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黄时雨上一句是什么(梅子黄时雨上句是什么)

梅子黄时雨上句是什么上一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作者】贺铸,【朝代】宋译文对照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所谁与......

梅子黄时雨上一句是什么(梅子黄时雨上句是什么)

梅子黄时雨上句是什么

上一句: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作者】贺铸 【朝代】宋
译文对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所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译文 注释
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这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闲情愁绪有几许?好象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霖雨。

梅子黄时雨上一句

上一句 满城风絮
版本一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 ,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版本二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梅子黄时雨 前面两句是什么

断肠一曲贺梅子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龚明之《中吴纪闻》说,贺铸有一座小屋,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一个叫横塘的地方。他经常在这一带盘桓,后来写下了这首词。
从词的开头两句“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看,大概是偶然的一次机遇,使作者结识了词中所写的这位女子。但她未能到横塘来,便只好看她姗姗而去了。
“凌波”不见,“芳尘”已渺,此刻的画面上只有一个伫立“目送”的人。开头三句,破空而来,一下子把事情揭示出来,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从平淡的叙述中,暗示出情在其中,因此有下面的遥想: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锦瑟华年”,直用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全句说你青春的美好年华将怎样度过呢?“谁与度”本意是和哪个在一起度过。但联系下两句,这个女子似是孤独寂寞的,所以这句猜想、不肯定的口气更重一些。想象着的情景是:大概你是在桥上踏月,院落赏花,或者生活在有着雕花窗子的朱阁里面吧。“月桥花院”写室外环境幽美,“琐窗朱户”写居室富丽清雅。虽然只八个字,但璀璨绚烂,给人以恬适惬意的感觉。但接以“只有春知处”,就象从高山一下跌入深谷,方才的良辰美景更反衬出人的凄凉寂寞。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乐景写哀,十分明显,一眼可以看出。《牡丹亭》里杜丽娘唱:“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春光如海,明媚鲜艳。可是在杜丽娘看来,却是“奈何天”,有不知此身何寄之感。直抒胸臆,一点都不隐藏。贺铸的写法与此两例相似,他是用院之幽,室之丽的“实”来反衬“春知”的“虚”,从而更深一层表现出人的寂寞情怀。
贺铸是一个“喜谈当世事”,“人以为近侠”,想一显身手,建立“奇功”的人,但他一生沉沦下僚。在他的诗中,常寓有对政治和身世的感慨。此词也可能是另有寄托的吧。
过片。从奇幻的想象再回到“但目送”的眼前现实中来。天空,碧云缓缓流动;地下,临水的岸上香草轻轻地摇曳。伫望既久,望断云天,而“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江淹)。愁情难遣,于是希望象江淹那样能有一枝五色彩笔,写出动人的诗句来——可是即令有,恐怕也只能写出肠断魂销的伤情来,又有什么用?从“目送”到遥想,最后满腔“闲愁”不禁喷涌而出: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时候,你问我的闲愁到底有多少么?那么请看那“一川烟草”,是多www.souquanme.com么密密层层,匝地皆是;那“满城风絮”,是多么地漫天飞扬,穿帘入户;那“梅子黄时雨”,又是多么地连绵不断,永远无休无止吧!
词的上阕,似乎不曾有一字言愁,但是仔细看去,第一句便埋下了愁的种子。下阕愁如山风海雨,滚滚而来,一发不可收拾。宋人罗大经曾作过一番比较,他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此三者比愁之多也”(《鹤林玉露》)
搜趣网是用比喻来形容愁之多,贺铸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如罗大经讲的“以此三者比愁之多”,用的是博喻手法。这种手法易于加强被喻者的形象性,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与贺铸同时代的诗人苏轼写“百步洪”水波冲泻的神速有“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其次,刘熙载认为:“其末句好处全在‘试问’句呼起,及与上‘一川’二句并用耳。或以方回有‘贺梅子’之称,专赏此句,误矣”(《艺概》)。刘熙载的话或许有感而发,因为黄庭坚很欣赏这首词说:“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寄方回》)。王直方说:“贺方回初作《青玉案》词,遂知名”(《直方诗话》)。实际任何佳句都不能脱离全文孤立地来看,特别应和上下前后的环境气氛密切相联。所以,刘熙载的“专赏此句,误矣”之说,很有道理。我//www.souquanme.com们应该看到:在这里作者用“试问”句呼起后,引起人们的遐想,但接着又用舒徐而低沉的口气,满怀幽怨地答出“一川”三句。前句张,后三句弛;前句急,后三句缓;张弛急缓之间,而人的感情也倾吐无余,最后戛然而止,韵味更长。
还有,贺铸是“以此三者比愁之多”,然而这三者的内涵并不尽同。“烟草”连天,是表示“闲愁”的辽漠无边;“风絮”满城飞舞,是表示“闲愁”的纷烦杂乱;“梅雨”连绵,是表示愁之长,永无尽期。在如此辽阔的空间,如此长远的时间,把本不可捉摸的东西,写得www.souquanme.com形象、真切、丰实而不觉其抽象了。同时这三句既是比喻,又是写景,更是抒情,表里如一,不见痕迹。
张炎称贺铸的词“善于炼字面”(《词源》)。从这首词也可以看出,他遣词用字恰到好处,很注意锤炼字句,并长于抒情。他自己不无夸张地说:“www.souquanme.com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温、李的写诗技巧,确实被他运用到写词上来了。

梅子黄时雨古诗词

一、梅子黄时雨古诗词如下:
《青玉案》
宋朝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二、释义:
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这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闲情愁绪有几许?好象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霖雨。
三、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据周紫芝《竹坡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四、作者: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