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被妈妈打,孩子是什么心情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搜趣网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aWzlR,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那些从小被家长打过的孩子,长大会怎么样?
相信很多人在小的时候都被家长打过,挨过家长打过的孩子长大后会性格内向,成年之前被人打也不敢还手,情商//www.souquanme.com也很低,不懂人情世故、不合群,和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处理的也非常差,比较木讷,反应很慢,适应能力也很差,非常自卑,性格孤僻,学习能力也很差,会有厌学的想法,到了青春叛逆期的时候,他们不敢表现自己的叛逆,性格内向的原因,会被家长贴上听话的标签。然而这些听话其实都表现在不敢还手,不敢叛逆,不断压抑自己甚至会出现自残轻生的情况。
从小被打过的孩子,长大以后不喜欢工作,喜欢一个人独处,怕遇见熟人,看到熟人打电话也不敢接听,会装作没听见,沉迷游戏不工作也不是因为想啃老,而是因为情商很低,不愿意和同事之间打交道,遇到困难就悲观消极总会想不好的那一方面,厌世喜欢宅在家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有问题。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类人内心也很极端,就比如有一个人说的话不//www.souquanme.com知顺从自己,就会动手打人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只要我动手打你下一次你肯定会服从我。
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打孩子,从小被家长打过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有很大的心理障碍,性格也会发生扭曲。常说的一句话,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听话,只要打一顿就好了,但是经常被打骂的孩子长大以后,并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女孩子遇事自卑怯场,没有大大方方的性格、气质,唯唯诺诺的性格,会在相处中忍让,不懂如何争取属于自己的利益。男孩子多半表现为性格暴躁,动不动发脾气,因为小的时候受父母的影响,用暴力解决问题,自己长大以后也会用暴力解决问题,控制情绪的能力差,容易冲动。
孩子在被父母打了以后心里会怎么想,父母要怎么应对?
一朋友跟我说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孩子5岁多了挺淘气的,气的没法,就打了他。还说了一句“不要你了!”,从那次打了之后就特别后悔,感觉特别对不起他。我问怎么个后悔了呢?
她接着说上次打了孩子,孩子见了他奶奶后,就哭兮兮地说:“奶奶,你要我吧,我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是捡来的。”他奶奶安慰说“胡说!你怎么是捡的?”孩子竟然说“隔壁家涛涛的妈妈都不打他,说他是亲宝宝,我妈妈打我,还说不要我了。”早知道就跟他讲道理的,唉,现在好后悔,以后不会再打孩子了。
你会打你家孩子吗?大多数家长都知道打孩子不是教子良方,但是气急败坏时还是会大打出手,然后一顿教训之后,看见孩子委屈巴巴的模样,是个亲妈都会后悔到不行。其实,教育孩子,需要掌握分寸。否则打会变成暴力,同时,打孩子不当也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
一. 打是打不出道理的
那些民间流传“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才”,“打是疼,骂是爱,气极了,拿脚踹”,“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等观点,这绝对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打骂,不仅会伤害孩子的心理自尊和身体,还会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所以,家长可以耐心地告诉孩子,其实只要在孩子的理解范畴之内,和宝宝讲道理是有用的。
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的耐心是第一步,然后要仔细询问孩子做这件事情的原因,也许在孩子的视角里,他并没有犯错。如果孩子真的犯错了,我们可以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的方式来劝导他们。
二.孩子被你打了以后是怎样想的?
1.不会好好说话
为什么我的爸爸妈妈动不动就发脾气,打人。别人的妈妈从来都不打他,还会耐心地讲道理。好羡慕别人有这么好的爸爸妈妈,不像我整天挨打。
2.充满遗弃感
一些父母在打骂恐吓孩子之时,常使用一些“不要你了,再也不管你了,扔了算了!”等语言,别小看这不经意的气话,却可能给孩子心灵上留下较深的创伤,会以为你们不爱他了。
3.逆反心理更强
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家长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长时间下去他的逆反心理就会变得更强。
4.有仇恨心理
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对爸妈的依恋性很强,一般不会产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施暴,孩子渐渐就会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日后可发展为仇恨父母。
希望爸爸妈妈们可以多一些耐心和用心,探索出属于自己宝宝的教育之道,同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通过简单的”打“之外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孩子被打骂后是沉默还是顶嘴,对应着怎样的性格?
前几天和几位宝妈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说起了孩子被打被骂后的反应。一位宝妈说,自己儿子就是个死心眼,每次他爸爸对他发脾气,他都要和爸爸顶嘴,气得他爸爸动手打他,要是不顶嘴,能少挨他爸好多打。另一位宝妈说,我家孩子正好相反,每次我们对他发脾气的时候他都是一声不吭,也不知道心里到底在想啥,又生气又着急。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有控制不住脾气,对孩子发火打骂的时候。孩子被打骂后是沉默还是顶嘴,性格差异大,家长别不当回事。
沉默的孩子,看似是不反抗,任凭家长打和骂。其实他们只是表面装聋作哑,心里早已产生抵抗,逆反的情绪。事后就算家长和他们解释,讲道理,道歉搜趣网,孩子也不会接受,只会和家长对着干
曾经和一个朋友聊天时,朋友说,以前我也是一个很有耐心的妈妈,当孩子犯错误时也能尽量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讲道理,那时候觉得孩子打心眼里亲近我,我说他两句,还会和我争,有啥心里话都和我讲,可是,后来孩子上小学,每天晚上下班后机会都要辅导娃的功课,再加上那一段时间自己工作不顺,脾气比较暴躁,辅导功课的时候看到娃字写得不好,写错了字,或者很简单的题都不会,脾气就上来了,对着孩子大吼大叫,有些时候火气上来了,直接就打。每次打过骂过,孩子都低着头不吭声,好长时间不理人。慢慢的也发现孩子和自己的关系远了,有啥话也不和自己说了。
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总是对孩子大吼大叫的家长。会迫使孩子出现各种应激反应,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就是保持沉默。一方面孩子假装捂住耳朵,把自己封闭起来,避免受到伤害,从而形成一种自我保护。另一方面,孩子是用沉默表达对家长的反抗,你随便打和骂,我就是不听,我心里怎么想的也不告诉你,反正你也不懂我,不爱我,以后我还是要和你对着干,就这样孩子越来越不信任家长,两人的关系越来越远。而且孩子把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堆积在心里,更容易导致敏感,脆弱的性格。
顶嘴的孩子,是在以一种激烈的方式请求家长听听自己的心里话
还有些孩子被家长打骂后,犟起来给家长顶嘴,本来家长的气已经快消,这一犟又是一顿打一顿骂,本来一顿打可以过去的事,因为顶嘴,又多挨了一顿打。很多家长会说,孩子太犟,太没有眼色了,少说两句不就少挨打了吗?
为啥孩子明知道顶嘴会挨打,还是会顶嘴?真的是他们不怕疼吗?不是,他们也是情绪下的一种应激反应。平时和家长的沟通比较少,家长从来没有认真听孩子好好讲过话,孩子心里也积攒了一肚子委屈。家长的打骂正巧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沟通的途径,可以说家长和孩子都处在情绪比较激烈下的一种对抗沟通。家长也应该庆幸,孩子愿意和你顶嘴,说明孩子还试图尝试着和你沟通,请家长放下自己的暴脾气,认真听听孩子的想法吧。如果不帮着纠正,孩子的性格会变得暴躁,易怒。
家长要记住:正确和耐心的引导,远要比打骂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