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归西晋的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人在心不在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比喻来之不易)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人在心不在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比喻来之不易)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天下三分终归晋前一句
天下三分终归晋前一句魏国 建立者曹丕(曹操之子),都洛阳,曹丕220年代汉自立称帝,建立魏国,封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行驶汉朝正朔和使用天子礼乐。同时尊曹操为武帝,庙号太祖,历经文帝曹操、明帝曹睿、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元帝曹奂,共5帝,于265年被西晋取代,共历时45年
蜀国 建立者刘备,都成都,刘备221称帝,兴复汉室,又因仅有益州一隅之地,又被人常称为蜀汉或蜀,历经昭烈帝刘备、后主刘禅,共2帝,于263年被魏国灭亡,共历时42年
吴国 建立者:孙权,都建业,孙权222年称吴王,229年称帝,历经大帝孙权、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乌程侯孙皓,共4帝,于280年被西晋灭亡,共历时58年
蜀国 建立者刘备,都成都,刘备221称帝,兴复汉室,又因仅有益州一隅之地,又被人常称为蜀汉或蜀,历经昭烈帝刘备、后主刘禅,共2帝,于263年被魏国灭亡,共历时42年
吴国 建立者:孙权,都建业,孙权222年称吴王,229年称帝,历经大帝孙权、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乌程侯孙皓,共4帝,于280年被西晋灭亡,共历时58年
为何三国归晋?
三国皆亡,独晋存活。为何?三国当年如此强盛,为何都亡?相传太原是古唐国封地,山西简称晋,三晋是山西、太原的美称。本文将就唐、晋、三晋的联系说一段有关太原的历史。
一、关于唐。唐在汉字中本义大言,引申为广大的意思。《论衡正说》注为“唐之为言荡荡也”。扬雄《甘泉赋》有“平原唐其坛曼兮”句。然而,在中国,在世界一说到唐,人们总要想到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大帝国唐朝。公元 617年,由于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穷奢极搜趣网欲,征集百姓,大兴土木,民不聊生,农民大起义已发展到如火如茶的境地,太原留守李渊及其子“太原公子”李世民乘机起兵,攻人长安。次年,隋朝灭亡,李渊在关中称帝,国号曰唐,建都长安。唐代前期,经“贞观之治”,国势极为强盛,北部疆域在7世纪后叶,北界曾包括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西北达到里海,东北达到日本海。唐王朝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横跨亚欧的大帝国,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李渊父子,夺取天下后何以将国号定为唐呢?还得从山西太原谈起。相传,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前,中国处于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黄帝是古代各族的共同祖先,山西一带是部落首领尧的领地。尧为陶唐氏,名放勋,建都于平阳(即今山西临汾,现有尧庙),史称唐尧。帝尧苗裔刘累受封于唐国,是我国历史资历很早的古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到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殷之后,又平灭了反叛的刘累后代的唐国。周武王死后,其子诵继位,为周成王。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叔虞受封的唐,实际上接受了刘累子孙所留的一切,其领地为山西的汾水、浍水流域。至于故唐城究竟在何地,有二种说法:一说在翼城县西20里;一说在并州晋阳县北 2里。这里不作考究。但令人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后者,可能是人们从现实的存在看到,唐改晋后,后人确实在故唐城一带修筑晋阳城并为唐叔虞在晋阳修建了词堂吧。我的看法是,二说都有可能,比较客观地说,可能是尧唐建都在临汾,刘累的后裔在翼城一带建了唐城,叔虞封唐之后又在晋阳建立了唐城。不管怎么说,山西太原是古唐国的封地。李渊隋时为太原留守,世袭唐国公。李渊、李世民父子夺取天下之后,由于太原是他们起事兴邦之地,又是古唐国的故地,且唐字本身,在汉语中是个吉字,有大而广的意思。因此,取国号曰唐。由于大唐帝王在极盛时期,疆域广大,国力强盛,在世界历
史上的影响较大,至今英美等国仍把中华侨民称为唐www.souquanme.com人,把华侨居住集中区叫作“唐人街”,把中国服装称作“唐装”。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却不知道大唐的唐字追根寻祖还是来自山西太原呢!
二、关于晋。西周时期的晋,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及其子燮父改唐为晋,到公元前 222年,赵代王喜被秦兵攻破,赵国彻底灭亡,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近 800 年。这里说的晋,包括晋及三晋,下面先说晋。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封爵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从晋国世系计算,晋作为侯国经历了17世,作为公国经历了20世,公侯合计共37世 634年,加上自赵魏韩三家分晋成为三个侯国,至秦灭赵统一中国的 154年,合计为 788年。由此可见,晋国作为
先秦时期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晋国时代及赵魏韩分晋以后,其领域包括代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程度最古老、最文明的主要区域。从已发现的古文化遗址看,山西芮城西王村文化、夏县东下冯文化、襄汾陶寺文化、河南的郑州裴里岗文化、安阳后岗、大司空文化、渑池仰韶文化、三门峡市庙底沟文化、河北武县磁山文化,这些夏、商、周文化代表区,都在当时的晋国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当时晋国,包括了现在山西的大部分和河北、河南的一部分。晋国的主要领地在山西,所以山西简称为晋,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至于当初燮父为何改唐为晋,有两种说法,一是因境内有晋水,故称晋;一说是取晋本义与进同是前进的意思,究竟取自何义,也已无可考,但山西称晋是公认无疑的。这里还需说明一点,晋国的地位原袭于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姬诵封其弟叔虞的唐,燮父改唐为晋以后,唐晋就不分了。唐叔虞是唐的领主,也是晋的始祖。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中称“晋,唐叔虞者”也正是这个意思。在周王朝时代晋原是一个侯国,即二等诸侯国。约在公元前 680年,晋武侯灭缗侯即位以后,自称为曲沃武公,私自提高了规格。为取得中央的承认,武公采用了不正当的手段,他把晋的全部珍宝、金玉、青铜器物送给了贪财爱宝的周天子。周天子受了曲沃武公的贿赂,封曲沃武公为晋武公,于是侯晋升格为公国,跃身诸侯列强。对于晋武公以行贿手段取得升为公爵的丑行,司马迁在《晋世家》中无保留地予以记载,在历史上留下千古骂名。但晋武公使晋成为公国后,仅在位二年,并未能有什么作为。之后,献公宠骊姬,而晋祸乱源;惠公以怨报德使秦晋关系恶化,晋国祸乱不断,国力衰危。公元前 645年,在外流亡19年的晋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国即位,史称晋文公。由于晋文公饱经流浪之苦,即位以后对内实行施惠百姓、开禁薄赋、奖励农耕、赈济贫困、减轻关税、鼓励通商、宣扬法教、淳朴民俗;对外秦晋交好,多代联姻,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使晋国达到民搜趣网富国强,实现了晋国的中兴和霸业。公元前 572年,晋悼公即位后,晋国国势日趋衰微。
三、关于“三晋”。公元前 458年,晋哀公即位不久,晋国六卿(智、赵、魏、韩、范、中行)之一的智伯掌握晋国的实权,他伙同韩氏、魏氏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邑地。接着智伯又联合韩、魏围攻赵国都城晋阳,兵将水灌,企图一举灭赵。赵襄子以“唇亡则齿寒”的道理,派人秘密说服韩、魏,三家联合起来反对智伯,大败智军于晋阳,杀死智伯。公元前 45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领地。公元前 403年,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晋烈公十七年),赵、魏、韩受封为诸侯。由于赵、魏、韩都孕育于晋国,“三国分晋”后,虽然晋国宣告灭亡,新兴的赵、魏、韩济身诸侯之列活动于中华舞台;但晋作为公国,其烈公、孝公、静公在狭小的天地中还有名无实地存在了28年。
晋,三晋是秦统一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悠久文明古国。所谓三晋,就是三家分晋,晋分为三家的意思。三家分晋在中国历史上是战国时代的开始(公元前403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将三家分晋作为开端,并提到三晋这个述语。三晋,实际上也是后世对这一段历史的统称。我想,正如后人称东汉末年的蜀、魏、吴为三国一样,是泛指这一段历史的。三晋既代表称霸春秋的晋国,又包括跻身战国七雄的赵、魏、韩。人们历经二千数百年至今仍然怀念三//www.souquanme.com晋,赞美三晋,把山西统称为三晋,说明三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晋更广泛地体现了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发源地之一的
内涵;说明三晋文化实现了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对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做出的历史贡献;说明三dLYtN晋大地地理优越,资源丰富,人才荟萃,是祖国的一块风水宝地。
一、关于唐。唐在汉字中本义大言,引申为广大的意思。《论衡正说》注为“唐之为言荡荡也”。扬雄《甘泉赋》有“平原唐其坛曼兮”句。然而,在中国,在世界一说到唐,人们总要想到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大帝国唐朝。公元 617年,由于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穷奢极搜趣网欲,征集百姓,大兴土木,民不聊生,农民大起义已发展到如火如茶的境地,太原留守李渊及其子“太原公子”李世民乘机起兵,攻人长安。次年,隋朝灭亡,李渊在关中称帝,国号曰唐,建都长安。唐代前期,经“贞观之治”,国势极为强盛,北部疆域在7世纪后叶,北界曾包括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西北达到里海,东北达到日本海。唐王朝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横跨亚欧的大帝国,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李渊父子,夺取天下后何以将国号定为唐呢?还得从山西太原谈起。相传,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前,中国处于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黄帝是古代各族的共同祖先,山西一带是部落首领尧的领地。尧为陶唐氏,名放勋,建都于平阳(即今山西临汾,现有尧庙),史称唐尧。帝尧苗裔刘累受封于唐国,是我国历史资历很早的古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到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殷之后,又平灭了反叛的刘累后代的唐国。周武王死后,其子诵继位,为周成王。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叔虞受封的唐,实际上接受了刘累子孙所留的一切,其领地为山西的汾水、浍水流域。至于故唐城究竟在何地,有二种说法:一说在翼城县西20里;一说在并州晋阳县北 2里。这里不作考究。但令人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后者,可能是人们从现实的存在看到,唐改晋后,后人确实在故唐城一带修筑晋阳城并为唐叔虞在晋阳修建了词堂吧。我的看法是,二说都有可能,比较客观地说,可能是尧唐建都在临汾,刘累的后裔在翼城一带建了唐城,叔虞封唐之后又在晋阳建立了唐城。不管怎么说,山西太原是古唐国的封地。李渊隋时为太原留守,世袭唐国公。李渊、李世民父子夺取天下之后,由于太原是他们起事兴邦之地,又是古唐国的故地,且唐字本身,在汉语中是个吉字,有大而广的意思。因此,取国号曰唐。由于大唐帝王在极盛时期,疆域广大,国力强盛,在世界历
史上的影响较大,至今英美等国仍把中华侨民称为唐www.souquanme.com人,把华侨居住集中区叫作“唐人街”,把中国服装称作“唐装”。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却不知道大唐的唐字追根寻祖还是来自山西太原呢!
二、关于晋。西周时期的晋,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及其子燮父改唐为晋,到公元前 222年,赵代王喜被秦兵攻破,赵国彻底灭亡,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近 800 年。这里说的晋,包括晋及三晋,下面先说晋。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封爵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从晋国世系计算,晋作为侯国经历了17世,作为公国经历了20世,公侯合计共37世 634年,加上自赵魏韩三家分晋成为三个侯国,至秦灭赵统一中国的 154年,合计为 788年。由此可见,晋国作为
先秦时期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晋国时代及赵魏韩分晋以后,其领域包括代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程度最古老、最文明的主要区域。从已发现的古文化遗址看,山西芮城西王村文化、夏县东下冯文化、襄汾陶寺文化、河南的郑州裴里岗文化、安阳后岗、大司空文化、渑池仰韶文化、三门峡市庙底沟文化、河北武县磁山文化,这些夏、商、周文化代表区,都在当时的晋国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当时晋国,包括了现在山西的大部分和河北、河南的一部分。晋国的主要领地在山西,所以山西简称为晋,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至于当初燮父为何改唐为晋,有两种说法,一是因境内有晋水,故称晋;一说是取晋本义与进同是前进的意思,究竟取自何义,也已无可考,但山西称晋是公认无疑的。这里还需说明一点,晋国的地位原袭于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姬诵封其弟叔虞的唐,燮父改唐为晋以后,唐晋就不分了。唐叔虞是唐的领主,也是晋的始祖。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中称“晋,唐叔虞者”也正是这个意思。在周王朝时代晋原是一个侯国,即二等诸侯国。约在公元前 680年,晋武侯灭缗侯即位以后,自称为曲沃武公,私自提高了规格。为取得中央的承认,武公采用了不正当的手段,他把晋的全部珍宝、金玉、青铜器物送给了贪财爱宝的周天子。周天子受了曲沃武公的贿赂,封曲沃武公为晋武公,于是侯晋升格为公国,跃身诸侯列强。对于晋武公以行贿手段取得升为公爵的丑行,司马迁在《晋世家》中无保留地予以记载,在历史上留下千古骂名。但晋武公使晋成为公国后,仅在位二年,并未能有什么作为。之后,献公宠骊姬,而晋祸乱源;惠公以怨报德使秦晋关系恶化,晋国祸乱不断,国力衰危。公元前 645年,在外流亡19年的晋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国即位,史称晋文公。由于晋文公饱经流浪之苦,即位以后对内实行施惠百姓、开禁薄赋、奖励农耕、赈济贫困、减轻关税、鼓励通商、宣扬法教、淳朴民俗;对外秦晋交好,多代联姻,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使晋国达到民搜趣网富国强,实现了晋国的中兴和霸业。公元前 572年,晋悼公即位后,晋国国势日趋衰微。
三、关于“三晋”。公元前 458年,晋哀公即位不久,晋国六卿(智、赵、魏、韩、范、中行)之一的智伯掌握晋国的实权,他伙同韩氏、魏氏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邑地。接着智伯又联合韩、魏围攻赵国都城晋阳,兵将水灌,企图一举灭赵。赵襄子以“唇亡则齿寒”的道理,派人秘密说服韩、魏,三家联合起来反对智伯,大败智军于晋阳,杀死智伯。公元前 45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领地。公元前 403年,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晋烈公十七年),赵、魏、韩受封为诸侯。由于赵、魏、韩都孕育于晋国,“三国分晋”后,虽然晋国宣告灭亡,新兴的赵、魏、韩济身诸侯之列活动于中华舞台;但晋作为公国,其烈公、孝公、静公在狭小的天地中还有名无实地存在了28年。
晋,三晋是秦统一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悠久文明古国。所谓三晋,就是三家分晋,晋分为三家的意思。三家分晋在中国历史上是战国时代的开始(公元前403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将三家分晋作为开端,并提到三晋这个述语。三晋,实际上也是后世对这一段历史的统称。我想,正如后人称东汉末年的蜀、魏、吴为三国一样,是泛指这一段历史的。三晋既代表称霸春秋的晋国,又包括跻身战国七雄的赵、魏、韩。人们历经二千数百年至今仍然怀念三//www.souquanme.com晋,赞美三晋,把山西统称为三晋,说明三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晋更广泛地体现了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发源地之一的
内涵;说明三晋文化实现了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对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做出的历史贡献;说明三dLYtN晋大地地理优越,资源丰富,人才荟萃,是祖国的一块风水宝地。