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全部的诗句
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全部的诗句《和令狐相公玩白菊》刘禹锡
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
向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
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一入瑶华咏,从兹播乐章。
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
向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
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一入瑶华咏,从兹播乐章。
菊花的诗句古诗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花中四君子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菊花在秋季开放,故为秋的象征,人们甚至把九月称“菊月”。它秀美多姿,却不以姿色取媚于人,而已素雅坚贞博得人们的称赞。人们爱它清秀不俗的外表,更爱它凌霜傲雪的风骨,千百年来,菊花成为高洁隐逸、顽强不屈精神的象征,它以其独特的风姿神韵活跃在搜趣网文人墨士的诗词中。
早在战国时代的《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汉朝时,菊花被当作滋补的药品,菊花酿成的酒被称为长寿酒;不仅如此,菊花苗还可入菜,因此,最初菊花是以食用和药用为人们所青睐的。到了晋朝时,陶渊明爱菊成癖,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广为流搜趣网传,至此,菊花便有了“花中隐士”的美名。
菊之知己
陶渊明是菊花的知己,他赋予菊花敢于直面风霜的坚定不移的品格。
陶渊明爱菊,与前人不同之处在于,他不单看到菊花的药用价值,还注意到了菊花的审美价值,并赋予其人格的意义。
他也借歌咏菊花的精神来表达自己芳洁贞秀的品格与节操。他一直把宁折不弯、不畏艰难的松菊精神铭刻于心,尽管热切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决不同流合污,不为五斗米折腰。
当他辞官返乡时,希望看到的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因此,晋代最爱菊花、最懂菊花的人,非陶渊明莫属。
饮酒其四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他说“秋菊有佳色”,“佳色”不过是“浅红淡白间深黄”,它的颜色并不十分绚丽,作者之所以称“佳”,那是因为菊花的内在品格之美。“裛露掇其英”,作者趁菊花沾满露珠之时采摘菊花瓣,真是色香俱佳。“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作者将菊花瓣泛于酒中饮下,就觉得突然间忘却了世间的烦恼,而且饮下这菊花泡的酒,就使自己远离了官场是非,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菊之颜色
唐时,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出现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种。如李商隐诗《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紫菊是暗淡轻浅的,黄菊是鲜艳明丽的。“暗暗”写出紫菊的色彩并不明丽,“淡淡”指其色浅淡不浓艳。而黄菊就不同了,它是那种很鲜亮的黄色,是“融融冶冶”的。“融融”即和暖之意,是触觉;“冶冶”艳丽之意,是视觉,这两个词连用就显得极为精妙,因黄色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诗人在视觉里就获得了触觉的感受,这就是通感的效果。
诗人着墨不多,只“融融冶冶”四字就道出了黄菊给人视觉、触觉的享受。
白居易有诗《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黄灿灿的花海中,偏有一丛白菊独自屹立着,显得格格不入,又让人觉得惊喜,甚至亲切。因为“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它好似一个参与了少年歌舞会的白发老人,他与“少年”们一起载歌载舞,活力四射。后两句,由花联想到人,比喻自然贴切,富有情趣。白居易却将其刻画成一个活力四射的“老顽童”形象,角度新颖,观点独特,让人耳目一新。体现了晚年白居易对生活有着无穷的热情。
元稹与菊
元稹也爱菊花,他写有《菊花》一诗: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他“遍绕篱边”,直至夕阳西下。“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真切地表现了出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不是没来由地钟情菊花,而是这个时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还这么挺立在枝头,凌风傲霜。一旦菊花谢尽,就无花可赏了,它作为后凋者,使人倍加珍惜喜爱,它集中了诗人所有的爱花之情。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爱菊的独特的理由,其中暗含了对菊花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也蕴含了作者对这种精神品格的追求。
郑谷与菊
郑谷眼中的菊花是身份卑微但却充满骨气的。他写有《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他说“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秋天的早晨,菊花瓣上沾满了晶莹的露珠,那缕缕幽香,飘满池岸,沁人心脾。菊花自有它独特的魅力,它生长的地方虽然不高贵,却也从来不羡慕那高生的瓦松。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出于低洼之地,却能带给人们美的精神及视觉享受,而那瓦松虽处高位,却毫无用处。在这里,菊花代表了那些不慕容华、品格高洁之士;瓦松则代表了身世显贵、尸位素餐的//www.souquanme.com王孙贵族。相较之下,作者的追求与气节不言自明。
黄巢与菊
对黄巢而言,菊花开在秋天,是一大憾事。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飒飒秋风,菊花冒着寒意,勇敢地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香气竞发,对于一般人来说,如此景色不被欣赏,都会颇多感慨。可是诗人却不这样,在诗人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则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这也从本质上说明了诗人与一般文人的不同。“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极大的不公。诗人借菊花表达志向,不流于粗豪,不失含蕴,融合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
不仅如此,在黄巢眼中,菊花也不再是南山中的隐士,而是身披黄金甲的战士。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这里,作者用对比手法,用菊花的盛放与百花的凋零作比,强调了菊的顽强生命力。“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到满城菊花全部开放的时候,那菊花的香气定会直冲云天,满城菊花遍布,像穿上了黄金甲。这两句充满一种不可阻挡的革命力量,作者言菊花的香气,是“冲天香阵”,不是清幽的香,而是一种浓郁的、有力量的香;这香气可以“透”长安,它无处不在,芳贯广宇;“满城”、“尽带”亦是强调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这是说,作者的进取精神、战斗豪情气冲云汉,并且这不是一个人孤军作战,而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归。
郑思肖与菊
宋时,菊花的品格更加受诗人们的青睐,它既有凌风傲霜的形象,又是孤独寂寥的身影但同时又是民族气节的象征。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宋亡后,他痛心疾首,隐居苏州,终身未娶。
寒菊 / 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他说菊花不与百花争奇斗艳,它独依在疏篱之旁,傲视风霜,有一种无穷的意趣。但他更欣赏的是菊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一般的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作者借菊花这种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品性,表达自己坚守高尚的节操,宁死也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李清照与菊
李清照眼中的菊花却是与她一样消瘦憔悴、孤独寂寞的。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也是天气转凉的时候,更是容易思念亲人的时候。此时,赵明诚不在她身边,她只觉清冷难挡,她只有借酒消愁,一个人对着清瘦的菊花直到黄昏后。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那篱边的菊花开得正美,只可惜在作者看来那黄花是如此的清瘦孤独,它们不张扬攀比,连香气都是如此的幽幽。“暗香”本指梅花的幽香,在这里指菊花的清香,词人将菊与梅同等关照,表现了她高洁脱俗的情趣。“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与菊花都是一样的孤苦无依,在这个清寒的秋季独自捱过。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丧夫的打击,这时候的菊花在她看来已是憔悴不堪了,哪里有傲霜之气。“满地黄花堆积”,地上堆积的不仅是菊花的瓣,更是自己一颗破碎的心,“憔悴损”,是形容菊花的神态,更是自己的真实写照。
“如今有谁堪摘”,词人年轻的时候无忧无虑,天性无邪,常常“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也常常像一个隐者一样“采菊东篱下”,可是此时的词人饱尝人世之苦,心灰意懒,再也无心采摘了,只任其自由散落,随风吹撒。
词人笔下的菊和陶渊明笔下的菊是大不相同的,一个代表着颓废,一个代表着美好,这种差别成就了李清照词里菊花独有的形象特征。词人词里的菊花同时也是词人自己的化身,憔悴不堪,任风吹拂,随意凋零。如果把陶渊明和李清照比作两朵菊花,那一朵是盛开的,清香的,另一朵就是凋谢的,萎靡的。
概述
对晏几道而言,菊花是聚散离合的标志。
蝶恋花
黄菊开时伤聚散。
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
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罗带同心闲结遍。
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
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黄菊开时伤聚散”,每当黄菊花开之时,女主人公就忍不住地开伤感,因为她与爱人离别的时候,正是黄菊盛开的时候,因此每见黄菊,格外动情。不仅如此,黄菊还是他们二人甜蜜爱情的见证,“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曾经他们在花前共诉衷情,许下心愿,立下誓言,仿佛一切都还在眼前。可是“重见金英人未见”,离别了一年,黄菊又开了,还是去年那样开得灿烂,本该是他们约定重逢的时候,却再也等不见去年人,于是“相思一夜天涯远”。黄菊在女主人公眼中既代表了美好的回忆,又代表了残酷伤痛的现实。
概述
才子唐伯虎把菊花与自身乃至天下所有失意漂泊之人都紧密联系起来。
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
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
尽借篱落看秋风。
故乡的菊花开了,它开得并不张扬,幽幽地开放,发出清幽的香气。它好像是一夜之间从天上坠下来的霜一样。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天下有多少文人骚客流落在天涯,从篱笆边的菊花中,看尽了飒沓的秋风。菊花屹立在秋风中,受尽风霜的打击,这多么像作者的遭遇。
唐寅三十岁时进京会试,因会试泄题一案被牵涉而收到革黜,后来妻子改嫁,消极颓废,一生坎坷。“天涯未归客”,是作者此时人生的写照,他无家可归,只能漂泊;“看秋风”,这秋风使人生困顿、失意之风,一个“看”字,多么无意,其实却蕴含了多少辛酸无奈。
概述
清时,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有专门对菊花的描写,从忆菊、访菊、种菊到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再到菊影、菊梦、残菊等,一共12题,反映了当时的都城社会习俗和有闲阶级的文化生活情趣。(节选)
《忆菊》(蘅芜君 薛宝钗 )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访菊》(怡红公子 贾宝玉)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对菊》(枕霞旧友 史湘云)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咏菊》(潇湘妃子 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早在战国时代的《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汉朝时,菊花被当作滋补的药品,菊花酿成的酒被称为长寿酒;不仅如此,菊花苗还可入菜,因此,最初菊花是以食用和药用为人们所青睐的。到了晋朝时,陶渊明爱菊成癖,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广为流搜趣网传,至此,菊花便有了“花中隐士”的美名。
菊之知己
陶渊明是菊花的知己,他赋予菊花敢于直面风霜的坚定不移的品格。
陶渊明爱菊,与前人不同之处在于,他不单看到菊花的药用价值,还注意到了菊花的审美价值,并赋予其人格的意义。
他也借歌咏菊花的精神来表达自己芳洁贞秀的品格与节操。他一直把宁折不弯、不畏艰难的松菊精神铭刻于心,尽管热切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决不同流合污,不为五斗米折腰。
当他辞官返乡时,希望看到的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因此,晋代最爱菊花、最懂菊花的人,非陶渊明莫属。
饮酒其四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他说“秋菊有佳色”,“佳色”不过是“浅红淡白间深黄”,它的颜色并不十分绚丽,作者之所以称“佳”,那是因为菊花的内在品格之美。“裛露掇其英”,作者趁菊花沾满露珠之时采摘菊花瓣,真是色香俱佳。“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作者将菊花瓣泛于酒中饮下,就觉得突然间忘却了世间的烦恼,而且饮下这菊花泡的酒,就使自己远离了官场是非,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菊之颜色
唐时,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出现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种。如李商隐诗《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紫菊是暗淡轻浅的,黄菊是鲜艳明丽的。“暗暗”写出紫菊的色彩并不明丽,“淡淡”指其色浅淡不浓艳。而黄菊就不同了,它是那种很鲜亮的黄色,是“融融冶冶”的。“融融”即和暖之意,是触觉;“冶冶”艳丽之意,是视觉,这两个词连用就显得极为精妙,因黄色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诗人在视觉里就获得了触觉的感受,这就是通感的效果。
诗人着墨不多,只“融融冶冶”四字就道出了黄菊给人视觉、触觉的享受。
白居易有诗《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黄灿灿的花海中,偏有一丛白菊独自屹立着,显得格格不入,又让人觉得惊喜,甚至亲切。因为“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它好似一个参与了少年歌舞会的白发老人,他与“少年”们一起载歌载舞,活力四射。后两句,由花联想到人,比喻自然贴切,富有情趣。白居易却将其刻画成一个活力四射的“老顽童”形象,角度新颖,观点独特,让人耳目一新。体现了晚年白居易对生活有着无穷的热情。
元稹与菊
元稹也爱菊花,他写有《菊花》一诗: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他“遍绕篱边”,直至夕阳西下。“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真切地表现了出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不是没来由地钟情菊花,而是这个时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还这么挺立在枝头,凌风傲霜。一旦菊花谢尽,就无花可赏了,它作为后凋者,使人倍加珍惜喜爱,它集中了诗人所有的爱花之情。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爱菊的独特的理由,其中暗含了对菊花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也蕴含了作者对这种精神品格的追求。
郑谷与菊
郑谷眼中的菊花是身份卑微但却充满骨气的。他写有《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他说“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秋天的早晨,菊花瓣上沾满了晶莹的露珠,那缕缕幽香,飘满池岸,沁人心脾。菊花自有它独特的魅力,它生长的地方虽然不高贵,却也从来不羡慕那高生的瓦松。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出于低洼之地,却能带给人们美的精神及视觉享受,而那瓦松虽处高位,却毫无用处。在这里,菊花代表了那些不慕容华、品格高洁之士;瓦松则代表了身世显贵、尸位素餐的//www.souquanme.com王孙贵族。相较之下,作者的追求与气节不言自明。
黄巢与菊
对黄巢而言,菊花开在秋天,是一大憾事。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飒飒秋风,菊花冒着寒意,勇敢地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香气竞发,对于一般人来说,如此景色不被欣赏,都会颇多感慨。可是诗人却不这样,在诗人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则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这也从本质上说明了诗人与一般文人的不同。“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极大的不公。诗人借菊花表达志向,不流于粗豪,不失含蕴,融合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
不仅如此,在黄巢眼中,菊花也不再是南山中的隐士,而是身披黄金甲的战士。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这里,作者用对比手法,用菊花的盛放与百花的凋零作比,强调了菊的顽强生命力。“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到满城菊花全部开放的时候,那菊花的香气定会直冲云天,满城菊花遍布,像穿上了黄金甲。这两句充满一种不可阻挡的革命力量,作者言菊花的香气,是“冲天香阵”,不是清幽的香,而是一种浓郁的、有力量的香;这香气可以“透”长安,它无处不在,芳贯广宇;“满城”、“尽带”亦是强调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这是说,作者的进取精神、战斗豪情气冲云汉,并且这不是一个人孤军作战,而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归。
郑思肖与菊
宋时,菊花的品格更加受诗人们的青睐,它既有凌风傲霜的形象,又是孤独寂寥的身影但同时又是民族气节的象征。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宋亡后,他痛心疾首,隐居苏州,终身未娶。
寒菊 / 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他说菊花不与百花争奇斗艳,它独依在疏篱之旁,傲视风霜,有一种无穷的意趣。但他更欣赏的是菊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一般的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作者借菊花这种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品性,表达自己坚守高尚的节操,宁死也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李清照与菊
李清照眼中的菊花却是与她一样消瘦憔悴、孤独寂寞的。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也是天气转凉的时候,更是容易思念亲人的时候。此时,赵明诚不在她身边,她只觉清冷难挡,她只有借酒消愁,一个人对着清瘦的菊花直到黄昏后。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那篱边的菊花开得正美,只可惜在作者看来那黄花是如此的清瘦孤独,它们不张扬攀比,连香气都是如此的幽幽。“暗香”本指梅花的幽香,在这里指菊花的清香,词人将菊与梅同等关照,表现了她高洁脱俗的情趣。“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与菊花都是一样的孤苦无依,在这个清寒的秋季独自捱过。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丧夫的打击,这时候的菊花在她看来已是憔悴不堪了,哪里有傲霜之气。“满地黄花堆积”,地上堆积的不仅是菊花的瓣,更是自己一颗破碎的心,“憔悴损”,是形容菊花的神态,更是自己的真实写照。
“如今有谁堪摘”,词人年轻的时候无忧无虑,天性无邪,常常“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也常常像一个隐者一样“采菊东篱下”,可是此时的词人饱尝人世之苦,心灰意懒,再也无心采摘了,只任其自由散落,随风吹撒。
词人笔下的菊和陶渊明笔下的菊是大不相同的,一个代表着颓废,一个代表着美好,这种差别成就了李清照词里菊花独有的形象特征。词人词里的菊花同时也是词人自己的化身,憔悴不堪,任风吹拂,随意凋零。如果把陶渊明和李清照比作两朵菊花,那一朵是盛开的,清香的,另一朵就是凋谢的,萎靡的。
概述
对晏几道而言,菊花是聚散离合的标志。
蝶恋花
黄菊开时伤聚散。
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
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罗带同心闲结遍。
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
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黄菊开时伤聚散”,每当黄菊花开之时,女主人公就忍不住地开伤感,因为她与爱人离别的时候,正是黄菊盛开的时候,因此每见黄菊,格外动情。不仅如此,黄菊还是他们二人甜蜜爱情的见证,“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曾经他们在花前共诉衷情,许下心愿,立下誓言,仿佛一切都还在眼前。可是“重见金英人未见”,离别了一年,黄菊又开了,还是去年那样开得灿烂,本该是他们约定重逢的时候,却再也等不见去年人,于是“相思一夜天涯远”。黄菊在女主人公眼中既代表了美好的回忆,又代表了残酷伤痛的现实。
概述
才子唐伯虎把菊花与自身乃至天下所有失意漂泊之人都紧密联系起来。
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
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
尽借篱落看秋风。
故乡的菊花开了,它开得并不张扬,幽幽地开放,发出清幽的香气。它好像是一夜之间从天上坠下来的霜一样。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天下有多少文人骚客流落在天涯,从篱笆边的菊花中,看尽了飒沓的秋风。菊花屹立在秋风中,受尽风霜的打击,这多么像作者的遭遇。
唐寅三十岁时进京会试,因会试泄题一案被牵涉而收到革黜,后来妻子改嫁,消极颓废,一生坎坷。“天涯未归客”,是作者此时人生的写照,他无家可归,只能漂泊;“看秋风”,这秋风使人生困顿、失意之风,一个“看”字,多么无意,其实却蕴含了多少辛酸无奈。
概述
清时,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有专门对菊花的描写,从忆菊、访菊、种菊到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再到菊影、菊梦、残菊等,一共12题,反映了当时的都城社会习俗和有闲阶级的文化生活情趣。(节选)
《忆菊》(蘅芜君 薛宝钗 )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访菊》(怡红公子 贾宝玉)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对菊》(枕霞旧友 史湘云)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咏菊》(潇湘妃子 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家家菊尽黄,梁国独自霜的意思
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诗词名言注释:充分运用唐代的写法,突出描写和令狐相公玩白菊的句子形象化,开头和结尾的元素正好结合,受世人的关注和欢欣鼓舞。
诗词开头写法: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莹静真琪树,分明对名言结尾写法:感受关键之处,回笔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至深,这就是唐诗一句胜出的刘禹锡经典名言
诗词开头写法: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莹静真琪树,分明对名言结尾写法:感受关键之处,回笔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至深,这就是唐诗一句胜出的刘禹锡经典名言
找一句关于菊的古诗
好像是唐诗吧,作者好像还很有名。里面有一句,如今看来很邪恶。其中那句写景的,好像是什么飞过菊花。绝对不是大雁飞过菊花,是首七言诗。菊
菊城吟〕--王如亭--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www.souquanme.com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搜趣网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董必武《赏菊》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红楼梦》里菊花诗可为一绝,请欣赏红楼艺苑内的菊花诗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蘅芜君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怡红公子
菊城吟〕--王如亭--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www.souquanme.com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搜趣网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董必武《赏菊》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红楼梦》里菊花诗可为一绝,请欣赏红楼艺苑内的菊花诗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蘅芜君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怡红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