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泽而渔后四句的意思
【译】使河流干涸而捕鱼,难道会没有收获吗, 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难道会没有收获吗? 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用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现在侥幸有用,以后却不会再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之计。
涸泽而渔的出处是什么
【出处】:《文子七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春秋时BjHmBG期,许多诸侯国慑于楚国的强大,纷纷依附于它,。只有宋国不肯亲楚,反而投靠了晋国。楚王一气之下发兵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晋楚战争爆发。
当时晋国的势力还没有楚国那样强大。面对强敌,如何才能打胜这场战争呢?晋文公就去问谋士狐偃(yǎn)。狐偃说“讲究礼节的人不厌繁琐,善于打仗的人不厌欺诈,大王就用欺诈的办法吧!”晋文公百思不解,就把这个计谋告诉了另外一个谋士雍季。雍季听了之后,说:“有人为了捉鱼把池塘里的水都抽干了,鱼是捉到了,但以后就无鱼可捉了;有人想捕鳕兽搜趣网,就把山上的树都烧光了,野兽是捕到了,但明年就无野兽可捕了。欺诈的计策也是这样,偶然用一次也许会成功//www.souquanme.com,可是以后再用就不灵了,这不是长远的良策。”后来,晋文公还是采用了狐偃的办法,利用欺诈之计得了晋楚之战的胜利。但是他认为雍季说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就没有赏赐狐偃而是重赏了雍季。
【拼音】:hé zé ér yú
【释义】:
涸干涸使水干。泽聚水的地方。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捕鱼。比喻获取利益只顾眼前不作长远打算。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
竭泽而渔、杀鸡取卵、饮鸩止渴、焚林而猎
反义词
从长计议、三思而行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意思
意思是:不能把河里的水抽干来捕鱼,不能将整片林地烧毁来打猎。
出处 :西汉初年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原文:故先王之法,攸不掩群,不取麛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豺未祭兽,罝罕不得布于野;獭未祭鱼,网署不得人于水;鹰隼未挚,罗网不得张于溪谷,草木未落,斤斧搜趣网不得入于山林;昆虫未蛰,不得以火烧田。
孕育不得杀,鷇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是故草木之发若蒸气,禽兽之归若流泉,飞乌之归若烟云,有所以致之也。
译文:所以,先王治国的方法是:畋猎时不得杀绝成群的野兽,不捕捉幼小的麋鹿,不放干池湖之水而捕鱼,不焚烧森林打猎。不到能捕杀弱兽的时间,不让在野外设置捕捉的罗网;没到水獭捕捉鱼群的时间,不得在水中撒网;不到老鹰隼鸟捕杀兔等食物的时间,不得在山谷安装罗网。
草木还没凋落之前,不许进山林砍伐;昆虫还没开始蛰伏之前,不准放火烧荒。不准捕杀怀胎的母兽,不准掏取孵化着的鸟蛋,不许捕捞长不足一尺的鱼,不得宰杀不满一年的幼猪。
正因为这些规定,保护了生态环境,所以草木生长如气一样蒸蒸升腾,禽兽归山如泉水一样奔流,飞鸟入林如烟云聚搜趣网集,所有这些均归功于君主保护生物的措施得当。
涸泽而渔:涸泽:将湖泊的水排干。渔:捕鱼。意思是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捕鱼。比喻获取利益只顾眼前,不作长远打算。
焚林而猎:烧毁树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的小利,不考虑长远利益。
扩展资料:
《淮南子》引用过的道家著作,见于《汉书艺文志》的有《老子》、《文子》、《庄子》、《列子》等。此外,郭店楚简中《太一生水》篇对《淮南子》也有明显影响,也可归入此类。
《淮南子》分析了《管子》产生的原因:“桓公忧中国之患,苦夷狄之乱,欲以存亡继绝,崇天子之位,广文武之业。”(《要略》)显然把它作为富国强民的政治著作看待,刘向也认为:“凡《管子书》,务富国安民,道约言要,可以晓合经义。”
《淮南子》在《道应训》引述了《管子》的话,《管子》一书,以道家为主包举百家,《淮南子》的“气”论及“法治”等方面的思想,都能在稷下黄老著作《管子》那里找到它的源头。
《老子》是《淮南子》直接引用最多的典籍,《道应训》实际就是以历史故事、寓言传说等阐释《老子》的旨义,仅此一篇,涉及《老子》41章中的56处文字。
它与《韩非子》的《解老》、《喻老》一样,都是关于《老子》的较早的注释,足见《淮南子》作者对《老子》的重视。《淮南子》所受《老子》的影响,最明显的是以道作为全书的指导宗旨,并对“道”做了更加详尽的描述和规定,其中《原道训》,杨树达认为:“此篇全衍老子之旨,故以《原道》名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淮南子主术训
竭泽而渔的下一句话是什么?
竭泽而渔中最后一句什么意思雍季所说的
译文:使河流干涸而捕鱼,难道会没有收获吗, 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难道会没有收获吗? 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用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如今有用,以后却不会再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