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是什么意思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指居上位的人有哪一种爱好,在下面的人必定爱好得更厉害。指上行下效,影响深重。
拼音:shàng yǒu suǒ hào xià bì s//www.souquanme.comhèn yān
【解释】: 上:居上位的人,好:爱好,甚:更厉害,是程度上超过、更加严重的意思。居上位的人有哪一种爱好,在下面的人必定爱好得更厉害。指上行下效,影响深重。
扩展资料
典故
战国时代,有个小诸侯国滕国的国君滕定公死了,太子请他的老师然友到孟子那里去请教丧事该怎么办。孟子认为应当实行三年的丧礼,以尽孝道。然友回国把孟子的意见转告了太子,太子决定照办。
但是滕国的宗室百官都不赞成,因为他们认为鲁国和本国的先君都没实行过这种丧礼,这样做是违背了祖宗的规矩。太子又让然友去问孟子。孟子说:“这事不必求教他人。孔子就说过:‘君主死了,太子把政务交给太宰,一心守孝,他只喝粥,脸色深黑,一到孝子的位子上就哭,孝子一带头,大小官员没有不跟着致哀的。’
这就是说‘上有好者搜趣网,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的德行就像风,小人的德行就像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这件事完全取决于太子本人。”于是太子为定公守丧五个月,到下葬那天,太子表现得非常悲痛,给前来吊丧的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上位的人喜欢什么,在下位的人喜欢的程度就一定会超过他们。
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原文:
夫人之慕名,如水趋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陛下若取士以德行为先,文艺为末,则多士雷奔,四方风动矣!
译文:
人们羡慕声名的本性,就像水必然向下流一样,在上位的人喜欢什么,在下位的人喜欢的程度就一定会超过他们。陛下如果选拔人才,首先考虑道德品行,写作技巧只放在末位,则众多的士人就会雷厉风行地修养德行,四方就会闻风响应。
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搜趣网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三百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的历史故事:
滕定公去世,太子对然友说:“以前孟子曾经同我在宋国交谈过,我心里始终没有忘记。现在不幸遇到了这大变故,我想让你去请教一下孟子,然后再治办丧事。”
然友到邹国去请教孟子。孟子说:“这不是很好吗!父母的丧事,本来就是应该尽到自己的心意去办的事。曾子说过:‘父母在世,以礼侍奉;死了,以礼安葬,以礼祭祀,可以说是孝子。’诸侯的丧礼,我没有学过;虽然这样,我曾听说过。
三年的服丧期,穿缝边的粗麻布丧服,喝粥,从天子到百姓,夏、商、周三代都是这样。”
然友回国作了汇报,太子决定实行三年的丧礼。宗室百官都不愿意,说:“我们的宗国鲁国的前代君主,没有谁实行过这种丧礼,我们的前代君主也没有谁实行过,到了你身上却要违反传统,那不行。况且有记载说:‘丧礼、祭礼要遵从www.souquanme.com先祖的规矩。’
又说:‘我们(的做法)都是有所继承的。’”太子对然友说:“过去我不曾讲求学问,喜欢骑马驰骋,比试剑法。现在宗室百官都不满意我,担心我不能竭尽孝道办好丧事,请您替我再向孟子请教。”
然友再次到邹国请教孟子。孟子说:“是的,这是不能求助于别人的。孔子说:‘国君死了,(太子)把政事托付给冢宰处理,喝粥,面色暗黑,走到孝子的位置上就哀哭,(这样,)大小官员没有敢不哀伤的,(因为太子)给他们带了头。’
在上位的人爱好什么,下面的人必定对此更加爱好。‘君子的道德,好比是风;老百姓的道德,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必定倒伏。’这件事就在于太子了。”
然友返国后作了汇报。太子说:“对,这的确在于我自己。”(于是)太子五个月都住在丧庐里,没有发布过政令诫示。百官和同族的人都赞同,认为太子知礼。到了安葬那天,各地的人都来观看葬礼。太子面容悲戚,哭声哀伤,使吊丧的人非常满意。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指居上位的人有哪一种爱好,在下面的人必定爱好得更厉害。指上行下效,影响深重。出自《礼记缁衣》。
扩展资料:
关于“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的其他历史故事:
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作的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晋文公好恶衣,解读为“上行下效”)
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www.souquanme.com年,朝廷之臣都(饥瘦得)面有黄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楚王好细腰”来源,是不当言行的后果。)
从前越王勾践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
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达一百人有余。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越王好勇士)
上有所好,下必其焉 什么意思啊?
这是孟子说的,那么它是什么意思么?请告诉啦!!HELP ME!!类似于:上行下效
指的是领导或者长辈有所爱好,底下的人必然效仿并且更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