织女临别时的依恋与怅惘。一年才有这短暂的一聚,又要匆匆惜别,各回其岸边重新守候,那分别的路,看不忍,不看也不忍,复杂、痛苦、无奈多种感受跃然纸上。读之令人揪心,思之催人泪下。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词人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直至地老天荒,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同时也是词人对真爱的深刻感悟。这一感悟之笔,使全词升华到了一个新的思想极致高度。
作品以写景、叙事、议论、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独特手法,以构思的奇巧,以新颖的意境,以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的风格,将古老的题材,古老的爱情故事,绽放出了新鲜耀眼的火花,是对传统的言情作品的一个挑战。
【评解】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秦观的这首《鹊桥仙》独具丰彩,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好作品。它既没有慨叹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却自出机抒,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
沈祖棻《宋词赏析》:这首词上、下片的结句,都表现了词人对于爱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他否定了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文史知识》(1982.12):秦观的这首《鹊桥仙》上片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发抒感慨,下片词人将意思翻进一层,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真谛。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正是这首词流传久远,历久而不衰的关键所在。
宋 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鹊桥仙:此调有两体,五十六字者始自欧阳修,因其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取以为名;八十八字者始于柳永。此调多咏七夕。
纤云弄巧:纤细的云彩变幻出许多美丽的花样来。这句写织女劳动的情形。传说织女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缎。
飞星传恨:飞奔的牵牛星流露出(久别的)怨恨。作者想象被银河阻隔的牛郎、织女二星,闪现出离愁别恨的样子。
金风:秋风。秋,在五行中属金。
玉露:晶莹如玉的露珠,指秋露。
忍顾:不忍心回头看。
朝朝暮暮:日日夜夜。这里指日夜相聚。
【译文】
1、彩云显露着自己的乖巧,流星传递着牛女的愁恨。
纵然那迢迢银河宽又阔,鹊桥上牛郎织女喜相逢。
团圆在金风习习霜降日,胜过了人间多少凡俗情。
莫说这含情脉脉似流水,莫遗憾美好时光恍如梦。
莫感慨牛郎织女七夕会,莫悲伤人生长恨水长东。
只要是真情久长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2、天上中的云彩不停地变幻着奇巧的图案,牛郎、织女守候在宽广的银河两岸,每年只能在七月七日的夜晚才相会一次。可这如同秋风、露水般的短暂相逢,却要胜过人世间那些伴侣的日日夜夜长相厮守。
这缠绵的情思,仿佛银河里经年流淌的河水,绵绵不绝;这如梦似幻的短暂欢会,最终还是要结束,如何能忍心回头看那从鹊桥回去的路哇!两个人的感情若是能致死不渝,地老天荒,又何必在乎是不是能够卿卿我我,朝夕相处呢?
【赏析1】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赏析2】
七夕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和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日子,所以“七夕”也叫“七夕相思节”,充满了浪漫色彩。
记得小时候每年七夕左右,村里都要组织看露天电影《牛郎织女》,印象最深的就是:织女同意随牛郎回家时,化身人形的老牛采朵喇叭花,嘀嘀哒,嘀嘀哒,左舞右蹈的欢快情形;当天兵天将捉拿织女时,老牛拨下头上的角,让牛郎挑着一双儿女站在牛角上去追织女,眼看就要追上时,王母娘娘突然拔下头上的金簪向地上一划,顿时浊浪滔天,牛郎织女被隔在了河两边。二人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一会儿飞来一大群喜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便走到桥上相会。
想来真是好笑,那时真恨死了那个长着一脸麻子的王母娘娘,恨不得天兵天将一雷将她死。
电影看完了,伙伴们都还意犹未尽,说七夕夜深人静时,悄悄躲在葡萄架或棉花地里就能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于是,村里的葡萄架下、棉花地里都挤满了一个个好奇的小脑袋。到了第二天,都说听到牛郎与织女的笑声了,谁也不承认自己什么也没听见。
“未会牵牛意如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几多。”
江苏民间也有“七夕”送巧果的习俗。一般七月初一,母亲们便开始把揉好的面切成蚕豆般大小,晒两个太阳,然后像炒蚕豆一样炒熟,分咸甜两种口味,另外再买一些馓子和水果之类送给已出嫁的女儿,希望自己的女儿吃了以后也能象织女一样有一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能成为里外一把手,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七夕”也叫“乞巧节”。
我的外婆远在苏北的淮安,幸而母亲生来就有一双灵巧的手,什么巧果、馓子自己都会做。所以我和弟弟不用“乞巧”,也照样能吃到各式各样的巧果了。
现在的生活好了,西风日渐旺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2月14日的情人节,商家们的大肆炒作,玫瑰与巧克力的过于张扬少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含蓄与韵味。现在有很多商家注意到了这些,打出了“中国的情人节”的招牌,我是极不喜欢的,“七夕相思节”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为何要戴上洋人的帽子,间接地替洋人做广告呢?
我国古老的历史,动人的传说,优美的诗句,铺垫出七夕节浓郁的文化底蕴,赋予七夕节神奇旖旎的氛围,令人沉醉不已。
咏七夕诗最著名的是风流才子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牛郎织女星。”他以一种平静心态欣赏牛女双星相会,未言欣赏,是欣赏。
白居易则写的是复杂心境:“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许多诗人想的是天上牛郎织女尚能一年一度相会,而人间有情人有的一经别离,永不相逢,发出愤怒呐喊:“莫嫌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
写得最深刻,最有情味、意味当属宋人秦观的《鹊桥仙》了,上半阕用“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对牛女相会发出赞颂、羡慕,下半阕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道出了千古爱的真谛,这两句在当时具有超前性,到如今具有当代性,实为千古绝唱!
一首好的诗词,经久不衰,对中国人的文化、艺术和生活产生如此巨大影响,那是因为它来自人民,通向民心。
【赏析3】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时期扬州高邮人,著名词人。由于苏轼的推荐,秦观做过太学博士,并整理国家藏书。因党派之争,在政治上再三遭受打击,被贬斥到遥远的西南。死于赦免后北归途中。
秦观出于苏轼之门,但诗词却自成一家,尤以词名为盛。他的词以善于刻画,用字精密,富于情韵见长。词集有《淮海居士长短句》问世。
本词是根据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写的搜趣网。词人突破俗套,以全新的独特手法反映出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复杂心情,歌颂真挚不渝的爱情。尤其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扫陈腐,翻出新意,成了千古绝唱。
上阙:写佳期相会,感叹相逢之艰难与可贵。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以极其简约而又经济的笔墨,以轻盈明快的笔触,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了气氛。在作者的笔下牛郎织女的忠贞爱情不禁感动了天上的神仙和尘世间的人们,仿佛也感动了世间万物为之动容,在这相会佳期,彩云都来为他们“弄巧”,流星也来为他们“传恨”,足见词人对牛郎织女坚贞不渝的爱情所持的态度。“银汉迢迢暗渡”写的是牛郎织女在七月七日的夜里悄悄地渡河相会的场景,是情节的推进。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在这里,作品由前三句的描写与叙述转为议论,进而直接表达作者对爱情的态度:他们虽然难得见面,每年才能有一次难得的如“金风”、“玉露”般短暂的相聚,然而她们却千百年来守候在遥远的银河两岸,经年守望,心心相印,至死不渝。难得的一年一度的聚会,难得的互诉衷肠,互吐心中无尽的思念和柔情,却要远远胜过人世间那些伴侣的日日夜夜长相厮守。
下阙:写依依惜别之情,揭示爱之真谛。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这三句话极言牛郎织女情之缠绵,相聚之短暂,离别之苦痛难忍。“柔情似水”,一年才难得一次相聚和倾诉,这缠绵悱恻的柔情,婉如这天河中的悠悠流水,短暂的一个夜晚怎说得完呢。“佳期如梦”,这相聚梦一般短暂,梦一般转瞬即逝,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如幻的难以名状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巧妙地表现了牛郎织女临别时的依恋与怅惘。一年才有这短暂的一聚,又要匆匆惜别,各回其岸边重新守候,那分别的路,看不忍,不看也不忍,复杂、痛苦、无奈多种感受跃然纸上。读之令人揪心,思之催人泪下。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词人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直至地老天荒,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同时也是词人对真爱的深刻感悟。这一感悟之笔,使全词升华到了一个新的思想极致高度。
作品以写景、叙事、议论、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独特手法,以构思的奇巧,以新颖的意境,以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的风格,将古老的题材,古老的爱情故事,绽放出了新鲜耀眼的火花,是对传统的言情作品的一个挑战。
【评解】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秦观的这首《鹊桥仙》独具丰彩,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好作品。它既没有慨叹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却自出机抒,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
沈祖棻《宋词赏析》:这首词上、下片的结句,都表现了词人对于爱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他否定了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文史知识》(1982.12):秦观的这首《鹊桥仙》上片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发抒感慨,下片词人将意思翻进一层,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真谛。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正是这首词流传久远,历久而不衰的关键所在。
关于言听计从的诗?
言听计从 读音(发音): yán tīng jì cóng 详细解释(意思):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出处(典故):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示例: 邓对于他也就和刘玄德之于诸葛孔明,几几乎是~的。 ★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二十六
言听计从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言"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听"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计"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从"的成语
成语言听计从造句
言听计从相关推荐
成语"言听计从"逐字解释参考
yán①说;谈论。《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所闻。”《邵公谏厉王弭谤》:“吾能弭谤矣,乃不敢~。”②言语;言论。《鸿门宴》:“至军中,具以沛公~报项王。”《邵公谏厉王弭谤》:“王不听,于国人莫敢出~,三年,乃流王于彘。”③一字为一言。《琵琶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④一句为言。《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⑤著作;书籍。《过秦论》:“焚百家之~,以愚黔首。”⑥无实在意义。《归去来辞》:“世与我相违,复驾~兮焉求?”⑦词缀,多用于动词之前。《左传僖公九年》:“既盟之后,~归于好。” 【言瑞】守信之言。 【言重】出言慎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īng①耳听。《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风吹雨,铁马冰马河入梦来。”②听从;接受。《陈情表》:“愿陛下矜悯愚诚,~臣微志。”③听信。《屈原列传》:“怀王竟~郑袖,复释去张仪。”④听凭;听任。《王冕读书》:“儿痴如此,曷不~其所为。”⑤听力;听闻。《出师表》:“诚宜开张圣~,以光先帝遗德。”⑥治理;处理。《论语颜渊》:“~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⑦通“厅”,厅堂。《世说新语政事》:“大司马府~前有一老槐。” 【听事】处理政事。厅堂;官府办公的地方。 【听讼】审理诉讼;判案。 【听政】处理政务。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ì①算帐;计算。《出师表》:“则汉室之隆,可~日而待也。”②账薄。《汉书黄霸传》:“使领郡钱谷~,……以廉称。” 【又】送账簿。《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于季氏。”③打算;盘算;谋划。《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欲亡走燕。”④计议;商量。《廉颇蔺相如列传》:“唯大王与群臣孰~议之。”⑤计谋;计策。《赤壁之战》:“愿早定大~,莫用众人之议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óng①跟随;跟从。《垓下之战》:“有美人名虞,常幸~。”《荷蓧丈人》:“子路~而后。”《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又】使……跟从;让……跟随。《鸿门宴》:“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后生。”《左忠毅公逸事》:“~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又】追赶;追随。《孙子兵法军争》:“佯北勿~。”《狼》:“一狼得骨,止,一狼仍~。”②顺从;听从。《论语十则》:“多闻,择其善者而~之。”③参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及使之~政,则茫然不知其方……。”《琵琶行》:“弟走~军阿姨死。”④依傍;紧靠着。《鸿门宴》:“樊哙~良坐。”⑤副,与“正”相对。《魏书官氏志》:“前世职次皆无~品,魏氏始置之。”⑥行;做;处理。《教战守策》:“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事。”《群英会蒋干中计》:“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事。”⑦任;任凭。《论语为政》:“七十而~心所欲,不逾矩。”⑧由;自。《鸿门宴》:“~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邹忌讽齐王纳谏》:“旦日,客~外来。”《木兰诗》:“愿为市鞍马,~此替爷征。”⑨跟;向。《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乡之先达执经扣问。”《项脊轩志》:“~余问古事。” zòng①通“纵”。1.①特指合纵。战国时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联盟。王充《论衡答佞》:“六国约~,则秦畏而六国强;三秦称横,则秦强而天下弱。”2.南北方向。《诗经齐风lFpxjuTEDj南山》:“衡~其亩。”(衡:东西方向。)②放纵。《汉书王吉传》:“其后复放~自若。” 【从良】1.封建社会奴婢皆有籍,被释放或赎身为平民叫“从良”。张鷟《朝野佥载三韦桃符》:“隋开皇中,京兆韦衮有奴曰桃符……衮至左卫中郎,以桃符久从驱使,乃放~。”2.旧指妓女脱离乐籍而嫁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十:“新太守至,营妓陈状,以年老乞出籍~。” 【从容】不慌不忙;悠闲舒缓。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侍臣缓步归青琐,退食~出每迟。” 【从事】1.办事;处理事务。《史记张仪传》:“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于易。”2.官职名。《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其后用兵,则遣~以一少牢告庙。” 【从一而终】《周易恒》:“妇人贞吉,~也。”本指用情始终如一。后指一女不事二夫,夫死不得再嫁。 【从亲】合纵相亲。《战国策楚策一》:“故为王至计,莫若~以孤秦。”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搜趣网
言听计从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言"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听"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计"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从"的成语
成语言听计从造句
言听计从相关推荐
成语"言听计从"逐字解释参考
yán①说;谈论。《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所闻。”《邵公谏厉王弭谤》:“吾能弭谤矣,乃不敢~。”②言语;言论。《鸿门宴》:“至军中,具以沛公~报项王。”《邵公谏厉王弭谤》:“王不听,于国人莫敢出~,三年,乃流王于彘。”③一字为一言。《琵琶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④一句为言。《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⑤著作;书籍。《过秦论》:“焚百家之~,以愚黔首。”⑥无实在意义。《归去来辞》:“世与我相违,复驾~兮焉求?”⑦词缀,多用于动词之前。《左传僖公九年》:“既盟之后,~归于好。” 【言瑞】守信之言。 【言重】出言慎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īng①耳听。《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风吹雨,铁马冰马河入梦来。”②听从;接受。《陈情表》:“愿陛下矜悯愚诚,~臣微志。”③听信。《屈原列传》:“怀王竟~郑袖,复释去张仪。”④听凭;听任。《王冕读书》:“儿痴如此,曷不~其所为。”⑤听力;听闻。《出师表》:“诚宜开张圣~,以光先帝遗德。”⑥治理;处理。《论语颜渊》:“~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⑦通“厅”,厅堂。《世说新语政事》:“大司马府~前有一老槐。” 【听事】处理政事。厅堂;官府办公的地方。 【听讼】审理诉讼;判案。 【听政】处理政务。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ì①算帐;计算。《出师表》:“则汉室之隆,可~日而待也。”②账薄。《汉书黄霸传》:“使领郡钱谷~,……以廉称。” 【又】送账簿。《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于季氏。”③打算;盘算;谋划。《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欲亡走燕。”④计议;商量。《廉颇蔺相如列传》:“唯大王与群臣孰~议之。”⑤计谋;计策。《赤壁之战》:“愿早定大~,莫用众人之议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óng①跟随;跟从。《垓下之战》:“有美人名虞,常幸~。”《荷蓧丈人》:“子路~而后。”《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又】使……跟从;让……跟随。《鸿门宴》:“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后生。”《左忠毅公逸事》:“~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又】追赶;追随。《孙子兵法军争》:“佯北勿~。”《狼》:“一狼得骨,止,一狼仍~。”②顺从;听从。《论语十则》:“多闻,择其善者而~之。”③参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及使之~政,则茫然不知其方……。”《琵琶行》:“弟走~军阿姨死。”④依傍;紧靠着。《鸿门宴》:“樊哙~良坐。”⑤副,与“正”相对。《魏书官氏志》:“前世职次皆无~品,魏氏始置之。”⑥行;做;处理。《教战守策》:“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事。”《群英会蒋干中计》:“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事。”⑦任;任凭。《论语为政》:“七十而~心所欲,不逾矩。”⑧由;自。《鸿门宴》:“~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邹忌讽齐王纳谏》:“旦日,客~外来。”《木兰诗》:“愿为市鞍马,~此替爷征。”⑨跟;向。《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乡之先达执经扣问。”《项脊轩志》:“~余问古事。” zòng①通“纵”。1.①特指合纵。战国时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联盟。王充《论衡答佞》:“六国约~,则秦畏而六国强;三秦称横,则秦强而天下弱。”2.南北方向。《诗经齐风lFpxjuTEDj南山》:“衡~其亩。”(衡:东西方向。)②放纵。《汉书王吉传》:“其后复放~自若。” 【从良】1.封建社会奴婢皆有籍,被释放或赎身为平民叫“从良”。张鷟《朝野佥载三韦桃符》:“隋开皇中,京兆韦衮有奴曰桃符……衮至左卫中郎,以桃符久从驱使,乃放~。”2.旧指妓女脱离乐籍而嫁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十:“新太守至,营妓陈状,以年老乞出籍~。” 【从容】不慌不忙;悠闲舒缓。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侍臣缓步归青琐,退食~出每迟。” 【从事】1.办事;处理事务。《史记张仪传》:“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于易。”2.官职名。《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其后用兵,则遣~以一少牢告庙。” 【从一而终】《周易恒》:“妇人贞吉,~也。”本指用情始终如一。后指一女不事二夫,夫死不得再嫁。 【从亲】合纵相亲。《战国策楚策一》:“故为王至计,莫若~以孤秦。”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搜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