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小人计其功的上一句是什么(翻译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下一句下句是“人至察则无徒”语出《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意思是:就是说水太清了,则没有鱼,人过于明察秋毫,就没有朋友......

而小人计其功的上一句是什么(翻译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下一句

下句是“人至察则无徒”语出《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意思是:就是说水太清了,则没有鱼,人过于明察秋毫,就没有朋友。

这句话出处:《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修学敏行,而不敢怠也。譬若鹡鸰,飞且鸣矣。

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译文:

虽然这样,但是怎么可以不致力自身 的修养呢?《诗经》上说:在室内敲钟,声响传到室外。鹤在深泽岛鸣叫,叫声传到天空。如果能修养身心,哪里怕不荣耀!姜太公亲自践行仁义,七十二岁重用于周文王、周武王,得以施展他的建议。

受封于齐,七百年而不断绝。姜太公这样的榜样,使后来的士人受到鼓舞,彻夜勤学,奋勉力行而不敢懈怠。就像鹡鸰鸟又飞又叫。古书上说:天不因为人怕冷就停止冬天,地不因为人厌恶险峻就停止广大,君子不因为小人喧闹反对就改变他的品行。

‘天地有一定的运行规律,君子有恒久的德行;君子有正当的道路,小人计较自己的私利。《诗经》 上说:礼义没有差错,为什么害怕人们议论?所以说:水清到极点就没有鱼,人太苛求就没有伙伴,冠冕前悬垂着旒,用来遮 蔽视线;以黄色丝绵塞住耳朵,用来降低听觉。

眼睛明亮还有看不见的东西,耳朵聪灵也有听不到的声响,嘉奖大德,赦免小过,不要苛求一个人的仁义完备无缺。弯//www.souquanme.com曲 的应当使他直,但应该让他自己得到它;使他宽舒,但应该让他自己去求取;揆情度理,但应该让他自己去探索。

大概圣人的教化就是这样,要自己通过探索寻求而得到它。自己探求而得到它,就会聪敏而且宏大。

扩展资料:

《大戴礼记》原有八十五篇,但今仅存三十九篇。其余的四十六篇,即第一篇至第三十八篇、第四十三篇至第四十五篇、第六十一篇、第八十二篇至第八十五篇,至迟在唐代已亡佚。尽管如此,它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仍不可低估。

其中多数篇章记述从战国到汉代儒家学派的言论,是研究中国早期儒学的基本资料。《诸侯迁庙》、《诸侯衅庙》、《朝事》、《公符》等篇,记录诸侯礼制,可补《仪礼》之阙。《五帝德》、《帝系》两篇载上古帝王世系,司马迁据以撰成《五帝本纪》,是探索史前史奥秘的珍贵文献。

更有《夏小正》一篇,是我国现//www.souquanme.com存最古老的一部月令,篇中被学者称作“经”的文字,据说传自夏代,生动具体地反映了上古先民对一年十二个月天文星宿、气象物候的认识,在天文史、气象史、农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大戴礼记》当初和《小戴礼记》(即《礼记》)并行而传。但《小戴礼记》因得着郑玄作注而在唐代列为“经书”;《大戴礼记》却从此长期被冷落,多赖北周学者卢辩的注释得以流传。至清代,《大戴礼记》方日益受到重视,陆续有学者进行整理研究。成绩卓著者,当推孔广森的《大戴礼记补注》和王聘珍的《大戴礼记解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戴礼记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什么意思?

意思为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出自战国时期荀子作品《荀www.souquanme.com子天论》,其主旨是揭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其客观规律,和人事没有什么关系。

其主要思想是,社会是清明富足还是动荡飘摇,也全是人事的结果,和自然界(所谓的“天”)也没有什么关系。荀子的这种思想,有力地否定了当时的各种迷信,强调了人力的作用,放到战国时期看,具有很强的进步意义。

扩展资料: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学官祭酒”。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在天人关系上,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荀况即荀子(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约公元前313-前238),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县)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荀子天论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什么意思?出处?

意思是:君子不因为小人吵吵嚷嚷就停止他正义的行为。

出自战国荀子的《荀子天论》。

节选原文: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

译文:

天不会配合那些厌恶寒冷的人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也不会配合那些厌恶辽远的人就改变他的宽广,君子不会因为小人喧哗不休就停止他的品行修养。天有着常道,地有着常数,君子有着常规,君子强调常规,而小人完全只计较功利。《诗经》说:“实践礼义而没有差错,何必害怕别人的闲言闲语呢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扩展资料

《天论篇》其主旨是揭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其客观规律,和人事没有什么关系。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文章还明确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荀子的这种思想,有力地否定了当时的各种迷信,强调了人力的作用,放到战国时期看,具有很强的进步意义。

第一段:本篇论述天人之间的关系。在这段文字中荀子指出,自然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它无所偏袒。顺应这个规律就吉祥,违背它就有灾凶。所以智者、圣人只考虑世间之事,只考虑如何顺应自然,而不去考虑怎样改变自然规律。

第二段:国家的治乱与自然界没有关系,天地自有其规律。君子也象自然界一样,有一定的行为准则,并时刻遵循;小人只计功利,变化无常。事实证明,可怕的不www.souquanme.com是天,而是世人的种种违背礼义道德的举动。因此,荀子反对那些祈求天神的迷信仪式。

读三段:作为国君应该重礼尊贤搜趣网,这样才可以做天下之王。放弃人的作用而时刻关注天的变故,是不符合万物的实际情况的。治理国家要遵循经过历代检验过的、今天仍然存在的治政原则。在这段文字中,荀子提出了“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的著名观点。

《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

荀子是一位儒学大师,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称霸力;崇礼义,又讲法治;在“法先王”的同时,又主张“法后王”。孟子创性善论,强调养性;荀子主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这些都说明他与嫡传的儒学有所不同。他还提出了人定胜天,反对宿命论,万物都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荀子天论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