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死前问了诸葛亮什么话让诸葛亮后背发凉?
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大臣都是会被皇帝忌惮的,尤其是开国功臣。像刘邦跟朱元璋就是代表,他们俩在统一天下之后都不约而同的干了一件事,杀功臣。战争时期需要功臣,但战争结束了难免就得防功臣。刘备三顾茅庐请出的诸葛亮也曾经被刘备一句话吓得冷汗直流,这句话让他差点灭族。
刘备据说是汉景帝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不过他的父亲早亡。从小刘备就跟着母亲生活,过得很是艰苦,他小时候居住的家里在东南角的篱笆上有一颗桑树高达五丈。从很远地方来看,这棵树就像是车盖,来往的人就觉得这家人肯定会出一位贵人。刘备小时候也指着那棵树说,我将来一定会坐这样的羽葆盖车。他叔父吓得让他赶紧不要说了,会导致灭门之灾的。
刘备早年时期是历经磨难的,屡屡失败之后他开始广纳人才还三顾茅庐的请来了诸葛亮。诸葛亮被人称为是卧龙。诸葛亮童年比刘备还要悲惨一点,他是父母双亡,寄住在叔父家里搜趣网。同样的是这两个人在年少的时候都想过要做出一番事业,并且都觉得自己能做出一番事业。诸葛亮觉得刘备有足够的诚意,所以他跟了刘备。
他们两个数次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终于让刘备称帝了,而诸葛亮也成为了丞相。刘备还曾经跟他的兄弟关羽、张飞说:我有了孔明,就像是鱼得到了水一样。诸葛亮在位丞相的时候,非常得民心,到了近现代四川一代还有百姓头戴白布的习惯,据说就是为了给诸葛亮戴孝,这个经历了一千多年。
诸葛亮颇有谋略,没有他应该就没有刘备的江山。他帮着刘备治理军队,并且很有一手,他自己的文章里面也说了运筹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若提鼓,会军门,使百姓喜勇,当与人议之耳。”可以看出他对于治理军队很有一手。他为了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入蜀之初,就跟法正等人根据秦汉的旧律制定了《蜀科》。
时间流逝,征战多年的刘备在章武三年(223年)三月耗尽了生命。他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那不成器的儿子刘禅和尚未稳定的江山,他将刘禅托孤给诸葛亮。但此时又说了一句:如果我的儿子中用你就辅助他,假如说他不中用无能你就自立为王吧。这句话一出,诸葛亮不管有没有自立为王的心都只能说没有,根据记载是说的诸葛亮很感动,并且说我一定会为这个国家努力到去世的那一天。
这话一说完,刘备就去世了。他应该是安心了,诸葛亮也是让家人安稳了下来。后来诸葛亮果然是为了匡扶汉室付出了一生,他勤勤恳恳的扶持着刘禅,司马懿这人也猜的挺准,他曾经让人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处理政事的时间,知道了之后就说诸葛亮这个人肯定活不长久。司马懿还真说对了,长期的劳累之下,诸葛亮的身体撑不住了,强撑着一口气安排好后事就去世了。
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的一番话,到底有什么含义?
刘备临终对诸葛亮说的那番话,其实并不是说给诸葛亮听的,而是说给旁边的重臣和刘氏子孙听的。意思就是告诉这些人他已经把权力交给了刘禅,即使刘禅不行也有诸葛亮辅助或取而代之,权力断然不会落到这些重臣和刘氏子孙手里,刘备是想让这些人死了心,在自己死后不要跟刘禅争权多生事端。
刘备的临终遗言刘禅虽然是扶不起的阿斗,可作为嫡长子刘备却给了他太多的照顾,甚至在临死前的时候,还为了把权力顺利交接给刘禅而绞尽脑汁。他在临终前曾经对诸葛亮说了一番话: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段话看来是刘备对诸葛亮说的,可是其中却包含了许多深意,在不同角色身份的人听BDaSko来会听出不同的意思,能从中分析出相关的信息。
刘备试探诸葛亮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说刘备这样对诸葛亮说其实是在试探诸葛亮,认为刘备对诸葛亮辅佐刘禅不放心,害怕诸葛亮会夺权,所以故意对诸葛亮说出这样一段话。如果诸葛亮野心大想把刘禅取而代之,那么在接下来的回答和表情中必然会露出破绽,刘备就可以趁早除掉诸葛亮消除后患。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够严谨的,因为刘备和诸葛亮几十年的老朋友,他知道以诸葛亮的智慧自己一句话是不可能试探出他的心意的,而且诸葛亮要夺权的话刘备早就被取代了,也不用等到刘备的儿子刘禅上台。
说给其他人听所以刘备这段话并不是说给诸葛亮听的,他对诸葛亮当然放心,但是对自己的子孙后代和朝廷重臣却不放心,害怕自己死后他们会与刘禅争权,搞乱自己的天下。当然刘备的担心诸葛亮是一清二楚的,所以他就配合刘备来了这一段,意思是让那些人听到死了争权的那条心,这样就有利于帝位的顺利交接了,蜀国政局也会很稳定。
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出自:《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
意思是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自行取度吧。就是说如果阿斗没有办法胜任一个君王的职责的话,你可以随时取代他。
扩展资料:
白帝城托孤经过:
关羽所守的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杀。刘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当时诸葛亮在南方和孟获打仗,所以不曾随军。
但是刘备被陆逊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诸葛亮前来时,刘备对诸葛亮说“我儿可辅则辅,若不可辅君当自立为王。”诸葛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刘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帝城托孤
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的那句话,该怎样理解才对?
白帝城刘备托孤,他就是用语言套牢诸葛亮,让死心塌地的辅佐阿斗。刘备,是一个最能忽悠人的主。那句谚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最能说出刘备在临死时候的心思。
一、长坂坡赵云救主。
刘婵,生于207年,刘备长子,为甘夫人所生。刘婵出生时刘备已经46岁搜趣网,过去人的寿命50岁的都不多,所以基本上是属于老年得子了。可想而知,像刘备这样的枭雄人物,对子嗣的问题,会看得有多么重要。
208年,曹操亲自杀到荆州。当年八月,刘表病死,次子刘琮即位后不战而降,不敢将告知给刘备,刘备对投降之事也不知情。等有所发觉后,派人去问刘琮,刘琮令宋忠召刘备宣旨。当时,曹操军马已到达宛城,刘备听闻大惊,于是率众逃亡。途经长坂坡时,被曹操安排的曹纯率领的5000人马大败。
刘备侥幸逃脱,发现妻子孩子找不到了。赵云就回头去找,结果在一口井边上找到了糜夫人和阿斗,糜夫人为不拖累赵云投井自杀。赵云带着阿斗奋力突围,因为曹操要抓活的,结果被赵云杀了个七进七出,连斩50多个部将,才逃了出去。赵云见到刘备后,将阿斗递给刘备,这时历史著名的故事发生了。
赵云把孩子救出来应该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但刘备接过孩子就把阿斗摔在了地上,痛斥他:“为了你,差点让我少了一员大将。”这样的举动感动了所有人,赵云更是感激涕零,以死相报。
在这里看得出,刘备的手段有多厉害,用一个小孩子,收买了身边的一群人,更让赵云感激地心甘情愿地奉献一辈子。这里,刘备摔孩子,有几分真,有几分假,无法明确地区分出来,但是他既然想挽救大汉江山,自然儿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一个大将没有了,和儿子没有了,对已经47岁的刘备来说,还www.souquanme.com是比不得的。
二、白帝城刘备托孤。
白帝城托孤,是三国演义中刘备与东吴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把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招到白帝城,将后主刘禅托付给二人,其中与诸葛亮有一个经典对话。
《三国志》中记载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备对诸葛亮说的话,很直白:你的才华比曹丕强十倍,必定能够安邦定国,成就大业。如果阿斗是个可造之才,就辅佐他,如果不行,你就替代他。
刘备说这个话的有几个心思:
1.对阿斗的能力不认可,觉得才能不出众,怕接班之后不能很好的继承自己的事业。
2.诸葛亮太能干,才华出众,自己的儿子又不行,担心以后诸葛亮会替代阿斗,就先用话套住诸葛亮,让他不要有二心。
3.刘//www.souquanme.com备的内心真实想法,绝对不是想让诸葛亮替代阿斗,而是希望诸葛亮用他的才能尽心尽力地辅佐阿斗。刘备的理想是匡扶大汉江山,即使他觉得阿斗能力不足,也不会心甘情愿地让给诸葛亮,这是违背了他的初衷。江山,只要在阿斗手里,就是汉室江山,即使阿斗不行,但诸葛亮是有能力的。
4.刘备对诸葛亮还是有那么一点点不放心,所以用话拿住诸葛亮,让他永远地不能存有二心。这是刘备的高明之处,跟摔孩子的套路如出一辙。
刘备在诸葛亮表明心迹之后,又说了一句话,让诸葛亮干丞相,刘婵认他为义父。这个一招,算是彻底地把诸葛亮绑在了刘婵的身上了。以后,刘婵就是你的儿子,江山是你儿子的,你还能不尽心尽力吗?
结语:
刘备,在用人上,绝对是一个高人,手腕厉害,洞察人心,善于利用人的弱点。只可惜,运气不好,在那种讲究出身和宗族势力的年代,他依靠打着汉室宗亲的旗号,赢得三分天下,本是不易。
一个这样出身的人,怎么可能会把自己的果子送给别人摘呢?他的初心是复兴汉室,所以临死的时候,也要利用诸葛亮的才能,让他老老实实地辅佐自己的儿子阿斗,不要心生二心,这就是刘备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