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这句话选自<<墨子.尚贤>> 请求大师帮忙翻译一下.并告知其寓意. 如果回答齐全又好者,必给予额外的奖赏. 在下在这儿,谢谢大家了官吏和百姓的地位贵贱不应该长久保持不变,有能力的就举荐为官,没有能力的就让免官为民。
墨子讲的是地位的贵贱应该由能力的高低大小来确定,能者在其位是他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思想。
墨子讲的是地位的贵贱应该由能力的高低大小来确定,能者在其位是他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思想。
墨子名言名句
1、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刚举之,无能则下之。
2、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3、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4、兼相爱,交相利。
5、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6、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7、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8、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9、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10、天欲义而恶不义。
11、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12、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13、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14、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5、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16、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搜趣网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17、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18、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19、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
20、埋葬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
21、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22、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23、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24、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只臣也。
25、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26、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27、染千苍则苍,染于黄刚黄。
28、原浊着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29、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30、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31、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32、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33、虽天亦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34、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35、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
36、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
37、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38、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39、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
40、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2、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3、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4、兼相爱,交相利。
5、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6、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7、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8、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9、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10、天欲义而恶不义。
11、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12、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13、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14、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5、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16、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搜趣网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17、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18、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19、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
20、埋葬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
21、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22、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23、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24、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只臣也。
25、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26、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27、染千苍则苍,染于黄刚黄。
28、原浊着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29、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30、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31、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32、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33、虽天亦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34、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35、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
36、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
37、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38、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39、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
40、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墨子名言名句关于助人为乐
1、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刚举之,无能则下之。
2、仁人之所以为事者//www.souquanme.com,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3、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4、兼相爱,交相利。
5、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6、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7、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8、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9、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10、天欲义而恶不义。
11、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12、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13、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14、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5、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16、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17、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18、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19、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
20、埋葬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
21、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22、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23、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24、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只臣也。
25、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26、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27、染千苍则苍,染于黄刚黄。
28、原浊着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29、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30、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31、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32、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33、虽天亦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34、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35、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
36、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
37、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www.souquanme.com
38、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39、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
40、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41、诌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42、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砥。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
43、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44、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45、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46、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47、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48、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
49、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
50、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以待客。
51、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52、万事莫贵于义。
53、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人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54、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55、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www.souquanme.com扬天下。
56、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57、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心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58、归国宝,水若献贤而进士。
59、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60、苟有上说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
61、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
62、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
63、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
64、今天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
65、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66、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67、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68、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69、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
70、故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7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72、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73、墨子:国之将亡,必有七患国防之患:不修国防大兴宫殿粉饰太平外交之患:大敌当前外无盟友孤立无援财政之患:分配不公铺张浪费穷尽民用内政之患:仕皆渔私修法禁言不问国是国君之患:闭门自大标榜先进坐以待毙团队之患:用人不当小人当道离心离德政权之患:民无食用国无贤能赏罚失威
74、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75、民有三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76、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77、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
78、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
79、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80、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81、天之爱天下之百姓。
82、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雀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另乎?
83、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84、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85、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86、甘井近竭,招木近伐。
87、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页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2、仁人之所以为事者//www.souquanme.com,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3、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4、兼相爱,交相利。
5、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6、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7、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8、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9、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10、天欲义而恶不义。
11、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12、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13、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14、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5、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16、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17、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18、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19、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
20、埋葬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
21、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22、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23、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24、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只臣也。
25、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26、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27、染千苍则苍,染于黄刚黄。
28、原浊着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29、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30、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31、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32、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33、虽天亦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34、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35、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
36、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
37、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www.souquanme.com
38、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39、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
40、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41、诌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42、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砥。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
43、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44、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45、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46、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47、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48、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
49、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
50、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以待客。
51、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52、万事莫贵于义。
53、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人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54、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55、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www.souquanme.com扬天下。
56、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57、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心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58、归国宝,水若献贤而进士。
59、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60、苟有上说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
61、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
62、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
63、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
64、今天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
65、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66、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67、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68、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69、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
70、故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7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72、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73、墨子:国之将亡,必有七患国防之患:不修国防大兴宫殿粉饰太平外交之患:大敌当前外无盟友孤立无援财政之患:分配不公铺张浪费穷尽民用内政之患:仕皆渔私修法禁言不问国是国君之患:闭门自大标榜先进坐以待毙团队之患:用人不当小人当道离心离德政权之患:民无食用国无贤能赏罚失威
74、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75、民有三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76、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77、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
78、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
79、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80、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81、天之爱天下之百姓。
82、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雀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另乎?
83、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84、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85、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86、甘井近竭,招木近伐。
87、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页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古汉语翻译
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四叶新,字惟一....求翻译“所全活二百余人”和“言人人殊”墨子在《鲁问》篇中说:“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意思是说国家政治昏暗纷乱之际,就向国君宣传“尚贤”、“尚同”的重要意义。《尚贤》、《尚同》篇是墨子争取改善小私有者社会地位的纲领。 墨子在《尚贤》中提出任用、选择贤士的一系列纲领性意见。春秋末期,世袭贵族宗法制度的基础已经开始动摇,当时各诸侯国政局动荡,政治昏暗,世袭贵族为了挽救自己的灭亡的命运,开始招纳人才。而当时的手工业者、小私有者,由于生产的发展,在经济上逐渐取得更多的独立地位。他们获得的自由越多,生产积极性也越高。这一变化,在墨子的时代,就是“士”的地位提高,“士”的阶层扩大,要求过问政治。这就是“尚贤”说产生的客观原因。 在春秋初期、中期,世袭贵族的统治占主要地位的时候,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建筑在宗族血缘关系上,君臣的关系、大夫家臣和人民的关系,是宗族血缘关系的扩大。富者与贵者是统一的,贫者与贱者也是统一的。富贵与贫贱的身份几乎生来就是决定了的、不可改变的。因此,这时期不发生“尊贤”或“尚贤”的问题,只有“亲亲”的问题。所谓“周道亲亲”,其实就是用宗族关系作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 孔子时代已提出了“举贤才”的主张。当时,世袭贵族为了加强他们的统治,需要找一些干练的、有能力统治人民的人物。最初选拔的“贤才”绝大多数是从没落的、失势的、被压抑的世袭贵族中间选拔。到春秋末期,开始真正选拔那些非世袭贵族出身的“贤才”。根据书传记载,当时,孔子的弟子,真正出身于贵族的只有两人。墨子的弟子,从他们从事手工业的技能和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来看,绝大多数应当是出身于劳动者阶层的。墨子一再提出:“农与工肆之人”,只要他贤能有才,也可以参加政治。这种思想和要求,并不是他的空想,而是在当时的客观情况下有了实现的可能才提出的。 墨子提出“尚贤”的主张,在当时对于世袭贵族的特权,在客观上起着瓦解的作用。墨子说,“求国家之富、人民之利、刑政之治”,只有“尚贤”。“尚贤”是为政之本,他认为要使国家得治,首先在于网罗贤才: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众”是加多、聚集的意思)贤而已。(《尚贤上》)</SMALL></FONT> 墨子并且主张用提高贤士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来召纳天下的贤士,使他们有参与政权的机会。他提出为贤士寻找政治出路的主张,具体地说,就是为那些部分反映小生产者、小私有者的利益的“士”开辟政治道路。 所谓的“贤士”就是具有墨子或墨家的道德标准的人。贤士的标准,《尚贤下》说:“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救人。”也就是那些“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尚贤上》)具有墨家政治观点的有学识的知识分子。 墨子不但提出贤士的标准,而且提出选拔贤士的具体办法。这在当时,对于世袭贵族制度是一种相当激烈的改革性的见解,因为他的选拔贤士的主张是针对西周几百年的旧习惯、旧制度提出的,是为那些素无社会地位的“农与工肆之人”出身的知识分子争取参与政治活动的。墨子假借古代圣王的名义,宣传他的任贤使能的主张,他说: 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bi必〕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尚贤中》)</SMALL></FONT> 墨子在这里正式提出改革世袭贵族制度的要求,只有对“贤者”,才可以“富而贵之”,只有对“不肖者”,才可以“贫而贱之”。贤者为官长,不贤者为徒役。而在过去,只有富贵者才能任官长,贫贱者只能当徒役。 在墨子的“尚贤”主张中,还提出初步的法治思想,给后来的法家韩非一派准备了思想条件。他说: 圣人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谓事能。故可使治国者,使治国,可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尚贤中》)</SMALL></FONT> 墨子已把尚贤使能的范围扩大,哪怕是贫且贱者,只要他是贤士,墨子就认为他有资格去做官。贤士所做的官可以小到“治邑”,大到“治国”。他以坚决的、严格的态度提出: 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SMALL></FONT>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SMALL></FONT> 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以上引文均见《尚贤上》)</SMALL></FONT> 正如以上所讲过的,墨家主要代表当时逐渐抬头的小私有者的利益和希望。他们要求在社会的大变动中获得政治参与权,取得一些政治地位,以保护他们自己的经济利益。墨子认为只有像墨家所承认的那些贤者当了“治国”、“治邑”的官长以后,才能实现他们的政治理想,解除天下的公患,使得“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 墨子和他的学派采取的是平和的“上说下教”的方法。所以他们一方面对当时势力最大的儒家猛烈攻击,一方面视死如归地为国君贵族守城御敌,希望用事实证明他们是贤者,借此取得信任,以便推行他们的学说。 和以上情形相反,在“尚贤”的问题上,墨子在主观上是维持当时的世袭贵族统治秩序的,而在客观上,照墨子的办法做下去,却必然获得破坏世袭贵族制度的结果,而走上像后来法家所主张的官僚政治的道路。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响亮口号,朦胧地反映了春秋向战国过渡的新倾向,它标志着世袭贵族制度终归消灭而代之以官僚政治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指出,墨子的“尚贤”的主张的进步意义和作用远远超过过去对墨家学说的估计。墨家这一群从“农与工肆之人”上升起来的“士”,尽管还只占广大劳动者中的极少数,但他们不但在人格上获得了自由,在经济上得到独立,而且对于政治,也要提出他们的意见,要求过问,并要求参与。这是只有在重大的社会变动时代,只有在广大的“农与工肆之人”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力量时,才会产生反映他们的经济愿望和政治要求的哲学。我们研究墨子,并不是孤立地研究他个人的思想,而是透过像墨子所代表的学派的研究,可以具体地了解古代社会、古代历史的发展面貌。认识昨天的中国更将有利于认识当前的中国。 墨子虽然也像法家一样,已接触了任贤使能、赏功罚罪的新方向,但仍然主张不要打乱原有的贵贱等级的世袭贵族制度,他幻想用和平妥协的方式,来改善小私有者的经济地位。他的目的不能达到,乃是必然的结果。 “尚同”是“尚贤”的理论基础。“尚”和“上”有时候通用,“尚同”就是“上同”。 墨子在“尚贤”的主张中,已一再强调贤者应当治国、治邑,贤者为官长,贤者要在高位。墨子认为在道德学问上的贤者,在政治地位上也应当是贵者。贤者和在高位者应当统一。“尚同”说的基本思想在于说明贤者所规定的是非标准有真理的价值,而在上的统治者也应当是贤者,所以在上者所规定的是非标准具有真理的价值。 墨子设想古代还没有国家领袖的时候,天下的人各有各的道理。因此一人一个道理,十人有十个道理,百人有百个道理,人数越多,他们的所谓道理也越多。每人都以为自己的道理对,而不赞成别人的道理。所以互相说别人的道理不对。(《尚同中》) 墨子还设想古代没有国家、没有领袖的时候,人人有不同的想法,人人都不知道兼爱的道理,内至一家的父子兄弟,外至天下的百姓,都以“水火毒药相亏害”。那时“天下之乱,若禽兽然”(《尚同上》)。墨子把天下混乱残害的根源归结为两点:第一是缺乏共同的认识,第二是缺乏有权威的领袖。墨子根据他的“天志”的说法,推论出国家社会最高统治者(天子)的选立是由“上帝”、“鬼神”的意志决定的。既然天子是天所选定的,那么层层节制,以下的三公、诸侯、左右将军大夫,自然都是贤良的。所以墨子尚同的说法,虽然在他的主观愿望上,以为“尚同”于上帝和鬼神的意志,是最公平合理的,但在客观上,这“尚同”于天下的说法,乃是帮助当时的王公大人巩固在人民面前已经动摇的威信的。 照“尚同”的主张,人民的“正长”(君主)由天志选定以后,人民必须以他所属的上级的是非标准作为行为的指导原则。这样,政治上的领导者同时又是道理(义)的教导者,就再也不会有“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而只有一个共同信仰的道理,那就是墨子自己虚构出来的“天志”的主张——人人相爱,不要侵凌,不要争夺。统一在这样的“义”之下,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 和他的“兼爱”的学说陷入同样的错误,他把“尚同”说安放在没有保障、虚构出来的基础上,所以是站不住的。 有些对墨子有偏好的学者,如梁启超等人,不但不认为墨子的政治思想是维护世袭贵族制度的,反而说他有民权民主的思想,说他的理论有些像18世纪法国卢梭的“民约论”。梁启超对于他所根据的材料的解释也是错误的。他把《经上》篇的“君,臣萌通约也”解为“民约”的思想,第一,他所根据的材料不是墨子的,而是后期墨家的。第二,他误解了“约”的意义,“约”不是“契约”的“约”,而是“约束”的“约”。这句话的意思,只是说:“君是民的总管。” 不容讳言,墨子的“尚同”说是宗教迷信的根据,和他的“尚贤”说的光辉意义不能相提并论,是不能通过实践来证实的。我们可以说这是墨子政治理论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墨子的尚同政治思想也还有它进步的一面。他认为从天子到地方上的基层组织,每一级都应该推举有才干的人来负责。他希望能建立一个权力集中、强有力的政治体系。这种要求,不管墨子是自觉或不自觉,却反映了当时百家争鸣中共同关心的问题,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已有了走向统一的趋势,具有进步的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指出,这种政治理想完全实现的条件还远没有具备,其中有些空想的成//www.souquanme.com分。而这种空想是和西周以来分散割据的世袭制度相对立的,它反映了遭到迫害的人民要求结束诸侯混战、分散割据的局面,体现了建立大一统国家的新的要求和趋向。这种要求和他兼爱、非攻的主张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