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总结改革开放后交通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哪些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交通的变化政治作业改革开放前后交通方面有什么变化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生产要素流......

一句话总结改革开放后交通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哪些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交通的变化

政治作业改革开放前后交通方面有什么变化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日益加深,影响和作用也不断增强。同时,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加剧,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交通运输是经济运行的命脉,是对外联系的纽带,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条件。因此,交通运输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交通提出了新需求。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产业结构剧烈变化、社会格局急剧调整的时期,我国也不例外。就经济结构而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加快,重化工业、汽车工业、房地产业等加速增长,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原油、铁矿石等战略物资和内外贸运输需求迅速增长;就消费结构而言,人们开始由“吃、穿、用”向“住、行、休闲”升级,小汽车等高档耐用消费品逐步进入大众消费,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人们对出行的需求日益加大。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人员往来和商品交换快速增加,运输需求旺盛。预计“十一五”期间,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将分别增长52%和41%,水路货物周转量将增长38%,汽车保有量将增长60%以上,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分别增长46%和78%。交通需求不仅表现在数量的快速增长,也表现在对高品质运输服务的要求更加强烈,多元化乃至个性化的价值取向增强,对交通的服务形式、内容与质量都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交通的发展必须体现“以人为本”,更多地考虑方便社会公众,保障公众安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
二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交通提出了更高要求。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主要表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对生产力布局的引导作用,以及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我国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交通条件的改善不仅可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农民增加收入带来机会,还可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交通发展,不仅要着眼促进经济发展,还要体现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交通需求,特别是加快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的交通发展;另一方面,要主动配合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在生产力布局、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进程中的先导作用,推进城乡和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加快重要运输节点和运输通道的建设,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化、规模化程度,加速综合运输体系的完善。这是搜趣网我国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所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三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交通提出了新挑战。我国土地资源十分宝贵,人均耕地只有1.4亩,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40%。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明显不足。2005年石油净进口量约1.4亿吨,对外依存度接近50%。二氧化硫排放已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系到子孙后代。交通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占用和消耗一定的资源,对环境造成一搜趣网定的影响。如果继续沿用粗放的增长方式,如果资源消耗继续维持现在的水平,如果没有集约利用土地、能源等资源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和方法,交通行业不仅无法应对未来的挑战,而且现在的发展也难以为继。
四是建设和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对公路水路交通提出了新要求。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是现代交通的发展趋势。各种运输方式有搜趣网其各自的特长,在运输方式之间实现“无缝衔接”、“零换乘”,充分发挥一体化运输的优势,可以提高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这要求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公路水路交通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统筹公路交通与水路交通的协调发展,优化布局,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在交通规划、枢纽建设等方面主动沟通、主动协调、主动衔接,加大信息资源共享和完善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推动交通一体化进程,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五是新科技革命为交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当今,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新技术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经济社会的面貌。交通行业是科学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纵观世界交通发展的历程,处处可以看到科技对交通发展的引领作用。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交通运输的革命性进步;高速公路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公路运输的发展空间;集装箱的诞生引发了全球运输组织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智能交通的发展。未来我国交通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基础设施建设将逐步向外海延伸,向崇山峻岭迈进,工程难度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社会发展还对交通安全、节能、环保、信息、管理、服务等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大力推进交通科技进步和创新,迎接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客观分析经济社会对交通发展新要求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交通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面对的巨大挑战。公路水路交通的快速发展,缓解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但是,这种缓解和改善仍是初步的、低水平的和不稳定的,交通保障能力仍显不足,质量效益有待提高,区域发展不够均衡,体制机制尚需完善,安全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科技支撑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与落后的交通运输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我国交通发展的主要矛盾。
特别值得关注的还有这些年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成本一直呈上升趋势。随着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成本还将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低成本扩张时期已经过去,我国交通发展已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阶段。发达国家交通也经过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由于建设成本的提高和建设规模的扩大,交通建设资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十一五”预计新增高速公路约2.4万公里,新增沿海港口吞吐能力20亿吨,特别是农村公路和内河航道的建设任务加重了,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将比“十五”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养护资金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加之,公路贷款也陆续进入还款高峰期。由此可见,“十一五”交通发展所需资金的压力是很大的。
  另外,交通发展的体制机制约束问题也日益突出。公路管理体制、沿海港口和内河航运航道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高速公路管理存在职权不清、监管缺失等问题,治理超限超载运输的形势依然严峻,建设领域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这些都反映出我们管理体制上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总之,站在世界交通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的角度审视我国交通发展水平,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角度审视交通适应能力,站在人民群众对交通需求的角度审视交通服务水平,站在行业以外的角度审视交通存在的问题,我们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还不适应形势的新要求,交通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交通建设、运输生产还不适应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新要求,交通运输还不适应以人为本、安全便捷的新理念,交通发展还不适应世界交通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这说明我们的创新意识还不强,创新机制还不活,创新动力还不足,创新水平还不高。面对未来,审视当前,我们必须勇于创新、不断创新、持续创新,用新思路、新办法解决交通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新理念、新举措应对未来交通发展的新挑战,推进交通事业全面发展。因此,建设创新型行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的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30年之交通变化搜趣网

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在这波澜壮阔的30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领人们走上了致富路。30年前,大家总是这样描述当时的交通状况:“开门就是坡(山),抬头就是坡,迈步就是坡,啥时有大路,修到咱这坡?”30年后,条条宽敞的公路、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让大家不再为出行难,为农产品运不出山而发愁了。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交通大发展的30年。本专题将从公路、航空、水运等方面展示交通30年的蜕变。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业实现了全面快速发展,以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为主的综合运输网络初步形成,交通运输量和港口吞吐量大幅增长,交通运输设施和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现代管理和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升。交通运输业无论从运输里程、运输量,还是从技术装备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步入了纵横交错、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哪些变化?

一、改革之初交通工具变迁
(一)自行车大行其道
出行普遍走路的人们开始追求使用交通工具,但因为经济实力和技术有限,当时流行起来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当时人们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除了公交车外,绝大多数都骑自行车或步行。
(二)摩托车成为人们的新宠儿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摩托车作为一种时髦代步工具,飞速“飞入寻常百姓家”,尤其在广州“无处不塞车”的年代。在现在社会这个宠儿也会被慢慢的淡忘,摩托车由于它的方便、高效、省力等优点风靡中国一段时间,它的优点是无可厚非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暴露出的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安全性差,尾气对环境的污染等。这时候,人们对一种更安全更舒适的交通工具的希望也更迫切了。
二、世纪交替下的交通多元化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交通工具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人们出行更快更便捷。进入了21世纪,交通工具在海陆空全面立体覆盖,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显现,地球正在逐步的“缩小”。
(一)私家车的“解禁”与普及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具备了汽车消费的能力,不少市民告别了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将私家车作为日常生活出行的交通工具。私家车的大量出现,改变的不仅是出行方式和效率,也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私家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私家车主不用风吹日晒去赶公交车,而且不用担心工作的延误,具有便捷高效的特点。另外,私家车的普及也从侧面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公共交通工具的推广
(1)公交车
20世纪80年代初,公交车开始全国普及,在上世纪80、90年代,公交车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公共交通是城市的窗口和名片,作为市民出行首选的公交车,在最近几年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十年前,公交车线路短而少、车辆少。如今,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城市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交通安全等方面出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公交优先”战略的不断实施,公交车的线路和车辆的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公交车车辆的档次也在不断的提升。公交车的作用在日益提升,方便快捷的公交车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桥梁。
公交车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朝着节能和环保的方向迈进。面对目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人们不得不改变观念,在公交车环保理念上有质的突破。在“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在动力、燃料等关键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杭州,公交车以液化天然气为动力,这种新型环保公交车减少了汽油柴油的使用量,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节约了能耗,保护了环境。
21世纪是和谐社会,和谐公交车要体现其人性化的设计。针对目前人们坐公交车时忘记带钱或者没有零钱的情况,河南平顶山实行“建设事业IC卡密钥管理系统”,用IC卡代替现金支付。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公交车专门安装了一套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系统。在上车的阶梯安装自动电梯,好让残疾人上车。另外,越来越多的公交车开始在车内安装空调自动调节系统,用来根据车内的温度的情况自动调节车温。
(2)的士
的士是承载政府的公共政策、出租车公司利益、司机生活来源、市民出行方便的城市交通工具,是城市的“名片”。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士是满足消费者特殊出行需要的重要运输方式。改革开放初期,打的是当时最时髦的出行方式。在当时,你想打的还得先买张票,多数司机不像现在的满地拉客。乘客如果不到售票点买票,你根本打不到车,哪像现在怎么方便,随手都可以打到车。当时你想去打的,你必须先去买票,然后由调度员调派出汽车。而且司机实行上班“三班倒”,分早、午、晚三班,“挂牌营业”。现在,的士可以“招手停”了,而且满大街的上去接活。
2.轨道交通和轮船
(1)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全称叫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指城市中有轨的大运量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目前国际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
根据中国城市公交协会和中德地铁标准研究组的研究,轨道交通在运量、速度、运行方式等方面都优于私人交通和传统公交:地铁的运输能力要比地面公共汽车大7—10倍,单向每小时可运送4万至6万人次,轻轨可运送2至3万人次,而公共电汽车的客运量每小时最多1万人次;轨道交通的运行速度最慢也在30公里/小时以上,地铁行驶的时速最高可达128公里,广州地铁三号线设计的时速是120公里;轨道交通的运行方式舒适、准时、占地面积小、节能、少污染,地铁列车以电力作为动力,基本不存在空气污染问题。
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轨道交通是显著提高交通运力供给能力的方式,可为缓解交通拥堵提供根本保障。
我国的轨道交通,主要经历了从火车、地铁到轻轨和磁悬浮列车以及高速铁路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初,铁路线路里程短,线路少,而且当时的火车是没有窗户的,空气不流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建设突飞猛进,路网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
(2)轮船
改革开放初期的轮船,体积小,速度慢,航行路途短。而且,当时的轮船大多是用木头、竹排做成的。现在,轮船已经成为了人们远洋航行的重要工具。现在的轮船,体积大、运量大、适合远洋航行。
3.飞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业也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作为目前人类最先进快捷的交通方式——坐飞机,在30多年前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如今,人们坐飞机出行和从前坐火车一样平常,不少商务人士成为时常穿梭于国内各城市间的“空中飞人”,机场的候机大厅永远一派繁忙景象。
(三)新型节能交通工具日渐兴起
地铁,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先驱,也是现代节能环保的新产品,目前中国只有较大的城市才建有地铁网络。地铁不一定在地下,也可以根据城市的具体条件,运行在地面或高架线路上。地铁不仅运量大、建设快、安全和准时,还节省能源、不污染环境、节省城市用地。地铁适用于出行距离较长、客运量需求大的城市中心区域。
磁悬浮交通是一种非轮轨黏着传动,悬浮于地面的交通运输系统。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常导磁铁或超导磁铁产生的吸力或斥力使车辆浮起,用以上的复合技术产生导向力,用直线电机产生牵引动力,使其成为高速、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维护简单、占地少的新一代交通运输工具。
除了电力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我国也在积极研发使用太阳能的交通工具,已经取得有效进展,随着我国科技力量的不断提升,许多新型节能交通工具将不断涌现,其中包括气垫车和单轮车,高耗能高污染的交通工具必将被高效节能的交通工具所取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和道路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状况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公路增加了数十倍,车辆的数量与技术水平也提高了许多倍。

中国近现代交通运输的变化

求资料!尽快!八点之前啊!

1、新中国成立之初,交通运输面貌十分落后。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18万公里,有一半处于瘫痪状态。能通车的公路仅8.08万公里www.souquanme.com,民用汽车5.1万辆。内河航道处于自然状态。民航航线只有12条。邮政服务网点较少。主要运输工具还是畜力车和木帆船等。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明确提出首先要创造一些基本条件恢复交通运输。经过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修复了被破坏的交通运输设施设备,恢复了水陆空运输。1953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交通运输建设。

3、在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期间(1953—1965年),国家投资向交通运输倾斜,改造和新建了一批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民用机场,提高了西部和边远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覆盖程度,疏浚了主要航道,新开辟了国际、国内水路和空中航线,扩大了邮政网络,增加了运输装备数量。

4、“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交通运输发展一度受到严重干扰,但设施和装备规模、运输线路仍在增加,特别是针对沿海主要港口压船、压港、压货日趋严重的局面,加快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在此期间,管道运输也得到了发展。

5、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进入了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新阶段。2013年,铁路实现政企分开,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基本落实到位。

交通运输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政府部门,加快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四个交通”建设,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国家战略制定发展规划。加快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成网,推进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

扩展资料: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2017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统计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内地已开通并运营城轨线路共计165条,运营线路长度达5033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其中,上海轨道交通运营里程732公里,世界排名第一;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685公里,世界排名第二,日均客运量1035万人次,全年累计客运量37.8亿人次,位居全国首位。

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高铁营业里程达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的三分之二,覆盖了65%以上的百万人口城市。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

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我国港口占有7席。其中,上海港以4030万标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深圳港、宁波舟山港、香港港分列第三、四、五位,广州港和青岛港分列第七、八位。

2017年,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9579万人次,位列世界第二,航空运输作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已由从属补充地位,发展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交通运输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成绩斐然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