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为什么这么说?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注释】:
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原名元畅楼,宋太宗至道年间更名八咏楼,与双溪楼、极目亭同为婺州临观胜地。
南国:泛指中国南方。
十四州:宋两浙路计辖二府十二州(平江、镇江府,杭、越、湖、婺、明、常、温、台、处、衢、严、秀州),统称十四州。
回答者: 沧海临渊//www.souquanme.com - 魔法师 四级 5-1 14:25
题 八 咏 楼①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②,气压江城十四州③。
【注释】①八咏楼:在今浙江省金华市,本名“元畅楼”。沈约为东阳太守时,曾题诗于元畅楼,后人更名为“八咏楼”。②南国:指江南一带地方。③江城:江边的城。十四州:据《宋史地理志》记载:两浙路辖府二,即平江、镇江,州十二,即杭、越、湖、婺、明、常、温、允、处、衢、严、秀。二府十二州,故称十四州。一说,十四州指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国所统治的地区,即今浙江全省、江苏西南部、福建省东北部。
【点评】这首诗当是高宗绍兴五年(1135)李清照避难金华时游八咏楼所作。小诗气势豪迈,语言工致,意境辽阔。“江山留与后人愁”,通过怀古,感叹现实,是易安晚年愁苦低吟中的一个强音。
千古风流八角楼,江山留与后人愁。关于李清照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题八咏楼 李清照
全诗的解释。。。。。。。。。。解释啊!!!!!!!!!!!!!!!!!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HDrMPH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www.souquanme.com,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原名元畅楼,宋太宗至道年间更名八咏楼,与双溪楼、极目亭同为婺州临观胜地。
南国:泛指中国南方。
十四州:宋两浙路计辖二府十二州(平江、镇江府,杭、越、湖、婺、明搜趣网、常、温、台、处、衢、严、秀州),统称十四州。
【赏析】:
该诗作于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或五年,李清昭避乱流寓金华时,诗人感叹祖国山河破碎,徒成半壁,表现了强烈的忧国之情。
晚年流落江南的李清照,登上高楼写了哪首霸气诗?
李清照的一生可以分为南渡之前和南渡之后,在南渡之前,李清照的生活较为富裕,所写的词也大多表达自己生活的安逸之情,但是在南渡之后,李清照的词大多哀怨忧愁,表达了自己对悲惨生活的无奈惆怅之情。
这里的《题八咏楼》,就是在李清照南渡之后所做的第一首诗,她避难逃到金华,投奔了当时赵明诚的妹婿,看到八咏楼,有感而发,便借用八咏楼和十四州两个典故,抒发了自己心忧国事,渴望收复失去的国土,哀叹宋朝兴衰的情感,更是表达出了她对割地赔款的宋朝朝廷的讽刺之情。
题八咏楼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对于这首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登上八咏楼登高眺远,希望放飞自己的情感,放下对国事的忧愁之心,把它留给后人去感受。这里的水道密集,可以通向江南三千多里,这里的战略位置也非常重要,足以影响江南十四州的存亡兴衰。
诗的第一句“千古风流八咏楼”,笔调轻快活泼,传神的描绘出了八咏楼的潇洒风流。第二句“江山留与后人愁”,意喻着像八咏楼这样的名胜古迹,留给后人的不但不是它美丽的风采,也不是一种淡淡的个人忧愁,而是一种,因为大好河山可能陷入敌人手中而散发出来的一种家国之愁。
以后人的角度看来,李清照在诗中多次抒发过这种忧愁之情。事实上,这种情感并不是有多余的,北宋灭亡之后,南宋多处城池也相继失守,金兵对于南宋咄咄逼人,使得诗人不得不为南宋的大好江山而担忧,这也是李清照为什么写下这一句诗的深层含义www.souquanme.com,它是一种委婉的爱国情怀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