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礼后一句("不学诗 无以言 不学礼 无以立 "什么意思)

’不学礼,无以立‘是哪个古人说的?孔子说的。,【原文】,陈亢①问于伯鱼②曰:“子亦有异闻③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4)而过庭。曰......

不学礼后一句("不学诗 无以言 不学礼 无以立 "什么意思)

’不学礼,无以立‘是哪个古人说的?

孔子说的。 【原文】 陈亢①问于伯鱼②曰:“子亦有异闻③乎?”对曰:“未也。尝独 立,鲤趋(4)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 《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 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5) 其子也。” 【注释】 ①陈亢:字子禽,他一向对孔子心存怀疑。②伯鱼,孔子的儿子孔 鲤的字。③异闻:特别的听闻。陈亢怀疑孔子对自已的儿子有不同于其 他学生的特别的教育。(4)趋:快走。按照礼的规定,臣经过君的面前,儿子 经过父亲的面前,都应快走以示//www.souquanme.com尊敬,⑤远其于:与自己的儿子保持距 离,以免偏私、溺爱。 【译文】 陈亢问孔鲤说:“您从老师那里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育吧?”孔鲤回答:“没有。他曾经一个人站在庭中,我恭敬地走过,他问我: ‘学《诗》了吗?’我说:‘没有。’他便说:‘不学《诗》,就不会 说话?’我退下后便学起《诗》来。又有一天,他还是一个人站在 庭中,我恭敬地走过。他又叫住我问:‘学礼了吗?’我说:‘没有。’ 他便说:‘不学礼,就无法立身。’我退下后便学起礼来。要说有 什么特别的教育,就这样两次罢。” 陈亢下来后很高兴他说:“我问一件事得知了三件:得知 《诗》,得知礼,还得知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读解】 过去很多文化人家的厅堂里都挂着“诗礼传家”的匾额,这 来源大概也就起于孔子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了吧。 而我们看到,孔子对于儿子学《诗》学礼的要求,的确也不 是什么与众不同的教育。在《泰伯》篇中,孔子就曾经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阳货》篇中,孔子又要求学生 们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 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所以,要求 学《诗》也好,学礼也好,都是对学生们的普遍教育,而不是什 么家传秘诀。这一点也再次证明了圣人“有教无类”(《卫灵公》) 的教育方针。 回到《诗》和礼本身的重要意义上来看,《诗》就是《诗经》, 由孔子删削编定,在孔子看来,“《诗//www.souquanme.com》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为政》)不仅,‘思无邪”而且“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在当时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无论是外交谈判还是社交场 合,引《诗》蔚为风气,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至 于说礼的重要性,那就更是不言而喻的了,礼是社会成员共同遵 守的行为规范,古代的礼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法。所 以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礼既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一个不学礼,不懂礼的人怎么 能够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呢?这就是“不学礼,无以立”的道理所在。 见: http://www.dqcx.net/gd/sswj/lunyu/lunyu276.htm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不出自真情”。 思是发语词无意义,无邪是直的意思。也就是说诗经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出自真情之自然流露而有这些作品的。 此章另有一种解释是:诗经有劝善惩恶的意思,诗经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基于无邪的思想来创作这些诗篇,而读了它之后,人应该也可以去除邪恶的思想。这种解法是把思解释为思想。 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思无邪”一词出自《诗经鲁颂驹》篇: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祛祛:强健的样子;徂:行、往;思:发语词无意义,思无邪:马行直前的意思。 此外为政篇本章又与性善性恶有点关连。 让我们先看看诗在孔子心中的地位,诗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于9章。 阳货篇,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说:大家何不学学诗呢,诗既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志趣,增长一个人的知识,又能与大众的感情交融,也足以发泄自己委屈的情绪。从近的来说,可以使人懂得如何侍奉父母;远一点来说,可以使人懂得如何侍奉君上;另外还可以多多认识草木鸟兽的名称)。 子路篇,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说:就算熟读了诗经三百篇,可是对于所交付的政治工作无法顺利完成;让他出使外国又无法独当一面;像这样的人,书虽读的多,但又有何用处呢)? 季氏篇,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言词说话就缺乏凭借。…不学礼,立身处世就没有根据)。 综合以上叙述:读诗有兴、观、群、怨的效果;如果可以把它读通了,也能运用得当,就可以具有比较好的能力来修饰言词、侍奉长上、为官从政。 不过以前述季氏篇那章及泰伯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说:读诗可以开启心扉、激发意志;学礼可以知所进退、处世合宜;习乐可以怡情养性、去芜存菁)。这章看起来,诗不但应该要熟读、读通、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言行还得合于礼。 所以基本上小弟以为因为真情之自然流露即发于心,发于己;以性善的角度来看这些发于心又发于己的情感应该不仅仅是真,同时应该也是善、是美的。然而根据以上论语诸章的分析,似乎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诗虽发自作者的真情,亦能激发读者内心的真实情感,不过这些真实的情感仍需符合礼,否则就还不够完美。换句话说,发自内心的情感虽然真,但还是必须符合人类社会所形成的标准及规范,如此才能适切合宜,也才算是善、是美。故而小弟觉得为政篇此章表面看来虽有点性善的感觉,但实际上却有性并非绝对为善的影子。 见: http://www.guoxue.com/gxrm/gxrm-23.htm

不学礼,无以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学《礼》,就没法立足于社会。

出处:《论语季氏》

原文: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译文:

陈亢向伯鱼问道:“你在老师那里有得到与众不同的教诲吗?”

伯鱼回答说:“没有。他曾经独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会应对说话。‘我退回后就学《诗》。另一天,他又独自一人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没法立足于社会。我退回后就学《礼》。我只听到过这两次教诲。”

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要学《诗》,知道要学《礼》,又知道君子不偏私自己的儿子。

www.souquanme.com展资料:

孔子坚决主张启发性原则。严格说来,除非一个青年人自觉地去履道,否则就没有一个教师能强迫他去追求道。

所以孔子建议以学诗来引导人们协调他们的基本感情。他认为古典传统中的“诗”除了其他一些作用外,还“可以兴”、“可以群”、“可以观”、“可以怨”。孔子进一步指出,如仔细研读诗,不仅可以学会“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而且还能学到有关自然现象诸如鸟兽草木等知识。

不学礼,无以立.是什么意思

“(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注释】
(1)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
(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3)远:音yuàn,不亲近,不偏爱。
【译文】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出自哪里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做什么事情,先学会做人! 《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 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所以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是:“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真实教诲,以礼待人才能以理服人!请和我一起朗诵一遍——不学礼,无以立!“孔融让梨”—— 一个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故事。四岁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为他懂得谦让,懂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懂得使别人快乐,懂得别人的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如果一个文化程度很高,但不懂得礼仪的人,那他也是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人。因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真诚、文明、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我们学生应互相理解、宽容待人。培养协作精神,这样使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我们将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无负于未来,无负于这教育我们的美丽校园。
文明礼仪,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让我们一起记住“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礼,无以立”只有简单的六个字,却含义深刻。孔子说:“做人要有礼貌,没有礼貌,怎么来做人啊!”夫子的确是夫子,两千五百年前的老师就是这样教书育人,很是敬佩不已。礼仪是作为一个健全人所必//www.souquanme.com须的素质,一个人如果连这一点也不能做好,尽管道貌岸然,也只是个有缺陷的人。
但是这里的“不学礼,无以立”。是“礼”而非“理”。我们现在大说特说不学礼如何如何,可又有谁去看《礼记》,又有谁去了解传统的礼节?有人说这都是以前的东西了。可这为什么会成为以前的而不是现在的将来的?还不是我们丢弃了它,我们没有去学礼!礼已失,礼已弃。问天下何人祭祖?几人守孝?几无人也!或许把“礼”理解成“礼”有些片面,但是这的的确确是个事实啊
出自《论语尧曰篇第二十》

“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出自哪里?

“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出自《论语》:《论语尧曰篇第二十》

全文如下: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译文: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CdlciPzYx#39;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一是该学诗,二是该学礼,三是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孩子。"

作者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