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害三贤 下一句是什么?
一计害三贤 下一句是什么?“ 姜维一骑害三贤”中的三贤指邓艾、钟会和姜维自己。此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姜维降魏之后,成了钟会的手下,当时接受刘禅降书的只有邓艾,而带兵进攻蜀国的是钟会和邓艾两个人,这让钟会十分不快。姜维抓住了这一个机会,与钟会商议如何设计除掉邓艾。于是钟会收买了监军,而监军则向上禀报说邓艾要谋反,于是司马昭下令罢免邓艾,押解回京。邓艾觉得莫名其妙,正月十五,钟会抵达成都,而邓艾父子却被关进牢车,踏上了回洛阳的路。这一计的成功,更让姜维成为了钟会的心腹。
随后姜维便开始了他的第二步棋,策反钟会。
此时的钟会,自邓艾被贬之后便是唯一的大将军,魏军加上蜀国降军共有20余万。姜维对钟会晓以利弊:你看同门的邓艾,被监军一句话就能变成阶下囚,你自己将来的路能好到哪里去?魏军现在听你,而我原来也统领着蜀军,有我们两人休整这20多万大军,对抗魏国还不是举手之劳?
结果在姜维的劝说下,钟会决定彻底倒戈,重立刘禅为皇帝,扶起蜀国的大旗,对抗魏国。而此时姜维也深感复国有望,写了一封密书给刘禅: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可惜,消息还是被泄露。司马昭立刻派遣了1万步骑进入蜀内,这更加拖延了钟会倒戈的计划。于是姜维和钟会只好走一步险棋,关押了所有魏军将领,并伪造了一封太后遗诏,上书废黜司马昭。姜CZAJRFWL维认为钟会应当当机立断杀掉所有魏军将领,可钟会念曾在共事一主的旧情上迟疑了一步,被关押的魏军将领深怕步邓艾的结局,立刻连同还未被关押的魏军残部,加上各营官兵为营救自己的主将也一起响应,正月十八日中午,胡渊率领魏军残部与钟会在成都的蜀国宫城内激战,钟会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姜维眼见钟会被杀,知道复国再无望,挥剑自刎,时年63岁!
《三国演义》中的姜维是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后继承了诸葛亮的军事策略和道德观,为蜀汉献出了自己毕生的才能。
姜维一计害三贤
姜维一计害三贤 其中“三贤”是邓艾,钟会和______?姜维作为诸葛亮的继承人,自然也是非常有能力的。后来他使出的“一计害三贤”更是让人们见识了他有多狠,他的这一计谋直接让姜维自己,还有邓艾,钟会三个人全部陨落,由此可见姜维狠起来是连自己都不放过的。
姜维一开始的时候是一名魏国将领,后来归顺了诸葛亮,为诸葛亮效力,诸葛亮死了以后,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几次北伐。然而因为姜维每次北伐的时候,都是倾尽全国之力,动静太大,连年的战争导致蜀汉国力越来越贫乏,再加上姜维虽然军事能力不错,但是在政治方面还是有所欠缺,而且朝中宦官专权,导致姜维北伐最终还是失败了。
后来邓艾偷袭,姜维离得太远,帮不上忙,而刘禅最后也投降了,蜀汉政权也就算结束了,就算姜维再心有不甘,也是无济于事了,可是姜维还想拼一把,于是他选择了假投降,毕竟主子已经投降,姜维也不得不投降,但是姜维和邓艾是看对手了,自然不会愿意投降邓艾,于是姜维选择了投降钟会,钟会和邓艾也是对手。姜维投降钟会,并且挑拨他们两人的关系,最后钟会杀了邓艾。而后姜维又开始挑拨钟会,撺掇钟会学习刘备,自立为王,再次形成一个三国鼎立的形势。
但是后来他们的这个计划不知怎么就泄露出去了,就这样钟会和姜维都被杀死了,他们三个人都是三国后期的名将,最后就这样因为姜维的计谋,全部身死。这就是姜维的一计害三贤,也许姜维一开始并没有料到最后会是这样的结局,不得不说姜维的这一计太狠了,连自己都搭进去了。
姜维一计害三贤是哪三位?
是邓艾,钟会和姜维。
“三贤”是邓艾,钟会和姜维,姜维因为参与钟会谋反案件被诛杀,邓艾奇袭成都,后主投降了。但后主降了不算,姜维大军还在剑阁与钟会相持,后主令姜维降。姜维不降邓艾,却降钟会。
他掀动并利用钟会的野心,鼓动钟会做第二个刘备。于是,钟会诬告邓艾谋反,接管了邓艾的部队。此时,已经心在天下的钟会,与姜维称兄道弟。
若是姜维忽悠钟会杀死手下不愿反抗司马氏的将领们获得成功,蜀国复活也不是不可能。但最终,钟会与姜维都死于乱军之中。姜维的妻室子女都被杀光,他的遗体被魏兵争夺报仇,共剖其腹,取得人胆如鸡卵,如今,却只剩一座衣冠冢。
扩展资料:
姜维是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
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自公元228年,诸葛亮突然北伐,魏国毫无准备后,姜维就被迫投降归属蜀国了。
公元229年,27岁的姜维就作了仓曹掾、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不久又升任中监军、征西将军(实职)。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搜趣网汉也开始了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更是开始独掌军权,继而遵从先主遗命,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在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通通交手一遍后,姜维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
姜维临终一计害三贤是怎么回事?
作为三国二十四名将中的“天水麒麟儿”——姜维,是一个三国后期争议较大的人物,他虽继承了孔明的衣钵,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然而终究回天乏术。
武力强,谋略亦突出,可惜时运不济,是个生不逢时的悲剧人物。
一计害三贤姜维临终一计害三贤,是怎么回事?简单回答,蜀灭亡后伯约投降钟会,然后看穿钟会野心唆使他谋反。
钟会感觉有伯约的帮助自己可以成为第二个刘玄德,于是就杀了邓艾,还想杀掉一批军中亲司马的武将,但是计划败露钟会跟伯约也被杀了,所以说伯约一个害死了三。
伯约当然算不上历史上杰出的名将,但他绝对算当时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伯约改变汉中布防确实为后人诟病。
鄙人也认为确实不该如此,这一事件使得伯约要对蜀汉灭亡负起一定的责任,但把责任都算在他头上明显是不对的,而且也不能因此而掩盖//www.souquanme.com他在这场战役中的出色表现。
首先是一切事情的起因——去魏降蜀,难道他想降吗?还是说早有预谋?根本不可能!这还不是要怪伯约的逗比上司。
我一直觉得东汉末年是最后还留有一些士人气节与君子之风的时代,投降要顶多大的压力?搜趣网但是没有办法,上邽、冀县都不放他们进城,葛公追兵至,恐怕姜维本人对他的上司马遵等人是相当失望的。
而根据傅子记载,伯约本人又是“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他当然是不愿意就这样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命运第一次跟他开了个玩笑,在那样的情形下,他没有办法,只能投降。
被迫降魏至于葛公对于伯约的评价,所谓“心存汉室”云云不过是打个旗号,让伯约的归顺名正言顺罢了。
根据魏略的说法也是“维本无去意”,毕竟当时魏国已建, 排除谁都没想到司马氏的因素,魏国一统只是早晚的事,若是没有碰上这个乌龙事件,伯约继续在魏国做着公务员,就算做的不会很大,毕竟也能安安稳稳度过一 生。
不过命运显然不会就这么放过伯约,因为逗比上司马遵,伯约开始了注定不平凡的大半辈子。
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伯约并不能从心所欲,在这件事上,他的立场和徐庶完全不同,徐庶毕竟也算大半个自由人。
而伯约身为降将,未立尺寸之功,却蒙葛公厚恩,“既有胆义”的伯约怎么可能、又怎么愿意辜负葛公一片信任?而这点要立功报恩的单纯想法而后竟幻化为一种执念,伴随了他的一生又不免让人唏嘘。
九死不悔伯约九死不悔,坚持到最后,还拼掉了邓艾和钟会,险些使当时的魏国内乱,可惜钟会无能,而司马昭招招紧逼。
但这又怎么样呢?伯约这个人,本就是在逆天而行啊,他没有当年孔明的绝对权力,不能以臣子行君事。
个人能力上也有不足,但他仍旧在坚持,这样的人不去赞扬,难道要赞扬望风而降的人吗?
以九死无悔的态度贯彻了季汉的理想,即使在内外局势皆恶劣、乃至身处绝境时都不曾动摇,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而依三国志记载,此人私德也是很不错的,表里如一的秉性正直。
换任何一个人,以当时的情况和当时的兵力,除了坚持北伐,还有更好的结果吗?蜀汉以一州之力对抗强大的魏国,只有坚持不懈的发兵骚扰,希求以此造成魏国内乱,趁机扩大战果这一条路。
可惜这毕竟是一种太过需要天命所归的方式,概率太小,可遇而不可求,蜀汉的灭亡,几乎是一定的。
坚守理想人间八苦之一谓“求不得”,有心栽花花不开,越执着越是求而不得,葛公逝世后,伯约“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其实葛公六出祁山,除了第一次有望问鼎中原外,越往后面越类似小打小闹或者说北伐的目的完全已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也是因为北搜趣网伐的成果甚微以至于费祎后来对姜维说 “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的情形下伯约又如何立功,如何证明自己?我都不忍心说,伯约基本就是从头苦逼到死……但是很难能可贵的是,他自己大概是不会觉得自己苦逼的。
自惜英雄有屈伸,危机应变亦逡巡,阴平穹寇非难御,如此江山空负人。
这个男人,垂垂老矣,但坚守理想,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兵马没了,用计谋继续战斗,这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