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凰台上凤凰游下一句是凤去台空江自流。
李
白写的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意思
凤凰台上曾有凤凰来游,凤凰飞去后楼台空荡长江自己在奔流。
李
白写的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意思
凤凰台上曾有凤凰来游,凤凰飞去后楼台空荡长江自己在奔流。
凤凰台上凤凰游
【原文】:
[编辑本段]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作者】:
[编辑本段]
李白 唐
【作者小传】:
[编辑本段]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大李杜”。
【补充】:
[编辑本段]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见彩图四川江油李白故里陇西院)。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李白约在二十五、二十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并在安陆(今属湖北)与唐高宗时任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后又徙家任城(今山东济宁)。开元十八年 (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因受玉真公主等的推荐,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初时心情兴奋,很想有所作为,但时值玄宗后期,政治日趋腐败黑暗,李林甫把持政权,在朝廷上逐渐形成了一个腐朽的统治集团,贤能之士屡遭排斥和迫害。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后11年内,继续搜趣网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同游今河南、山东的一些地方,携手探胜,把酒论文,亲密无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次年两人分手,此后未再会面,但彼此都写下了感情深挚的怀念诗篇。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当时,玄宗任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为山南东路、 岭南、 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大都督,负责保卫和经管长江中部一带地区。李白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参加了率师由江陵东下的永王幕府工作。不料李□不听肃宗命令,想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结果被肃宗派兵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幸而途中遇到大赦,得以东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李白诗歌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唐代韩愈、李贺,宋代欧阳修、苏轼、陆游,明代高启,清代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诗歌汲取营养,受其影响。唐人所编的李白集子,现在没有流传下来。北宋中期,宋敏求增补旧本李白集,得诗近千首,曾巩为之考定次序,在一部分诗题下注明写作地点。稍后晏知止予以校正刊行,为《李太白文集》30卷,刻于苏州,世称“苏本”。后又有根据苏本翻刻的蜀本,是现存最早的李白集,原为清代藏书家收藏,康熙年间缪曰□据以翻刻,世称缪本。蜀本原刻(大约刻于北宋末叶、南宋初年)现藏日本静嘉堂文库,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曾影印问世。最早为李白集作注者,是南宋杨齐贤的《李翰林集》25卷,注释颇为繁富。元初萧士□删补杨注,撰成《分类补注李太白集》25卷,大致详赡,但仍嫌繁芜而有疏漏。明代胡震亨撰《李诗通》21卷,一般典实不注,偶下己见,并驳正旧注之误。清代乾隆年间,王琦汇集旧注,补充订正,编成《李太白文集》36卷,采择宏富,注释详备。最后6卷,1卷为年谱,其余5卷分类辑录有关李白生平和作品的资料。明代朱谏曾作《李诗辨疑》 2卷,摘举李白诗200多首指为伪作,但大抵多凭臆断。李白集子中,如《草书歌行》、《笑歌行》、《悲歌行》等,经后人考辨,目前可断为伪作者,不过20来首,清代末叶,黄锡□增订王琦旧谱编有《李太白年谱》,较旧谱内容更为详细。黄氏又撰《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一种,用力颇勤,虽编次不尽恰当,但对深入研究李白诗歌,颇有帮助,今人瞿蜕园、朱金城编有《李白集校注》,以前此杨齐贤至王琦各家旧注为基础,旁搜唐宋以来有关诗话、笔记、考证资料以及近人研究成果,加以笺释补充,并考订缪误;又以王琦注本为底本,参考各本,撰成较详细的校记,是迄今为止李白集注释中最详备的本子。
【体裁】:
[编辑本段]
七言律诗
【格律】:
[编辑本段]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一尤;可"十一尤"通押。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注释】:
[编辑本段]
1.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江宁县:"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一:"金陵凤凰台,在城之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又见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
2.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衣冠:指豪门贵族。丘:坟墓。
3.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陆游《入蜀记》卷一:"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里"。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4.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
5.浮云: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译文】:
[编辑本段]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
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
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赏析】:
[编辑本VzKAaL段]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此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诗的宏伟。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两句有深刻的寓意:“浮云”喻奸佞小人,“日”喻指皇帝。诗句暗示皇帝已经被奸佞所包围,朝政已经腐败。这两句诗还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登金陵凤凰台》,是通过对金陵凤凰台的凭吊, 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忧时伤世的心情,是他创作中
一篇著名的七言律诗。
诗的第一句点题。“凤凰台上凤凰游”,很自然地 将凤凰台的得名点了出来,起句自然飘逸。而接着的
一句,却是那样的无限感慨:“凤去台空江自流”!一 个“ 自 ”字,道出了多少历史兴亡的喟叹。这里的 “凤凰
”,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凤凰台的由来,又有 人世的沧桑蕴含其中。韵致高逸,寄慨遥深。
接着的三、四两句承上,以“吴宫”、“晋代”一 联 ,概指了凤凰台作为六朝故都所见证的历史兴亡。
语言平缓而对仗精工,寄寓着无限的悲凉 。“吴宫花 草 ”,表现昔日吴王的苑囿的似锦繁华和如今的湮没
幽径。“晋代衣冠”,是表现当年东晋的豪门权贵,是 何等的荣耀,如今他们的孤冢却散落在荒烟蔓草之中。 这一联
,浸透了无限的凄凉。如今登台,放眼望去,
那吴宫晋苑、六代繁华,早已看不见了,只有那历尽沧桑的青山依旧,绿水长流。那远处的三山,半落在
青天之外,云雾缭绕;白鹭洲横卧江心,使二水分流, 波涛汹涌,描绘出了凄迷的水阔山遥的景象。这无尽
的江山胜迹,留下了多少历史兴亡故事,令人咏叹不 已,惆怅难忘搜趣网。因此,接下去的最后一联,诗人很自
然地回到眼前的现实,抒发了深沉的忧虑和关切:“总 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这里的“浮云蔽 日
”,是指朝中奸佞当道 。“浮云”比喻奸邪,“日”比喻君主。《古诗行行重行行 》:“浮云蔽白日,游 子不顾返。”
【资料】:
[编辑本段]
1.金陵,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为南京古称,是江苏省省辖市,简称宁,是江苏省省会。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苏皖两省交界处,江苏省西南部。东距上海市300余公里。介于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之间。东邻镇江市,西邻安徽省马鞍山市、芜湖市,南接安徽宣城市,北连扬州市。地跨长江两岸,南北最大纵距14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0余公里,辖区 总面积6582.31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4723.0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13平方公里。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为我国四大古都,历史悠久,文化繁盛。汤山出土的南京猿人头骨表明,三十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栖息之地。六千多年前,南京就出现了原始村落,今南京大学附近的南阴阳营遗址为城区最早居民遗址。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为吴国置冶城于此。
2.凤凰台,在南京集庆门附近的凤台山,位于中华门内西南隅,因凤凰台在此而得名。凤台山地势高亢,为睹“大江前绕,鹭洲中分”最佳处。唐朝诗人李白曾来此登眺,留下了千古呤唱的诗篇《登金陵凤凰台》。唐五代十国时杨吴筑城时,山势被切断,凤凰台被围在城内,但仍有前临城墉(聚宝门至三山门段),后俯淮水(镇淮桥至西水关段)之势,纵横仍有十来里左右。直到明初筑城,由于城垣高崇,“大江前绕,鹭洲中分”之势,遂为城垣所掩。
3.白鹭洲,白鹭洲位于南京城东南隅,现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是南京市区里的旅游胜地白鹭洲公园内唯一的湖心岛,位于公园内部的湖泊里,是一个四面环水的湖心岛,西部与听雨轩隔湖相望,岛屿上面多柳树,风景如画,是白鹭洲公园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胜地。该园在明朝永乐年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天顺年间,在园内建有鹫峰寺,烟火鼎盛一时。至正德年间,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
白鹭洲公园的前身即历史上曾极其辉煌的“东园”,东园在明朝徐达家族的十余座园林中,声名最为显赫,明朝万历年间,当时文坛领袖王世贞对“东园”曾有“其壮丽遂为诸园甲”的描述。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逐年对公园有计划地进行建设,成为中国自然山水园为主格调的//www.souquanme.com文化公园。园内建有烟雨轩、春在阁、小蓬莱等数十多处秀丽多姿的景点。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市、区政府加大了公园建设力度,全面修整出新了桥梁、道路、铺地、音乐广场等基础设施,增建了新的景点,重建并开放了古刹“鹫峰寺”以及花鸟鱼虫市场。现今的白鹭洲公园已成为秦淮风光带这串光彩夺目项链上的灼灼明珠。
4.晋代衣冠,吴宫花草,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十朝胜会”。
六朝古都:东吴、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 。
十朝胜会:继孙吴之后,东晋、宋、齐、梁、陈之后南唐、明朝(洪武帝、建文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一共十朝称“十朝胜会” 。
[编辑本段]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作者】:
[编辑本段]
李白 唐
【作者小传】:
[编辑本段]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大李杜”。
【补充】:
[编辑本段]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见彩图四川江油李白故里陇西院)。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李白约在二十五、二十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并在安陆(今属湖北)与唐高宗时任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后又徙家任城(今山东济宁)。开元十八年 (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因受玉真公主等的推荐,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初时心情兴奋,很想有所作为,但时值玄宗后期,政治日趋腐败黑暗,李林甫把持政权,在朝廷上逐渐形成了一个腐朽的统治集团,贤能之士屡遭排斥和迫害。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后11年内,继续搜趣网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同游今河南、山东的一些地方,携手探胜,把酒论文,亲密无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次年两人分手,此后未再会面,但彼此都写下了感情深挚的怀念诗篇。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当时,玄宗任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为山南东路、 岭南、 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大都督,负责保卫和经管长江中部一带地区。李白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参加了率师由江陵东下的永王幕府工作。不料李□不听肃宗命令,想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结果被肃宗派兵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幸而途中遇到大赦,得以东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李白诗歌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唐代韩愈、李贺,宋代欧阳修、苏轼、陆游,明代高启,清代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诗歌汲取营养,受其影响。唐人所编的李白集子,现在没有流传下来。北宋中期,宋敏求增补旧本李白集,得诗近千首,曾巩为之考定次序,在一部分诗题下注明写作地点。稍后晏知止予以校正刊行,为《李太白文集》30卷,刻于苏州,世称“苏本”。后又有根据苏本翻刻的蜀本,是现存最早的李白集,原为清代藏书家收藏,康熙年间缪曰□据以翻刻,世称缪本。蜀本原刻(大约刻于北宋末叶、南宋初年)现藏日本静嘉堂文库,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曾影印问世。最早为李白集作注者,是南宋杨齐贤的《李翰林集》25卷,注释颇为繁富。元初萧士□删补杨注,撰成《分类补注李太白集》25卷,大致详赡,但仍嫌繁芜而有疏漏。明代胡震亨撰《李诗通》21卷,一般典实不注,偶下己见,并驳正旧注之误。清代乾隆年间,王琦汇集旧注,补充订正,编成《李太白文集》36卷,采择宏富,注释详备。最后6卷,1卷为年谱,其余5卷分类辑录有关李白生平和作品的资料。明代朱谏曾作《李诗辨疑》 2卷,摘举李白诗200多首指为伪作,但大抵多凭臆断。李白集子中,如《草书歌行》、《笑歌行》、《悲歌行》等,经后人考辨,目前可断为伪作者,不过20来首,清代末叶,黄锡□增订王琦旧谱编有《李太白年谱》,较旧谱内容更为详细。黄氏又撰《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一种,用力颇勤,虽编次不尽恰当,但对深入研究李白诗歌,颇有帮助,今人瞿蜕园、朱金城编有《李白集校注》,以前此杨齐贤至王琦各家旧注为基础,旁搜唐宋以来有关诗话、笔记、考证资料以及近人研究成果,加以笺释补充,并考订缪误;又以王琦注本为底本,参考各本,撰成较详细的校记,是迄今为止李白集注释中最详备的本子。
【体裁】:
[编辑本段]
七言律诗
【格律】:
[编辑本段]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一尤;可"十一尤"通押。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注释】:
[编辑本段]
1.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江宁县:"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一:"金陵凤凰台,在城之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又见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
2.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衣冠:指豪门贵族。丘:坟墓。
3.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陆游《入蜀记》卷一:"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里"。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4.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
5.浮云: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译文】:
[编辑本段]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
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
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赏析】:
[编辑本VzKAaL段]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此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诗的宏伟。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两句有深刻的寓意:“浮云”喻奸佞小人,“日”喻指皇帝。诗句暗示皇帝已经被奸佞所包围,朝政已经腐败。这两句诗还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登金陵凤凰台》,是通过对金陵凤凰台的凭吊, 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忧时伤世的心情,是他创作中
一篇著名的七言律诗。
诗的第一句点题。“凤凰台上凤凰游”,很自然地 将凤凰台的得名点了出来,起句自然飘逸。而接着的
一句,却是那样的无限感慨:“凤去台空江自流”!一 个“ 自 ”字,道出了多少历史兴亡的喟叹。这里的 “凤凰
”,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凤凰台的由来,又有 人世的沧桑蕴含其中。韵致高逸,寄慨遥深。
接着的三、四两句承上,以“吴宫”、“晋代”一 联 ,概指了凤凰台作为六朝故都所见证的历史兴亡。
语言平缓而对仗精工,寄寓着无限的悲凉 。“吴宫花 草 ”,表现昔日吴王的苑囿的似锦繁华和如今的湮没
幽径。“晋代衣冠”,是表现当年东晋的豪门权贵,是 何等的荣耀,如今他们的孤冢却散落在荒烟蔓草之中。 这一联
,浸透了无限的凄凉。如今登台,放眼望去,
那吴宫晋苑、六代繁华,早已看不见了,只有那历尽沧桑的青山依旧,绿水长流。那远处的三山,半落在
青天之外,云雾缭绕;白鹭洲横卧江心,使二水分流, 波涛汹涌,描绘出了凄迷的水阔山遥的景象。这无尽
的江山胜迹,留下了多少历史兴亡故事,令人咏叹不 已,惆怅难忘搜趣网。因此,接下去的最后一联,诗人很自
然地回到眼前的现实,抒发了深沉的忧虑和关切:“总 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这里的“浮云蔽 日
”,是指朝中奸佞当道 。“浮云”比喻奸邪,“日”比喻君主。《古诗行行重行行 》:“浮云蔽白日,游 子不顾返。”
【资料】:
[编辑本段]
1.金陵,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为南京古称,是江苏省省辖市,简称宁,是江苏省省会。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苏皖两省交界处,江苏省西南部。东距上海市300余公里。介于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之间。东邻镇江市,西邻安徽省马鞍山市、芜湖市,南接安徽宣城市,北连扬州市。地跨长江两岸,南北最大纵距14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0余公里,辖区 总面积6582.31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4723.0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13平方公里。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为我国四大古都,历史悠久,文化繁盛。汤山出土的南京猿人头骨表明,三十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栖息之地。六千多年前,南京就出现了原始村落,今南京大学附近的南阴阳营遗址为城区最早居民遗址。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为吴国置冶城于此。
2.凤凰台,在南京集庆门附近的凤台山,位于中华门内西南隅,因凤凰台在此而得名。凤台山地势高亢,为睹“大江前绕,鹭洲中分”最佳处。唐朝诗人李白曾来此登眺,留下了千古呤唱的诗篇《登金陵凤凰台》。唐五代十国时杨吴筑城时,山势被切断,凤凰台被围在城内,但仍有前临城墉(聚宝门至三山门段),后俯淮水(镇淮桥至西水关段)之势,纵横仍有十来里左右。直到明初筑城,由于城垣高崇,“大江前绕,鹭洲中分”之势,遂为城垣所掩。
3.白鹭洲,白鹭洲位于南京城东南隅,现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是南京市区里的旅游胜地白鹭洲公园内唯一的湖心岛,位于公园内部的湖泊里,是一个四面环水的湖心岛,西部与听雨轩隔湖相望,岛屿上面多柳树,风景如画,是白鹭洲公园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胜地。该园在明朝永乐年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天顺年间,在园内建有鹫峰寺,烟火鼎盛一时。至正德年间,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
白鹭洲公园的前身即历史上曾极其辉煌的“东园”,东园在明朝徐达家族的十余座园林中,声名最为显赫,明朝万历年间,当时文坛领袖王世贞对“东园”曾有“其壮丽遂为诸园甲”的描述。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逐年对公园有计划地进行建设,成为中国自然山水园为主格调的//www.souquanme.com文化公园。园内建有烟雨轩、春在阁、小蓬莱等数十多处秀丽多姿的景点。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市、区政府加大了公园建设力度,全面修整出新了桥梁、道路、铺地、音乐广场等基础设施,增建了新的景点,重建并开放了古刹“鹫峰寺”以及花鸟鱼虫市场。现今的白鹭洲公园已成为秦淮风光带这串光彩夺目项链上的灼灼明珠。
4.晋代衣冠,吴宫花草,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十朝胜会”。
六朝古都:东吴、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 。
十朝胜会:继孙吴之后,东晋、宋、齐、梁、陈之后南唐、明朝(洪武帝、建文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一共十朝称“十朝胜会” 。
凤凰台上凤凰游.是谁的诗句??!!
是.
登金陵凤凰台
【原文】: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作者】:李白 唐
【作者小传】: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ur]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体裁】:七言律诗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一尤;可"十一尤"通押。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注释】:
1.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江宁县:"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一:"金陵凤凰台,在城之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又见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
2.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衣冠:指豪门贵族。丘:坟墓。
3.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陆游《入蜀记》卷一:"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里"。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4.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www.souquanme.com外。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
5.浮云: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
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
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赏析】: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二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登金陵凤凰台
【原文】: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作者】:李白 唐
【作者小传】: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ur]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体裁】:七言律诗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一尤;可"十一尤"通押。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注释】:
1.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江宁县:"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一:"金陵凤凰台,在城之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又见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
2.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衣冠:指豪门贵族。丘:坟墓。
3.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陆游《入蜀记》卷一:"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里"。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4.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www.souquanme.com外。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
5.浮云: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
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
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赏析】: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二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是什么诗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出处: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唐)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是谁的诗句?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诗句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