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胜质则史的上一句(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出自哪里 具体点)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下两句是啥?论语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注解】质胜文则野:质,朴,质朴。文,文采,......

文胜质则史的上一句(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出自哪里 具体点)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下两句是啥?

论语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解】质胜文则野:质,朴,质朴。文,文采,文饰。野,鄙野。 史: 本指宗庙GoiLdE之祝史,或在官府之掌文书者,这些人往往显得虚伪正经,故史意指虚浮,虚伪。彬彬:这里指文和质均匀配合的样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 能成为 君子。”
孔子在这则语录里提出了“文质彬彬”的说法,这为后人普遍接受,文采和质朴恰当配合是后来文论家们对诗文写作的要求。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什么意思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释义: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原文: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文胜质则史③。文质彬彬④,然后君子。”
  注释:  ①质:质朴。②//www.souquanme.com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解读: 这段话可以从各种层次上来理解和发挥。
  大而言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人类朴素 的本质,“文”则指文化的累积。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人 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文胜质则史”就是指 文化过于发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 基,所以要“文质彬彬”,文化的发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搜趣网,相 协调。
  小而言之,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 “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 有文化修养就会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 会显得像个酸秀才,书呆子,注重繁文得节而不切实际。所谓 “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忘了做人的根本。 所以要“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 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广而言之,“文质彬彬”还可以从写作、艺术、审美的内容和 形式、内在美与外在美、质朴与文饰等各个方面来力。以理解和发 挥,从而使“文”与“质”成为一对内涵丰富而外延广泛的范畴得到深入研究。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什么意思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浮华。文采和质朴相辅相成,配合恰当,这才是君子。
【典故】
一天,孔子在家闲坐的时候,对他的儿子孔鲤感叹地说:“君子不可以不学习的,与人会面不可以不修饰,不修饰仪容就会显得不整洁,仪容不整洁就显得对人不尊重,对人不尊重就等于失礼,失礼就不能立于世。”
他接着说:“那些站在远处就显得光彩照人的,是修饰得有整洁仪容的人,与人接近而让人心中洞明的,是胸中有学问的人。就像地势低洼的地方,雨水聚集在那里,就会长出水草,从高处看,谁会知道这不是从地下喷涌出来的泉水呢。”
孔鲤听完以后,问道:“那么父亲的意思是说君子一定要www.souquanme.com善于修饰自己了。可是您不是经常教导我说,君子只要保持本质就可以了,不需要讲究文采吗?”
孔子说:“鲤呀,你还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文采如同本质一样重要,文质彬彬才能成为一个君子。”
“如果一个人过于质朴,缺少文采的话,他就会显得粗野,流于粗俗,但是也不能太讲究文采,如果一个人太过于追求文采,文采多于质朴的话,他就会流于虚伪、浮夸。”
“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什么仁德的。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这才是个君子啊。”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什么意思?

原文是”子GoiLdE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才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
  “质”是朴素的文质;“文”是人类自己加上去的许多经验、见解,累积起来
  的这些人文文化。但主要的还是人的本质。原始的人与文明的人,在本质上没有两
  样。饿了就要吃饭,冷了便要穿衣,不但人类本质如此,万物的本质也是一样。饮
  食男女,人兽并无不同。但本质必须加上文化的修养,才能离开野蛮的时代,走进
  文明社会的轨道。
  所以孔子提出“质胜文则野”,完全顺着原始人的本质那样发展,文化浅薄,
  则流于落后、野蛮。“文胜质则史”,如果是文化进步的社会,文化知识掩饰了人
  的本质,好不好呢?孔子并没有认为这样就好,偏差了还是不对。文如胜过质,没
  有保持人的本质,“则史”。这个“史”,如果当作历史的史来看,就是太斯文、
  太酸了。我们要拿历史来对证:中外历史都是一样,一个国家太平了一百多年以后,
  国势一定渐渐衰弱,而艺术文化,却特别发达。艺术文化特别发达的时代,也就是
  人类社会趋向衰落的时候。如罗马鼎盛时期,建筑、艺术、歌舞等等随之渐渐发展,
  到了巅峰时期,国运即转衰微了。所以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两样
  要均衡的发展。后天文化的熏陶与人性本有的敦厚、原始的朴素气质互相均衡了,
  那才是君子之人。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什么意思

意思: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出处:《论语雍也篇》作者佚名

节选: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

孔子说:“谁能不经过屋门而走出去呢?为什么没有人走(我所指出的)这条道路呢?”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扩展资料

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共包括30章,该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赏析:

文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的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

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能分离。质朴与文采同样重要。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不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依然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