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径透清凉上一句(关于夏天的雨的诗句)

竹径通幽处的下一句(≧▽≦),竹径通幽处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它的下一句是——禅房花木深。,附原诗如下:,题破山寺后禅......

竹径透清凉上一句(关于夏天的雨的诗句)

竹径通幽处的下一句(≧▽≦)

  竹径通幽处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它的下一句是——禅房花木深。
  附原诗如下: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竹竹径通幽处诗句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出自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版本二)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三)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四)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 ,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 ,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曲径通幽”之美学在中国古典园林上有广泛运用。
  颈联和尾联在意念上紧承颔联,颔联写诗人的发现之美,追寻之乐,这两联则通过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把读者带进幽美绝世的佛门世界。诗人举目四望,只见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翠竹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慕。禅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空人心”应对上句“悦鸟性”,点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鸟性”又暗示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颈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无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
  尾联两句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这与王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钟磬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

关于竹子的诗句

一般赞美竹子从以下几个方面:
  (1)耐寒坚韧,被人贵为“岁寒三友”(梅、竹、松)之一
  (2)虚心,竹是中空的,可用来象征虚心的人。
  (3)竹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夏日为我们带来凉意,冬日为我们带来绿意。其全身都是宝。
  (4)刚直,高风亮节,这从其外形特点来看,它总是笔直向上。
  名人名言的话,多是诗词,很少见白话,诗词也是名言啊,名家咏竹的诗词就是关于竹子的名言。
  咏竹 (齐.谢眺)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赋得阶前嫩竹 (陈 . 张正见)
  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
  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
  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
  咏竹 (唐.李峤)
  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气。
  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
  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 (唐 . 令狐楚)
  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
  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
  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
  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
  秋日白沙馆对竹 (唐 . 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初食笋呈座中 (唐 .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
  咏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诬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风 (唐.唐彦谦)
  竹映风窗数阵斜,---人愁坐思无涯。
  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
  春日山中竹 (唐.裴说)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咏竹 (唐.张必)
  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载。
  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
  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
  朱门处处多闲地,正好移云抚翠苔。
  霜筠亭 (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赋园中所有 (宋.苏辙)
  寒地竹不生,虽生常若病。
  斸根种幽砌,开叶何已猛。
  婵娟冰雪姿,散乱风日影。
  繁华见孤深,一个敌千顷。
  令人忆江上,森耸缘崖劲。
  无风箨自飘,策策鸣荒径。
  新竹 (宋.杨万里)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
  咏东湖新竹 (宋.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野竹 (元.吴镇)
  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
  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
  虚心抱节山之河,清风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新笋歌 (明.岳岱)
  满林黄鸟不胜啼,林下新笋与人齐。
  春风闭门走山兔,白昼露滴惊竹鸡。
  雨中三日春已过,又近石床添几个。
  竞将头角向青云,不管阶前绿苔破。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
  (清)康有为
  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竹诗词自序
  周芳纯1991年元旦
  安居三年半,静坐读诗篇。
  华夏竹文化,源远数千年。
  诗词如潮海,无力仔细看。
  浏览逾万卷,选编万余言。
  古今诗竹者,常学竹风格。
  虚心属秉性,高节贵终生。
  狂风竿不弯,暴雨肤更洁。
  酷署生清阴,严寒葆翠色。
  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罴。
  衣食住行用,无不劳此君。
  贡献愈卓越,砍伐更加烈。
  此风若不止,竹林尽毁灭。
  我编竹诗词,奉献给读者。
  劝君爱惜竹,弘扬竹风格。
  “水调歌头•咏竹”
  钱樟明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
  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扬首望青天
  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
  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
  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
  造福何论早晚?
  成材勿计后,鳞爪遍人间。
  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
  七律•答友人
  毛泽东 1961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病中见窗外竹感赋
  董必武 1952年3月4日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题竹
  叶剑英 1963年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咏竹
  方志敏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竹
  (题画诗)
  邓拓
  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
  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岁寒三友
  (题画诗)
  陶行知
  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
  震动昆仑第一峰。
  千军万马波涛怒;海出山中。
  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
  争取最后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
  且待三冬。
  《萧湘竹子诗词》代序
  熊文愈 1991年4月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
  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
  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间。
  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贤。
  东坡有三绝,板桥更超前。
  刚直凌云志,虚怀不私偏。
  郁郁婆娑叶,经冬不凋残。
  迎风更潇洒,亮节益韧坚。
  群承竹风格,研竹数十年。
  业余集诗画,选纂万余言。
  宏扬竹文化,四海共仰瞻。
  我亦爱竹者,相逢庆有缘。
  聊聊记数语,以电竹诗篇。
  咏竹
  宋•黄庭坚
  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咏 竹
  宋•文同
  (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
  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浸沙一万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
  摘自《132名中国国画家》
  春江晓景
  宋•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笋
  宋•王元之
  数里春畦独自寻。迸犀抽锦乱森森。
  田文死去宾朋散。抛掷三个玳瑁簪。
  摘自《咏物诗选》
  谢刘仲行惠笋
  宋•朱子
  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参差。
  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摘自《咏物诗选》
  竹
  唐•李建勋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摘自《咏物诗选》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
  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
  唐•韦式
  竹,临池,似玉。
  悒露静,和烟绿。
  抢节宁改,贞心自束。
  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
  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摘自《古今中外21—30期合订本》
  从韦续处觅绵竹
  唐•杜甫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寄题江外草堂
  唐•杜甫
  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
  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衡阳道中二绝
  宋•范成大
  黑羖钻篱破,花猪突户开。
  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
  宋•范成大
  临分满意说离愁,草草无言只泪流。
  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
  将别巫峡,赠南卿兄襄西果园四十亩
  唐•杜甫
  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
  远游长儿子,儿地别林庐。
  堂成
  唐•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绿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呤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食笋诗
  唐•白居易
  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把,把来早市鬻。
  竹里
  清•蒲松龄
  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
  子猷时一至,尤喜主人贤。
  摘自《聊斋诗集》
  咏竹
  清•吴昌硕
  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
  寄罢筼筜当独惆怅,何时归去看新篁。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长竹
  唐•陈陶
  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咏竹著
  明•陈良规
  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
  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
  效李艾山前辈体
  (清)郑板桥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清)郑板桥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竹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搜趣网吹散,玲珑碎空玉。
  竹
  (清)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绣花针对铁梁,大小各有用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小小石头,打坏大缸
  ●秤砣虽小压千斤
  ●不用载为鸣凤管,不须截为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唐白居易)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明朱元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
  ●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清魏源)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清郑燮)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埃(唐李贺)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宋苏轼)

不用载为鸣凤管,不须截为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唐白居易)
●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清魏源)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清郑燮)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埃(唐李贺)
<br p="" ></br>

形容夏天夜里下雨的诗句

      1.描写“半夜突然下雨”的诗句有哪些      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释义: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2、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释义: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3、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释义: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4、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释义: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释义: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释义: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7、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      释义:行宫里望月满目凄然,雨夜听曲声声带悲。      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释义: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2.关于夏天的雨的诗句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原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2、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出自清代项鸿祚的《清平乐池上纳凉》      原诗 &nbwww.souquanme.comsp;    《清平乐池上纳凉》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译文      水天一色一片清静凉爽气息,庭院中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纳凉消夏。门帘高卷清风摇动着室内的蜡烛,竹影婆娑映照墙上就像一幅美丽的写竹图画。醉后躺卧桃笙竹制成的竹簟上,轻罗纨扇微微煽动凉气徐发。荷塘里骤雨一下子就过去了,明天一定会是秋风萧杀。      3、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江楼夕望招客》   &nbwww.souquanme.comsp;  原诗      《江楼夕望招客》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译文      晚上在江楼上向东望去,海天相连,一片茫茫;山川形势,又阔又长。城的四周亮起了万家灯火,一道银河映入水的中央。晴天时,风吹古树,瑟瑟作响,好像是在下雨一般;夏夜里,月光撒满了平地,就跟秋霜一样。能不能到江楼来消消暑气?比起您的茅屋,的确要更加清凉。      4、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出自唐代窦叔向的《夏夜宿表兄话旧》      原诗      《夏夜宿表兄话旧》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译文      深宵酒醒,小雨轻轻的下着,庭院里百合花的清香阵阵袭来。和兄弟说起在纷乱的年代写一份叮咛亲友珍重的书信也寄不到,家中的事情,件件桩桩都够凄凉的。离开的日子里那些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过去的亲朋好友大部分已经亡故。明天一早又要孤零零的乘船远离,想起河桥下青色的酒幔,心中不由得一阵忧愁,因为又要在那里与亲人分别饯行。      5、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出自五代阎选的《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原诗      《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江水沉沉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      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译文      江水深沉,船帆的影子在江面上划过。水中的鱼从早到晚在寒冷的江波中游动,渡口那边飞起了成双成对的白鸟。云烟四处缭绕,渔人唱着渔歌在芦苇丛的深处隐去。用短桨划着小船回到长着兰草的水边,人就这样离去了。小路上的竹林被风吹得不断作响,路上长满了青色的莎草。到了深夜,风停了,雨也停了。月亮照在寒冷的天上,露珠一颗颗滚入荷叶里面。3.夏天下雨的诗句      夏颂——纳清风台榭开怀,傍流水亭轩赏心。      夏初——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 夏热——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夏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夏水——涧影见藤竹,潭香闻芰荷。      夏夜——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夏雨——风声撼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      夏花——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夏蝉——垂缍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夏鸟——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夏节——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桂绿云鬟。      夏思——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夏游——松风涧水杂清音,空山如弄琴。 夏趣——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4.描写夏季下雨的诗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      但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岂不是“好雨”?!一个“好”字,把作者的见春飘然而下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颇为充分。三、四句言春雨伴随着微风夜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写春雨的作用,笔墨细腻。      末两句写清晨看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红润一片,花因饱含雨水而重、而浓,写的情深意切。全诗通篇无一“喜”字,但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于小中见大,于景中寓理寓情。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细雨中草色微绿,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      最后归结为”一年春好处“,连帝王宫苑的景色也比不过了。初春的景色被描绘的细腻真切。      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苏轼《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全诗生动地写出了暴风骤雨来临前后的景象:雷声轰鸣,乌云密布,黑风从天外刮来,大海为之竖立,足见其凶猛;大雨随风飞腾,由浙东横过大江,足见其急骤。      湖海水涨,雷声铿锵,诗人的才思也在暴风雨的催促下迸发出来。 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写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      雨后初晴,阳光好象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      虽主要写雨后的景致,却透露出对春雨滋润之功的称颂。 除了专门写雨的诗文以外,古人的其它诗作中多有描写雨及雨中景物的句子: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晋?张协《杂诗十首》)形容雨如散落的丝线一般密集。 “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      (《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写夏日骤雨初停,断虹出现在天边,上涨的湖水从缺口流出,形成一股新的水流。 “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唐?僧志南《绝句》)杏花绽开时节的细雨,亲切地将要打湿衣服;扬着柳枝的微风拂面,令人感到暖和香甜,诗人即景寓情,给人以禅的意境。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微雨飘洒,笼罩在雨中的池塘意境横生;好风吹来,襟袖都生温馨之意。      “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描写了诗人在灵岩寺(坐落于济南市郊长清县方山之阳泰山西北麓)山道上所见的雨中山间景色。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细雨湿衣,不显其形;闲花落地,不闻其声,可谓描写入微。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唯“细雨”,鱼方上浮,若大雨则伏而不出;唯“微风”,燕子方斜,若大风亦伏而不翔。      对微风细雨中的景物体察入微,描绘的情趣盎然。 “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      (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以飒飒的雨声比喻高松摇晃之声,使得景物饶有意趣。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      (唐?张谓《郡南亭子宴》)柳枝带雨,枝叶增重,烟雨之中,松色深重。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怒涨,暮雨急骤,行人断踪,野渡舟横,动静相映,更显出野渡的清幽。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      (宋?赵师秀《有约》)描绘了江南黄梅天多雨、处处蛙鸣的乡村景致。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宋?欧阳修《田家》)远处鸠声悦耳,近处杏花映日,动静相宜,声色互衬,展现出江南农家雨后新晴的明媚春光。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春风春雨,滋润大地,草木萌发,百花开放,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写乌云翻滚如墨,夏日的阵雨云尚未来得及把山遮住,但如跳动的珍珠般的雨点也扑天盖地地打向了船舱。      “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宋?陆游《大风雨中作》)写出了风狂雨猛的态势。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雷声轰鸣,如千座高峰倒塌;暴雨倾注,烟云滚滚,似万座山峰迎面扑来,写出了大雷雨的气势。      “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上句写暴雨来临,大雁疾飞避雨;下句写暴雨来势迅猛,万山似在雨中浮动。      另外,借雨起兴抒情的诗也不少。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5.描写夏夜下雨时的句子      看,它像子弹般的往下坠,落在地上,发出哗哗的响声。 它有力的小身躯落到了地面上,溅起了一个个的小酒窝,有时候还酷似一朵盛开的水花儿。它和同伴们慢慢汇在一起,成了一条条流淌的小溪,在街道两侧随处可见。落在了植物的身上,它便成了植物沐浴最好搜趣网的洗澡洗澡水了。      来得突然——跟着那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那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轻轻悄悄地来了。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并且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去得也突然——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继续往下滴着,滴落在路畔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丁——冬——丁——冬,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那雨就像婴儿的哭声,不仅在下落时没有一个从哽咽、抽泣、再到泪水夺眶而出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节奏或者预兆;而且收场也是戛然而止,没有一个雨珠渐渐稀疏细小,乌云慢慢散开去的过度,仿佛那雨珠还悬在半空中。      它将酷热和灰尘全部都赶走了,带来了一个凉爽的世界。,空气中还带着些湿气,小鸟儿在屋檐下歇息着:雨篷上的音乐也停止了,只有些雨滴不时地从上面落下来,空中又传来天神的怒吼,雷声响了一次又一次,很久都没停。但这恐怖的雷鸣并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人们仍然在雨中行走,汽车仍然在雨中行驶。  &adJohWBEhCnbsp;   12、天依然是阴阴的,似乎雨孩子们又在天上呆不住了。开始,先是一声小小的雷声,随着雷声,无数小小、小小的雨滴开始向地面俯冲。它们一个个倒也挺厉害,“进攻”没多会儿,地面就又变得湿漉漉的。但它们仍是一声不响,静静的、静静的,逐渐地“占领”着地面上的一切。6.描写夏日夜晚的诗句有哪些      1、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出自: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释义: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2、诗句: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出自:宋代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释义: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3、诗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出自:宋代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释义: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赏析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
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诗文解释】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词语解释】
禅房:僧侣的住房。
万籁:各种声响。
【诗文赏析】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划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诗文赏析
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
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一、赏:

清晨诗人信步来到破山寺,此时旭日东升,金光如箭,灿灿地照在一方参天古木上。沿着那弯曲而幽深的林荫小径,一路轻歌曼吟,实属快哉。篁竹婀娜,青翠修拔,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不觉之中,已转到后禅院。那一爿整齐而素雅的禅房,明窗净几,古朴肃穆,禅意深远。又见此地佳木葱茏,花团锦簇,交相辉映,蔚然可观;而馨香浓溢,沁人肺腑,神清气爽。环顾四周,山光秀丽,灵光浮动,万物竞荣,羽鸟自由欢唱;伫立一泓清潭上,碧水涓涓,涟漪荡漾,可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尽在水中湛然空明。一切的一切使得鸟儿与人心皆怡然自得,仿佛尘世之中的种种庸俗之杂念全被洗涤净尽。自然界是如此之静谧,恍惚之中,只有那鸣钟敲磬之音在整个山寺之中抑扬顿挫地响着,余音袅绕,散逸千里,给人以空明沉静之脱俗境界。

此诗为唐代诗人常建所作。它描写了破山寺后禅院特有的清幽景色与诗人在这种景色之中的特殊感受。它看似写景之类的山水游记,其实之中更主要的是流露出颇为浓厚的禅隐倾向。诗歌摒弃传统的白描手法,层层推进,于平易之中渐进胜境,直至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皈依。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直接破题,点出时间、地点,并描摹出一幅常见的自然景色,虽无惊奇之处,概为信手拈来,但别有一番用意:垂吊读者揽奇探胜之情愫,并为下文作铺垫。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对仗工整,巧夺天工,紧扣题眼,联想翩翩,实属流唱千古的名句。而全诗主旨之句该为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此句自然之趣与人心愉悦融为一体,奏出了一曲和谐而完美的交响乐。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历来为人们所称誉,是缘于“绿”字用得好。而这两句诗中的“悦”、“空”二字的用法与“绿”字相同,皆为形容词当作使动来用,且“悦”、“空”二字着有佛教思想,所以此二句的妙处更在王安石之上。至于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貌似有矛盾,因为既然自然界的一切声响都消寂无声了,又何来的钟磬之音呢?虽是如此,但当我们领会前面几句诗,便可知诗人在山光潭影之中,早已俗尘洗净,心空性悦,完全遁入于自然与禅宗那完美统一的静美世界的怀抱里,自然而然会产生“万籁此都寂”的幻觉。况且钟磬之音反衬出阒寂的禅院更为空寂,它使得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它使一刹那成为永恒。有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二者可谓有同工异曲之妙哉!总之,此诗,浑然一体,无堆砌词藻之嫌,娓娓叙来,令人掩卷遐思。

二、析:

中国的山水诗发展到唐朝已经相当成熟了,文人们写这类诗,往往有所寄托,且喜欢把山水与佛道结合在一起,从中得到一些慰藉,一些宣泄。《题破山寺后禅院》算是之中的一首佳作。此诗起首二句中的“寺”、“林”字样,虽有禅意,却未见得深远;只待诗人曲径通幽,步入后禅院,得到妙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方把禅意推向高深之境界。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