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后一句(坚持网络安全同步发展严格落实三同步要求三同步是什么)

网络安全由哪个部门负责法律分析:网络安全由国家网信部门负责。根据相关规定,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电信主管......

网络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后一句(坚持网络安全同步发展严格落实三同步要求三同步是什么)

网络安全由哪个部门负责

法律分析:网络安全由国家网信部门负责。根据相关规定,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机关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www.souquanme.com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职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八条 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机关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职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网络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网络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vFExY益,实现自治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自治区网络安全工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组织全覆盖。
  自治区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强化网络安全监督管理,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第四条 自治区实行网络安全综合治理。各级人民政府、行业主管或者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履行相应职责;网络运营者、网络使用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享有法定权利,履行法定义务。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秩序。
  按照确保网络安全、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自治区实行网络安全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并将其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五条 自治区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建立统一指挥、协同配合、资源共享、高效处置的网络安全工作机制,编制并组织实施自治区网络安全规划。
  州(市、地)县(市、区)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通信、公安、经信、保密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国家安全机关在网络领域依法行使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第六条 网信、通信、公安等部门应当设置举报平台,公示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任何个人和组织有权对危害网络运行安全、信息安全的行为进行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
  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并对举报有功人员进行奖励。第七条 自治区倡导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建立完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和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相衔接工作机制,经常性地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把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纳入普法内容,增强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第二章 网搜趣网络安全保障与促进第八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制定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多语种等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和高科技产品推广,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开展网络安全技术创新,研究开发网络安全新技术、新产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家和自治区网络安全规划,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机制,加大对网络安全技术防护、网络安全监测、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以及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入。第九条 自治区督促网络运营者采用国家和行业标准,支持高校、科研机构、搜趣网企业和网络相关行业组织参与网络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第十条 自治区网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建立网络安全保障工作机制,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高网络安全风险预测和管控能力。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网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投资规模较大、跨部门、跨行业、涉及国计民生的信息化项目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组织进行论证评审。
  各行业、各部门应当对本行业、本部门信息化项目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组织进行论证评估。第十二条 网络运营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享有法定权利,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在进行网络建设、运营和服务时,应当执行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网络运营者应当确保网络安全经费投入,保障网络安全技术防护设施建设、运行维护、人员培训、安全测评等网络安全所需资金。第十三条 网络运营者应当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
  (一)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
  (二)采取技术措施,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
  (三)加强技术监控,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
  (四)采取数据分类、重要数据容灾备份和加密认证等措施;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保护和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www.souquanme.com》、《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制作、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和运行体系。
  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及互联网络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内容的安全。第三条 杭州市行政区域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与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对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实行分级保护制度,按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保密标准管理。第四条 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坚持“保护与管理并重”和“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第五条 市公安局根据本条例规定主管全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工作。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分局具体负责全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工作。
  各县(市)公安局和萧山区、余杭区公安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范围内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工作。
  国家安全机关、保密工作部门、密码管理部门、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工作。第六条 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权利,受法律、法规和本条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及社会秩序以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第二章 安全保护和管理第七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五个等级。等级确定的原则、标准、各级别安全保护和管理内容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根据国家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按照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有关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结合系统实际情况进行保护。第八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作为安全等级保护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管理规范、技术标准确定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对新建、改建、扩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在规划、设计阶段确定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并同步建设符合该安全保护等级要求的信息安全设施。第九条 新建的第二级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其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在系统投入运行后三十日内到市公安局办理备案手续。已运行的第二级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其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在安全保护等级确定后三十日内到市公安局办理备案手续。第十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状况日常检测工作制度。
  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定期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状况开展等级测评,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状况、安全保护制度及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经测评或者自查,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状况未达到安全保护等级要求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制定方案进行整改。第十一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并落实以下安全保护制度:
  (一)安全责任制度和保密制度;
  (二)核实、登记并及时更新用户注册信息制度;
  (三)信息发布审核、登记、保存、清除和备份制度;
  (四)信息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
  (五)信息网络安全应急处置制度;
  (六)违法案件报告和协助查处制度;
  (七)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安全保护制度。第十二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落实以下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系统重要数据备份、容灾恢复措施;
  (二)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防治措施;
  (三)系统运行和用户使用日志备份并保存六十日以上的措施;
  (四)记录、监测网络运行状态和各种网络安全事件的安全审计措施;
  (五)网络安全隔离以及防范网络入侵、攻击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措施;
  (六)密钥、密码安全管理措施;
  (七)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