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给我下一句怎么接?
1、把手给我,一起前行。
2、把手给我,牵手同行。
3、把手给我,暖你一生。
4、把手给我,彼此相牵。
5、把手给我,我带你走。
6、把手给我,我们同走。
7、把手给我,我们一起。
8、把手给我,你我一起。
9、把手给我,大手牵小手。
10、把手给我,从此一起走。
11、把手给我,你我结伴而行。
12、把手给我,我们相伴而行。
《法元经》是什么?
原著:山月记
总目
授经济愿分第一 因我起业分第二
诸相非相分第三 世界大同分第四
法元境界分第五 般若性见分第六
无量清净分第七 外识依别分第八
意识相应分第九 法业究竟分第十
参观如是分十一 诸法幻化分十二
法正净心分十三 观见著相分十四
光寿止观分十五 光寿圆觉分十六
四大若空分十七 真如法言分十八
授经济愿分第一
如是我来。一时佛在大光明自在天,汇万法无相之众,一切过去生、当下生、未来生,一切有生非生、一切有想非想、一切有形非形,及一切可思议、不可思议、非不可思议,皆聚四面。是时,如来中正相比,众众居侧相应,概受法喜所染。尔时,佛觉众应者中,依缘而发,因念而起者,是名“山月觉者”。如来使作此经,托以铭世,其所撰载,故名“法元经”。时山月觉者受信持法、已见门径,唯疵法力精进、上善而就,垂怜众生婆娑、不能信持。佛所感同悲悯,留授斯文,以济大愿。
因我起业分第二
山曰:大哉世尊!一切罪业、一切烦恼、一切孽障,皆因“我”所依。然此“我”所因何在焉?
佛曰:善哉,当知此“我”非实所在、非有实所在,因信念在,因执著在。
山曰:非实所在,奚见四下?非实有所在,奚见如来?
佛曰:善哉。所说四下是所名四下,所说如来是所名如来,故所说、所知、所感、所觉之在非真在,概为虚在,是依五感六触在,是因念在,依念起,依念灭,此起也否,此灭也否,而实本无起灭,是念起念灭。众生非实生,众形非实形,是念力所生生,是念力所形形。山月者,予意何念?
山曰:如来所说,是名生灭,实无生灭。如来所说,是名我在,实无我亦无在,依念力使然。
佛曰:又亦何如?
山曰:如来所说,是名所说,实无所说。所见四下,是名四下,实无四下。所见如来,是名如来,实无如来。
佛曰:善哉。一切心念皆因妄想,又因妄想生执著,又因执著起三业(欲、念、悔),又因三业而造三果(罪业、烦恼、孽障)。山月者,当知此“我”是妄想,因想著相,因相而具我相、人相、众生相、光寿相。此相世界,有形有际,见色、受想、秉持、触觉,而佛陀法门,无形无际,无色、无受、无持、无觉。
诸相非相分第三
山曰:云何我相、人相、众生相、光寿相?
佛曰:即证有我,念念不止(定),与人有别,是为我执,故有我相;即证有他,念念不止,与类有别,是为人执,故有人相;即证有生非生,念念不止,与物有别,是为众生执,故有众生相;即证时空因果,念念不止,彼此有别,是为光寿执,故有光寿相。何所谓光(执)?东、西、南、北、上、下、左、右、远、近、微、巨之“光”(空间)差别,何所谓寿(执)?先、后、来、去、古、今、始、未、
起、止、久、短之“寿”(时间)差别。
闻我所偈:
有此四执,即为著相,
一切见相,皆由我相。
凡此差别,不见般若(智慧),
若相非相,即现如来。
山曰:稀有世尊,愿闻所法!若此,将喻何作念?
佛曰:如来鉴喻,譬如恒河(圣河),止观世界,一衣之水。所作诸相分别,形同作别一水。我相依别,我为一滴,有别恒河,疏不同流;人相依别,人为一滴,有别恒河,疏不同源;众生依别,众生一滴,有别恒河,疏不同归;光寿依别,刹那一滴,有别时空,疏不同在。执此四相,唯别妄我分、属类分、平等分、境界分。山月者,意云何哉?
山曰:依我解意,是众我、众人、众生、众光寿、众世界、众境界同为恒河,无所分别,亦无所相分别。
佛曰:若作恒河念,是执法相念,是别法相、诸相,是不究竟、不了义、不彻底、不清净之有余涅盘(罗汉境界),山月者,莫作是念,我皆令入无余涅盘(佛陀境界)。
闻我所偈:
若见恒河,立著法相,
法相无相,亦无所在。
当知恒河,境界微尘,
见法非法,即入佛陀。
世界大同分第四
山曰:稀有世尊,唯宜所感!众生同元,始为一生,一流之水,唤名恒河,本来无二,何期分别?万物同属,始为一物,一山之石,作名须弥,本来无二,何期分别?
试作一偈,以籍教诲:
观照三千般若光,
莫知一世皆大同。
本来悉心除妄相,
原来无相可思量。
佛曰:善哉,言之精妙。如是,本来悉心除妄相,原来悉心就是相。
法元境界分第五
山曰:大哉,世尊!我相不化,则人、众、光、寿、法而无一余灭,理之云何?
佛曰:一切诸相,皆由念生,因念生我,依我生心,心载三业(欲、妄、悔搜趣网),继发三毒(贪、嗔、痴)。痴 心晦暗,贪(过喜)嗔(过厌)过执。戒除贪、欲;定灭嗔、妄;慧度痴、悔。止观定慧,几于法门,亦非无上,必修为空,方得正果。止者即定,清净我念,观者即慧,空法万象。山月者,惟余三千虚空,肃然无法无念,万JZLamcf象清净,本来庄严,法喜充盈,智慧圆满。只因念力指染,愕而世界婆娑,凭空起色,幻化四维,气象聚合,福德若亏。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地水火风(构成世界的本元),无态无形;止息定静,无来无去;始末因果,无先无后;众生非生,无起无灭。唯然,念力所因,集结有形,四大(地水火风)和合,品类聚成,念所依者,生为众生,念无依者,形为万物。山月者,实告之,此生生,彼形形,往来成就,非一境界。
山曰:于意为何?
佛曰:念所雏聚,无想(逻辑)无受(作用),一点构成,莫作二处,此一维世界。气所始也,无形无质,纠集成线,莫见相状,此二维世界。光(空间)所始也,形色所以,相所分别,莫知因果,此三维世界。寿(时间)所始也,生灭所以,法所分别,莫了一世,此四维世界。当知,一维火大(量),二维风大(气),三维水大(液),四维地大(固)。地水风火,和合世界。又知,我执在先,人别属一(一维世界),众别属二(二维世界),光别属三(三维世界),寿别属四(四维世界)。一切众生,妄见四大,又执四大,合和我相、人相、众生相、光寿相,又依相作别。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清净我执,止(定)妄离相,究竟光寿,观(慧)照般若。
般若性见分第六
山曰:唯然,世尊!于大乘守清净心,离诸相护般若心,得持正果,不堕妄见,复归无性,应往何住?
佛曰:一切众生,本无缘故,秉性清净,智慧圆满。譬如明镜,初始观照光明,而因尘垢指染,不见本来面目。山月者,一切众生,本无生死,只因妄执,断除光明。山月者,我为之喻,人行荒漠,心遂痴狂,迷癫离性,自见蜃境,幻象为真,妄见不已,莫能断绝,自殆荒漠。是此,一切见相众生概同荒漠,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光影皆同蜃景,又以幻尘为实所真相,执宁幻化离所圆满空性。又如梦人,枉信为真,尔时觉醒,四大(地水火风)皆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本念所想,自性所幻。醒来又梦,梦来又醒,亘古轮回,执迷苦海。山月者,实无蜃景,妄心幻执,依缘六触(眼、耳、鼻、舌、身、意),迷离般若,妄见生死,不获解脱。山月者,于意如何?
山曰:大哉世尊!涅盘如梦醒,梦醒当下觉。
佛曰:又意云何?
山曰:唯然,世尊!尝作一偈:
空作一梦生世界,
醒来无所是真切。
不是六尘难化灭,
只缘梦人不自觉。
佛曰:一切心念生幻想世界,一切世界依幻想妄见。山月者,又意云何?
山曰:唯然,世尊!
尝作一偈:
大千尽在一念中,
念灭六道化虚空。
不是轮回难解脱,
只缘众生多情衷。
佛曰:即知真空,空本无相,若空是空,即著空相。此空实无,了无境界,般若不照,莫有能知。但凡说空,必不得空,如来说空,是名真空。犹如逝者,自莫能言,侃谈从流,概莫知死。
山曰:如来所空是名为空,非执著于空,亦无空境界。一切主观皆不得空,而时,智慧圆满,福德无量,不止不动,不觉不依,自得于空,亦非所得,实无所得,是名所得。
无量清净分第七
佛曰:善哉。法无上如来觉悟者,是当了别无量阿僧只(无限众多)相空空如也,无量阿僧只法空空如也,无量阿僧只劫空空如也,无量阿僧只名空空如也。是无轮转,亦无身生灭,亦无相生灭,亦无法生灭,亦无量生灭。唯然心念生灭,名称生灭,幻化生灭,空虚生灭。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得无上如来智慧者,拭镜去尘,重照光明,般若究竟,映见本性,心相无住,复归于空,幻化寂灭,本性为空。山月者,当作是念。
山曰:观照,世尊!呃而芸芸众生,既明法门,何不皈依?既见智慧,何未光复?
佛曰:只因外求于相,不能内施于心。口说般若,志在迷离,行往智慧,心未所向。山月者,膏肓之体,不同健硕,末世之法,不同盛况。
外识依别分第八
山曰:复又谓何?
佛曰:只因幻化成真故,幻化相应六尘故,六尘相应六触故,六触相应六识故。六识所依,六识所缘,六识助伴,六识作业。总称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作此六识见别。此六识,作别色、声、香、味、触、法,见性观、闻、嗅、尝、受、想等此分别。
山曰:稀有,世尊!何谓眼识别?
佛曰:别色种性,观色为相。概略有三,显色、形色、表色。青黄赤白,显所色也;曲直方圆,形所色也;行住动静,表所色也。眼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何谓耳识别?
佛曰:别声种性,闻声为相。概略有三,响声、音声、波声。高低悠扬,响所声也;律调吟鸣,音所声也;轰伏震荡,波所声也。耳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何谓鼻识别?
佛曰:别香种性,嗅香为相。概略有三,质香、气香、感香。花果料脂,质香者也;醇烈焦腐,气所香也;爽郁清芳,感所香也。鼻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何谓舌识别?
佛曰:别味种性,尝味为相。概略有三,本味、品味、察味。酸甜苦咸,原所味也;甘涩辛辣,品所味也;厚薄鲜淡,察所味也。舌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何谓身识别?
佛曰:别触种性,受触为相。概略有四,地、水、风、火四大种子依识别。贴压磨擦,质之所然,地之所以;力拉柔重,性之所然,水之所以;痛痒疲疾,气之使然,风之所以;温凉寒热,法之使然,火之所以。身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唯然,世尊!
意识相应分第九
佛曰:上五识身,将作外识,比应意识互为助伴,意识俱依外识,外识所缘意识。
山曰:孰谓意识?
佛曰:能观注、认识、析别、作想、寻伺者。
山曰:孰性何谓?
佛曰:想、思、懈、惰、惭、愧、信、妄、悲、悯、惊、恐、恍、惚、邪、淫、羞、耻、爱、恨、忧、虑、焦、躁、愠、惬、忈、恕、恩、怨、慈、悲、怜、惜、忿、懒、骄、慠、忐、忑、享、乐、舒、缓、恼、怒、慢、执、疑、惮、忏、惘、谄、怔、恋、恶、急、怠、憘、憎、忍、惩、JZLamcf憨、智、愚、慧、慎、忌、悬、惑、畏、惧、怡、悦、患、息、懊、烦、郁、闷、情、意、妒、嫉、憾、悔、感、念、贪、嗔、怂、欲、痴、癫、狂、迷、慌、安、觉、察,云云百性。当知一切三业三毒皆为之出。
山曰:复又何如?
佛曰:复而应地,若醉应地、若狂应地、若梦应地、若醒应地、若执应地、若觉应地,等六应地。何而醉?外识利导故;何而狂?逻辑颠倒故;何而梦?心志昏厥故;何而醒?心志光明故;何而执?业障幻化故;何而觉?定慧消业故。
山曰:唯然,世尊!何谓意识别?
佛曰:别识本性,妄见五识,别法本性,妄想诸法。概略有四,本识、妄识、善识、恶识。寻、伺、执、住,本识无智无愚;想、思、意、念,妄识无善无恶;智、慧、慈、悲,善识观照般若;愚、痴、贪、嗔,恶识堕入无明。意识依别,妄见诸相。
山月者,闻我所偈:
凡有所依,即为著相,
凡有所持,亦为著相。
若有法门,无住之心,
诸相如是,法相如是。
真如觉悟,知非即舍,
从善如流,圆满福德。
山曰:大哉,世尊!唯然,世尊!
法业究竟分第十
佛曰:山月者,当唯谛听!圆满无上觉,本空无法相,无上真如来,本净无佛相,无量那由他(无限多的一切),本寂无色相。圆满空寂,无所佛法,清净佛土,无所如来。妄想所生,佛土庄严,幻化所由,如来灭度。当知一切观照,皆为幻化,以至此言,亦不可执,如有所著,即为非法。
山曰:然佛陀何所达?
佛曰:山月者,实告之,佛陀无所达,所见佛陀皆由心念生。有心念故,取法相故;取法相故,生佛陀故;心念涅盘,法相皆空,法相皆空,佛陀随灭。有心念故,取法相故;取法相故,生佛陀故;心念涅盘,法相皆空;法相皆空,佛陀随空。但凡有余涅盘,妄想终归不止,佛相必住色界,佛陀必存不空。佛陀常化法身,只缘净他自空,如来长不能去,缘为自不可去。去者真,留者相,空其身,余其影。此说佛陀是说佛陀,是名佛陀,非有佛陀。
山曰:唯然,世尊!然依何持信如来所言?
佛曰:即是如来所语,亦是我慧幻相之自觉,而如来无所在,亦无所言。
山月者,闻我所偈:
佛陀止于幻化界,
上上即为空境界。
众生若得圆满觉,
如来自能空一切。
参观如是分十一
山曰:唯然,世尊!佛陀者,幻化界所至极者,若说上之有上,此必为空。大哉,世尊!众生修行,弗修弗空,无所修佛,亦失真如。然此,应何参礼佛像,应何供养我佛?
佛曰:善哉,善哉,莫大善哉!如来曾于无量光寿,参供千万佛而得诸善圆满www.souquanme.com无上真如,当知不止一佛、二佛、三佛百千万佛,是一切诸佛法相,一切诸佛真相,一切诸佛现相,是此参供非等参供。山月者,众莫能知,其知也否,于是至今,了无所得。身相如来,爱大莫哉,有如父母,同于兄弟,有如至亲,同于我身。
山曰:善哉!世尊!法相如来,如造如化,身相如来,如亲如我。
佛曰:山月者,养之父母,诚如难也?
山曰:不难,世尊。
佛曰:山月者,养之兄弟,诚如难也?
山曰:不难,世尊。
佛曰:山月者,养之自身,诚如难也?
山曰:不难,世尊。佛所说也,诚如易也。为之父母,慈孝有道,为之兄弟,悌义有道,为之诸亲,善爱有道,为之自身,自好有道。
佛曰:佛无所奢,止增譬类,若说有奢,即为谤佛。
山曰:仅遵。
佛曰:参供诸佛,亦非执著,心所至也,行所随也。望莫贪法,执著住相,口中念念,丝丝不动。又如譬类,有将欲行往须弥(圣山)者,未知途径所以,途遇知路人,往闻问之,径直西方,是人闻知若狂,顶礼不止,膜拜不去,路人怪哉“西行须弥,今已明示,久久不去,是去须弥?说往须弥,半途而废,执著路人,此是须弥?”
山月者,闻我所偈:
佛是指路人,问罢当自去,
话别莫多时,西天路遥遥。
复遇迷路人,自当多悲悯,
知途是法门,行途是觉悟。
诸法幻化分十二
山曰:复次,佛法何所依?
佛曰:山月者,实告之,佛法无所依,所见佛法皆由幻中生。譬如,蜃景当空,庙堂在空(双关),庙堂既空,其佛亦空,即是空空,何求登堂?幻化所以。
山曰:既知是幻,当则心、念、身、相皆为幻,圆满是幻,空寂是幻,修为是幻,佛法是幻,心念俱幻又当唯修持?又当何修持?
佛曰:大莫善哉!既知是幻,当以幻化幻,以幻觉正幻法,以幻法弃幻心,先由幻法离诸幻,暨证得圆满觉悟,自一切那由他境、阿僧祗劫终获解脱。山月者,所说解脱,譬如筏喻,筏之所用,涉水渡岸,待到彼岸,何须负筏?幻为用也,不为执也,法为器也,不为身也。筏以渡河,登彼即舍,凡著筏者,不知其用。幻以渡幻,解脱即舍,凡著化者,不知其用。
山曰:稀有,世尊!然当应何护JZLamcf持法念?
佛曰:山月者,应无所护持。当知,佛法遍住,无所不是,无论信持,不失不得。法主万象,无甚不在,一切自然,皆在法中。众在法中,法不在众,凡能护持,即非佛法。
法正净心分十三
山曰:唯然,世尊。然何离幻?
佛曰:依所处置,离(幻)心离(幻)念,即离诸幻。
山曰:当何以幻(法)正幻(心)?
佛曰:若发离幻念,必作离相念;若发离相念,必作无住念;若发无住念,必作等持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念即无上界之等同觉悟念);若发等持念,必作清净念。清净我念,必受持禁戒,持戒非终道(非为最终目的),唯净修法门。
山曰:唯然,世尊!如何依法清净观?
佛曰:诸身合和,地水风火,究竟合和,岂能离散?故此聚合,一时而已,四大借缘,本是分离。
如若破离,一尘不染,身心俱灭,我相何依?本无一物,缘起妄想,妄想皆无,一切皆空。
山曰:唯然,世尊!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
佛曰:众生非生,合和之形,同是尘埃,奚有差别?众生非生,离形俱散,同是虚无,奚有差别?同尘同无,同复同归,始末相同,自然等同。此等持即为无上界、无别见之等持觉悟(即成佛)。
观见著相分十四
山曰:大哉,世尊!生有著相者,而非生有著相乎?
佛曰:凡有所依,凡有所承,凡有所持,凡有所载;凡应所力,凡应所牵,凡应所观,凡应所知。以至凡于因果、凡于光寿者即为著相。故有生非生,皆在其中,此中之外便是空。
山曰:何不著相?
佛曰:一切无知无觉(主观),即不著相,一切不知不觉(客观),即是真空。
山曰:大哉,世尊!
光寿止观分十五
佛曰:凡作光寿相、光寿分别,亦非圆满觉悟。
山曰:缘何所谓?
佛曰:光寿见别,是著光寿相,作光寿分别。四大幻化,延延不止,光寿所以。又复光寿,因生果灭,轮转妄见。又复妄见,执信幻化,堕入因果,不能解脱。
山曰:然此,因何作念?
佛曰:心念索然,意识寻伺,生光寿相,起光寿别。若诸相有实性,则光寿亦有实性,如物如体,并非不可识然。光者载诸相,寿者运诸相。
山曰:无载者,相无所依,无运者,相无所往。
佛曰:然。光返(相反和返回)者,空也,寿返(相反和返回)者,定也。
山曰:空即离光相,定即离寿相,光至极得定,寿至极得慧。
佛曰:然。光寿者,互助伴,同比应,相幻化。光变寿随,寿变光随,随同如一,变化无二。
光寿圆觉分十六
山曰:唯然,世尊!光寿何相识?
佛曰:光寿之相,有量有边,有形有际,只因众生不能慧定,故不可思议。若以相见,光有增减(空间大小),寿有进退(时间进退)。
山曰:唯然,世尊!光为相之体(本体),寿为相之性(规律),光由无至极(从无到大),再由极归无(从大到无),寿由极归无(从大到无),再由无至极(从无到大),光寿二者,随往随复,相反比之。
佛曰:光增寿进,寿进光增,同行同住,名曰往常,万相顺应,可所思议,时因为因,则果为果;光减寿退,寿退光减,同行同住,名曰复常,万相倒逆,不可思议,时果为因,则因为果。山月者,此一增进,彼一减退,如一呼吸,即一轮回。
山曰:唯然,世尊!寰宇如呼吸,吸、息、呼、止,周而复始,一往复即是一轮回。
佛曰:增进(往常)于极,未退减间,作息止状,四大充满,福德圆满,名无量定,得无量定果,起无量慧因;退减(复常)于极,未增进间,四大皆空,还于真空,智慧圆满,名无量空,得无量空果,起无量定因。
山曰:稀有,世尊!往常时,因为因,果为果,寿相顺势;复常时,果为因,因为果,寿相逆势。光如动,寿如势,此增彼削,此削彼增。光为寿因,寿为光果;寿为光因,光为寿果。
佛曰:一往复轮回中,无论寿相顺逆、往复,四维诸相依是其位。缘何所故?四维光寿,本来不变不动,因心念所动故,使之光所往复,使之寿所往复。四维光寿,本来无因无果,因妄念执相故,使之光所为因,使之寿所为果。譬如此去西方,去往先渡一河,再过一山,后转一湖。归复先转一湖,再过一山,后渡一河。然河、山、湖使然安之,不变不动,是我动而已,痴人言之景物在动,然河、山、湖使然处之,必无因果(关系),痴人言之因河果湖。云云种种,皆为妄见,诸相等等,妄中之妄。
山曰:大哉,世尊!
佛曰:若以觉悟见之,也是相地见也,然之,见相是初法,空相(动词)是修行。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若以相见,作想两极(一止一息),智慧为因,福德为果,福德为因,智慧为果。参观修为,关照呼吸,是息(观)为定,是止(空)为慧。
山曰:唯然,世尊!然初修者,何当作念?
佛曰:善哉。何期光分别?如来一掌方寸,奚有彼此分别?
山曰:无所分别。
佛曰:立寰宇观大千,奚别如来一掌?
山曰:有说方寸无别,寰宇有别,是著小见境界。
佛曰:善哉。何期寿分别?众生刹那瞬间,奚有彼此分别?
山曰:无所分别。
佛曰:一世百世,奚别刹那瞬间?
山曰:有说闪顺无别,百万有别,是著小年境界。
佛曰:我作一砂,一尘小我,一石大我;我作一石,一砂小我,一河大我,江河不观砂尘,宇宙不观银河。光者何大?往来之间。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有说虫者,朝生暮死,不知一日;有说芥者,春生秋死,不知一年;有说人者,生寿九九,不知一世;有说木者,生寿八百,不知一千。寿者何长?呼吸之间。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阿弥陀佛,圆满觉悟,是无上无量之时空光寿究竟觉悟!
是此为说,观照所偈:
因生如来果,
果来如生因,
生如来果因,
来如生因果。
四大若空分十七
山曰:愿常住世,不先超脱,以化众生,共度解脱,世尊!何奚可取?
佛曰:大哉!善哉!山月觉者,佛陀所愿。止随大爱,心念不失,念力不失,可常驻世。地藏王菩萨如也,一切解脱佛陀是也。
山曰:何奚为佛?
佛曰:自度广度他,真觉见涅盘。觉悟为佛,佛非怪力,是说正觉,佛法无边,不可思议,有心之处,皆为佛土。
佛说已毕,众相皆空。一切过去、当下、未来相,一切有生、非生相,一切
是念、非念相,一切光、寿相,一切智慧、觉悟相,是空也空。如是我去。
真如法言分十八
如来佛祖的八相成道
释迦牟尼佛给诸位说,是久远劫以前早就成佛了,绝对不是三千年前在印度苦行学道,夜睹明星豁然大悟而成佛的,不是的。你们诸位看看《梵网经》,佛就给你说老实话,他这一次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是第八千次,在我们娑婆世界示现是第八千次,他方世界那就不说了。所以你就晓得佛是久远劫早已成佛,到这个世间来做个样子给我们看看,教给我们怎样修行、怎样悟入,给我们做个榜样。
舍兜率
菩萨没成佛之前在兜率天,兜率天是补处菩萨的道场,补处我们讲后补佛,现在兜率天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将来要到我们人间示现成佛。什么时候来?我们晓得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如果我们从下面算起这个天,往上去第一层是四王天,四王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五十年。四王天再上去是忉利天,忉利天它是倍倍增加的,忉利天的一天是人间一百年。所以在忉利天上看我们这个世间人很可怜,朝生暮死,寿命很短促。忉利天再往上去是夜摩天,夜摩天一天是我们人间两百年。再往上去是兜率天,兜率天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他的寿命是四千岁;也像我们这样算法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等于我们四百年,四千岁。四千岁以后,弥勒菩萨下生到我们人间,这个样子诸位要是乘一乘多少年?合我们这个世间大概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我的数学不好,是不是这个数字不知道,你们自己好好的算一算,大概总是五十六亿以上,不会在五十六亿以下。
『兜率』是梵语,意思是知足、喜足(欢喜、满足)。我们世法常说「知足常乐」,孔老夫子也讲「知止而后有定」,止就是满足。人在世间,于一切法都满足了,他心就定了,不满足是他在希求、在追求,患得患失。所以什么样的资格才能成佛?知足!所以补处菩萨一定要住在这个地方,他不能住在别的天,这个有表法的甚深用意在其中。知足然后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为什么?对于一切众生无有任何希求。这一句是八相成道的第一相降生,从兜率内院降生。
降王宫
补处菩萨示现成佛,一定是以王子的身分,不能生在一般百姓之家,这也是表法。世间最尊贵的是帝王,人都追求富贵,帝王是人间富贵到了顶头,所谓是「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一定出生在这个地方,然后出家学道。不要了!世间富贵你们所羡慕的、所求的,我看的一文不值,统统丢掉了,给人做一个榜样,这是有很大的启发的作用。『降王宫』这一句里面包括两相,第二个是托胎,第三个是出生。所以这一句里面就是八相里面的两相,托胎、出生。
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
这四句是八相里面的出家,就是第四相。『位』是王位,他可以继承王位,他不要,国王不做了。在王宫里面特别是王子,生活过得自在舒服,他舍弃了,出家去修苦行,『苦行学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做法都是利益人天,给人天做一个永脱轮回,超越三界,圆成佛道的榜样。凡夫为什么成不了佛?对于这个世间有留恋。只要有一丝毫的留恋,你这一生修得再好,你也不能超越,这一点诸位同修总要记住,就是往生也不行。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还说:佛,我还有东西舍不得。那还有什么法子?阿弥陀佛不会勉强你的,你舍不得,好!那你就在这儿住。所以世出世间法要不是舍得干干净净,西方极乐世界去不了。
所以诸位要记住,不但世间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华严》好不好?好!《法华》好不好?好!好,你放不下,那去不了。佛法也得要放下,为什么?贪心,我世间法不贪了,那贪《华严》、贪《法华》,你贪心还在,只不过是你那个贪换个对象而已。佛是教你把贪心断掉,不是教你换对象。所以现在许多人他不懂,他实在贪心还是很重,换了对象,这个不能去。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就在此地。他三毒烦恼伏不住,不要说断,伏他也没能力伏住,这是我们时时刻刻要警惕的。
所以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出家,我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遮避风雨,足了!还要什么?再不能要了,再有东西来,那叫什么?魔来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统统是魔。你看这个世间人喜不喜欢,爱的不得了!对佛菩萨他不爱,那个魔他真爱。那还能够去得了吗?所以这些东西来了之后,自己要有智慧、要有定力,绝不沾染,名利让大家去享,自己不必要。自己要记住「苦行学道」,为什么?因为自己常常修苦行,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如果这个地方日子过得很舒服、很自在,他就不想走了。这个地方样样都不称心,样样都不如意,还是早一点到极乐世界去,欣厌之心才能够生得起来。所以苦行决定对于我们往生有帮助、有好处。这是随顺世间,示现启发众生,使众生真正觉悟,所以这是『顺世间故』。
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这是第五相降魔。『魔』就是折磨,折磨,我们感受是很痛苦的。这个「魔」字是梁武帝造的,原来看古时候所翻的经,这个魔底下是个石头,就是折磨的磨,梁武帝认为折磨人很苦,比遇到鬼还可怕,他把那个石头去掉,下面用个鬼字,这个字是他造的,意思也很好。「魔」我们要认识,佛在《八大人觉经》给我们讲魔有四大类。第一大类「五阴魔」。五阴是色、受、想、行、识,这是与生俱来的,一切凡夫没有法子避免的。要知道,真正觉悟五阴是魔,我的身体就是魔,要这个身体干什么?你对于这个身体就不会留恋了,不会爱惜了。对身体的贪爱也是麻烦,也得要放下,所以要认识自己。色受想行识,色是色身,受想行识就是妄念;受是感受,想是思想,行是不住,不能停下来,识就是八识。换句话说,我们的身,幻身,我们的妄心就是个魔障,哪一个人不爱惜自己这个身命?谁知道这个身命是魔障,这要觉悟!
第二类的魔叫「烦恼魔」,《百法明门》里面说得很详细,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全是魔障!中国人讲七情五欲,喜、怒、哀、乐、爱、恶、欲就是魔障。第三类是「死魔」,死是折磨。寿命短促,道业不能成就,修了一半寿命到了,再转世再来未必能接得上,所以这是魔障。这三大类都属于本身的。第四类是我们身体以外的,叫「天魔」。凡是身心外面的,统统叫天魔。天魔是什么?外面的诱惑。外有诱惑内又动烦恼,这内魔跟外魔结合起来,你怎么能超越三界?没指望!所以一定要觉悟。用什么方法来降伏魔障?用定慧力。
现在学佛的人多,我看著魔的人也多。不学佛的人好像魔障还少,学了佛的人魔障特别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国内、国外都是如此。什么原因?没有定!没有定哪来的慧?戒、定、慧是佛法的三无漏学。现在学佛的人都喜欢搞热闹,戒不要了。有些人要,要怎么个要法?每半月念一遍,那就叫是戒?那不是的。还有同修发心来求受戒,受戒容易,持戒难!认真给诸位说明受戒,形式上的受戒不重要,内心真正发心受持,这是真受戒。形式上未必能得戒,真正发愿受持,那确实是得戒。
我在最初学佛的时候,我跟章嘉大师,他老人家就告诉我:戒是基本,学一条就受一条。他不主张我到戒坛去受戒,他教我自己去读,那时候我还没有出家。在家你去读,哪一条你做得到,你就发心做一条。过一个时候,那一条我也能做得到,我再发心再做一条,这叫真正受戒。这不在形式,重在实质,因戒生定。戒,多半是禁戒,佛这个不许我们做,那个不许我们做,好了,统统不做了,心就定!这是佛法通途的方法,戒能够得定,所以定共戒,道共戒,那个戒就更圆满了。
唯有定慧才能『降伏魔怨』。怨是冤家,冤家是谁?是不是我们一般讲的冤家对头?不是的,佛在经上常常说「十恶冤家」。十恶是什么?身,杀、盗、淫;口,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贪、瞋、痴,这十种冤家。几个人认识?都把冤家当作好朋友,这个还得了?这十条谁不喜欢?谁不爱?跟冤家搭上了,这是难怪轮回难出,出不了轮回。说个老实话,在六道轮回里面,是一世不如一世,你要想将来往上提升,那个机会非常渺茫,总是一世比一世要低。
为什么我们要这样肯定的,下这个断语?轮回是个果报!果报一定有因。我们想想,我们现在这一生所造的因,到底是善多还是恶多?如果是恶业超过善业,那来生怎么能比得上这一生?所以佛在经上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失掉人身,来生再得人身的机会非常非常之小。佛在经上有须弥穿针的比喻,须弥山高,不要说须弥山,我们讲堂这三层楼,我底下放著绣花针,这里放一条线,你穿穿看,我给一万条线给你,你看能不能穿上一条。佛用这个比喻说我们人身,失掉人身,来生想得人身,那就像千万条那个线它恰好就穿上了,哪有那么巧的事情?不容易!
所以人身失掉,再得人身很难,多半到哪里去?我们俗话说「人死了作鬼」。六道作鬼是一道,怎么可以断定他死了就作鬼?实在讲,说这个话不无道理,绝大多数的人都到鬼道去了,绝大多数,十之七八都到鬼道去了。为什么到鬼道?鬼道的业因是贪心重。没有贪心不会堕鬼道,没有瞋恚嫉妒不会堕地狱,不愚痴的人决定不变畜生。愚痴就是善恶不分,是非不明,所以说糊里糊涂,才变畜生。贪瞋痴是三恶道的业因,那我们想想,我们这一生当中有没有贪瞋痴?只要贪瞋痴这个念头、意念很强,换句话说,来生就是三恶道去了!这个世间人,几个人没有贪瞋痴?于一切法中没有贪瞋痴,我们可以断定他来生不堕三恶道,至少是人天享福,太少太少了!怨,要记住怨是十恶冤家,这要用定慧才能够降伏,才能够克服它。
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这一句是第六相成道。降魔之后才能够成道,如果在净宗里面讲成道,就是得一心不乱。净宗成就有三等,最高的是理一心不乱,其次的是事一心不乱,最下的是功夫成片。如果你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里面有九等,九品!上等功夫成片的,这不要到一心不乱才显出这个法门的不可思议。上等功夫成片往生自在了,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不去也不碍事,生死这里没有了,功夫上等的。中等的能预知时至,几个月之前,甚至一、二年之前他就晓得。下等功夫成片的,在临命终之前,前几天知道,这是决定往生。功夫打成一片,这是伏烦恼没断,我们通常讲带业往生。如果说是断烦恼,那个功夫相当于阿罗汉,的确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
所以功夫成片,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一天到晚这一句阿弥陀佛不要中断。成片里面的秘诀,就是决定不怀疑,信心圆满,信成就;三资粮信愿行,信心圆满。不夹杂,就是专心念佛,绝不掺杂别的。第三个是不间断,二六时中都不间断。
这是八相成道里面示现成佛。
天人归仰。请转F L。常以法音。觉诸世间。
成佛之后,这就教化众生,所以底下第七相「转F L相」。佛出现在世间,转F L是为主!八相成道里面,这是主要的一条。八相,其余的七相都是成就这一相。
【天人归仰。请转F L。常以法音。觉诸世间。】
这一句是总说,『法音』就是佛菩萨为我们说法,说法的目的是教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就是令一切众生觉悟,『觉诸世间』。
【破烦恼城。坏诸欲堑。】
这两句都是比喻,也是果报。『烦恼』就像城一样。外国人称为城堡,表示坚固的意思。众生的烦恼很不容易破,把烦恼比喻成城堡。『堑』是什么?是护城河,大陆上的古城,城墙外面有一条河,护城河,叫「堑」。都是比喻坚固、很深,护城河的水深,这是讲烦恼跟欲望。佛说法的目的,帮助我们觉悟,觉悟之后,一定要远离烦恼、五欲。
【洗濯垢污。显明清白。】
这两句是因。『垢污』就是染污,垢是尘垢,污是染污。所以佛把六根接触的对象,称之为六尘,眼见色,耳闻声,六根对的色、声、香、味、触、法,佛说它作尘,尘染污了我们的清净心,这个东西要把它洗掉,要把它洗干净。用什么方法来洗?在本宗里面,用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就可以把它洗干净了。『显明清白』,你的真心本性才能够透得出来,这是自己的性德流露,功夫的成就。浅而言之,我们能够伏见思烦恼,心地就清净了。伏烦恼就是佛号念的功夫深,我们的念头,它别的念头不会起,一起念头都是阿弥陀佛,一个接一个,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杂念,这叫「显明清白」。
【调众生。宣妙理。】
『调』是调伏,调顺一切众生,这就讲教化众生,「调」是有化的意思,教化众生。『宣妙理』,为一切众生讲解佛法,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
【贮功德。示福田。】
『贮』是积,积功累德。『示』是指示。世间人多求福,什么是『福田』?有几个人真正认识福田?世间人所修的,痴福!不是真正福田,真正的福田是孝亲尊师。佛在经上给我们讲三种福田:第一个父母—恩田。对父母不孝顺,对父母没有尽到孝养,你的福从哪来?第二个是敬田—三宝,对三宝不知道恭敬。有一些人恭敬三宝,存心不善,他为什么恭敬?听说佛门里一本万利,所以他来恭敬。他在家不恭敬父母,他跑来恭敬法师,认为什么?佛门里种福马上可以发大财,这是存心错误。佛教给我们恭敬是依教奉行,这叫敬。我们对佛拜不拜没有关系,为什么?那是形式。天天见到佛,顶礼磕头,不能把佛的教训记住,不能依教奉行,一点用处都没有,将来该堕地狱还是要堕地狱。不能说我在佛面前磕了多少头,这可以不堕地狱了,没这个道理。所以形式实在讲不是真正重要,真正重要是依教奉行。老师教我们怎么做,我们真的做到了,这叫恭敬,这叫尊师。
第三种悲田,救济一切苦难的众生。我们想想今天世界众生哪一个不苦?哪一个没有灾难?个个都有。那个财产上亿的他还是苦、还是难,为什么?转眼之间,他就要轮回三途,他怎么不苦?如何救他?前面讲「宣妙理,贮功德」,要为他说法,要开导他。什么是功?什么是德?功是功夫,德就是你的受用、你的收获。你今天念佛是功,心地清净是德。念到功夫成片是功,往生不退是德,这叫功德!
【以诸法药救疗三苦。】
『法』是佛法,佛法是药,能够救我们一切苦难。『三苦』就是苦苦、坏苦、行苦,三界统苦!唯独佛法能够帮助我们,佛法是广大无边,得要对症下药。
【升灌顶阶。】
这『灌顶阶』是密宗的。所以我们这《无量寿经》里面有教、有禅、有密、有净,统统都包括在里面,一样也跑不掉。前面表法里面,普贤菩萨代表的净密不二,这个地方给你讲灌顶。现在在国外,密宗很盛行,来了一个喇嘛,大家都去灌顶去了,灌顶还要缴费,听说一个人要二十块美金,灌一下顶。我听了之后,我说你们每天晚上洗不洗澡?在外国洗澡,淋浴,我说那个大灌顶,比那个法师用一点点水给你灌,那灌得痛快。灌顶就开悟了吗?得好处了吗?什么也得不到。灌顶是形式,形式是表法,重要是法,不懂得法就白灌了。灌是慈悲加持的意思,顶是什么?是佛顶,就是佛法里面至高无上的佛法传授给你,这叫灌顶。
【授菩提记。】
往生不退,决定往生不退成佛,这就是授记。
【为教菩萨。作阿闍黎。】
这也是密法,金刚阿闍黎。
【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无量诸佛咸共护念。】
我们哪一个人不想求佛菩萨保佑?能依这个法门,就是无量诸佛没有一尊佛不保佑你,没有一尊佛不赞叹你。为什么诸佛赞叹?因为你选择了成佛的法门,眼看你马上就成佛了,佛怎么不赞叹,佛怎么不欢喜?
【诸佛刹中。皆能示现。】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即使下品下生,也能够随自己的意念到他方世界去供佛度生,『诸佛刹中,皆能示现』。所以生西方净土,就是生一切诸佛净土,见阿弥陀佛就是见一切诸佛如来。这是他方世界所没有的,一切经论里头也没有这个说法的。
于此中下。而现灭度。
这两句是第八相,入般涅盘相。佛有没有生灭?既然「空无相无愿」,还有什么生灭?没有,不生不灭。为什么要示现生灭?『是于此中下』,对中下根性人示现的般涅盘。向上一著的人晓得佛没有般涅盘。示现涅盘是给中下根性人看的,对他们的一个启示,给他们一个警觉。佛常住在世间,大家修学就懈怠、懒惰了,为什么?今天没听到不要紧,明天佛还会说。这佛一不在世,这著急了,这以后没得人说了,这怎么办?他这个修学的意念提起来了,加倍的用功努力,这是对中下根性人说的。对那个上根大菩萨,没有,知道佛没有般涅盘,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佛的涅盘叫无住涅盘。
无住涅盘就是不住生死,也不住涅盘。生死,凡夫边的,涅盘是二乘边的。不但是如来,大乘菩萨两边不住,所以他入般涅盘是示现的,正如同前面八相同样统统都是示现的。这个意思我们总得要了解,要认识清楚,我们对于诸佛菩萨真正恭敬心才能够生得起来,才能体会到他对于一切众生恩德之大。正是古德所说,粉身碎骨不能为报,报不了这个恩!一切的示现都是为了利益众生,都是为了帮助我们觉悟。
小乘佛教“渡己不渡人”是否落了下乘?
大乘佛教以渡人而渡己,认为过去成佛的人无数,现在是佛的人无数,未来成佛的人也无数。小乘佛教把证得阿罗汉果、求取个人解脱作为最高目的,一般只承认释迦牟尼佛。如此来看小乘佛教比之大乘佛教是否落了下乘?这个是佛陀时代的故事:自己走这条路
印度北方有一个叫舍卫城的都市,佛陀有一个供大众修行及听闻其说法的中心。这一位年轻人每天晚上都会来听佛陀说法,哪此过了好多年,年轻人却从未将佛陀的教导付诸实行。
数年后的某个晚上,年轻人提早到了,发现只有佛陀一个人,便走向佛陀说:“佛陀,我心中常常生起一个疑问!”
“哦?在法的道路上是不应该有任何疑问的,让我们来理清它们吧,你的问题是什么呢?”
“佛陀,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来您的中心。我注意到在您的周围,有许多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还有为数更多的在家居士,或男、或女。其中一些人已经持续地来您这儿好几年了。我可以看出,有些人已经确实达到了最终的阶段;相当明显地,他们已全然解脱了。我也看到有些人的生活确实获得改善,虽然我不能说他们已完全地解脱,他们活得比以前好。但是佛陀啊!我也看到秀多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还是跟以前一样,有些时候比他们甚至更糟,他们一点都没有改变,或者是他们并没有更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佛陀?人们来见您这样一位伟大、全然觉悟、如此有力量又慈悲的人,您为什么不用您的法力与慈悲,让他们全都解脱叫?”
佛陀微笑着说:“年轻人啊!你住哪儿?你打哪儿来的啊?”
“佛陀,我住在舍卫城,就是这?萨罗国的首府。”
“是啊,可是你的样子看起来不像是舍卫城的人。你的故乡在哪儿啊?”
“佛陀,我从一个叫王舍城的都市来的,是摩揭陀国的首府。我在几年前来到舍卫城定居。”
“那你是不是断绝了所有与王舍城的联系呢?”
“没有,佛陀,我在那里还有亲友,而且也还有生意的往来。”
“那么你一定要时常往来舍卫城与王舍城之间了?”
“是的,佛陀,我一年要到王舍城好几次,然后再回到舍卫城来。”
“既然你已经往返舍卫城与王舍城之间许多趟了,你应该很清楚这条路了吧?”
“是啊,佛陀,我非常清楚这条路,甚至可以说,既然蒙上我的眼睛,我一样可以找到去王舍城的路,因为我已经不知走了多少次了。”
“那么那些非常了解你的朋友,他们一定知道你来王舍城,然后定居在此地吧?他们也一定知道你经常往返于王舍城吧,而且你也非常熟悉从这儿到王舍城的路吧?”
“是啊,佛陀,所有和我走得比较近的人都知道,我常去王舍城,而且也非常熟悉那条路。”
“那么一定有人会来向你请教到王舍城的路。你会不会隐瞒一些不说,或是会解释清楚呢?”
“有什么好隐瞒的呢,佛陀?我会尽我所知告诉他们:你们要先往东走到波罗捺斯城,然后继续往前走到菩提伽耶,然后就到了王舍城。我会非常明白地告诉他们,佛陀!”
“那么你给了他们详细的解释之后,所有这些人是否都到达了王舍城呢?”
“那怎么可能呢,佛陀?只有那睦从头到尾走完全程的人,才能到达王舍城。”
“这就是我想向你解释的啊,年轻人!人们来见我,因为他们知道,我已经对这条路线非常熟悉。他们来问我:‘什么是通往涅盘,通往解脱的道路?’而我有什么好隐瞒的呢?我很清楚地路他们解释:‘就是这条路。’如果有的只是点点头说:‘说得好,真是一条正道’,可是一条也不踏上这条路;‘真是一条绝妙的正道啊’,可是不费劲去走完这条路。那么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到达最终的目标呢?”
“我不会把人扛在我的肩上,带他到最终的目标。没有任何人能把人扛在肩上背到最终目标。基于爱与慈悲,他顶多会说:‘就是这条路,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你也这样做,也这样走,你就能到达最终的目标’。但是每一个人都得自己走,自己走这正道上的每一步路。如果你往前一步,你就接近目标一步;如果往前走一百步,就接近目标一百步;如果走完了全程,就到达了最终的目标,你得自己走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