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学问的智慧后一句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学问和智慧》原文是什么)

《学问和智慧》原文是什么?1、《学问与智慧》——,罗家伦学问(learning)与智慧(wisdom),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accu......

无学问的智慧后一句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学问和智慧》原文是什么)

《学问和智慧》原文是什么?

1、《学问与智慧》—— 罗家伦

学问(learning)与智慧(wisdom),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a learned-fool),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Mendel)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慨然叹曰:“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我们可以把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有时可以引申成一篇论文,或成一本专书。这就是英文中所谓“灿烂的书”(brilliant book)。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和蚁丘一样,议论虽多,见解毫无。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在著者是“博而寡约”,在读者是“劳而无功”。这就是英文中所谓“晦塞的书”(dull book)。然而这类的书多极了,读者要不浪费时间,就不能不精为选择。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 “读书得间”,就是智慧的表现。“鞭辟入里”“豁然贯通”,都是不容易的事。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有何用处?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筋,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搜趣网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St.Peter’s)或巴黎圣母(Notre Dame)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www.souquanme.com用学问。

2、作家介绍

罗家伦(1897年12月21日-1969年12月25日),字志希,笔名毅,教育家,思想家等。浙江省绍兴柯桥镇江头人。著有《新人生观》《新民族观》。

。曾任江西进贤县知县,思想比较进步,家伦幼年就受其父影响。1914年入上海复搜趣网旦公学,1917年肄业后进入北京大学文科,成为蔡元培的学生。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支持下,与傅斯年、徐彦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同年,当选为北京学生界代表,到上海参加全国学联成立大会,支持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印刷传单中的白话宣言(其中文言篇由许德珩起草)-《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并在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1928年8月至1930年5月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蒋介石败退后,罗家伦随其前往台湾,任大校长。

3、论点论据

三个事实论据:孟德尔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达尔文发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公例;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

全文的中心论点是“学问和智慧”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是什么意思?

文/叶丹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的意思:即使有智能的人,不学就没有成就,不请教别人就不会知道。这句话出自汉代王充《论衡实知》。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的意思
智能之士句理解
有学问的有才智的人,靠努力学习,而成才,多问才能明白懂得OfCdFtLX更多知识。
出自汉代王充《论衡实知》,意思是说,即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的,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说明学习是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的必由之路。
《论衡实知》这是把事分为可知和不可知两类,并相应地强调精思和厉心学问,以求得对两类事物的认识。这一命题包含了重视实际经验的唯物因素,批判了当时“圣人生而知之”说。
《论衡实知》节选
原文:春秋之时,卿、大夫相与会遇,见动作之变,听言谈之诡,善则明吉祥之福,恶则处凶妖之祸。明福处祸,远图未然,无神怪之知,皆由兆类。以今论之,故夫可知之事者,思虑所能见也;不可知之事,不学不问不能知也。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夫可知之事,惟精思之,虽大无难;不可知之事,厉心学问,虽小无易。故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译文:春秋的时候,卿、大夫相互交往聚会,看到动作异常,听见言谈反常,善就说明是吉祥的福祐,恶就判断是凶妖的祸患。能预先判明祸福,老早就考虑到尚未出现的事情,并没有神怪的才智,都是由于察觉了先兆。现在用它来论述,所以能够知道的事,通过思虑就能预见到;通过思虑不能够知道的事,不学不问就不能够知道。不学就能自己知道,不问就能自己通晓,从古到今已有的事例中,还没有见到过。可以知道的事,只要精心去思考它,事情再大也不难明白;不可以知道的事,即使用心学习和请教别人,事情再小也不容易弄懂,所以即使有智www.souquanme.com能的人,不学就没有成就,不请教别人就不会知道。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再聪明的人,不学他不会有成就,不问他永远不会知道。

出自[东汉]王充《论衡实知》,原文为: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夫可知之事,惟精思之, 虽大无难; 不可知之事, 厉心学问, 虽小无易。故智能之士,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译文:不学习自能知道,不问别人自己就懂得了,从古到今做事情,还没有这样的人。可以弄懂的事情,只要专心思考,即使问题很大也没有什么困难;不可理解的事情,用心学习询问,即使问题很小也不容易掌握。所以即便有智慧有能力的人,不学也不会有成就,不问也永远不会知道。

扩展资料

孔子临死的时候,留下谶书说:“不知是一个什么男子,自称是秦始皇,走上我的内堂,坐在我的床上,弄乱了我的衣裳,以后他到沙丘就会死去。”以后,秦王统一了天下,号称“始皇”,巡游到达鲁国地区,观瞻了孔子的住宅,才到沙丘,就在途中生病死了。

又说:“董仲舒整理发挥我著的书。”以后,江都相董仲舒研究《春秋》,编写了传记。又写道:“亡掉秦朝的,是名叫胡的人。”以后,二世胡亥果然丢掉了天下。用这三件事来评论它,这就是圣人能预知万年以后的事情的证明。

孔子生下来以后不知道他的父亲是谁,他的母亲隐瞒了他,他用吹律管的办法知道了自己是殷宋大夫子氏的后代。孔子不根据河图、洛书,没有听人说,自吹律管精心思考,知道了他的身世,这就是圣人前知千年以前的事的证明。

智能知识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的意思是什么?

应该是: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意思是:即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得, 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说明学习是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的必由之路。

出自汉代王充《论衡实知》。

扩展资料

原文为: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夫可知之事,惟精思之, 虽大无难; 不可知之事, 厉心学问, 虽小无易。故智能之士,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译文:

不学习自能知道,不问别人自己就懂得了,从古到今做事情,还没有这样的人。可以弄懂的事情,只要专心思考,即使问题很大也没有什么困难;不可理解的事情,用心学习询问,即使问题很小也不容易掌握。所以即便有智慧有能力的人,不学也不会有成就,不问也永远不会知道。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不学就没有成就,不请教别人就不会知道。原句出自于汉代王充的《论衡实知篇》。

原文:

以今论之,故夫可知之事者,思虑所能见也;不可知之事,不学不问不能知也。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夫可知之事,惟精思之,虽大无难;不可知之事,厉心学问,虽小无易。故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白话译文:

现在用它来论述,所以能够知道的事,通过思虑就能预见到;通过思虑不能够知道的事,不学不问就不能够知道。不学就能自己知道,不问就能自己通晓,从古到今已有的事例中,还没有见到过。可以知道的事,只要精心去思考它,事情再大也不难明白;不可以知道的事,即使用心学习和请教别人,事情再小也不容易弄懂,所以即使有智能的人,不学就没有成就,不请教别人就不会知道。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东汉时代,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占支配地位,但与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学说打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掺进了谶纬学说,使儒学变成了“儒术”。而其集大成者并作为“国宪”和经典的是皇帝钦定的《白虎通义》。

王充写作《论衡》一书,就是针对这种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论衡》共八十五篇,是王充用了三十年心血才完成的,被称为“奇书”。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