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沙尘暴如何自救
最近经常出入罗布泊,请问这个季节会不会有沙尘暴?要是碰上了怎么自救?因为与沙尘暴相伴的是bai狂风,所以,沙尘暴发生时人们应du离河流、湖泊、水zhi池远一些,以免被吹落水中溺水。遇到能见度差、视线不好时,市民们应停止行走,不要贸然过马路,可在商场、饭店暂避,或可在低洼地带稍候,但要离广告牌、树木远些。
沙尘暴可能诱发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及传染病。通常情况下,人的鼻腔、肺等器官对尘埃有一定的过滤作用,但沙尘暴这种剧烈天气现象带来的细微粉尘过多过密,极有可能使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旧病复发。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如果长时间吸入粉尘,也会出现咳嗽、气喘等多种不适症状,导致流行病发作。此外,大风跨越几千公里,将沿途的病菌吹到下风向地区,其中可能包括一些传染病菌。
介绍:
■尽量减少外出//www.souquanme.com。■骑车、开车时要谨慎,减速慢行。在大风中要远离树木和广告牌,以免被砸伤。■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和风镜,以避免沙尘对呼吸道和眼睛的伤害。■避免开窗,严重时,可用胶条对窗户进行封闭,以减少在家中受沙尘暴影响的程度。■建议人们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不要购买街头露天食品。
近年来,哈尔滨的春天总有沙尘暴光顾。2001年4月7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出现沙尘暴天气。这是黑龙江省20年来首次出现这种天气。2002年春季,冰城遭遇3次沙尘暴袭击。据哈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站取样化验:两次沙尘暴的沙尘和双城市韩甸镇拉林河北岸的沙尘吻合。
大风呼啸着穿过林立相间的高楼大厦,肆虐的狂风一阵紧接着一阵,沙尘漫卷大街小巷,路上的行人顿减。
街上排着大队的汽车都摇紧了玻璃,车体上沾满了灰尘,风中的行人或用纱巾,或用衣服蒙着头、捂着嘴在风中吃力地行走。
沙尘无孔不入,即使在房间里,仍然可以闻到一股呛鼻的土味,桌面上一会儿就蒙上了一层灰尘。
细心人发现,空中的沙尘发黄,太阳在沙尘的笼罩下失去了光华。
医学专家也发出警告,现的大风沙尘天气,不仅行走时要注意安全,而且空气已属重度污染,极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这种时候最好不要出门。
令人叫苦不迭的沙尘暴天气在近几年来频频袭击城市。据统计,我国北方地区仅2000年就遭受过15次沙尘暴的侵害。
沙尘暴,近些年已经成为春季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灾害天气。它的主要特点就是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风速大,这其中的哪一条都会给都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烦恼。
沙尘暴不光是给都市人的生活带来麻烦,严重的还将危及人们的生命。
因为与沙尘暴相伴的是狂风,所以,沙尘暴发生时人们应离河流、湖泊、水池远一些,以免被吹落水中溺水。遇到能见度差、视线不好时,市民们应停止行走,不要贸然过马路,可在商场、饭店暂避,或可在低洼地带稍候,但要离广告牌、树木远些。
沙尘暴可能诱发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及传染病。通常情况下,人的鼻腔、肺等器官对尘埃有一定的过滤作用,但沙尘暴这种剧烈天气现象带来的细微粉尘过多过密,极有可能使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旧病复发。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如果长时间吸入粉尘,也会出现咳嗽、气喘等多种不适症状,导致流行病发作。此外,大风跨越几千公里,将沿途的病菌吹到下风向地区,其中可能包括一些传染病菌。
自救:
因为与沙尘暴bai相伴的是du狂风,所以,沙尘暴发zhi生时人们应离河流、湖泊、水池远dao一些,以免被吹落水中溺水。遇到能见度差、视线不好时,市民们应停止行走,不要贸然过马路,可在商场、饭店暂避,或可在低洼地带稍候,但要离广告牌、树木远些。
沙尘暴可能诱发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及传染病。通常情况下,人的鼻腔、肺等器官对尘埃有一定的过滤作用,但沙尘暴这种剧烈天气现象带来的细微粉尘过多过密,极有可能使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旧病复发。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如果长时间吸入粉尘,也会出现咳嗽、气喘等多种不适症状,导致流行病发作。此外,大风跨越几千公里,将沿途的病菌吹到下风向地区,其中可能包括一些传染病菌。
沙尘暴可能诱发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及传染病。通常情况下,人的鼻腔、肺等器官对尘埃有一定的过滤作用,但沙尘暴这种剧烈天气现象带来的细微粉尘过多过密,极有可能使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旧病复发。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如果长时间吸入粉尘,也会出现咳嗽、气喘等多种不适症状,导致流行病发作。此外,大风跨越几千公里,将沿途的病菌吹到下风向地区,其中可能包括一些传染病菌。
介绍:
■尽量减少外出//www.souquanme.com。■骑车、开车时要谨慎,减速慢行。在大风中要远离树木和广告牌,以免被砸伤。■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和风镜,以避免沙尘对呼吸道和眼睛的伤害。■避免开窗,严重时,可用胶条对窗户进行封闭,以减少在家中受沙尘暴影响的程度。■建议人们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不要购买街头露天食品。
近年来,哈尔滨的春天总有沙尘暴光顾。2001年4月7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出现沙尘暴天气。这是黑龙江省20年来首次出现这种天气。2002年春季,冰城遭遇3次沙尘暴袭击。据哈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站取样化验:两次沙尘暴的沙尘和双城市韩甸镇拉林河北岸的沙尘吻合。
大风呼啸着穿过林立相间的高楼大厦,肆虐的狂风一阵紧接着一阵,沙尘漫卷大街小巷,路上的行人顿减。
街上排着大队的汽车都摇紧了玻璃,车体上沾满了灰尘,风中的行人或用纱巾,或用衣服蒙着头、捂着嘴在风中吃力地行走。
沙尘无孔不入,即使在房间里,仍然可以闻到一股呛鼻的土味,桌面上一会儿就蒙上了一层灰尘。
细心人发现,空中的沙尘发黄,太阳在沙尘的笼罩下失去了光华。
医学专家也发出警告,现的大风沙尘天气,不仅行走时要注意安全,而且空气已属重度污染,极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这种时候最好不要出门。
令人叫苦不迭的沙尘暴天气在近几年来频频袭击城市。据统计,我国北方地区仅2000年就遭受过15次沙尘暴的侵害。
沙尘暴,近些年已经成为春季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灾害天气。它的主要特点就是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风速大,这其中的哪一条都会给都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烦恼。
沙尘暴不光是给都市人的生活带来麻烦,严重的还将危及人们的生命。
因为与沙尘暴相伴的是狂风,所以,沙尘暴发生时人们应离河流、湖泊、水池远一些,以免被吹落水中溺水。遇到能见度差、视线不好时,市民们应停止行走,不要贸然过马路,可在商场、饭店暂避,或可在低洼地带稍候,但要离广告牌、树木远些。
沙尘暴可能诱发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及传染病。通常情况下,人的鼻腔、肺等器官对尘埃有一定的过滤作用,但沙尘暴这种剧烈天气现象带来的细微粉尘过多过密,极有可能使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旧病复发。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如果长时间吸入粉尘,也会出现咳嗽、气喘等多种不适症状,导致流行病发作。此外,大风跨越几千公里,将沿途的病菌吹到下风向地区,其中可能包括一些传染病菌。
自救:
因为与沙尘暴bai相伴的是du狂风,所以,沙尘暴发zhi生时人们应离河流、湖泊、水池远dao一些,以免被吹落水中溺水。遇到能见度差、视线不好时,市民们应停止行走,不要贸然过马路,可在商场、饭店暂避,或可在低洼地带稍候,但要离广告牌、树木远些。
沙尘暴可能诱发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及传染病。通常情况下,人的鼻腔、肺等器官对尘埃有一定的过滤作用,但沙尘暴这种剧烈天气现象带来的细微粉尘过多过密,极有可能使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旧病复发。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如果长时间吸入粉尘,也会出现咳嗽、气喘等多种不适症状,导致流行病发作。此外,大风跨越几千公里,将沿途的病菌吹到下风向地区,其中可能包括一些传染病菌。
在很重灰尘下,捂嘴能有效降低吸入的灰尘么
不能,粉尘的粒径很细,用手捂住口鼻时,会留下大量的孔隙,灰尘还是一样被吸入体内。
按粉尘粒子的大小及光学特性,可将其分为可见粉尘、显微镜粉尘和超显微镜粉尘。
a.可见粉尘它是指粒径大于10m,肉眼可见的粉尘,在静止空气中呈加速沉降,不扩散
b.显微镜粉尘它是指粒径为10um—0.25m,用光学显微镜可见的粉尘,在静止空气中符合斯托克斯(STOKES)法则,呈等速降落,不易扩散;
c.超显微镜粉尘它是指粒径小于0.25m,在电镜下可见的粉尘,在静止空气中几乎不降落,很易扩散。
长期吸入粉尘,会导致肺部纤维化,最终导致尘肺病。请做好个人呼吸防护。
尘肺是因长期吸入粉尘导致肺部组织纤维化的一种致残性职业病,具有不断发展恶化不可医疗治愈的特点。
在粉尘环境工作,为了你的健康,建议做好呼吸防护工作。科学选择防尘口罩,选择一款防护效果好,呼吸顺畅,使用经济的好口罩。有助于预防肺部伤害发生。如果需要防护有害气体,可以选择防尘毒组合的口罩。
清尘之道:现在口罩必须执行GB2626-2006标准。防尘口罩分为KN100、KN95、KN90三个等级。其中KN100可以对超微粉尘达到近100%(99.97%以上)的防护效果。颗粒度大的,可以选用KN95等级。防护效果取决于2个方面。一是滤棉的过滤效率。二是面罩与面部配合后的漏气率。
因此口罩必须分大小号,不分大小号的口罩与面部的漏气率因人而异。
清尘之道:科学选用经过GB2626-2006标准认证的防尘口罩,有助于预防肺部伤害发生。
1、雾霾环境,可以选择KN95等级以上一次性口罩(有呼气阀),雾霾爆表和粉尘行业,选择复式半面罩型。一次性口罩由于漏气率高,不适合长期或职业防护用。
2、选择 KN100等级。高粉尘环境低防护率将导致身体受到伤害。
3、选择硅胶材质面罩,使用寿命相对较长,柔软舒适。长时间佩戴,不易引发过敏反应。硬度高的口罩易造成面部压痕。
4、口罩分大小号,这点极其重要。不建议购买那些所谓通用型号的口罩,易漏气。
5、口罩有覆盖口鼻,覆盖口鼻和下颌2种,建议使用后者,相对较为舒适。
6、建议选择呼吸顺畅型口罩。有的口罩采用双滤棉+双过滤面设计,相对呼吸顺畅,且使用寿命长。
目前我国已经有KN100等级产品,且综合使用费用每日一元左右。
按粉尘粒子的大小及光学特性,可将其分为可见粉尘、显微镜粉尘和超显微镜粉尘。
a.可见粉尘它是指粒径大于10m,肉眼可见的粉尘,在静止空气中呈加速沉降,不扩散
b.显微镜粉尘它是指粒径为10um—0.25m,用光学显微镜可见的粉尘,在静止空气中符合斯托克斯(STOKES)法则,呈等速降落,不易扩散;
c.超显微镜粉尘它是指粒径小于0.25m,在电镜下可见的粉尘,在静止空气中几乎不降落,很易扩散。
长期吸入粉尘,会导致肺部纤维化,最终导致尘肺病。请做好个人呼吸防护。
尘肺是因长期吸入粉尘导致肺部组织纤维化的一种致残性职业病,具有不断发展恶化不可医疗治愈的特点。
在粉尘环境工作,为了你的健康,建议做好呼吸防护工作。科学选择防尘口罩,选择一款防护效果好,呼吸顺畅,使用经济的好口罩。有助于预防肺部伤害发生。如果需要防护有害气体,可以选择防尘毒组合的口罩。
清尘之道:现在口罩必须执行GB2626-2006标准。防尘口罩分为KN100、KN95、KN90三个等级。其中KN100可以对超微粉尘达到近100%(99.97%以上)的防护效果。颗粒度大的,可以选用KN95等级。防护效果取决于2个方面。一是滤棉的过滤效率。二是面罩与面部配合后的漏气率。
因此口罩必须分大小号,不分大小号的口罩与面部的漏气率因人而异。
清尘之道:科学选用经过GB2626-2006标准认证的防尘口罩,有助于预防肺部伤害发生。
1、雾霾环境,可以选择KN95等级以上一次性口罩(有呼气阀),雾霾爆表和粉尘行业,选择复式半面罩型。一次性口罩由于漏气率高,不适合长期或职业防护用。
2、选择 KN100等级。高粉尘环境低防护率将导致身体受到伤害。
3、选择硅胶材质面罩,使用寿命相对较长,柔软舒适。长时间佩戴,不易引发过敏反应。硬度高的口罩易造成面部压痕。
4、口罩分大小号,这点极其重要。不建议购买那些所谓通用型号的口罩,易漏气。
5、口罩有覆盖口鼻,覆盖口鼻和下颌2种,建议使用后者,相对较为舒适。
6、建议选择呼吸顺畅型口罩。有的口罩采用双滤棉+双过滤面设计,相对呼吸顺畅,且使用寿命长。
目前我国已经有KN100等级产品,且综合使用费用每日一元左右。
为什么地震的时候要用湿毛巾捂在嘴上?
为什么地震的时候要用湿毛巾捂在嘴上?因为地震发生的时候,空气中就会掺杂很多的有害物质,所以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用湿毛巾把自己的嘴捂上,这样才能够杜绝有害气体进入到自己的身体,才能够减轻对自己身体的伤害。
危险情况下怎样逃生?
主要是被挟持是如何逃生,比如遇到歹徒时,或者被歹徒挟持到其他地方时如何逃生自救,寻求这方面的资料,越全面越好防 震 知 识
一、地震是群灾之首
破坏性地震会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和损失,尤其是强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目前,每年全世界由地震灾害造成的平均死亡人 数达8000一10000人/次,平均经济损失每次达几十亿美元。据联合国统计,本世纪以来,全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数达260万,占全球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死亡总和的58%。从某种意义 上说,地震是群灾之首。
大地震如果发生在渺无人烟的地方是不会造成伤害的,如果发生在城市或农村的活,就会造成房倒屋塌,甚至建筑物与重要工程也会遭至"破坏并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给人们造成严重灾害, 1976年唐山大地震,在几十秒钟的时间内,将一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变成了废墟,伤亡侧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救灾花了6亿多元,重建用了50亿元,而且在这之后长时间内,造成全国人民的恐震心理。1995年1月17日日本皈神大地震造成543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二、为什么我国地震灾害特别严重
我国地震灾害频度高,强度大,成灾率高,这是造成地震灾害特别严重的原因。同时,我国民众防灾意识不高,同一震级的地震,造成伤亡的人数可多达数倍。另外,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抗震性能较差。建国头20年中,多数建筑物和工程未考虑抗震设防,加之城市生命线管线纵横交错,埋设不合理,有的材料强度不够,有的年久失修,使我国多数城镇防震抗震的能力脆弱,潜在着很大的隐患。广大农村多属土、石结构建筑,抗震能力更差。据估计,地震若发生在我国工业城市及人口稠密的地区,8级左右或7级左右以及5、6级左右的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百亿元、数十亿元和数亿元人民币。
三、地震预报的现状
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地震预报,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是现代高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今天,人们对地震预报成功的期望远比实际的预报水平高得多。我国的地震预报自1966年邢台地震开始,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经过地震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同几个发达国家一样,处在世界领先地位。许多预报成果,已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确定、国上的规划和经济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地震的中短期预报,目前仍处于对某些类型的地震,能作出不同程度的预报,而对大多数复杂的地震尚无法作出准确的预报。这就是当今地震预报的现状。
地震发生在数千米乃至数十千米以下的地壳中,目前人类最大钻探深度也仅在12千米以内,无法直接探测震源深处的情况,只能通过在地壳表层布设一些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地球形变场等观测手段,间接推测或反演地壳内部变化。由于地表观测,难免混杂着气候、水文、人为等非地震因素引起的"噪声",干扰了微弱的来自地球内部的宝贵信息。同时,7级以上的地震,全球每年平均仅发生十几次,且大多发生在没有前兆观测台网的海沟或人烟稀少的地区,使人们失去更多的实践机会;强烈的地震在同一区域重复发生的周期在百年或数百年以上,使人们从事地震预报的实践机会变得很少,认识与总结规律性就变得很困难。再者,地震短临预报,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民众和社会的强烈反响,因此,发布地震预报是十分敏感的社会问题,也是十分复杂的科学问题,进而增加地震预报的难度。
鉴于上述情况,我国目前对地震预报研究仍处在经验性的探索阶段。
我国的地震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地震预报研究方面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长期预报有相当可信度;同时,对以10年左右为时间尺度的地震大形势的估计有一定准确性;对几 个月至几年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中期地震预报的准确性占30一40%;对几小时以至几个月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三要素还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报,仅对某些类 型的地震,如大地震前小地震活动有规律地发生,临震前微观和宏观前兆异常大量出现,才能作出不同程度的短临预报;对震后趋势的预报我国具有比较高的可信度,并在一些多地震 国家的地震现场实践,得到有关国家的称赞。
总之,目前我国的长中期预报水平稍高些而短临预报水平较低。可以相信,随着地震科学和各有关科学领域研究的深入和现代技术的进步,地震预报的准确度将不断提高,人类最 终会攻克地震短临预报的难关。
四、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
当前,人类还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也远未达到准确预报地震的水平。但是,人类也不能在地震灾害面前无所作为,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我国关?quot;预防为主、走综合防御的道路"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走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与重建的综合防御道路,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
(一)地震监测预报
准确地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做好地震短临预报,是减轻地震灾害最经济的方法,也是全世界地震学家所孜孜以求和奋//www.souquanme.com斗的目标。如l975年发生在海城7.3级的地震前作出了中期和准确的短临预报,使震区能及时地进行地震应急措施,及时地疏导群众撤离房屋,从而减少几万人的伤亡和40多亿元的经济损失。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明确规定地震预报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适时向社会发布,同时上报国务院。已发布地震中期预报的地区,无论已经发布或尚未发布短期或临震预报,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情况紧急,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警报,井同时向上级报告,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无论任何部门和个人也无权以任何形式承担和发布涉及他国的地震预报。从非正规途径得到的地震预报消息都是违反上述规定的,是误传或谣传,切忌盲目信谣传谣,或轻易采取不必要的行动。
(二)震灾预防
震灾预防包括防震减灾立法,制定预案,建筑物的抗震设防与加固,社会保险,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全面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全社会的抗震防震能力。
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以及伴生次生的灾害而引起的。保证各类建筑物具有相应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之一。首先要在对地区和建设场地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搞好国土开发规划和重要工程的建设,使城镇和工程建设避开易造成地震灾害的不利地段,选择安全有利的场地,并明确规定重大项目等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其次要使新建工程和建筑物依据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和设防,尤其是重大工程和核电站、水库堤坝、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生命线工程更应如此。同时,还要做好震害预测工作,对没有达到抗震要求,而又要长期使用的建筑物,应采取加固措施。城镇生命线网络可以维护城市的正常功能,也可以让一座城市遭受灭顶之灾,绝不能马虎。
1994年国务院提出了我国未来10年的防震减灾目标:"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的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抗震设防和加固是抗御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尽量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达到减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三)地震应急反应
震灾抢险的实践表明,有无地震应急预案,其后果大不一样。如唐山7.8级地震前没有应急预案和救灾计划,当地政府无力指挥这样巨大灾害的救灾工作,而通讯网络的摧毁使灾区与外界失去联系达6小时之久,紧急出动的数万名解放军指战员又被桥断墩毁的滦河阻隔住,使灾区失去了最宝贵的抢险时间,大大加剧了灾民的伤亡:相反,1992年10月20日甘肃省天祝-景泰发生6.2级地震,由于震前有应急预案,并组织过演习,震后5分钟指挥人员就到达岗位,迅速带领各路人员、物资等开赴灾区。当省慰问团工作组开到震区时,伤员已得到救治,灾民也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国务院1995年172号令,发布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使我国地震应急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保证了防震减灾的顺利进行。目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在完善当地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有了预案,不论发生什么突发性灾害,都心中有底,不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从而为抢险救灾赢得宝贵时间,减少伤亡和损失。
(四)地震救灾与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办法,在恢复生产的基础上,制定规划,组织实施,有计划、有步骤、保质保量地搞好重建家园的工作。
五、如何做好防震自救
我省闽南地区长期坚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了人们的应变能力。在1994年9月16日东山海外发生7.3级地震时,尽管震感强烈,建筑物遭到破坏,但绝大多数人都能沉着应付,从而减少了人员的伤亡。相反,我省有的地方曾因地震谣传而盲目避震,造成无震也成灾的局面;而1992年11月26日在龙岩连城发生4.7级地震中,有290多人受伤,是由于缺乏防震知识,避震不当造成的。平时多一分防震的知识和经验,震时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学校要使用录像配合教育,制定好学校的防震预案,举行防震自救演习、明确疏散路线,对避震场所、应急物品存放位置等都应有预先安排,让师生学会自救与互救,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一)沉着应付突发地震
1.室内应急
俗语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然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很少有上下颠簸感觉,都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地声脆,震动小。一般有感地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因为这种情况震害都比较轻,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如果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跳楼逃跑好不好呢?事实表明这不是上策。原因是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只有一分钟左右,相当短促,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人站立行走困难,如果门窗被震歪变形开不动,那耗费时间就更多。有的人慌了手脚,急不可待,用手砸玻璃,结果把手也砸坏了。另外,楼房如果很高,跳楼可能会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也有可能被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
根据唐山地震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因跳楼或逃跑而伤亡的人数在六种主要伤亡形式(直接伤亡、闷压致死、跳楼或逃跑、躲避地点不当、重返危房、抢救或护理不正当等)中占第三位。地震时造成钢筋混凝土大楼一塌到底的情况毕竟较少,完全倒塌一般是主震后的强余震所致。因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除了具有一走的刚性外,还有相当的韧性。这就是主震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摧毁混凝土建筑物的原因。所以,地震时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为安全的。另外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跨度小而刚度大,加之有些管道支撑,抗震性能较好。室内避震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至户外。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QofRX体护住头部。万一大楼倒塌,就近躲避也会造成一定的伤亡,但这个伤亡的数字必定远远低于盲目外逃时在门口挤成一团所造成的死伤人数。其原因在于大楼倒塌总会存在一些死角或空隙,而这?quot;生存空间"在坚实家俱和小跨度房间等处形成的可能性较多。所以,相对来说,就近躲避可以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如果地震时,你正在公共场所,如电影院或高层楼房的教室上课或宿舍学习、休息等,当你感到地震时,要注意避免接近玻璃窗,最好把被子、挎包或枕头顶在头上,选择落下物、倒塌物少的场所,屈身蹲在排椅、课桌或坚实的家俱下,等待地震平息后,再有秩序地撤离到空旷处,若房屋受损造成危房,不要急于返回取东西,以免接着可能发生的余震造成房屋倒塌被压埋。撤离时,最好不使用电梯,以访因停电困于电梯内或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1970年我国通海大地震现场抢救时发现,大部分死亡者都在屋门口附近,表明地震时人们在外逃,来不及到达安全地点就被倒塌的房屋掩埋,无法凭自己的力量挣扎出来,其它震例也基本如此。当然,地震发生时如果是位于大门或窗户附近,而屋外又无高楼或危房倒塌覆压之险,还是应该立即跑出屋外的。唐山地震时,部分位于门窗附近,且行动敏捷的人适时逃出建筑物避震都获得成功。如铁路搬道房的一位工人,地震时正在工作间,距门只有2一3米的地方休息,当地面晃动时他立即外逃,到门口时已站立不住,他挣扎着爬向5米外的铁轨,这时回头一看,工作间已倒塌成废墟,本人庆幸没有伤及。这种因地制宜,从室内逃到室外的应急方法,与人们倡导的就近躲避原则并不矛盾。因为应急本身就是针对男;些来不及跑出室外的人而言的,而这些人也正是地震中可能遭到伤亡的主要对象。
天津市有一位干部,在唐山地震后向人们介绍他一家因地制宜遇震躲避的经验,很发人深思。当地震那天的夜晚,他因公宿于天津西郊某粮库的平房里,睡觉的位置正对着门。地震时他迅速跑到屋外,房顶虽然塌落了,他却安然无恙。而他爱人和两个孩子住在市中心的家中,地震时被突如其来的剧烈振动吓懵了,未敢从屋内跑出,急忙躲在家俱附近。据现场分析,假如当时他们也向外逃跑,则十有八九会被附近楼房的砖块砸死。当这位干部全家相聚时,他感慨万千他说:"我从屋内跑出来拣了一条命,他们娘仨没有向外跑也躲过了险情,否则咱们很可能见不着面啦!"这事例生动地告诫我们:室内避震,是逃是躲需要因地制宜。
2.室外应急
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这是最庆幸的事。这时不要冒着大地颤动的危险往室内取物或救人。经统计,在地震发生的那十几秒至一分钟时间内,人们进入建筑物被砸伤 的几率最大。如1979年在江苏僳阳6.0级地震中,有80%重伤员和90%的死者是刚逃到门口或要进门时被砸或被压所致。要等地震危险期(约一分钟)过后,再设法去抢救,这时即使家人、邻里、同学被压埋在废墟下,你还是可以抢救他们脱险的。
当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窗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上碎块等,会飞落下来。在商店密集的闹市区,落下物更是多种多样,如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对人体的威胁相当大。住宅区的防护墙、石壁、土墙等往往崩裂倒塌,屋顶上的瓦片也会飞落,烟囱也可能腰折倒塌。这些情况都要充分估计到。如果在街上行走时地震,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应该迅速离开变压器、电线杆和围墙、狭窄巷道等,跑向比较开阔的空旷地区躲避。如果地震时你在山坡上或悬崖下,这时要注意山崩和滚石,千万不能跟着滚石往山下跑,而应沿着垂直滚石流方向奔跑,来不及时也可寻找山坡隆岗、暂躲在它的背后。地震时如果你处在有毒气体的化工厂厂区,这时要朝污染源的上风处搜趣网奔跑,如果伤员是氯气中毒,这时不要进行人工呼吸。
地震时,室外发生的事故相当多,桥梁可能垮塌,城市人行天桥和高层建筑都可能倒塌,地基可能下陷,油库可能燃起熊熊烈火,水库可能决堤,河水、湖水、海水可能淹没房屋,每次地震都有层出不穷的次生灾害并发,因此每个人都应根据不同情况,审时度势,采取灵活的应急对策。
(二)发生险情时,如何自救互救
强烈地震往往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唐山大地震时,唐山市区约80%的人员被压埋在废墟里,其中大部分都是受灾群众通过自救互救活动而脱险的。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的5.9级地震,房屋倒塌了不少,二万余人被压埋在废墟里,灾区人民迅速展开自救互救活动。结果不到2小时就将94%以上被埋的人员和大牲畜抢救出来,经过及时治疗生存率达到99.2%。
1. 自救
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即使身体不受伤,也有可能被烟尘呛闷窒息的危险,因此这时应注意用手中、衣服或衣袖等捂住口鼻,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还应想法将手与脚挣脱开来,并利用双手和可以活动的其他部位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砖块、木头等支撑住可能塌落的重物,尽量将"安全空间"扩大些,保持足够的空气呼吸。若环境和体力许可,应尽量想法逃离险境,如果床、窗户、椅子等旁边还有空间的话,可以从下面爬过去,或者仰面蹭过去。倒退时,要把上衣脱掉,把带有皮带扣的皮带解下来,以免中途被阻碍物挂住,最好朝着有光线和空气的地方移动。当几个人被压在一起,而周围又很容易倒塌时,应该由一人先出来,到了安全地带后,再一个接一个地脱险。如果周围比较稳定的话,最好像排队似的一起出来,还有一种方法是,先脱险的人把一头打了结的绳索或者表面粗糙容易抓住的皮带丢给待脱险者,等脱险者把它系在身上后,拉他迅速脱险。
无力脱险自救时,应尽量减少气力的消耗,坚持的时间越长,得救的可能性越大。1985年墨西哥大地震后一个星期,在某医院的废墟里挖出40多个仍然活着的婴儿。研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适应新的环境,避免不必要的恐惧和惊慌,尽量减少体力消耗是很有意义的。
地震中,在被压埋的期间里,要想方设法寻找代用食物,俗话说,饥不择食,此时,若要生存,只能这样做。唐山地震时这类例子相当多。例如,有个小孩抱着枕头被压在废墟里,饿极了的时候,就用枕头里的高梁花充饥,坚持到获救为止。有一位居民被压埋后,靠饮用床下一盆未倒的洗脚水而生存下来。还有一位中年妇女,渴极了的时候饮自己排出的尿,一直坚持了十多天时间,终于得救。
一般情况下,被压在废墟里的人听外面的人声音比较清楚,而外面的人对里面发出的声音则不容易听见。因此,要静卧,保持体力,只有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或敲击管道、墙壁等一切能使外界听到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互救
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在1983年山东菏泽地震中曾作过统计,震后20分钟内可以救出37.55%的遇难人员,救活率可达98.3%以上;1小时内,可救出85.8%的人员,但救活率下降到63.7%以下;若2小时内还救不出被砸压QofRX的人员,因窒息而死的人数上升到砸死人员的58.6%以上。所以,救人硬当先从最近处救起,只要是在最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抢救他们。此种做法可以节约时间,减少伤亡。
近处救人要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救出一个青年,就等于增多一份救援力量;.救出一个医生就可以尽快医治和护理好一批伤病员。另外还要注意先救有呼声的,先救容易救的人。救人时要先呼唤,确知人还活着再下力去救,其目的与先救容易救的人一样,以便能在最短时间形成一支强大的救人队伍。
营救他人时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有些伤势不重者,可帮他暴露头部和胸腹部后,让其自救脱离险境,这样可以争取时间抢救更多的人。凡伤者不能自行出来的,不要强拉硬拖,应尽量充分暴露全身后才可扒出。从废墟中将人扒出来,,如果是伤者、病者,他们还没有脱离危险,即使无病无伤,如果埋压过久,也有必要进行特殊的护理。流血者要及时止血,骨折者要作简单地包扎。在黑暗处呆的时间长的人,出来后要避免强光的刺激。长时间处于饥饿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给过多食物。
震后初期的抢救工作,大多采取手挖肩扛。若利用工具,如铲、铁杆、齿扒、锤子、凿子、斧、木棍等,一定要注意安全。在挖到人时更要小心,不可用利器刨挖,最好用手一点点地抠。在一些梁柱相互叠压的情况下,挖掘时要特别注意仔细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的阻挡物,对上面重物需进行必要的支撑,绝不能鲁莽行事。挖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粉尘碎物飞扬,以致误伤和窒息被营救者,必要时可采取洒水息尘的办法。
现场抢救中,力争及早除去伤员身上或伤肢的重物,立即固定伤肢,不要拉扯被压埋者,以免造成新的损伤;抬伤员不能一人抬手,一人抬腿,扭曲身体,以免造成伤员瘫痪,应用竹木床板、担架运送伤员。
(三)如何识别地震谣传
一个人具备了一定的防震减灾常识和科学分析能力,就能识别地震谣传,从而避免盲目行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识别地震谣传:
1.是否具有科学性。那些明显违反科学原理,且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的"地震消息"必为地震谣传。例如,"某月某日将在某地发生某级地震"的说法肯定是地震谣传,因为当前地震预报水平不可能对地震作出如此准确的临震预报。又如,"地牛翻身"、闰年、闰月等说法因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也必为地震谣传。
2.是否符合我国地震预报规定和国际惯例。例如,"某某著名专家或研究机构预报的",这种消息必为地震谣传,因为按我国有关规定,任何个人和机构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又如,"XX之音"或其它外国报刊报道中国某地将发生大地震之类的消息也肯定是谣传,因为联合国曾规定任何国家都无权进行跨国地震预报。
3.是否属牵强附会或盲目猜疑。例如,有人将天气变化或自然界其它异常现象说成是将要发生大地震的前兆.这类传言也不可信。
另外,当你听到地震谣传后,可以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地震部门,做到谣言止于智者
一、地震是群灾之首
破坏性地震会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和损失,尤其是强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目前,每年全世界由地震灾害造成的平均死亡人 数达8000一10000人/次,平均经济损失每次达几十亿美元。据联合国统计,本世纪以来,全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数达260万,占全球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死亡总和的58%。从某种意义 上说,地震是群灾之首。
大地震如果发生在渺无人烟的地方是不会造成伤害的,如果发生在城市或农村的活,就会造成房倒屋塌,甚至建筑物与重要工程也会遭至"破坏并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给人们造成严重灾害, 1976年唐山大地震,在几十秒钟的时间内,将一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变成了废墟,伤亡侧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救灾花了6亿多元,重建用了50亿元,而且在这之后长时间内,造成全国人民的恐震心理。1995年1月17日日本皈神大地震造成543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二、为什么我国地震灾害特别严重
我国地震灾害频度高,强度大,成灾率高,这是造成地震灾害特别严重的原因。同时,我国民众防灾意识不高,同一震级的地震,造成伤亡的人数可多达数倍。另外,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抗震性能较差。建国头20年中,多数建筑物和工程未考虑抗震设防,加之城市生命线管线纵横交错,埋设不合理,有的材料强度不够,有的年久失修,使我国多数城镇防震抗震的能力脆弱,潜在着很大的隐患。广大农村多属土、石结构建筑,抗震能力更差。据估计,地震若发生在我国工业城市及人口稠密的地区,8级左右或7级左右以及5、6级左右的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百亿元、数十亿元和数亿元人民币。
三、地震预报的现状
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地震预报,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是现代高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今天,人们对地震预报成功的期望远比实际的预报水平高得多。我国的地震预报自1966年邢台地震开始,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经过地震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同几个发达国家一样,处在世界领先地位。许多预报成果,已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确定、国上的规划和经济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地震的中短期预报,目前仍处于对某些类型的地震,能作出不同程度的预报,而对大多数复杂的地震尚无法作出准确的预报。这就是当今地震预报的现状。
地震发生在数千米乃至数十千米以下的地壳中,目前人类最大钻探深度也仅在12千米以内,无法直接探测震源深处的情况,只能通过在地壳表层布设一些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地球形变场等观测手段,间接推测或反演地壳内部变化。由于地表观测,难免混杂着气候、水文、人为等非地震因素引起的"噪声",干扰了微弱的来自地球内部的宝贵信息。同时,7级以上的地震,全球每年平均仅发生十几次,且大多发生在没有前兆观测台网的海沟或人烟稀少的地区,使人们失去更多的实践机会;强烈的地震在同一区域重复发生的周期在百年或数百年以上,使人们从事地震预报的实践机会变得很少,认识与总结规律性就变得很困难。再者,地震短临预报,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民众和社会的强烈反响,因此,发布地震预报是十分敏感的社会问题,也是十分复杂的科学问题,进而增加地震预报的难度。
鉴于上述情况,我国目前对地震预报研究仍处在经验性的探索阶段。
我国的地震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地震预报研究方面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长期预报有相当可信度;同时,对以10年左右为时间尺度的地震大形势的估计有一定准确性;对几 个月至几年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中期地震预报的准确性占30一40%;对几小时以至几个月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三要素还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报,仅对某些类 型的地震,如大地震前小地震活动有规律地发生,临震前微观和宏观前兆异常大量出现,才能作出不同程度的短临预报;对震后趋势的预报我国具有比较高的可信度,并在一些多地震 国家的地震现场实践,得到有关国家的称赞。
总之,目前我国的长中期预报水平稍高些而短临预报水平较低。可以相信,随着地震科学和各有关科学领域研究的深入和现代技术的进步,地震预报的准确度将不断提高,人类最 终会攻克地震短临预报的难关。
四、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
当前,人类还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也远未达到准确预报地震的水平。但是,人类也不能在地震灾害面前无所作为,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我国关?quot;预防为主、走综合防御的道路"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走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与重建的综合防御道路,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
(一)地震监测预报
准确地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做好地震短临预报,是减轻地震灾害最经济的方法,也是全世界地震学家所孜孜以求和奋//www.souquanme.com斗的目标。如l975年发生在海城7.3级的地震前作出了中期和准确的短临预报,使震区能及时地进行地震应急措施,及时地疏导群众撤离房屋,从而减少几万人的伤亡和40多亿元的经济损失。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明确规定地震预报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适时向社会发布,同时上报国务院。已发布地震中期预报的地区,无论已经发布或尚未发布短期或临震预报,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情况紧急,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警报,井同时向上级报告,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无论任何部门和个人也无权以任何形式承担和发布涉及他国的地震预报。从非正规途径得到的地震预报消息都是违反上述规定的,是误传或谣传,切忌盲目信谣传谣,或轻易采取不必要的行动。
(二)震灾预防
震灾预防包括防震减灾立法,制定预案,建筑物的抗震设防与加固,社会保险,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全面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全社会的抗震防震能力。
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以及伴生次生的灾害而引起的。保证各类建筑物具有相应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之一。首先要在对地区和建设场地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搞好国土开发规划和重要工程的建设,使城镇和工程建设避开易造成地震灾害的不利地段,选择安全有利的场地,并明确规定重大项目等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其次要使新建工程和建筑物依据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和设防,尤其是重大工程和核电站、水库堤坝、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生命线工程更应如此。同时,还要做好震害预测工作,对没有达到抗震要求,而又要长期使用的建筑物,应采取加固措施。城镇生命线网络可以维护城市的正常功能,也可以让一座城市遭受灭顶之灾,绝不能马虎。
1994年国务院提出了我国未来10年的防震减灾目标:"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的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抗震设防和加固是抗御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尽量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达到减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三)地震应急反应
震灾抢险的实践表明,有无地震应急预案,其后果大不一样。如唐山7.8级地震前没有应急预案和救灾计划,当地政府无力指挥这样巨大灾害的救灾工作,而通讯网络的摧毁使灾区与外界失去联系达6小时之久,紧急出动的数万名解放军指战员又被桥断墩毁的滦河阻隔住,使灾区失去了最宝贵的抢险时间,大大加剧了灾民的伤亡:相反,1992年10月20日甘肃省天祝-景泰发生6.2级地震,由于震前有应急预案,并组织过演习,震后5分钟指挥人员就到达岗位,迅速带领各路人员、物资等开赴灾区。当省慰问团工作组开到震区时,伤员已得到救治,灾民也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国务院1995年172号令,发布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使我国地震应急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保证了防震减灾的顺利进行。目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在完善当地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有了预案,不论发生什么突发性灾害,都心中有底,不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从而为抢险救灾赢得宝贵时间,减少伤亡和损失。
(四)地震救灾与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办法,在恢复生产的基础上,制定规划,组织实施,有计划、有步骤、保质保量地搞好重建家园的工作。
五、如何做好防震自救
我省闽南地区长期坚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了人们的应变能力。在1994年9月16日东山海外发生7.3级地震时,尽管震感强烈,建筑物遭到破坏,但绝大多数人都能沉着应付,从而减少了人员的伤亡。相反,我省有的地方曾因地震谣传而盲目避震,造成无震也成灾的局面;而1992年11月26日在龙岩连城发生4.7级地震中,有290多人受伤,是由于缺乏防震知识,避震不当造成的。平时多一分防震的知识和经验,震时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学校要使用录像配合教育,制定好学校的防震预案,举行防震自救演习、明确疏散路线,对避震场所、应急物品存放位置等都应有预先安排,让师生学会自救与互救,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一)沉着应付突发地震
1.室内应急
俗语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然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很少有上下颠簸感觉,都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地声脆,震动小。一般有感地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因为这种情况震害都比较轻,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如果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跳楼逃跑好不好呢?事实表明这不是上策。原因是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只有一分钟左右,相当短促,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人站立行走困难,如果门窗被震歪变形开不动,那耗费时间就更多。有的人慌了手脚,急不可待,用手砸玻璃,结果把手也砸坏了。另外,楼房如果很高,跳楼可能会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也有可能被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
根据唐山地震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因跳楼或逃跑而伤亡的人数在六种主要伤亡形式(直接伤亡、闷压致死、跳楼或逃跑、躲避地点不当、重返危房、抢救或护理不正当等)中占第三位。地震时造成钢筋混凝土大楼一塌到底的情况毕竟较少,完全倒塌一般是主震后的强余震所致。因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除了具有一走的刚性外,还有相当的韧性。这就是主震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摧毁混凝土建筑物的原因。所以,地震时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为安全的。另外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跨度小而刚度大,加之有些管道支撑,抗震性能较好。室内避震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至户外。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QofRX体护住头部。万一大楼倒塌,就近躲避也会造成一定的伤亡,但这个伤亡的数字必定远远低于盲目外逃时在门口挤成一团所造成的死伤人数。其原因在于大楼倒塌总会存在一些死角或空隙,而这?quot;生存空间"在坚实家俱和小跨度房间等处形成的可能性较多。所以,相对来说,就近躲避可以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如果地震时,你正在公共场所,如电影院或高层楼房的教室上课或宿舍学习、休息等,当你感到地震时,要注意避免接近玻璃窗,最好把被子、挎包或枕头顶在头上,选择落下物、倒塌物少的场所,屈身蹲在排椅、课桌或坚实的家俱下,等待地震平息后,再有秩序地撤离到空旷处,若房屋受损造成危房,不要急于返回取东西,以免接着可能发生的余震造成房屋倒塌被压埋。撤离时,最好不使用电梯,以访因停电困于电梯内或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1970年我国通海大地震现场抢救时发现,大部分死亡者都在屋门口附近,表明地震时人们在外逃,来不及到达安全地点就被倒塌的房屋掩埋,无法凭自己的力量挣扎出来,其它震例也基本如此。当然,地震发生时如果是位于大门或窗户附近,而屋外又无高楼或危房倒塌覆压之险,还是应该立即跑出屋外的。唐山地震时,部分位于门窗附近,且行动敏捷的人适时逃出建筑物避震都获得成功。如铁路搬道房的一位工人,地震时正在工作间,距门只有2一3米的地方休息,当地面晃动时他立即外逃,到门口时已站立不住,他挣扎着爬向5米外的铁轨,这时回头一看,工作间已倒塌成废墟,本人庆幸没有伤及。这种因地制宜,从室内逃到室外的应急方法,与人们倡导的就近躲避原则并不矛盾。因为应急本身就是针对男;些来不及跑出室外的人而言的,而这些人也正是地震中可能遭到伤亡的主要对象。
天津市有一位干部,在唐山地震后向人们介绍他一家因地制宜遇震躲避的经验,很发人深思。当地震那天的夜晚,他因公宿于天津西郊某粮库的平房里,睡觉的位置正对着门。地震时他迅速跑到屋外,房顶虽然塌落了,他却安然无恙。而他爱人和两个孩子住在市中心的家中,地震时被突如其来的剧烈振动吓懵了,未敢从屋内跑出,急忙躲在家俱附近。据现场分析,假如当时他们也向外逃跑,则十有八九会被附近楼房的砖块砸死。当这位干部全家相聚时,他感慨万千他说:"我从屋内跑出来拣了一条命,他们娘仨没有向外跑也躲过了险情,否则咱们很可能见不着面啦!"这事例生动地告诫我们:室内避震,是逃是躲需要因地制宜。
2.室外应急
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这是最庆幸的事。这时不要冒着大地颤动的危险往室内取物或救人。经统计,在地震发生的那十几秒至一分钟时间内,人们进入建筑物被砸伤 的几率最大。如1979年在江苏僳阳6.0级地震中,有80%重伤员和90%的死者是刚逃到门口或要进门时被砸或被压所致。要等地震危险期(约一分钟)过后,再设法去抢救,这时即使家人、邻里、同学被压埋在废墟下,你还是可以抢救他们脱险的。
当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窗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上碎块等,会飞落下来。在商店密集的闹市区,落下物更是多种多样,如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对人体的威胁相当大。住宅区的防护墙、石壁、土墙等往往崩裂倒塌,屋顶上的瓦片也会飞落,烟囱也可能腰折倒塌。这些情况都要充分估计到。如果在街上行走时地震,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应该迅速离开变压器、电线杆和围墙、狭窄巷道等,跑向比较开阔的空旷地区躲避。如果地震时你在山坡上或悬崖下,这时要注意山崩和滚石,千万不能跟着滚石往山下跑,而应沿着垂直滚石流方向奔跑,来不及时也可寻找山坡隆岗、暂躲在它的背后。地震时如果你处在有毒气体的化工厂厂区,这时要朝污染源的上风处搜趣网奔跑,如果伤员是氯气中毒,这时不要进行人工呼吸。
地震时,室外发生的事故相当多,桥梁可能垮塌,城市人行天桥和高层建筑都可能倒塌,地基可能下陷,油库可能燃起熊熊烈火,水库可能决堤,河水、湖水、海水可能淹没房屋,每次地震都有层出不穷的次生灾害并发,因此每个人都应根据不同情况,审时度势,采取灵活的应急对策。
(二)发生险情时,如何自救互救
强烈地震往往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唐山大地震时,唐山市区约80%的人员被压埋在废墟里,其中大部分都是受灾群众通过自救互救活动而脱险的。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的5.9级地震,房屋倒塌了不少,二万余人被压埋在废墟里,灾区人民迅速展开自救互救活动。结果不到2小时就将94%以上被埋的人员和大牲畜抢救出来,经过及时治疗生存率达到99.2%。
1. 自救
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即使身体不受伤,也有可能被烟尘呛闷窒息的危险,因此这时应注意用手中、衣服或衣袖等捂住口鼻,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还应想法将手与脚挣脱开来,并利用双手和可以活动的其他部位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砖块、木头等支撑住可能塌落的重物,尽量将"安全空间"扩大些,保持足够的空气呼吸。若环境和体力许可,应尽量想法逃离险境,如果床、窗户、椅子等旁边还有空间的话,可以从下面爬过去,或者仰面蹭过去。倒退时,要把上衣脱掉,把带有皮带扣的皮带解下来,以免中途被阻碍物挂住,最好朝着有光线和空气的地方移动。当几个人被压在一起,而周围又很容易倒塌时,应该由一人先出来,到了安全地带后,再一个接一个地脱险。如果周围比较稳定的话,最好像排队似的一起出来,还有一种方法是,先脱险的人把一头打了结的绳索或者表面粗糙容易抓住的皮带丢给待脱险者,等脱险者把它系在身上后,拉他迅速脱险。
无力脱险自救时,应尽量减少气力的消耗,坚持的时间越长,得救的可能性越大。1985年墨西哥大地震后一个星期,在某医院的废墟里挖出40多个仍然活着的婴儿。研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适应新的环境,避免不必要的恐惧和惊慌,尽量减少体力消耗是很有意义的。
地震中,在被压埋的期间里,要想方设法寻找代用食物,俗话说,饥不择食,此时,若要生存,只能这样做。唐山地震时这类例子相当多。例如,有个小孩抱着枕头被压在废墟里,饿极了的时候,就用枕头里的高梁花充饥,坚持到获救为止。有一位居民被压埋后,靠饮用床下一盆未倒的洗脚水而生存下来。还有一位中年妇女,渴极了的时候饮自己排出的尿,一直坚持了十多天时间,终于得救。
一般情况下,被压在废墟里的人听外面的人声音比较清楚,而外面的人对里面发出的声音则不容易听见。因此,要静卧,保持体力,只有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或敲击管道、墙壁等一切能使外界听到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互救
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在1983年山东菏泽地震中曾作过统计,震后20分钟内可以救出37.55%的遇难人员,救活率可达98.3%以上;1小时内,可救出85.8%的人员,但救活率下降到63.7%以下;若2小时内还救不出被砸压QofRX的人员,因窒息而死的人数上升到砸死人员的58.6%以上。所以,救人硬当先从最近处救起,只要是在最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抢救他们。此种做法可以节约时间,减少伤亡。
近处救人要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救出一个青年,就等于增多一份救援力量;.救出一个医生就可以尽快医治和护理好一批伤病员。另外还要注意先救有呼声的,先救容易救的人。救人时要先呼唤,确知人还活着再下力去救,其目的与先救容易救的人一样,以便能在最短时间形成一支强大的救人队伍。
营救他人时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有些伤势不重者,可帮他暴露头部和胸腹部后,让其自救脱离险境,这样可以争取时间抢救更多的人。凡伤者不能自行出来的,不要强拉硬拖,应尽量充分暴露全身后才可扒出。从废墟中将人扒出来,,如果是伤者、病者,他们还没有脱离危险,即使无病无伤,如果埋压过久,也有必要进行特殊的护理。流血者要及时止血,骨折者要作简单地包扎。在黑暗处呆的时间长的人,出来后要避免强光的刺激。长时间处于饥饿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给过多食物。
震后初期的抢救工作,大多采取手挖肩扛。若利用工具,如铲、铁杆、齿扒、锤子、凿子、斧、木棍等,一定要注意安全。在挖到人时更要小心,不可用利器刨挖,最好用手一点点地抠。在一些梁柱相互叠压的情况下,挖掘时要特别注意仔细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的阻挡物,对上面重物需进行必要的支撑,绝不能鲁莽行事。挖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粉尘碎物飞扬,以致误伤和窒息被营救者,必要时可采取洒水息尘的办法。
现场抢救中,力争及早除去伤员身上或伤肢的重物,立即固定伤肢,不要拉扯被压埋者,以免造成新的损伤;抬伤员不能一人抬手,一人抬腿,扭曲身体,以免造成伤员瘫痪,应用竹木床板、担架运送伤员。
(三)如何识别地震谣传
一个人具备了一定的防震减灾常识和科学分析能力,就能识别地震谣传,从而避免盲目行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识别地震谣传:
1.是否具有科学性。那些明显违反科学原理,且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的"地震消息"必为地震谣传。例如,"某月某日将在某地发生某级地震"的说法肯定是地震谣传,因为当前地震预报水平不可能对地震作出如此准确的临震预报。又如,"地牛翻身"、闰年、闰月等说法因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也必为地震谣传。
2.是否符合我国地震预报规定和国际惯例。例如,"某某著名专家或研究机构预报的",这种消息必为地震谣传,因为按我国有关规定,任何个人和机构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又如,"XX之音"或其它外国报刊报道中国某地将发生大地震之类的消息也肯定是谣传,因为联合国曾规定任何国家都无权进行跨国地震预报。
3.是否属牵强附会或盲目猜疑。例如,有人将天气变化或自然界其它异常现象说成是将要发生大地震的前兆.这类传言也不可信。
另外,当你听到地震谣传后,可以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地震部门,做到谣言止于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