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乎内外之分的后一句是什么(定乎内外之分的下一句)

定乎内外之分后一句辩乎荣辱之境,出自庄子《逍遥游》论语不耻下问的前句和逍遥游定乎内外之分的后句是什么?敏而好学【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定乎内外之分的后一句是什么(定乎内外之分的下一句)

定乎内外之分后一句

辩乎荣辱之境
出自庄子《逍遥游》

论语不耻下问的前句和逍遥游定乎内外之分的后句是什么?

敏而好学【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辩乎荣辱之境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是什么意思?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意思是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

出自//www.souquanme.com:《逍遥游》

所在段落如下: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搜趣网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翻译:

所以,那//www.souquanme.com些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能够庇护一乡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他们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说的那只小鸟一样。

宋荣子对这种人加以嘲笑。宋荣子这个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奋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他认定了对自己和对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荣辱的界限,就觉得不过如此罢了。

他对待人世间的一切,都没有拼命去追求。即使如此,他还是有未达到的境界。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自得,驾轻就熟。十五天以后返回;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去追求。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

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邀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扩展资料:

赏析:

庄子逍遥游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从“有所待”达到“无所待”的精神境界。《逍遥游搜趣网》中庄子运用了许多寓言来表述逍遥游的内涵,揭露世俗“有待”的表现。首先,庄子指出,大舟靠着积水之深才能航行,大鹏只有“培风”才能翱翔,因此他们都是“有所待者”。

再如,庄子认为宋荣子的思想仍然处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局限并没有完全超越世俗定“内外”和辩“荣辱”的纷争,只是在这种纷争中不动心,因而不是真正的“无待”。

庄子批判了世俗的有所待,提出了追求无待的理想境界,同时也指出了从“有待”至‘无待”的具体途径。这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搜趣网。这里的‘至人”“神人”“圣人”都是“道”的化身和结合体,是庄子主张的理想人格。

在庄子看来,只有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能摆脱一切外物之累从“有待”达“无待”体会真正的逍遥游。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逍遥游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