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出世后说的第一句话
神话传说:
佛祖生时,自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实际上
佛祖当年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时,第一句话说的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搜趣网执着不能证得“
又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又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既无差别,亦无高下。”
从上佛祖,古今知识,乃至天下老和尚,有契有证,有迟有速,有难有易,毕竟如何?譬如诸人在此,各各有个家业,蓦然一日,回光返照,思忆还源,或有经年而到者,或有经月而到者,或有经日而到者,或有顷刻而到者,又有至死而不到者。盖离众有远近之殊,故到有迟速难易之别。然虽如是,中间有个汉子,无家业可归,无禅道可学,无生死可脱,无涅盘可证,终日腾腾任运,任运腾腾。若也点检得出,释迦弥勒与你提瓶挈钵,亦不为分外;敬或不然,以拂子击禅床两下,喝两喝,云:若到诸方,切忌错举。
佛祖生时,自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实际上
佛祖当年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时,第一句话说的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搜趣网执着不能证得“
又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又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既无差别,亦无高下。”
从上佛祖,古今知识,乃至天下老和尚,有契有证,有迟有速,有难有易,毕竟如何?譬如诸人在此,各各有个家业,蓦然一日,回光返照,思忆还源,或有经年而到者,或有经月而到者,或有经日而到者,或有顷刻而到者,又有至死而不到者。盖离众有远近之殊,故到有迟速难易之别。然虽如是,中间有个汉子,无家业可归,无禅道可学,无生死可脱,无涅盘可证,终日腾腾任运,任运腾腾。若也点检得出,释迦弥勒与你提瓶挈钵,亦不为分外;敬或不然,以拂子击禅床两下,喝两喝,云:若到诸方,切忌错举。
佛陀的证悟
-----------------------------------
《增一阿含经》(节选)
。
舍利弗当知。我昔未成佛道。
坐树王下。便作是念。此众生类为不克获何法。流转生死不得解脱。
时。我复作是念。无有空三昧者。便流浪生死。不得至竟解脱。
有此空三昧。但众生未克。使众生起想著之念。以起世间之想。便受生死之分。
若得是空三昧。亦无所愿。便得无愿三昧。
以得无愿三昧。不求死此生彼。都无想念时。彼行者复有无想三昧可得娱乐。
此众生类皆由不得三昧故。流浪生死。
观察诸法已。便得空三昧。已得空三昧。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当我尔时。以得空三昧。七日七夜观视道树。目未曾眴。
舍利弗。以此方便。知空三昧者。於诸三昧最为第一三昧。王三昧者。空三昧是也。
是故。舍利弗。当求方便。办空三昧。
如是。舍利弗。当作是学。
尔时。舍利弗闻佛所说。欢喜奉搜趣网行。
-----------------------------------
南无阿弥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增一阿含经》(节选)
。
舍利弗当知。我昔未成佛道。
坐树王下。便作是念。此众生类为不克获何法。流转生死不得解脱。
时。我复作是念。无有空三昧者。便流浪生死。不得至竟解脱。
有此空三昧。但众生未克。使众生起想著之念。以起世间之想。便受生死之分。
若得是空三昧。亦无所愿。便得无愿三昧。
以得无愿三昧。不求死此生彼。都无想念时。彼行者复有无想三昧可得娱乐。
此众生类皆由不得三昧故。流浪生死。
观察诸法已。便得空三昧。已得空三昧。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当我尔时。以得空三昧。七日七夜观视道树。目未曾眴。
舍利弗。以此方便。知空三昧者。於诸三昧最为第一三昧。王三昧者。空三昧是也。
是故。舍利弗。当求方便。办空三昧。
如是。舍利弗。当作是学。
尔时。舍利弗闻佛所说。欢喜奉搜趣网行。
-----------------------------------
南无阿弥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佛悟道后洞察到到的世界
就是佛在成佛时观察到的详情,观察到了什么。根据斯里兰卡髻智比丘 Bhikkhu Nanamoli 著《亲近释迦牟尼佛----从巴利藏经看佛陀的一生》,里面依据经文,佛陀自己描述了成佛时观察到的详情,佛陀通过入初禅到四禅,然后证悟了自己以及众生的过去生的缘起,证悟了四圣谛,证悟了十二缘起。
摘录如下:
佛陀:当我吃了固体的食物,恢复了体力,远离欲望,远离不善法后,便获得并住于初禅,伴随它的有寻、伺、喜,以及由远离而生的喜与乐。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受控制心,当止息寻与伺后,便获得并住于第二禅中,于内生起净信,没有寻与伺而心专一,以及由定所生的喜与乐。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受控制心,当喜也减弱后,我住于舍、念与正知,还有感觉身体的乐受,便获得并住于第三禅中,也就是圣人所说的;「他以舍、念,而住于乐受之中」。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受控制心,当我舍断身体的苦、乐二受,先已灭除心理的忧、喜二受,便获得并住于第四禅中,不苦不乐,以及由舍而生的念的清净。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控制心。
我得定的心如是变得清净、洁白、无垢、无秽,当心变得柔软、有力、稳定、安住不动时,我把心导向于忆宿命智。我忆念种种过去世,也就是我的前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万生,世界的无量成劫、无量坏劫、无量成坏劫。忆念:「我生在此地,有如是名、如是种姓、如是貌、如是食、如是苦乐之受、如是寿限。此世寿尽,我转生彼地,也有如是名、如是种姓、如是貌、如是食、如是苦乐之受、如是寿限。彼世寿尽,我又转生于此。」——以如此各种的细节与特殊情况,忆念起自己种种的过去世,这是我在初夜获得的第一个真实的智。正如发生在任何一个精进、热忱、不放逸的人身上般,驱走无明而真实的智生起,驱走黑暗而光明生起。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控制心。
我得定的心如是变得清净、洁白、无垢、无秽,当心变得柔软、有力、稳定、安住不动时,我把心导向于有情死生智。以胜过常人的清净天眼,见众生的死时与生时,知其各随投生之处,而有贵贱与美丑,幸与不幸。如此,我明白众生如何依自己的业行而流转生死:「这些世间众生,造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诽谤圣人,怀诸邪见,行邪见业。一旦身坏命终,便转生于苦界、恶趣、堕处,乃至地狱。但那些世间众生,具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不诽谤圣人,心怀正见,行正见业。一旦身坏命终//www.souquanme.com,便转生于善趣,乃至天界。」如此以胜过常人的清净天眼,我见众生的死时与生时,知其各随投生之处,而有贵贱与美丑,幸与不幸。如此,我明白众生如何依自己的业行而流转生死,这是我在中夜获得的第二个真实的智。正如发生在任何一个精进、热忱、不放逸的人身上般,驱走无明而真实的智生起,驱走黑暗而光明生起。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控制心。
我得定的心如是变得清净、洁白、无垢、无秽,当心变得柔软、有力、稳定、安住不动时,我把心导向于漏尽智。我以证智如实知「此是苦」,如实知「此是苦之集」,如实知「此是苦之灭」,如实知「此是苦灭之道」;我以证智如实知「此等是漏」,如实知「此是漏之集」,如实知「此是漏之灭」,如实知「此是漏灭之道」。我如是知,如是见,心便从爱欲漏中解脱,从有漏中解脱,从无明漏中解脱。当心解脱时,生起「此是解脱」之智,我证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办,不受后有。」这是我在后夜获得的第三个真实的智。正如发生在任何一个精进、热忱、不放逸的人身上般,驱走无明而真实的智生起,驱走黑暗而光明生起。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控制心。(M.36)
如实了解十二缘起
佛陀:在我觉悟之前,当我还是个未觉悟的菩萨时,我思惟:「这世界已陷于苦恼//www.souquanme.com;它由生到老、死,死后又再生,不知如何出离生、老、死之苦。何时才会出离此苦呢?」
我思惟:「因为有什么而有老死呢?老死又以什么为缘呢?然后,依正思惟,我依慧而悟得:「因为有生而有老死,老死以生为缘。」
我思惟:「因为有什么而有生呢?生又以什么为缘呢?」然后,依正思惟,我依慧而悟得;「国为有有而有生,生以有为缘。」
我思惟:「因为有什么而有有呢?有又以什么为缘呢?」然后,依正思惟,我依慧而悟得:「因为有取而有有,有以取为缘。」
「……因为有爱而有取……
「……因为有受(乐、苦或不苦不乐)而有爱……」
「……因为有触而有受……」
「……因为有六入而有触……」
我思惟:「因为有什么而有六入呢?六入又以什么为缘呢?」然后,依正思惟,我依慧而悟得:「因为有名色而有六入,六入以名色为缘。」
我思惟:「因为有什么而有名色呢?名色又以什么为缘呢?」然后,依正思惟,我依慧而悟得:「因为有识而有名色,名色以识为缘。」
我思惟:「因为有什么而有识呢?识又以什么为缘呢?」然后,依正思惟,我依慧而悟得:「因为有名色而有识,识以名色为缘。」
我思惟:「识由此而退还,它不越过名色。不论此人是正在生、老、病、死,正在消逝或转生,它都是如此发生。换句说,以名色为www.souquanme.com缘而有识,以识为缘而有名色,以名色为缘而有六入,以六入为缘而有触,以触为缘而有受,以受为缘而有爱,以爱为缘而有取,以取为缘而有有,以有为缘而有生,以生为缘而有老死与愁、悲、苦、忧、恼。这是全苦聚之集。」我于此前所未闻之法——集,而生眼、智、慧、明与光。
我思惟:「因为无有什么而能无老死呢?由什么之灭而有老死之灭呢?」然后,依正思惟,我依慧而悟得:「因为无生则无死,由生之灭而有老死之灭。」
「……无有则无生……」
「……无取则无有……」
「……无爱则无取……」
「……无受则无爱……」
「……无触则无受……」
「……无六入则无触……」
「……无名色则无六入……」
「……无识则无名色……」
我思惟:「因为无有什么而能无识呢?由什么之灭而有识之灭呢?」然后,依正思惟,我依慧而悟得:「无名色则无识,由名色之灭而有识之灭。」
我思惟:「我已到达觉悟之道,也就是说:由名色之灭而有识之灭;由识之灭而有名色之灭;由名色之灭而有六入之灭;由六入之灭而有触之灭;由触之灭而有受之灭;由受之灭而有爱之灭;由爱之灭而有取之灭;由取之灭而有有之灭;由有之灭而有生之灭;由生之灭而有老死与愁、悲、苦、忧、恼之灭。这就是全大苦聚之灭。」我于此前所未闻之法——灭,而生眼、智、慧、明与光。
譬如有人游行于旷野森林中,发现一条古道、古径,古人所游历之道。他沿着此道而去,发现一座古城、古都,是古人生活过的都城,其中有公园、树木与湖水,城墙环绕,十分美观。同样地,我也发现了这条古道、古径,这条过去等正觉者所游历之道。
那么,这条古路、古径是什么呢?这是八圣道,也就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与正定。
我沿着这条古道,如此便证知老死、老死的集、老死的灭,以及通向老死灭之道。我证知生、生的集、生的灭,以及通向生灭之道。我证知有……取……爱……受……触……六入……名色……识等。我证知行、行的集、行的灭,以及通向行灭之道。(S.12:65;参D. 14)
佛陀在觉悟之后最先说的话便是:
我多生流转轮回,寻而未获造屋者,
生生相继何其苦!如今已见造屋者,
汝不再建造屋舍,屋之椽桷皆毁坏,
屋之栋梁亦摧折。我灭尽一切贪爱,
心证得无为涅槃。(Dh.153-54)
摘录如下:
佛陀:当我吃了固体的食物,恢复了体力,远离欲望,远离不善法后,便获得并住于初禅,伴随它的有寻、伺、喜,以及由远离而生的喜与乐。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受控制心,当止息寻与伺后,便获得并住于第二禅中,于内生起净信,没有寻与伺而心专一,以及由定所生的喜与乐。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受控制心,当喜也减弱后,我住于舍、念与正知,还有感觉身体的乐受,便获得并住于第三禅中,也就是圣人所说的;「他以舍、念,而住于乐受之中」。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受控制心,当我舍断身体的苦、乐二受,先已灭除心理的忧、喜二受,便获得并住于第四禅中,不苦不乐,以及由舍而生的念的清净。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控制心。
我得定的心如是变得清净、洁白、无垢、无秽,当心变得柔软、有力、稳定、安住不动时,我把心导向于忆宿命智。我忆念种种过去世,也就是我的前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万生,世界的无量成劫、无量坏劫、无量成坏劫。忆念:「我生在此地,有如是名、如是种姓、如是貌、如是食、如是苦乐之受、如是寿限。此世寿尽,我转生彼地,也有如是名、如是种姓、如是貌、如是食、如是苦乐之受、如是寿限。彼世寿尽,我又转生于此。」——以如此各种的细节与特殊情况,忆念起自己种种的过去世,这是我在初夜获得的第一个真实的智。正如发生在任何一个精进、热忱、不放逸的人身上般,驱走无明而真实的智生起,驱走黑暗而光明生起。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控制心。
我得定的心如是变得清净、洁白、无垢、无秽,当心变得柔软、有力、稳定、安住不动时,我把心导向于有情死生智。以胜过常人的清净天眼,见众生的死时与生时,知其各随投生之处,而有贵贱与美丑,幸与不幸。如此,我明白众生如何依自己的业行而流转生死:「这些世间众生,造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诽谤圣人,怀诸邪见,行邪见业。一旦身坏命终,便转生于苦界、恶趣、堕处,乃至地狱。但那些世间众生,具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不诽谤圣人,心怀正见,行正见业。一旦身坏命终//www.souquanme.com,便转生于善趣,乃至天界。」如此以胜过常人的清净天眼,我见众生的死时与生时,知其各随投生之处,而有贵贱与美丑,幸与不幸。如此,我明白众生如何依自己的业行而流转生死,这是我在中夜获得的第二个真实的智。正如发生在任何一个精进、热忱、不放逸的人身上般,驱走无明而真实的智生起,驱走黑暗而光明生起。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控制心。
我得定的心如是变得清净、洁白、无垢、无秽,当心变得柔软、有力、稳定、安住不动时,我把心导向于漏尽智。我以证智如实知「此是苦」,如实知「此是苦之集」,如实知「此是苦之灭」,如实知「此是苦灭之道」;我以证智如实知「此等是漏」,如实知「此是漏之集」,如实知「此是漏之灭」,如实知「此是漏灭之道」。我如是知,如是见,心便从爱欲漏中解脱,从有漏中解脱,从无明漏中解脱。当心解脱时,生起「此是解脱」之智,我证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办,不受后有。」这是我在后夜获得的第三个真实的智。正如发生在任何一个精进、热忱、不放逸的人身上般,驱走无明而真实的智生起,驱走黑暗而光明生起。但我不让这已生的乐控制心。(M.36)
如实了解十二缘起
佛陀:在我觉悟之前,当我还是个未觉悟的菩萨时,我思惟:「这世界已陷于苦恼//www.souquanme.com;它由生到老、死,死后又再生,不知如何出离生、老、死之苦。何时才会出离此苦呢?」
我思惟:「因为有什么而有老死呢?老死又以什么为缘呢?然后,依正思惟,我依慧而悟得:「因为有生而有老死,老死以生为缘。」
我思惟:「因为有什么而有生呢?生又以什么为缘呢?」然后,依正思惟,我依慧而悟得;「国为有有而有生,生以有为缘。」
我思惟:「因为有什么而有有呢?有又以什么为缘呢?」然后,依正思惟,我依慧而悟得:「因为有取而有有,有以取为缘。」
「……因为有爱而有取……
「……因为有受(乐、苦或不苦不乐)而有爱……」
「……因为有触而有受……」
「……因为有六入而有触……」
我思惟:「因为有什么而有六入呢?六入又以什么为缘呢?」然后,依正思惟,我依慧而悟得:「因为有名色而有六入,六入以名色为缘。」
我思惟:「因为有什么而有名色呢?名色又以什么为缘呢?」然后,依正思惟,我依慧而悟得:「因为有识而有名色,名色以识为缘。」
我思惟:「因为有什么而有识呢?识又以什么为缘呢?」然后,依正思惟,我依慧而悟得:「因为有名色而有识,识以名色为缘。」
我思惟:「识由此而退还,它不越过名色。不论此人是正在生、老、病、死,正在消逝或转生,它都是如此发生。换句说,以名色为www.souquanme.com缘而有识,以识为缘而有名色,以名色为缘而有六入,以六入为缘而有触,以触为缘而有受,以受为缘而有爱,以爱为缘而有取,以取为缘而有有,以有为缘而有生,以生为缘而有老死与愁、悲、苦、忧、恼。这是全苦聚之集。」我于此前所未闻之法——集,而生眼、智、慧、明与光。
我思惟:「因为无有什么而能无老死呢?由什么之灭而有老死之灭呢?」然后,依正思惟,我依慧而悟得:「因为无生则无死,由生之灭而有老死之灭。」
「……无有则无生……」
「……无取则无有……」
「……无爱则无取……」
「……无受则无爱……」
「……无触则无受……」
「……无六入则无触……」
「……无名色则无六入……」
「……无识则无名色……」
我思惟:「因为无有什么而能无识呢?由什么之灭而有识之灭呢?」然后,依正思惟,我依慧而悟得:「无名色则无识,由名色之灭而有识之灭。」
我思惟:「我已到达觉悟之道,也就是说:由名色之灭而有识之灭;由识之灭而有名色之灭;由名色之灭而有六入之灭;由六入之灭而有触之灭;由触之灭而有受之灭;由受之灭而有爱之灭;由爱之灭而有取之灭;由取之灭而有有之灭;由有之灭而有生之灭;由生之灭而有老死与愁、悲、苦、忧、恼之灭。这就是全大苦聚之灭。」我于此前所未闻之法——灭,而生眼、智、慧、明与光。
譬如有人游行于旷野森林中,发现一条古道、古径,古人所游历之道。他沿着此道而去,发现一座古城、古都,是古人生活过的都城,其中有公园、树木与湖水,城墙环绕,十分美观。同样地,我也发现了这条古道、古径,这条过去等正觉者所游历之道。
那么,这条古路、古径是什么呢?这是八圣道,也就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与正定。
我沿着这条古道,如此便证知老死、老死的集、老死的灭,以及通向老死灭之道。我证知生、生的集、生的灭,以及通向生灭之道。我证知有……取……爱……受……触……六入……名色……识等。我证知行、行的集、行的灭,以及通向行灭之道。(S.12:65;参D. 14)
佛陀在觉悟之后最先说的话便是:
我多生流转轮回,寻而未获造屋者,
生生相继何其苦!如今已见造屋者,
汝不再建造屋舍,屋之椽桷皆毁坏,
屋之栋梁亦摧折。我灭尽一切贪爱,
心证得无为涅槃。(Dh.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