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半朵酒至微醺茶至什么??
花赏其半开,酒饮其微醺。求下联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全文是什么?
希望带有赏析花看半开,酒饮微醺,若即若离,似远还近。
意即赏花的最佳时刻是含苞待放之时,喝酒则是在半醉时的感觉最佳。凡事只达七八分处才有佳趣产生。正如酒止微醺,花看半开,则瞻前大有希望,顾后也没断绝生机。
《菜根谭》妙语
谈者不真 言者无行 热处无益 闲中有味
省时无适 无能以真 浮云富贵 醉酒耽诗
春为幻境 秋见真吾 法空不缠 身心自在
世间广狭 皆由自造 广狭长短 由于心念
趣不在多 景不在远 损之又损 忘无可忘
醒梦中梦 窥身以外 知足则仙 善用则生
清澈玲珑 触物会心 趋炎附势 栖栝味长
不以神用 何以得趣 闲云为友 明月为伴
心无物欲 坐有琴书 消除幻业 增长道心
乐极而哀 兴味索然 退步宽平 清淡悠久
会个中趣 破眼前机 修养定静 心性不乱
非上上智 无了了心 隐无荣辱 道无炎凉
不争长短 不较雌雄 除去恼愁 身凉心安
槁木死灰 不免落空 道便恩退 着先图放
得休便休 得了得了 贪富则贫 知足则富
逃名有趣 省事能闲 春日繁华 不若秋清
超越喧寂 悠然自适 诗家真趣 禅教玄机
去留不系 静操不干 机心生疑 念色见真
浓处味短 淡中真趣 来去自如 毁誉何妨
有意反远 无心自近 忧喜取舍 形气用事
处喧见寂 出有入无 幻形雕谢 自性真如
心无恋染 仙都乐境 欲心火炽 虚心宁静
喧杂则昏 清宁则明 贫者无虑 贱者常安
卧云眠云 绝俗超郡 读易晓窗 谈经午案
浓不胜淡 俗不如雅 人为乏趣 天机自然
出世涉世 了心尽心 烦恼由我 嗜好自心
身放闲处 心安静中 以失意思 制得意念
云中世界 静褢乾坤 世态变化 万事达观
不求荣达 无忧无畏 闹中冷眼 冷处热心
徜夷徉犹 借境调心 事无绝对 安乐寻常
乾坤自在 物我两无 灞桥诗思 镜湖野趣
生死成败 一任自然 不忧噌蹬 当烧噪急
流水落花 身心自在 华萼徒荣 玉帛何益
乾坤妙趣 天地文章 在世出世 善自修持
猛兽易服 人心难制 名有尊卑 贪无二致
心地平静 青山绿水 毁誉褒贬 一任世情
自适其性 宜若平民 凡事随缘 渐渐入无
处世忘世 超物乐天 天然真机 造作减味
人生无常 盛衰何恃 性天情彻 何必谈禅
宠辱不惊 去留无意 绝虑无忧 游衍真境
安分守己 莫做蠢事 真不离幻 雅不脱俗
求心内佛 却心外法 俗眼有别 道眼是常
冷情当事 如汤消雪 神酣得和 味足识真
知衰破俗 知乐臻圣 心了净土 未了俗家
胸中无欲 眼前空明 断绝思虑 光风霁发
性天未枯 机神触发 人我一视 动静两忘
操持身心 收放自如 山居清洒 物我都忘
自然人心 融合一体 物我合一 鸟伴云留
文以拙进 道以拙成 祸福苦乐 一念之差
以我转事 逍遥自在 学道力索 得道任天
理寂事寂 心空境空 机息不苦 心远无尘
幽人自适 不牵不泥 生生之意 天地之意
思及生死 寂然超物 雨后山妍 静夜钟消
卓智之人 洞烛机先 登高心旷 临急意远
雌雄妍丑 一时假搜趣网相 万钟一发 存乎一息
自然真趣 闲静可得 //www.souquanme.com 以我转物 尘静理境
天全欲淡 第一境界 就身了身 出世于世
观心增障 齐物剖同 抱身心忧 耽风月趣
勿待兴尽 适可而止 一念不生 真境真机
修行绝尘 悟道涉俗 顺逆一视 欣搜趣网戚两忘
过而不留 空而不着 世间可乐 苦自心生
花看半开 酒饮微醉 不染世法 臭味迥然
观物百得 勿徒留连 失身市井 生不若死
非分之福 人世机阱 根蒂在手 超越提掇
事起害生 无事为福 清净之门 淫邪之窟
身在事中 心超事外 减省一分 超脱一分
满腔和气 随地春风 超越嗜欲 但求真趣
随缘素位 无入不得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全诗是什么?
安乐窝中三月期,老来才会惜劳菲,自知一赏有分付,谁让黄金无矛遗。
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这般意思难名状,只恐人间都未知。
出处:《安乐窝中吟www.souquanme.com》【宋】邵雍
白话释义:
在这安乐窝里呆上三个月,只有老了才会惋惜青春少年时,我自己欣赏我自己,但是没有办法,黄金只能被遗落在一旁,
美酒饮后微醺,正好看到美丽的花朵开到一半,这样的美景难以表达,甚至在人间都不知道存不存在。
相关内容: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创作背景:洪应明,生平事迹不详。据推测,他很可能是金坛县人士,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隐士。该书成书和刊行的时间可能在万历年间的中后期或末期。
这时,神宗皇帝治国无道,宦官专权,朝纲废弛,党祸横流,由嘉靖朝开始显露端倪的内忧外患至此更加深重起来,有识之士的思想异常沉闷,无法从当时十分激烈的社会矛盾中解脱出来,于是就会有人形诸笔墨,表达时代的心声。
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有《菜根谭》传世。根据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得知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与袁黄、冯梦桢等人有所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