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志不从的前一句(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 劳而不怨什么意思)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翻译这句话这一章注解都在字上争论。几者,指微妙的微,小到细处不能说,佛法叫微尘、邻虚尘。有人说,事父母......

见志不从的前一句(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 劳而不怨什么意思)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翻译这句话

这一章注解都在字上争论。几者,指微妙的pIMXQ微,小到细处不能说,佛法叫微尘、邻虚尘。有人说,事父母,父母有过错要小谏,甚至不谏,如父母做贼不劝谏,被员警所逮捕,坐监狱,这算孝吗?
“子曰:事父母几谏,”
此“几”字,同“机”字。说某人很神,知机其神乎!能看到他心所动的念。灵敏的人能看出他动的念头,这是动机很微妙。父母有过失罪过,别让父母铸成大错,整天心在父母身上,不仅是奉养,注意卫生方面,就心理道德也令儿女担心。一有微微一动,还好改,轻描淡写而劝谏,微微动时可轻描淡写的谏,若成了大错则不可轻描淡写地劝谏。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
若父母不懂,再入一层,但不离敬字,婉转不可惹父母不高兴。若父母懂,又不听你的劝谏,“又敬不违”,不可变色,如长辈呼叫,不可怠慢,唯而不诺(慢应)。不违者,不停止。违,止也。愿未达到,不停止劝谏。不违背个人誓愿,不违是谏诤父母的事不能停止,并非不违背父母某些事,而是誓愿不能改。
“劳而不怨。”
“劳而不怨”,劳,劳苦也,古书不当劳苦讲,但有他的道理。一次次谏,甚者父母责打,这很劳苦,勤劳受苦还是不怨恨,只可怨不能恨,如孟子说,舜王号泣而旻天。怨,慕也,有怨无恨,何以不听我们的话为何对我疏远?古时对君有怨言则杀头,故昔有“闺怨”等的宫词,不是怨恨,而是怨慕,皇帝你不来,嫔妃他怨慕。
别解:劳,忧也,忧愁的意。注的有根据就可以了。诗经高诱注,劳,忧也。忧愁并不怨。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什么意思

【译文】
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搜趣网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没有悬赏啊 还是回答了吧。

论语中孝道的句子

曾子曰:“慎终①,追远②,民德归厚矣。”(《学而篇第一第九章》)
孔门强调厚丧葬,重祭祀,并赋予丧祭之礼以道德的意义,视作孝道的继续和表现,寓教于礼, 以达到民“不犯上作乱”的目的。表明儒家礼教虽不具备宗教的形式,却起着宗教同样的作用。
①慎终:终指丧礼,意即对亲长的丧事要谨慎行事,对父母之丧要尽其哀。②追远:远指祭祀, pIMXQ意即对祖先要追思不忘,对祭祀祖先的丧祭之礼要尽其敬。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①三年无改于父之道②,可谓孝矣。”
(《学而篇第一第十一章》)
这一章乃专对当时贵族而言,说的是观察人子孝与不孝的方法。长期无改于父之道,就是大善;
否则,虽善亦不得为孝。它反映了孔子倡导守旧、反对革新的思想,曾被后代不少政治家利用过。
①其:指人子,而且不是指平民百姓,而是指有权继承君位(包括诸侯和卿大夫)的人。志:志趣;志向。行:行动;行为。②三年:泛指长时间,甚至是终身。道:此处乃指父亲生前的作为, 包括其思想和行事。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里仁篇第四第二十章》)
这一章与《学而篇第一第十一章》重复。有两种说法:一谓孔子弟子各记所闻详略不同;一谓此章当是一、十一章的脱简。
孟懿子问孝①。子曰:“无违”②。
樊迟御③,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④,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篇第二第五章》)
在孔门儒家,孝悌为仁之本。古人也常以“仁孝”并称。孔子很重视的这个孝,是以礼为其主要内容的。孝子对父母生前的起居和死后的葬祭,都必须合乎礼,才算得上孝;没有礼,也就没有孝了,没有仁了。
①孟懿子: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鲁国大夫,和季孙、叔孙并称鲁国著名的三大家。② 无违:有的本子“无”作“毋”。古书里多用“无”字为“毋”字,意即不要。王充《论衡问孔》篇:“毋违者,(毋违)礼也。”黄式三《论语后案》:“古人凡背礼者谓之违。”朱熹《论语集注》:“无违,谓不背于理。”这是宋代理学家把礼解作理。故无违,即无违于礼。③樊迟:名须,字子迟。孔子学//www.souquanme.com生。一说比孔子小四十六岁,一说小三十六岁。御:驾驶马车。④孟孙:指孟懿子。
孟武伯问孝①。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②。”(《为政篇第二第六章》)
这一章是孔子言孝的另一内容。“父母唯其疾之忧”一句的“其”字,古来有不同的说法,或曰指父母,或曰指儿子;今人多以为指儿子而言。其实,俗话说“长病见孝心”,或说“久病无孝子”, 指的都是子女对父母的疾病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区别孝与不孝的重要原则。所以,孔子这句话的原意应是,为子女者惟当以父母之疾病为忧。
①孟武伯:姓仲孙名彘,孟懿子之子,武是谥号。②其:代词,有几种解释。王充《论衡问孔》:“武伯善忧父母,故曰:‘唯其疾之忧。’”
《淮南子说林训》:“忧父之疾者子,治之者医。”以上,“其”指父母。马融却说:“言孝子不妄为非,唯疾病然后使父母忧。”这里,“其”指儿子。今从前说。
子游问孝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②。至于犬马,皆能有养③;不敬,何以别乎?”(《为政篇第二第七章》)
这一章是孔子言孝与礼的关系,着重论述了“敬”与“不敬”是人与犬马之别。李光地《论语
札记》说:“盖言禽兽亦能相养,但无礼耳,人养亲而不敬何以自别于禽兽乎?”这前半句谓禽兽亦能相养,自是不足取;但后半句指出“不敬”就是“无礼”,却颇为中肯。“敬”是近于“礼”的。孔子已经明确指出,人类之孝的总则是“无违”于“礼”,生前“事之以礼”(二五章);到了孟子、荀子、王船山、张謇等,更声称有没有“礼”就是人与禽兽之别了。
①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孔子学生。少孔子四十五岁。②养:旧读 y4ng 漾,奉养的意思,即以饮食供养父母。③至于犬马,皆能有养:有几种不同讲法:或曰人养活犬马,或曰犬马养活人,或曰犬马亦能养活它自己的爹娘。当指犬马都能够得到人的饲养。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有事,弟子服其劳②;有酒食,先生馔③, 曾是以为孝乎④?”(《为政篇第二第八章》)
这一章是孔子言孝的又一内容,色难乃心难。所强调的仍是子女对父母从表面到内心的“敬”, 即“礼”。
①色难。色指脸色。色难有两解:一说难在顺承父母之脸色,一说难在侍奉父母时能做到和颜悦色。前说指父母的脸色,后说指子女的脸色。问孝,当从子女的方面讲,自以后说为妥。②弟子、先生:刘台拱《论语骈枝》:“《论语》言‘弟子’者七,其二皆年幼者,其五谓门人。言先生者二, 皆谓年长者。”此章言孝,必指家庭内部关系而言,弟子当指年幼者,先生自指年长者。
③馔(zhu4n 撰):饮食,食用。④曾(c6ng 层):副词,竟,难道。
子曰:“事父母几谏①,见志不从②,又敬不违③,劳而不怨④。”(《里仁篇第四第十八章》)
①几(j9 基):轻微;婉转。谏:规劝。②志:志向;意志。见志不从,意谓自己的意见、心意不被听从。③违:触忤;冒犯;违反。④劳: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劳,忧也”;劳而不怨, “亦谓忧而不怨也”。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①,游必有方②。”(《里仁篇第四第十九章》)
①游:指游学游宦,亦即去远方从师或谋职。②方:指去向,场所。有方,即有一定的去处, 而不他往,俾父母有事,召之即回。
子曰:“父母之年①,不可不知也②。一则以喜,一则以惧③。”(《里仁篇第四第二十一章》)
①年:指年龄。②知:识。此处谓常记在心的意思。③喜、惧:郑玄《论语注》:“见其寿考则喜,见其衰老则惧。”
子曰:“出则事公卿①,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②,不为酒困③, 何有于我哉④!”(《子罕篇第九第十六章》)
①事:奉事,服事。②勉:尽心尽力。③困:旧注,乱也。不为酒困,即不被酒所困扰。④何
有于我哉:意谓对我来说何难之有。袁枚云:何有于我,言我只有此而他无所有也。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是什么意思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他们要干错事,]就要和颜悦色、轻言细语地劝说。如果他们不愿听从自己的意见,还是要恭恭敬敬,但不能违背道理,为他们操劳,也不要怨恨。” 
   大学者朱熹曰:“此章与《内则》之搜趣网言相表里。几,微也。微谏,所谓‘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也。见志不从,又敬不违,所谓‘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也。劳而不怨,所谓‘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熟谏。父母怒不悦,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也。”
   使徒保罗说:“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西3:20)
   我主耶稣基督说:“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太10:37)
   张国堂说:“如果你父亲叫你作的事违背了耶稣基督的教训,则你不可听从你父亲的命令。因为你不可爱你的父亲过于爱住耶稣基督。莫从父之恶,这也是孝。因为你如果你不从父之恶,你仍然是义人,你就能为你父亲向天主上帝祷告;如果你从了你父亲之恶,你的祷告就无效,你就不能为你父亲祷告了。因此,不从父之恶,是孝。当然,绝大多数父亲不会叫儿子作恶,但也有恶人作父亲叫儿子作恶。”
   张国堂说:“托克维尔说:‘每个人都是其自己的私人利益的最高裁判者。’天主上帝赋予每个健康的成年人以自由意志,同时赋予他必要的智慧来管理他自己的私人利益。因此,作父母的不应该干涉成年儿女的信仰、婚姻和事业。作父母的也无权支配儿女的财产。”
   张国堂说:“父母应当慈爱,不可为顾自己的面子而使儿女受屈,更不可为顾全自己的面子而牺牲儿女的幸福。”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