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下一句是什么?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没有下一句。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佛学里的“屠刀”是指每个人心中的“贪念、嗔恨和愚痴”,你真的能放下心里的这把“屠刀”的话rISRpKCU,那么你当然就是觉悟的人(佛)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故:
有一天,阿难在树林间坐禅,忽然觉得心神无法入定,有些问题想请教佛陀,便来到佛陀的住所,请佛陀开示。
阿难问:“世尊!憍陈如、跋提离、婆沙波、阿奢输、摩诃男这五大弟子,是因为什么样的因缘,让他们能够最先得道呢”。
佛陀告诉阿难:“憍陈如等五大弟子,前世与我有因缘存在。我曾经用我的血解除他们的饥渴,使他们安宁快乐,今生遇到我修成佛道,所以他们能先受到度化超脱。”
阿难又问:“世尊!您用血解除他们的饥渴这件事,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佛陀说:“过去有位国王叫做慈力,他生性慈悲,经常教导人民行十善,使全国人民心向善念,不做任何坏事,处处充满和谐良善的气氛。因此,所有邪魔都不敢侵犯逼迫,没有人的精气血肉可以吃,所有鬼怪都变得憔悴没有力气,就快饿死了。”
这时有五位鬼王鼓起勇气,变成夜叉冒险来到国王面前,对国王说:慈悲的大王!我们仰赖人的精气血肉才得以存活,但全国人民在您的教导下,都修行十善,使邪搜趣网恶无法胜过正道,断绝了我们的饮食来源,我们就快无法存活了。好心的大王,求您帮帮我们吧!
国王听了他们的话,十分怜悯鬼族,心中决定要帮忙他们,于是拔起剑往自己的身体刺去,一连刺破五个地方,顿时血流如注。
国王说:“这是我布施给你们的,你们自己取用吧!”
五个夜叉各自拿着器皿来接受国王身上的血,随手取来便随手饮用,喝饱满足后才停止。他们受到国王的恩惠,内心感激无比,不忍心立刻离去。
国王对夜叉说:“你们内心的贪瞋痴三毒像火一般炽热盛大,所以投胎堕入鬼道,过着不快乐的生活。你们应当勤奋修持十善,洗去罪恶的污垢,恢复你们清静自在的身体。我今天以身上的血救助你们的饥饿,使你们暂时得到安宁快乐,等到我成佛之后,我法身受了戒定慧的血,应可帮助你们消除贪嗔痴三毒,使你们获得涅盘,不再堕入轮回。”
说完这段因缘,佛陀对阿难说:“阿难!你应当知道了,当时的慈力王就是我,而五个夜叉就是今日的憍陈如等五大弟子。因为我曾答应先行度化他们,所以我一开始讲说佛法,那五大弟子便最先得到开悟解脱,而能早早登到觉醒的岸上。”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下句是什么?
佛教语,谓停止作恶,立成正果。后成为一句劝人改恶从善的俗谚。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夫佛法广大,容人忏悔,一切恶业,应念皆消。放下屠刀,立地成搜趣网佛。汝不闻之乎?”原来,在宋代的禅宗“灯录”中,已经广泛引用这句俗谚了。最初,《景德传灯录》卷二五谓“抛下操刀,便证阿罗汉果。”到了《续传灯录》和《五灯会元》中,改成了“飏下屠刀,立地成佛。”意义升格了。其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北凉译出的《涅槃经梵行品》:“波罗倷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之子。”“八戒”中的第一戒为“不杀生”。佛教认为杀生属于应受地狱报应的最大恶业之一。放下屠刀就是不杀生,亦泛指不造一切恶业。不造一切恶业,就能得到种种福报,进而摆脱轮回,直至成佛。禅宗好谈立地成佛,同慧能所传顿悟之法有关。“立地”是唐宋时的口语,犹言立刻,当下。现代也有运用于文章的,如鲁迅《准风月谈》:“古时候虽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人,但因为也有‘放下官印,立地念佛’而终于又‘放下念珠,立地做官’的人,这一种玩意儿,实在已不足以昭大信于天下。”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到底是什么意思
由此可知,我们真正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就是起心动念,我们六根在现前境界里头,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就成佛了。佛家有一句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什么?屠刀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为什么叫屠刀?屠刀是造恶业的工具,屠杀众生,吃众生肉,这是屠刀。厨房里面切肉的刀,那就是屠刀,用这个来做比喻,那是犯罪的工具。我们在六道里犯罪,什么犯罪?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这个在犯罪,这个东西一放下,不就成佛了吗?再不吃众生肉了,不但不吃众生肉,连吃众生肉的念头都没有,这是我们学佛人能做到。如果你吃素食吃四、五十年,你不会再想了,闻到这个味道都觉得恶心,都赶快离开,不会起这个念头,这就慢慢养成习惯了。
色是刮骨刀的下一句是什么
“色是刮骨钢刀,无色路断人稀”这句俗语的出处还是比较有趣的,源出自于一首诗歌《酒色财气歌》。
《酒色财气歌》
酒是断肠的毒药,色是惹祸的根苗。
财是下山的猛虎,气是杀人的钢刀。
饮酒不醉尚为高,近色不乱乃英豪。
无义之财君莫取,忍气饶人祸自消。
据说当时是在著名的北宋大相国寺发现的。
色是刮骨刀是这首诗歌中的第二句,至于这俗语的下半句就是正对的这首诗歌的下半篇的第二句,也算是对仗。
大家都学过《核舟记》,都知道这里面有一个佛印和尚。在北宋时候这个人和苏轼的关系还是很好的。
因为俩人关系好,并且这个和尚又比较有文采,所以苏轼就经常去找他玩。
相传苏东坡有一日于京都相国寺和佛印和尚对饮。酒意正浓,佛印和尚便挥毫题写了一首“酒色财气诗”
酒色搜趣网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墙里藏。
谁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寿也长。
苏东坡看着别有情趣的“酒色财气诗”即度和道:
饮酒不醉最为高,见色不迷是英豪。
世财不义切莫取,和气忍让气自消。
这首诗的意思大概就是说酒、色、财、气对人不好,应该杜绝这些,苏轼看了这诗感觉,虽然说写的挺好,总是有些过于绝对了,他感觉酒、色、财、气虽然不好,但是如果懂得控制,适量而为还是不错的。于是他就又写了一首诗,这两首诗在一起,让人感觉很是巧妙。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
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
看来四字有害,不如一笔勾销;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
无财世路难行,无//www.souquanme.com气到被人欺,
看来四字有用,劝君量体裁衣。
忍字头上一把刀,下一句是什么?
刀刀砍的都是心!
忍字下方一颗心,
一心着想为别人。
能让之人,是度量;
会让之人,是善良;
懂让之人,有涵养;
忍让之人,有境界。

做人要想成熟,
为人处事必须忍。
做人要想被尊重,
说话办事必须让。
忍下了委屈,成就了格局;
让出了心胸,收获了情义。

忍字头上一把刀,
忍让时,其实心里不好受。
平息着怒火,
让自己一时装傻;
咬紧着牙关,
让自己一言不发。
忍让的人,其实是重感情的人。
不争执,不辩解,不理会,
矛盾才会渐渐化解;
懂体谅,懂宽恕,懂让步,
因为人人都需要理解。

朋友之间让一让,
情意才会更加深;
同事之间让一让,
工作才能更舒畅。
亲人之间忍一忍,
家和才会万事兴;
爱人之间忍一忍,
彼此才能心相通。

忍一忍,海阔天空。
让一让,柳暗花明。
据理力争,会伤了感情;
针锋相对,会纠缠不清。
能忍能让,让生活多一份平静;
能容能谅,让感情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