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一般指本词条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4个义项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读音是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1]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王跟赵王说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中文名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感情色彩
贬义词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结构
主谓式组合的复句式
成语资料
基本信息
【汉字书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汉语注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漫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渔夫”那样的角色。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考虑。”惠王听了,恍然大悟,说:“有道理!”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是不是只要两家企业互相斗争,就一定会有一家企业胜利呢?
故事典故
曹仁与李典从许昌败回,见曹操,泣拜于地请罪,具言损将折兵之事。操曰:“胜负乃军家之常。但不知谁为刘备画策?”曹仁言是单福之计。操曰:“单福何人也?”程昱笑曰:“此非单福也。此人幼好学击剑。中平末年,尝为人报仇杀人,披发涂面而走,为吏所获。问其姓名不答,吏乃缚于车上,击鼓行于市,令市人识之;虽有识者不敢言,而同伴窃解救之。乃更姓名而逃,折节向学,遍访名师,尝与司马徽谈论。——此人乃颍川徐庶,字元直。单福乃其托名耳。”操曰: “徐庶之才,比君何如?”昱曰:“十倍于昱。”操曰:“惜乎贤
士归于刘备!羽翼成矣!奈何?”昱曰:“徐庶虽在彼,丞相要用,召来二不难。”操曰:“安得彼来归?”昱曰:“徐庶为人至孝。幼丧八父,止有老母在堂。现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侍养。丞相可使人赚其母至许昌,令作书召其子,则徐庶必至矣。”
操大喜,使人星夜前去取徐庶母。不一日,取至。操厚待之。
曹操的管理札记
出谋划策的人往往可以决定战略的成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之间的争斗,就是人才的争夺。
有一段时间不知道是怎么了,每一次打仗都会被刘备打败,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一个叫单福的谋士帮他策划战略。想必单福这个人一定很厉害,于是就找人调查了一下。原来他本名叫徐庶,据我的部下程昱说,徐庶的才华能高出他的十倍。我本想找个人把把这个叫徐庶的家伙给杀了的,但听程昱这么一说,我又有了另一种想法。徐庶是个人才,放在刘备那里就是我的敌人,但是如果他能在我这里效力,我会比到刘备那儿杀了他收获更大。于是,我便有了把他夺过来这样一个念头。攻人首先要攻心,听说他是个大孝子,什么事都听他
老妈的。这就好办了,我决定利用他这个弱点,而后,派人迅速地找到了他老妈,并扣为人质——当然,我会好好照顾她的。经过一番周折后,徐庶终于被我骗到手了。
战争的胜利与否,与出谋划策的人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人才可以决定成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之间的争夺就是人才的争夺,只要拥有了高质量的人才,也就在竞争中占据了主动。“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因为人才是企业的灵魂,他要么是正确决策的制定者,要么是高新技术的研发者,要么是产品的生产者,要么是抢占市场的先行者。如果企业不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这一点,白白地让优秀人才流失,被自己的竞争对手所用,那么企业在竞争之前已经先失一招。如果企业仍是不知觉醒,不与竞争对手展开争夺,那么企业将很少有取胜的可能。
福特汽车就是这样,它会为了一个人才而买下一个公司。技术员思坦曼思就是这样来到福特的。
有一回,福特公司有一台马达坏了,公司出动了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人能修好。福特只好另请高明,几经寻找,公司找到了思坦因曼思,他原是德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流落到美国后,一家小工厂的老板看重他的才能雇佣了他。福特公司把他请来,他在发动机旁听了听之后,要了一架梯子,一会儿爬上去,一会儿爬下来,最后在马达的一个部位用粉笔划了一道线,写上几个字:“这儿的线圈多了16圈。”果然如此,把这16圈一去掉,电机马上运转正常。
福特公司的老板亨利•福特很赏识思坦因曼思的才华,一定要他到福特公司来。但思坦因曼思却说:“我所在的公司对我很好,我不能忘恩负义,跳槽到福特公司。”福特马上说:“我把你供职的公司买过来,你就可以来工作了。”
福特为了得到一个人才竟不惜买下一个公司,他重视人才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得人才则兴,失人才则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日益突出,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第一位的战略资源。对企业来说企业领军人物,特别是第一把手的经营理念、价值体系、人文修养,决定着这个企业招聘人才的力度和质量以及挖掘人才潜力和调动人才热情的能力。
同样的Google进军印度也是为了抢占印度的人才。那天,新德里和海得拉巴街头。两个“背着书包的大学二年级学生”打扮的人乘坐简陋的三轮出租车,在新德里商业区康诺特广场等地好奇地四处张望。是两个美国大学生“背包旅行者”?不,他们是佩奇和布林,身价为几十亿美元的两位“超级”富豪,因特网搜索引擎巨鳄Google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这次访问被业界认为“低调但又十分抢眼”。
尽管俩人尽量对印度之行保持“低调”,但业内外人士对此却异常关注,认为这是继公司上市之后,Google又一次可能InPlJ产生重大影响的举动。人们明显地感觉到,Google正在盘算着如何把印度变成Google实现其全球扩张计划的“桥头堡”。其举动影响远不只在印度,对其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的战略亦有巨大影响。
Google两位创始人同时造访的直接原因是宣布Google班加罗尔和海得拉巴中心成立。从此,Google要在印度大规模扩张。当地媒体指出,同欧美其他跨国公司一样,Google把研发中心放在班加罗尔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对印度数量大、素质高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资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人甚至戏称Google对印度软件专业人才到了“垂涎欲滴”的地步。
佩奇说:“Google选择海地得拉巴是因为当地讲英语的人群数量庞大,并且他们都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科技知识,另外还有当地极具竞争性的经济环境和可靠的基础设施。”“如果你确信你的技术能够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并且这种想法让你自己都感到激动时,请立刻与我们联系。”——这句读起来绕口但足够煽情的Google广告,已经激起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对这家年轻公司的向往,他们“打算靠自己头脑改变世界”,抢占了他们,也就抢占了市场,抢占了胜利的先机。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尝试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国际跨国公司竞争共舞,但现实残酷,中国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常深感人才之匮乏。企业不但不易招到理想人 选,屈指可数的人才也往往自行出走或被著名搜趣网跨国公司高薪挖走。如何迅速建立自己的人才体系,已成为当今中国企业向国际级企业进军中的难题。
人才既然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就有一个优化配置和有效开发利用的问题。应该以制度建设为根本,积极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抱负、发挥才智的机制和环境。只要人才的选拔和激励问题解决了,其他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
为什么忍让的作用不可忽视?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从古到今,同事之间,或男或女,或老或幼,或富或贫,都难免要发生一定的关系。正如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所言:“一个人离开他人不可能生存,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上不可能生存一样。”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人对此却不明白,在对待同事上,或名谑实虐,或冷嘲热讽,或吹毛求疵,或出言不逊,或造谣中伤,或尔虞我诈,或互相掣肘,或暗箭伤人,或明火执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其结果,轻者使同事关系紧张起来,重者触犯条规,甚至是刑律。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当你和别人发生了矛盾,不要只顾一时之勇,还要学会谦让。
古往今来的成功者都知道“忍”字是传家宝,能忍者方能伺机待时,等到自己有足够的力量与对手抗争时方猛然反击。所以说能忍人所难以忍受的东西,才能取得别人所难以取得的成功,才能不断地为自己积蓄力量,为将来事业的成功积累资本。
而在一般的社交过程中,忍让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生活中产生矛盾时,双方可能都有责任,这时如果你能主动地“礼让三分”,找自身的原因,那么很可能这场争吵就会销声匿迹,并将赢得对方的尊重与友谊。
歌德有一天到公园散步,迎面走来了一个曾经对他的作品提出过尖锐批评的批评家。这位批评家站在歌德面前高声喊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却答道:“而我正相反!”一边说,一边满面笑容地让在一旁。歌德的幽默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同时也可以消除自己的恼怒。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既为自己摆脱尴尬难堪的局面,顺势下台,又显示出自己的心胸和气量。
以跳高为例,退得远,可跳得更高。人际关系中暂时的忍让吃亏,可以获得长远的利益。关键是要不露声色地迎合对方的需要,即以对方的利益为重,又为自己的利益开道。求人帮忙,要求可先提得很高,结果适得其中,对方会因为没帮上你大忙而内疚,进而较易答应你较小的要求;或者循序渐进,从让他做小事开始过渡到帮大事。因为他已对你有了好感和依赖,养成了对你说是的习惯。先高后低,可造成你大步退让的假象;由小到大,让对方无法察觉你“先得寸后进尺”的真正意图。日常交际,多非对立。要切记“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古训,切勿火上浇油,酿成“烧了大屋”的悲剧。让人一步不为低,如果你占理又能相让,众人不但会承认你是对的,更会称道你的宽宏大量,令你达到众望所归的完美地步。
清代中期,有个“六尺巷”的故事。据说搜趣网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古代开明之士尚能如此,今天同志之间处理小是小非,更应该比封建时代更高一着。
忍让不是懦弱可欺,而是一种自信和坚韧的品格。古人讲“忍”字,至少有如下两层意思:其一是坚韧和顽强。晋朝朱伺说:“两敌相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晋书朱伺传》)这里的忍,正是顽强精神的体现。其二是抑制。《荀子儒效》:“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www.souquanme.com惰性,然后能修。”被誉为“亘古男儿”的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胸怀“七马击狂胡,下马草战书”的报国壮志,也写下过“忍志常须作座铭”。这种忍耐,不正凝聚着他们顽强、坚韧的可贵品格吗?哪有里体现出他们懦弱可欺了呢?“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是一句至理名言,是没有错的,问题是看谋的是什么。成语“负荆请罪”的故事被传为千古美谈:蔺相如身为宰相,位高权重,而不与廉颇计较,处处礼让,何以如此?为国家社稷计也。“将相和”则全国团结;国无嫌隙,则敌必不敢乘。蔺相如的忍让,正是为了国家安定之“大谋”。
自占以来,成大业者无不历经和忍受着难言的痛苦和艰辛。
唐朝的娄师德为人深沉,气度宏阔,有极强的忍耐力。他的弟弟做州守被罢官免职后非常恼火,娄师德劝他弟弟说:“你要学会忍让,不要因自己被罢官,就大发雷霆。”他弟弟说:“别人把唾液吐到我脸上,我自己擦干总算行了吧?”娄师德说:“不可以,你自己把别人吐到你脸上的唾液擦干了,会更加引起吐他人的气愤,你要让它自己干了。”后来娄师德靠这种忍让,得到了武则天的欣赏,官居宰相之位。
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凡事只要忍一忍就能消灾解难,退一步就能海阔天空,智者能忍天下难忍之事。只要你学会忍让,无论多么高明的激将法,都会在你面前失去功效。不过,忍让并非无原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原则问题上,却不能妥协退让,要据理力争,寸土不让。但不是大动肝火,大打出手。要平心静气地摆事实,讲道理,依理依法//www.souquanme.com,使人心服口服,以致化干戈为玉帛。
忍让,是一种宽容精神,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美德。忍让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和谐发展。该忍让时则忍让,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显示了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情操。
忍让,是一种虚怀若谷的雍容大度,是一种丰满圆润的心理状态。同时也是一个人智慧的顶峰,是阅尽人间沧桑的一种成熟。有这种心态,能使自己在身陷逆境时,泰然处之;在一帆风顺时,对恭维、掌声、鲜花报以淡淡的微笑。有这种心态,就能淡泊宁静,不骄不躁,毁誉无碍,淡定从容,能使自己的灵魂散发出幽雅香气。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期望爱情甜蜜者,难免有失恋的苦恼;一向和谐的家庭,也短不了“马勺碰锅沿”的争吵;被认为可信赖的朋友,偶尔的误会竟至产生隔膜;为事业而奋斗拼搏,也许会遭到平庸者的嫉妒……生活中的这些“不如意”,常常检验着一个人的修养水平:有的泰然处之,从容对待,以真诚化干戈为玉帛,不但会把矛盾化解,还会握手言欢。所谓“吃亏是福”,“难得糊涂”,就是要我们有一个宽阔的胸怀,多一份忍让,使生活多一些明媚,少一些黯淡。
想要做到忍让,首先,要重视自己品格的培养。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确地估计自己,辩证的看待别人,谦虚谨慎,与人为善,决不能因为一些琐事而把别人当成眼中钉,肉中刺,势不两立。其次,要学会忍。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被人误解的事是经常发生的,甚至有的人做了对你不利的事,这时往往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时冲动,互不相让,与之争吵,甚至大动干戈。如果你先忍一忍,待矛盾缓和以后再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去解决,那么就会出现令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次,正确看待得失。一个人如果总喜欢占别人的便宜,干什么事都要占个上风,表面看起来他是“赚”了,殊不知,他已经失去了可贵的东西——别人的信任。在一些非原则的问题上忍让一点,做出让步,看来是“吃亏”了,但却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和社会环境,使自己的事业取得一些成就。
忍让,是一种清心剂,是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美好世界的通行证。让世界多一份宽容,使幸福和快乐永远伴随着你,伴随着我,伴随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