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不如赏上一句(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知音不赏卧山秋”是什么意思?出自:《题诗后》(唐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意思:两句诗我想了三年才写好,读出来以后......

知音不如赏上一句(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知音不赏卧山秋”是什么意思?

出自:
《题诗后》
(唐
贾岛)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丘。
意思:
两句诗我想了三年才写好,读出来以后,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如果好www.souquanme.com朋友不喜欢这些诗,我就只好回到从前住过的山里去睡大觉。
你朋友对你这样讲大概是他做的什么事情,你不能//www.souquanme.com理解、欣赏他,让他很失望吧

关于知音的诗句

高山流水觅知音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抚鼓琴
题诗后
[唐]贾岛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席间咏琴客
[唐]崔珏
七条弦上五音寒,
此艺知音自古难。
唯有河南房次律,
始终怜得董庭兰。
旅中怀孙路
[唐]贯休
暮尘微雨收,蝉急楚乡秋。
一片月出海,几家人上楼。
砌香残果落,汀草宿烟浮。
唯有知音者,相思歌白头。
知音者诚希
[唐]韩愈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长安书怀呈知己
[唐]项斯
江湖归不易,京邑计长贫。
独夜有知己,论心无故人。
一灯愁里梦,九陌病中春。
为问清平日,无门致出身。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唐)李白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www.souquanme.com,永以为好也。 《诗经》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明)冯梦龙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易.系辞上》
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 《诗经.小雅》
乐莫乐兮新相知。 (战国)屈原
刎颈之交。 汉书.诸葛丰传》
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
朋友切切思思。 《论语.子路》
礼尚往来。 《礼记.曲礼》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战国策》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史记》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知音如不赏,我必死取义什么意思

这句话让我想到贾岛的一首诗《题诗后》,里面有一句是说懂我的人如若不赏识我写的诗,那就归卧山野间吧。
而这里这句话怎么说呢,前半句“知音如不赏”很好明白,直白点说就是你不懂我,而“你”当然是指“知音”咯!你不懂我,我该如何呢——“我必取死义”,这就是我的做法。
(这里我非原创作者,后半句话我也不好妄加揣测,曲解原意。)
这里只能谈谈个人观点:
其一:若联系贾岛那首诗,那么“我必死取义“该当是”我必定固执的认定我所做的诗,不会妄加改写。至于原因,当然是你不会或者说是你不能赏识我的作www.souquanme.com品,换句话说就是你不懂我的心、不懂我的意,总之三个字就是“你不懂”。
其二:联系高山流水,伯牙断琴绝音只为无人是知音,那么这里亦当异曲同工。你不懂我,那我还活着干嘛,不如一死百了,不用为无人赏识我、无人懂我而无端的忧心烦恼了!(我觉得这个世界的人还没有这种勇气)
.....................................................................................................................................................
PS:
题诗后
朝代:唐
作者: 贾岛
作品: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是何心情?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先说这意思,前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懂得我的诗的人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再不作诗了。
知遇,即获知音见赏,犹如幸运的光顾一样,可期而不可预。天下知音难求,知诗的知音则更难寻访,这位写过“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唐代诗人贾岛,也曾有过“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的感叹,结果终生难遇,就那样带着无法弥补的遗憾走了。人生需要慰藉的,不仅仅是诗人。对牛弹琴,当然不行。

伯牙子期知音之交的典故出自哪里?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www.souquanme.com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已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世上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苏轼自比孤鸿,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句子.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样的难得呢.知音难觅,知已难寻,无论红颜还是蓝颜"人生得一知已已足矣!"成了人们永远的思求.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