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慎独 下联是什么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君子慎独:君子的境界,在没有旁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做到约束自己的行为,谨慎行事。
不欺暗室:君子的所作所为坦坦荡荡,在人前和人后都是一个样,不因为是在暗室之中(即没人看到)就做有亏于心的事情。
此话出自《礼记.中庸》。原文为: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
所以君子即使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也谨慎检点,不敢疏忽,在大家听不到的地方,也恐惧害怕,不敢怠惰。在幽暗的地方,大家不曾见到隐藏着的事端,我的心里已显著第体察到了。当细微的事情,大家不曾察觉的时候,我的心中已显现出来了。所以君子独处的时候更加要谨慎小心,不使不正当的欲望潜滋增长。
扩展资料:
“君子慎独”在儒家经典《中庸》和《大学》之中都有出现,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
在《中庸》中强调“慎独”,用自我道德修养方法对不正当的行为意念加以节制。《大学》说:“君子必慎其独也”,是从“诚意”、“毋自欺”而发,也就是从道德修养方面讲的,意即在独处独知的情况下也不要自欺,不要违背正确的情操去做坏事。
在《大学》中,将“慎独”道德规范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不仅是在无人监视的情况下,能克制住不良的思想与行动,坚持做好事,不做坏事,而是把自己的思想提纯到全无邪念,自觉自愿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使思想信念与行为举止纯然一体。
君子慎独,谨慎不苟是什么意思
“君子慎独,谨慎不苟”的意思是有品德的人能谨慎处事,有较强的自制力;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放松。该句话出自《礼记中庸》。
原文:
礼记中庸
作者:子思
朝代:战国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搜趣网,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
上天赋予的最根本的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做规律,遵从规律而行叫做正确的原则,修习正确的原则便是教育。凡是正确的原则,都是片刻不可以背离的;如果可有丝毫背离而无咎,那就不是真正正确的原则。
所以明道之人于不闻、不睹之地,仍时刻保持戒慎恐惧的状态,不让最隐微处的违背正确原则的行为显现坐实,所以修行到究竟处的君子就会非常慎重他自己的每一www.souquanme.com个心念言动。
扩展资料:
“慎独”虽然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修身之法”、“入德之方”,并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但“慎独”思想没有因为时代的更迭变迁而失去其现实意义,“慎独”思想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对当代社会成员的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处世以及当今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对于当今这样一个已经存在道德失范问题的社会而言,“慎独”的修养方法更凸显其必要性。只有当每一个个体都自觉地做到“慎独”时,社会的道德水准与道德意识才会得到一个明显的提升。
就自我道德培养与自我人格塑造而言,通过“慎独”可以使我们每个人增强培养高尚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搜趣网。自觉性与紧迫感是促使自我从挑战世俗流波到重塑道德意志的两个重要的意识先决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君子慎独
君子慎独,莫外如是什么意思?
君子慎独,莫外如是的意思是越是在隐蔽、没有人看到的地方,自己独处的状态下,君子越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表里如一。
君子慎独,莫外如是出自《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www.souquanme.com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上天赋予的最根本的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做规律,遵从规律而行叫做正确的原则,修习正确的原则便是教育。凡是正确的原则,都是片刻不可以背离的;如果可有丝毫背离而无咎,那就不是真正正确的原则。
所以明道之人于不闻、不睹之地,仍时刻保持戒慎恐惧的状态,不让最隐微处的违背正确原则的行为显现坐实,所以修行到究竟处的君子就会非常慎重他自己的每一个心念言动。
扩展资料
君子慎独,莫外如是赏析:
儒家将"慎独"作为君子最重要的行为准则,认为"慎独"是个人道德风范的最高境界。人前为人不难,而人后,在没有了搜趣网监督,没有了任何他人的时候,所面对的除了天地,就是自己。
独处,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独处,不仅仅是和自己在一起,更是和天地、和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在一起,独处时,所面对的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扩展资料
《中庸》认为,需持续培养行大道之人,行大道之人需修养仁义礼智勇。《中庸》认为“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此三点就懂得了如何修身、修道了,那将自然会管理人、管理国家和谐天下了。一个管理国家、安定天下的人,修了道,要笃行,要事事处处系统而一贯地行道。
《中庸》为此提出了治国安天下均需持之以恒的九方面:修身(修养自身)、尊贤(尊重贤人)、亲亲(爱护亲族)、敬大臣(敬重大臣)、体群臣(体恤众臣)、子庶民(爱护百姓)、来百工(劝勉各种工匠)、柔远人(优待远方来的客人)、怀诸侯(安抚诸侯)。这些做到了才算笃行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