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千里上一句(失之千里的上一句是什么)

差之千里的上一句上一句:,失之毫厘太史公自序[作者],司马迁,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约前87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

失之千里上一句(失之千里的上一句是什么)

差之千里的上一句

上一句: 失之毫厘

太史公自序 

[作者]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约前87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搜趣网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dBulKKtl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失之千里的上一句是什么

“失之千里”的上一句是“差之毫厘”。比喻开始失误虽小,结果损失很大的意思。出处:《魏书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强调不能有一丝差错。
近义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造句:
1、没想到这么一点点差错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2、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长剑根本没有挨到苏彻的身体,直直飞向结界之外。
3、二人虽然仅仅只有一个段位之差,但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实力当真是相距甚远。

谬以千里的上一句

语见《旧唐书卷二零零朱泚等传史臣曰》:“盖‘差之dBulKKtl毫厘,失搜趣网之千里’,蛇螫不能断腕,蚁穴所以坏堤。”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俺父亲‘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掉在壕里,签了大腿。”
本作“差以豪厘,谬以千里”。《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察其所以,皆失其本也。故易曰:‘差以豪厘,谬以千里’。”
或作“差若豪厘,缪以千里”。《礼记经解》:“君子慎始,‘差若豪厘,缪以千里’。”
亦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亦作www.souquanme.com“失之毫厘,差以千里”。《陈书卷十九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於浮辞哉?”
亦作“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或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或作“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毫、厘,皆为极小之长度单位。
喻指差距虽极细微,但所致之差误或失误极大。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