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的前一句(匹夫有责的前一句是什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朝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国家天下的兴盛与衰败,是每一个老百姓的责任。这里的“......

天下兴亡的前一句(匹夫有责的前一句是什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明清朝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社会主张!
意思是说,国家天下的兴盛与衰败,是每一个老百姓的责任。
这里的“天下”其实在现代即是代表祖国,后来人们也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话,更清楚地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热爱之情和责任感。“匹夫”泛指平民百姓。
这句话的白文译就是……作为一个平民百姓,也应关注祖国的命运,以为国效力为己任。
原文:
《饮冰室合集》: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www.souquanme.com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其实他的想法是认为国家虽并非小人之天下,但是小人存在于国家之中,所以即使是这样的兴亡大事,也不免应该需要去用心了解,因为你是国家的百姓之一,小小百姓,何乃此大事不管焉?
深地说是责任感的表现,浅地说也算是关心时事
好地说是对国家的热爱,坏得说不过是指多管闲事罢了~
古代的文人墨客大多不管国家事,但是顾炎武却是因为身为国家大员,不得不管这种事情啊。

天下兴亡的后一句是什么,必有近忧的前一句是什么?

匹夫有责

匹夫有责的前一句是什么

匹夫有责的前一句是天下兴亡,全句是“国家兴亡,匹夫无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当时的背景是清军入关,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后梁启超将其归纳为8字成语“国家兴亡,匹夫无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整句话的意思就是: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扩展资料:

“国家兴亡,匹夫无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提出者顾炎武简介:

顾炎武是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HFhJgox顾炎武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顾炎武出身乡宦,自小读书,十四岁参加复社活动。复社是一个图谋革新的社团,成员大多是爱国的知识分子。

清兵南下时,顾炎武参加了抗清斗争,同昆山知县杨永言等人一道据守昆山。城破,顾炎武的两个弟弟被清兵杀死,继母王氏也绝食自杀。此后,他以商人身份暗中活动,联络抗清力量。后被官府追捕,逃离江南,前往山东。在北方的二十多年里坚持反清。

五十岁后,顾炎武撰写了《日知录》。他在书中说:“即使是一位普通的人,对国家的兴亡也是应该负有责任的。”直到69岁去世,他都始终坚守民族气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

01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
明崇祯十七年,朱明王朝正处在岌岌可危之地,闯王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三月攻破京师,崇祯皇帝在紫禁城煤山吊死。一时朝野各方势力 蠢蠢欲动,相互勾结,更有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一怒为红颜与清兵开战,五月清兵占领京师,后清摄政王多尔衮进兵中原。于是大好河山满目苍夷,百姓流离失所,承受着战乱之苦。
清朝乃异族所建,非汉人政权,这时候的明朝皇族迁都南京,成为了南明,而异族占领京师惹恼了民间士子阶层,明朝遗老遗少甚为不愤,一些报国爱国之士往投南明弘光小朝廷,正是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大儒——顾炎武唱明“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日知录》正始一节)”。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于顾炎武其人,学者尊称“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启音韵训诂之学,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从这一点来说,整个清初的训www.souquanme.com诂考证的学潮,就是顾炎武开启的,可见其学识和影响。而对于满清异族的反抗,也是伴随他一生的。
南明小朝廷形成后,他为朝廷出谋划策,并针对南明政权军政废弛及明末种种弊端,从军事战略、兵力来源和财政整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然而明朝天命所不归,在其准备启程往赴南京之时,南明又被清兵所灭,此时江南抗清义军纷起,顾炎武投笔从戎,加入了轰轰烈烈的反清复搜趣网明的战斗中,终阻挡不了清八旗精锐,江南之地一再陷落;无奈回老家昆山,与友守城拒敌,城破两个弟弟被杀,生母手臂被砍断,嗣母绝食殉国;后因家仆之罪被捕入狱,又引出了一段“钱谦益白书收徒”的文坛异闻,体现了顾炎武光明磊落之胸怀。

45岁之后,六谒明孝陵,以寄故国之思;变卖家产,云游四海凭吊古战场。期间屡次拒绝清朝的征召,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初四意外上马失足,初九呕吐不止,后卒,享年七十。据万年历推算,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初九为(阳历2月15),后世以每年的这天为其祭日,昆山故居与北京报国寺故居“昭忠祠”飨祭不断。
在民国时期梁启超对顾炎武的推崇最高,被尊称“人师”,其《饮冰室合集》中他这样写到:“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至此八字句成,语意本出自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作者及出处

  1、出处:最早由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全句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之兴亡,肉食者谋。
  2、原文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於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魏晋人之清谈何以亡天下?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於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禽兽者也//www.souquanme.com。昔者嵇绍之父康被杀於晋文王,至武帝革命之时,而山涛荐之入仕,绍时屏居私门,欲辞不就。涛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於人乎一时。"传诵以为明言,而不知其败义伤教至於率天下而无父者也。夫绍之於晋,非其君也,忘其父而事其非君。当其未死三十余年之间,为无父之人亦已久矣,而汤阴之死何足以赎其罪乎?且其入仕之初,岂知必有乘舆败绩之事,而可树其忠名以盖於晚也。
  自正始以来,而大义之不明遍於天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使谓绍为忠,则必谓王裒为不忠而后可也。何怪其相率臣於刘聪、石勒,观其故主青衣行酒而不以动其心者乎?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3、注释
  自古以来,就有亡国的事,也有有亡天下的事。如何辨别亡国和亡天下呢?那就是:易姓改号叫作亡国;仁义的道路被阻塞,以至于达到率领禽兽来吃人,人与人之间也是你死我活,不分输赢不罢休,这叫作亡天下。
  魏晋人的清谈为什么能够亡天下?原因就是孟子所说的杨朱墨翟的学说使天下人目无父母,目无君上,从而堕落为禽兽了。以前,嵇绍的父亲嵇康被晋文王所杀,到晋武帝建立晋朝时,山涛推荐嵇绍入朝做官,嵇绍当时隐居在家里,想推辞不去。山涛对他说:"我替您考虑很久了。天地间春夏秋冬四季尚且有相互更替的时候,更何况人生短暂的一世。"人们把山涛的这些话作为名言加以传诵,然而不了解他这话败坏了仁义,伤害了教化,竟至使天下人目无父母。嵇绍对於晋王朝来说,晋王朝的国君并非他的国君,但他却忘了自己父亲被晋文王杀害,而去事奉并非他的国君。在他活在世上的30多年之间,他作为目无父母之人已经很久了,那么在汤阴以死效忠又如何赎回他的罪过呢?况且当他最初入朝做官的时候,他哪里知道晋王一定会发生兵败之事,而自己竟能树立忠名使晚节完美无缺呢!
  自从曹魏正始以来,大义不明的情况已经遍及天下。像山涛之流既然是异端邪说的罪魁祸首,于是使嵇绍这样的贤人都去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无所顾忌。邪和正两种评价截然相反,二者不可并行不悖。假如认为嵇绍是忠,那么就一定认为王裒是不忠才可以。否则如何能责怪那些晋代旧臣相继着去侍奉刘聪、石勒,眼看着他的故主晋怀帝身穿青衣贱服为人行酒而无动於衷呢?因此,首先要知道保天下,然后才知道保国家。保国家,是位居国君和臣下的那些统治者所要考虑的;保天下,即使是地位低贱的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